中國月入2000元是否真的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

2021-03-03 天涯時事

前幾天,陳平教授被一些公知圍攻,他們圍攻陳平教授除了所謂的「大別墅」外,還有一點:陳平教授曾說過「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這句話。

說實話,我對陳平還真不了解,沒有怎麼看過他的演講,更沒有看過「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這個演講。

知道他,只是源於公知和噴子的一個調侃:

這裡面,我最熟悉的就是金燦榮和胡錫進了。

金燦榮主要講國際政治(和我寫作方向一致),語言幽默,尤其是那個標誌性的「嘿嘿嘿」很喜慶,我非常喜歡他,也經常向他學習。

至於胡錫進,那我就太熟悉了。

胡錫進從1997年就擔任《環球時報》副總編輯,2005年-現在一直擔任《環球時報》的總編。

我從報紙時代就一直看《環球時報》,所以避不開胡錫進。

胡錫進的文章和言論我幾乎全部看過,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他和川普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是個大嘴巴,愛說話,敢說話,什麼話都說,有時還不怎麼過大腦。

比如,去年5月份的時候,川普在推特上說「中國不希望他贏得大選,正在幹擾美國大選」,胡錫進就懟川普說道:「相反,中國網友真心希望你連任,因為你讓美國變得古怪、被世界討厭。你幫助中國團結起來,並憑一己之力讓國際新聞變得像喜劇一樣好玩兒。中國網友稱你為『建國』,意思是『幫助建設中國』」。

說實話,這種話,我們這些小人物調侃調侃川普是很喜慶的。

但是,胡錫進不一樣。

他是《環球時報》的主編,而《環球時報》的主辦方是人民日報社,所以他說這種話是很不「禮貌」的——當然,也是川普實在不要臉,胡錫進沒忍住。

前幾天,胡錫進罵噴子也很帶勁。

雖然很多時候說話方式不像一個「大人物」,但這恰恰反應了胡錫進的真實。

所謂「言多必失」。

他說了太多話,而且有時帶有很強烈的個人感情,所以得罪的人比較多。

他被黑,我一點都不意外——不被黑,才奇怪了呢。

至於其它人,由於方向和我不太一樣,我看的不多,僅限於「知道」的層面。

雖然我看的不多,但是我相信一點:公知和噴子所攻擊的,一定是好人!

所以,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按照噴子提供的名單去學習知識——誰說公知和噴子沒有貢獻的?

上面說這麼多,其實就想說明兩點:

第一,如果大家找不到什麼好的文章看,不如去看看上面那10個人的文章和演講。能讓公知和噴子恨之入骨的人,一定值得你看。

第二,我不是陳平的「粉絲」,今天這篇文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分析的。

這兩天,公知和噴子把矛頭對準了陳平,所以我就特意的查詢了資料,發現陳平教授確實說過「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這句話。

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依據?

按照正常的邏輯、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陳平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城市,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從事一模一樣的工作,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在中國的那個人每月收入是2000元,在美國的那個人每月收入是3000美元,那麼在中國的那個人過的要比在美國的那個人幸福。

否則,沒有比較的意義啊。

好,有這個前提,下面的問題就相對比較容易解決了。

人,活著,必須要解決吃和住的問題。

我們先說說住的問題。

這個比較複雜,我們只能用平均房價來計算了。

關於房價的計算,中國和美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是按照平方計價的,比如3000元/平;美國是按照住宅中位數價格進行計算的,比如,平均15萬/套。

這就比較麻煩了,比如美國房價中位數是15萬美元/套,我們並不知道這套房子的面積是多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它們轉換成相同的對比條件,即平均每平多少錢。

否則,也沒有對比的意義。

目前,美國房價中位數是31.06萬美元。

美國房價中位數是31萬美元,現在他的房子價格是50萬美元,僅僅是價格上對比的話,他的房子勉強算是「豪宅」了。比如,2017年的時候,我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買了一個房子,這幾年,這個地方建了一個學校或醫院什麼的,房價大幅度上漲——我買的時候就是一個普通的房子,現在升值了,你不能說我買的時候就是「豪宅」吧。所以,我們要再進行換算下:換算到陳平買房時候的價格和那個時候美國平均房價。陳平是2017年8月買的房子,買入價是39萬美元。

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看那個時候美國的平均房價是多少?陳平買房的時候,美國的房價指數是122,現在的房價指數是130,房價增長了6.5個百分點。

