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陳平教授被一些公知圍攻,他們圍攻陳平教授除了所謂的「大別墅」外,還有一點:陳平教授曾說過「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這句話。
說實話,我對陳平還真不了解,沒有怎麼看過他的演講,更沒有看過「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這個演講。
知道他,只是源於公知和噴子的一個調侃:
這裡面,我最熟悉的就是金燦榮和胡錫進了。
金燦榮主要講國際政治(和我寫作方向一致),語言幽默,尤其是那個標誌性的「嘿嘿嘿」很喜慶,我非常喜歡他,也經常向他學習。
至於胡錫進,那我就太熟悉了。
胡錫進從1997年就擔任《環球時報》副總編輯,2005年-現在一直擔任《環球時報》的總編。
我從報紙時代就一直看《環球時報》,所以避不開胡錫進。
胡錫進的文章和言論我幾乎全部看過,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他和川普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是個大嘴巴,愛說話,敢說話,什麼話都說,有時還不怎麼過大腦。
比如,去年5月份的時候,川普在推特上說「中國不希望他贏得大選,正在幹擾美國大選」,胡錫進就懟川普說道:「相反,中國網友真心希望你連任,因為你讓美國變得古怪、被世界討厭。你幫助中國團結起來,並憑一己之力讓國際新聞變得像喜劇一樣好玩兒。中國網友稱你為『建國』,意思是『幫助建設中國』」。
說實話,這種話,我們這些小人物調侃調侃川普是很喜慶的。
但是,胡錫進不一樣。
他是《環球時報》的主編,而《環球時報》的主辦方是人民日報社,所以他說這種話是很不「禮貌」的——當然,也是川普實在不要臉,胡錫進沒忍住。
前幾天,胡錫進罵噴子也很帶勁。
雖然很多時候說話方式不像一個「大人物」,但這恰恰反應了胡錫進的真實。
所謂「言多必失」。
他說了太多話,而且有時帶有很強烈的個人感情,所以得罪的人比較多。
他被黑,我一點都不意外——不被黑,才奇怪了呢。
至於其它人,由於方向和我不太一樣,我看的不多,僅限於「知道」的層面。
雖然我看的不多,但是我相信一點:公知和噴子所攻擊的,一定是好人!
所以,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按照噴子提供的名單去學習知識——誰說公知和噴子沒有貢獻的?
上面說這麼多,其實就想說明兩點:
第一,如果大家找不到什麼好的文章看,不如去看看上面那10個人的文章和演講。能讓公知和噴子恨之入骨的人,一定值得你看。
第二,我不是陳平的「粉絲」,今天這篇文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分析的。
這兩天,公知和噴子把矛頭對準了陳平,所以我就特意的查詢了資料,發現陳平教授確實說過「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這句話。
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依據?
按照正常的邏輯、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陳平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城市,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從事一模一樣的工作,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在中國的那個人每月收入是2000元,在美國的那個人每月收入是3000美元,那麼在中國的那個人過的要比在美國的那個人幸福。
否則,沒有比較的意義啊。
好,有這個前提,下面的問題就相對比較容易解決了。
人,活著,必須要解決吃和住的問題。
我們先說說住的問題。
這個比較複雜,我們只能用平均房價來計算了。
關於房價的計算,中國和美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是按照平方計價的,比如3000元/平;美國是按照住宅中位數價格進行計算的,比如,平均15萬/套。
這就比較麻煩了,比如美國房價中位數是15萬美元/套,我們並不知道這套房子的面積是多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它們轉換成相同的對比條件,即平均每平多少錢。
否則,也沒有對比的意義。
目前,美國房價中位數是31.06萬美元。
美國房價中位數是31萬美元,現在他的房子價格是50萬美元,僅僅是價格上對比的話,他的房子勉強算是「豪宅」了。比如,2017年的時候,我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買了一個房子,這幾年,這個地方建了一個學校或醫院什麼的,房價大幅度上漲——我買的時候就是一個普通的房子,現在升值了,你不能說我買的時候就是「豪宅」吧。所以,我們要再進行換算下:換算到陳平買房時候的價格和那個時候美國平均房價。陳平是2017年8月買的房子,買入價是39萬美元。什麼意思呢?