現在美國的中位數房價是31萬美元,折算到2017年的時候的價格=31萬×122/130=29萬。
陳平買房的房價是39萬,那時美國的房價中位數是29萬,超過中位數的33%。假設一個城市的平均房價是100萬,你的房子是133萬,你覺得算得上是豪宅嗎?另外,你別忘記,陳平買的是二手房,裡面都裝修好了的,價格自然要貴些。陳平買房的時候是39萬,要是扣除裝修,那麼可能也就是30萬,也就是美國的中等房屋價格,根本就算不上什麼豪宅。上面我們說過,美國的中位數房價為31萬美元/套,下面要做的就是搞清這個房子有多大面積?由於美國只統計每套房子的平均價格,不統計面積,所以這就很操蛋了——就像非洲人賣水果按「個」不按「斤」賣一樣,買完以後我還得回家稱一下,然後折算下每斤多少錢。最新數據我們查不到,只能查到2013年、2014年的數據:根據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及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統計,2013年美國獨棟新房的面積為平均230平方米;根據美國統計署2014年獨棟新房的銷售數據,全年共有43.7萬棟新房售出,平均價格為34.58萬美元,平均使用面積是2506平方英尺(合233平方米)。大體上可以看出來了:美國平均每套房的價格為30萬,面積230平。陳平的房子是39萬美元買的,使用面積為253平(和美國統計署公布的數據基本能扣上),這進一步說明:在美國,陳平的房子也就是中等房子,根本算不上什麼「豪宅」。

在美國,平均每套房子是31萬美元,平均面積為230平,31萬÷230平=1348美元/平。中國的房價指數是按照70個大中城市的價格走勢編制的(美國的房價指數是用2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價格指數編制的),給出的都是價格指數的走勢,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價格。

什麼意思呢?

假設2015年中國的平均房價為1000元/平,那麼就把它作為基準,後面每年的房價都與2015年的價格比較,不給出具體數據,只給出漲跌幅度。

大家看房價新聞的時候,要麼看到的是某個地區的具體的房價,要麼就是同比增長多少,環比增長多少,定基增長多少,很少看到說全國平均房價為多少元每平吧。

我也不想自己去計算了,直接引用別人的數據吧:2020年,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價為9750元/平。

好,折騰了一大圈,我們終於把目前中美平均房價的數據給得出來:

美國平均房價為1348美元/平,就按1350美元計算;中國平均房價為9753元/平,就按9800元每平計算吧。

下面要證明陳平教授的「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觀點是否正確就相對比較容易的多了。

假設一個人在中美各購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房屋,都是100平,那麼在中國要98萬人民幣,在美國要13.5萬美元。

現在的匯率是多少呢?

1美元=6.46元。

13.5萬美元=13.5×6.46=87.2萬人民幣。

這麼算下來,好像美國的房子比中國還要便宜一點。

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美國有房產稅,中國沒有。

美國房產稅是多少?

各個州都不一樣,平均為1%左右。

中國房屋的產權是70年。

根據我國《物權法》中的相關規定,住房建設用地使用期屆滿時,自動續期,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不需要收取費用、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

在中國,你買一個100平的房子,價格為98萬,居住70年,付出的費用就是98萬。

但是,美國不一樣。

在美國,你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房子,房屋價格為13.5萬美元,每年還要交1%的房產稅。居住70年,就需要再交70年的房產稅。

70年房產稅是多少錢?

13.3萬美元。

簡單的說:在中國,你購買一個房子,居住70年,住房上的總費用是98萬人民幣;在美國,你購買一個房子,居住70年,需要的總費用=13.5萬美元的房屋價格+13.3萬美元的房產稅=26.8萬美元。

26.8萬美元相當多少人民幣呢?

173萬人民幣。

大概是中國的2倍。

如果再考慮通脹問題,那麼美國的房價更貴。

大家想想,假設你在20年前買一個房子只有10萬,一次性拿出10萬就行了。但是,如果20年前你在美國買一個房子也是10萬,後來出現比較大的通貨膨脹,今天房價漲到100萬了,你每年交1%的房產稅就是1萬,等於你購房時價格的10%。

正是因為高昂的房產稅,所以很多美國人都是租房,而不是買房。而對於那些沒有工作的人來說,他們連房租都承擔不起(房東出租房屋,一定會把房產稅加在房租裡面的),只能流浪。

美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非常多,隨處可見——我相信,去過美國的人,一定感受到了這點。

相反,我們中國的人口密度比美國要大得多,但是你幾乎已經看不到流浪漢了。

為什麼?

就是因為我們農村有地,城裡活不下去了可以回農村,而農村的房子是沒有房產稅的——美國高度城鎮化,土地是私有的,你沒有辦法回到農村(回農村,沒地,依舊沒有辦法生存)。

另外,城裡的房子也是沒有房產稅的,租房的價格自然也要便宜。

住的解決了,下面我們再說生活開銷。

這個也是相當複雜的。

我們先說說教育啊。

美國的教育是相當昂貴的:中國大學學費僅有5000元/年左右,美國的大學費用達到4萬美元/年,相當於25萬人民幣,是中國的50倍。

什麼小學、初中,我們就不算了,就按4年大學計算,在中國需要2萬人民幣,在美國需要16萬美元。

至於醫療就不用說了,美國更是貴的嚇人。

再說說生活必需品。

這個也相當的難算.

比如,同樣的電視、衣服、白酒,在美國和中國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如何才能計算出來呢?

在美國,商品價格總體上比中國低,但是只要涉及到服務,那麼就會非常高。

比如,同樣的一個空調,在中國要2000元,在美國要300美元(按照匯率計算,等於1900人民幣),美國比中國便宜。但是,如果你想要把空調安裝到屋裡,中國的安裝費只有100元,美國卻要400美元(超過空調的價格,相當於2600人民幣)……

所以,為了便於各國對比,於是有了另外一個概念:購買力平價。

什麼叫做購買力平價呢?

簡單的說,在中國和美國購買同樣的一組商品和服務,然後看看各自花了多少錢?

按照購買力平價,中美匯率大概在3左右。

我們以中國標準來計算:2019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就按2萬元計算。

那麼,同樣的消費在美國需要多少美元呢?

2萬人民幣÷3=0.7萬美元左右。

到這,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結論差不多要出來了。

在中國,假設你活70年,你需要花費98萬房子+2萬的學費+2萬×70年的生活費用,合計就是240萬左右;在美國,假設你活70歲,你需要花費26.8萬美元的房子+16萬的學費+0.7×70年的生活費用,合計就是91.8萬美元。

在中國,你每月2000元,每年就是2.4萬元,240萬需要你工作100年;在美國,你每月3000美元,每年就是3.6萬,91.8萬需要你工作25.5年。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陳平的「在中國2000元比發達國家3000美元更幸福」是不成立的:在同等條件下,中國人想要比美國人的3000美元幸福的話,月收入要達到9000元左右才行。

按照匯率,9000元大概等於1400美元。

也就是說:在中國,1400美元的收入比美國月入3000美元的人要幸福。

我們通過上面一系列的複雜對比,最終得出「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是不靠譜的。

其實,這是很明顯的。

按照目前的匯率,3000美元等於大概2萬人民幣,即使美國整體生活費用比較高,也不可能達到中國的10倍吧?

既然「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明顯不靠譜,陳平為什麼要這麼說?

是他在胡說,想忽悠我們嗎?

很顯然,不是!

這種結論明顯有問題,也忽悠不到人。

既然忽悠不到人,陳平為什麼還要這麼說?

答案只有一個:他在美國看到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比中國月入2000元的人要慘很多。

這點,從陳平的演講中舉的例子就能看出來:

陳平在美國工作很多年,他自然是對美國的現狀是很了解的。

他看到了美國什麼現狀?

看到了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現狀。

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是什麼現狀?

很慘!

在美國,月入3000美元,每個月必須交300美元的房產稅,500美元的保險(這是不得不花的開支);美國地廣人稀,沒有車是不行的,每月的油費、車險等,還要幾百美元……

另外,美國有鼓勵貸款和超前消費的習慣,如果你再有點住房貸款、學生貸款和其它貸款,那麼月入3000美元,根本無法維持生活。

這就是陳平在美國看到的現狀。

那麼,陳平看到的中國現狀是什麼呢?

在中國,月收入2000元的人一定是生活在小城市或農村的。

小城市的房價很低,農村的房子更便宜,而且不需要交房產稅,各種保險費用也比較低,每個月2000元足夠活了。

比如,我現在所在的這個縣城的平均工資也就2000元多點,但是絕對比美國那些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要過的幸福——美國月入3000美元的人連基本生存都難以維持,我們這月入2000人民幣不但能活的挺好,年底還能餘點錢。

所以,陳平說「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對比,而是他看到的中美現狀對比。

然而,就是這麼一句不嚴謹的講話被一些公知和噴子給抓住了,對其發動猛烈的攻擊。

所以,大佬說話還是要注意點的,不能像我們這樣的隨意,否則很容易被公知和噴子抓住漏洞,從而進行鋪天蓋地的抹黑。

PS:由於中美很多方面制度不同,很多方面也不是統一標準,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比較。本文中的一些比較可能也不太合理,但是不影響大家對文章的理解。尤其是文章裡面的一些不為普通人所知的知識點,還是值得大家去了解的。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擊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焦點

  • 陳平:我為什麼說,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月入3000刀幸福
    我說在中國每個月2000元人民幣的收入,雖然換算成美元不到1000美元,但是卻遠比生活在美國,比如說在洛杉磯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或者說更有穩定性。 一 在詳細解釋這段話前,我先為大家介紹一點背景資料。 世界銀行曾經出過一份報告,叫《2030年的中國》。
  • 在美國工資3000美元和在中國工資3000元,誰會更幸福呢?
    文:紅闌 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發展程度、物價水平和貨幣購買力是不一樣的。同樣是3000元的工資,中美兩國的生活水平還是會有很大差別的。在美國,如果拿3000美元一個月,如果把它兌換成人民幣,每個月就有19500元。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可以說是中產階級了,都能過上有車有房無憂無慮的生活了。
  • 月入3000元的打工族,如何才能在當地買得起房?
    近期有朋友問道:「房價降了一些,現在買房也沒有以前那麼瘋狂了,什麼時候我才能靠著月入3000元的工資買房?」聽到他的問題後,騎牛看熊淡淡一笑地回答道:「看你想要買哪裡的房子,這一點很關鍵!」 月入3000元的打工族,如何才能在當地買得起房?
  • 美國人均月收入約3000美元,非農就業人口月收入4100美元
    來源:南生今世說按照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信息,2019年第四季度,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周薪」接近970美元。換算到一個月,那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月收入大概在4100美元左右,如果再除去稅收等,那實際到手的將更低。美國人均年收入不是超過6.5萬美元了嗎?
  • 美國人平均工資是多少?月入5000美元,算不算較高水平呢?
    月入5000美元,在美國已屬較高水平 有網友表示想進一步知道「美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數據」。可惜的是,南生並未獲得最直接的數據,只能依據美國勞工部公開的周收入數據來推測了。以2019年二季度為例,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周收入接近960美元。 以一周7天,一月30天為計算依據,那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月收入大約是4100美元(平均值)。
  • 2019年美國人均年收入4萬美元?中國人均收入多少?
    據數據顯示,美國2018年人均GDP為6.2萬美元,位居世界前十,排在卡達、新加坡之後,比丹麥、瑞典等北歐國家的人均GDP還要高。 那麼,美國人均GDP高達6.2萬美元,是否意味著美國人均收入也達到很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人均GDP並不代表人均收入,兩者有很大區別,人均GDP指的是人均產值,往往要高於人均收入,接著看一下美國的人均收入情況。
  • 按價選機:2000-3000元手機一覽表(2020年2月)
    價格分段:5000元以上,4000-5000元,3000-4000元,2000-3000元,1500-2000元。本期推出:2000-3000元價格段手機一覽表(後續更新)2000-3000元價格段手機:5G手機很少:可供選擇的只有全系紅米K30,榮耀V30和Reno 3元氣版,這裡紅米K30講5G手機手機的價格拉到3000元一下了,所以在資金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想買一款5G手機,紅米K30是你的不二選擇。
  • 韓國月薪230萬韓元,美國3千美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你達標了嗎
    據相關消息了解到,和中國人同一種膚色的韓國人,平均的月收入為230萬韓元。相當於人民幣13000元左右,作為亞洲的三個發達國家之一,韓國人的收入達到這個標準也不足為奇,其實韓國的人均GDP水平早就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的「及格線」。此外,雖然韓國人均收入很高,但是貧富差距的問題一樣是存在的,還有生活成本也在不停地提高。
  • 隨著《木蘭》在全球上映《信條》目前美國票房為2000萬美元
    備受期待的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導演的《信條》本周末在中國上映,票房達3000萬美元;與此同時,《信條》在全球46個市場的近5.3萬塊銀幕上映。《信條》打破了IMAX的紀錄,在43個市場的1168塊IMAX屏幕上獲得了1110萬美元的收入,這是9月份該IMAX格式電影有史以來全球票房最高的周末。而在北美,截止到周一,《信條》在272個IMAX銀幕上的票房收入為280萬美元,儘管錯過了紐約和洛杉磯等大城市,但卻成為了IMAX有史以來最大的美國勞工節票房開幕式。
  • ...美國對華3000億美元商品加稅時間 2019中美貿易戰時間軸進程
    9月5日,中美貿易戰最新情況,美國對中國3,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措施分9月1日和12月15日兩階段實施,而中美雙方的貿易磋商將在本月稍晚舉行。川普發表推文指出,他的目標是減少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並再次唿籲美國企業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供應商。
  • 中國進口晶片市場巨大,超3000億美元,英飛凌保持供應量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預計今年中國進口晶片市場份額仍然超過3000億美元。據了解,中國進口晶片市場自2018年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之後,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3000億美元之上。如此大的市場份額背後蘊藏著高額的利潤,對此,德國晶片巨頭英飛凌並沒有打算像美國多家晶片公司一樣斷供中國,而是選擇與ARM一起做出了不會受美國影響而斷供中國的表態。英飛凌原為西門子半導體部門,它曾在1998年時虧損超過12 億馬克,而在1999年時,部門成員決定獨立出來,重新組建一個名為英飛凌科技公司。
  • 最近很多人翻箱倒櫃找1元硬幣,回收價1000元,別找了,真幣3000元……
    畢竟1元硬幣很常見萬一家裡就有2000年版本的呢  這些硬幣均沒有公開發行流入流通市場,而是裝幀在2000年《中國硬幣》套裝中,多數作為禮品贈送給國際友人。業內人士提醒真幣值3000元但你見到的幾乎都是假幣  「簡單的說就是,2000年牡丹幣確實值錢,但最近它被不法分子盯上
  • 美國觀眾開車4小時去影院看《信條》北美首周末2000萬美元 全球累計1.46億
    北美之外的市場,《信條》在這個周末再拿下5810萬美元(中國內地3000萬美元),讓影片全球累計票房達到1.46億。《信條》投資2億美元,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單靠影院回本相當艱難。外媒預計全球影院票房至少要到4.5億美元,加上影碟、數字租賃、電視版權等才確保盈虧平衡。
  • 黃金首次漲破2000美元!「中國大媽」每千克暴賺15萬,已有...
    來源:新浪港股8月5日00:17,現貨黃金史上首次突破2000美元/盎司大關,最高上漲至2031.02美元/盎司,截至9時回落至2020美元/盎司上下。黃金現貨今年表現較好,倫敦金今年的漲幅已經達到32.98%。美國黃金期貨價格也昨夜飆升到每盎司2027.30美元,創下盤中新高,最終收於每盎司2021美元。
  • 2019中美貿易戰時間軸最新進展 川普推遲美國加徵2500億美元商品...
    8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對價值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由原定的10%提高至15%,並分兩批實施,實施日期分別為9月1日和12月15日;同時對2500億美元關稅稅率從25%提高到30%徵求公眾意見,並於10月1日生效。 那麼這真的是中美之間關係緩和的前兆嗎?
  • 2020年性價比手機推薦終極指南—2000元到3000元價位手機推薦
    1、2000-3000元手機價位市場需求和定位解析進入2000元算是當下智慧型手機的常規價格區間。這個價位手機也是市場中需求量最大、關注度最高、話題討論最多的價位區間。加之本身我們中國的電子消費市場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很高,所以雖然廠商們不願意承認,但實際上衝擊高端發起後,他們根本無法忽略當下價位的用戶需求,這也就是各大手機廠商在本價位瘋狂輸出產品型號的原因了。
  • 美國財長透露發錢計劃:成人1000美元,兒童500美元
    美國財長透露發錢計劃:成人1000美元,兒童500美元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綜合報導 2020-03-19 23:43
  • 一線及新一線城市5成租客月租金低於3000元
    一份針對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租房人群的調研結果顯示,在租房更關注的因素中,有35.3%的人選擇了房屋的居住安全性,其次為房屋周邊的生活配套情況、周邊交通是否通達。所租房屋的租金是否合適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大部分租客可接受的月租金在3000元以下。
  • 3000元人民幣約能兌換50萬韓元,普通人在韓國能消費一個月嗎?
    韓國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國內人均GDP在2018年就超過3萬美元,但流通貨幣韓元卻並不像美元、英鎊以及人民幣等堅挺,也正由於此,雖說每年都有中國遊客前往韓國觀光,但因為兩國流通貨幣匯率相差較為突出,目前人民幣兌換韓元外匯匯率167.3461,所以,讓中國不少人感到有點不習慣,並且對面值較大的韓元會產生一種錯覺
  • 有5萬元本金,怎麼做可以每個月有2000元收入?
    每個月的投資收益2000元,一年12月,即總收益24000元,按照5萬元的本金計算,年化收益率需要達到48%才可以實現,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只要肯賣力,無需5萬元,就是500元,實現月入2000元根本沒有難度。比如你買一副手套,上工地搬磚,一天200元沒任何難度;再比如你把5萬元存在銀行裡,直接隨便找個地方打工,一個月2000元也不成問題呢?或許有人會說,我不想勞累呢?只想坐著或者躺著就能賺到2000元,可否實現,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