假設2015年中國的平均房價為1000元/平,那麼就把它作為基準,後面每年的房價都與2015年的價格比較,不給出具體數據,只給出漲跌幅度。
大家看房價新聞的時候,要麼看到的是某個地區的具體的房價,要麼就是同比增長多少,環比增長多少,定基增長多少,很少看到說全國平均房價為多少元每平吧。
我也不想自己去計算了,直接引用別人的數據吧:2020年,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價為9750元/平。
好,折騰了一大圈,我們終於把目前中美平均房價的數據給得出來:
美國平均房價為1348美元/平,就按1350美元計算;中國平均房價為9753元/平,就按9800元每平計算吧。
下面要證明陳平教授的「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觀點是否正確就相對比較容易的多了。
假設一個人在中美各購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房屋,都是100平,那麼在中國要98萬人民幣,在美國要13.5萬美元。
現在的匯率是多少呢?
1美元=6.46元。
13.5萬美元=13.5×6.46=87.2萬人民幣。
這麼算下來,好像美國的房子比中國還要便宜一點。
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美國有房產稅,中國沒有。
美國房產稅是多少?
各個州都不一樣,平均為1%左右。
中國房屋的產權是70年。
根據我國《物權法》中的相關規定,住房建設用地使用期屆滿時,自動續期,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不需要收取費用、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
在中國,你買一個100平的房子,價格為98萬,居住70年,付出的費用就是98萬。
但是,美國不一樣。
在美國,你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房子,房屋價格為13.5萬美元,每年還要交1%的房產稅。居住70年,就需要再交70年的房產稅。
70年房產稅是多少錢?
13.3萬美元。
簡單的說:在中國,你購買一個房子,居住70年,住房上的總費用是98萬人民幣;在美國,你購買一個房子,居住70年,需要的總費用=13.5萬美元的房屋價格+13.3萬美元的房產稅=26.8萬美元。
26.8萬美元相當多少人民幣呢?
173萬人民幣。
大概是中國的2倍。
如果再考慮通脹問題,那麼美國的房價更貴。
大家想想,假設你在20年前買一個房子只有10萬,一次性拿出10萬就行了。但是,如果20年前你在美國買一個房子也是10萬,後來出現比較大的通貨膨脹,今天房價漲到100萬了,你每年交1%的房產稅就是1萬,等於你購房時價格的10%。
正是因為高昂的房產稅,所以很多美國人都是租房,而不是買房。而對於那些沒有工作的人來說,他們連房租都承擔不起(房東出租房屋,一定會把房產稅加在房租裡面的),只能流浪。
美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非常多,隨處可見——我相信,去過美國的人,一定感受到了這點。
相反,我們中國的人口密度比美國要大得多,但是你幾乎已經看不到流浪漢了。
為什麼?
就是因為我們農村有地,城裡活不下去了可以回農村,而農村的房子是沒有房產稅的——美國高度城鎮化,土地是私有的,你沒有辦法回到農村(回農村,沒地,依舊沒有辦法生存)。
另外,城裡的房子也是沒有房產稅的,租房的價格自然也要便宜。
住的解決了,下面我們再說生活開銷。
這個也是相當複雜的。
我們先說說教育啊。
美國的教育是相當昂貴的:中國大學學費僅有5000元/年左右,美國的大學費用達到4萬美元/年,相當於25萬人民幣,是中國的50倍。
什麼小學、初中,我們就不算了,就按4年大學計算,在中國需要2萬人民幣,在美國需要16萬美元。
至於醫療就不用說了,美國更是貴的嚇人。
再說說生活必需品。
這個也相當的難算.
比如,同樣的電視、衣服、白酒,在美國和中國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如何才能計算出來呢?
在美國,商品價格總體上比中國低,但是只要涉及到服務,那麼就會非常高。
比如,同樣的一個空調,在中國要2000元,在美國要300美元(按照匯率計算,等於1900人民幣),美國比中國便宜。但是,如果你想要把空調安裝到屋裡,中國的安裝費只有100元,美國卻要400美元(超過空調的價格,相當於2600人民幣)……
所以,為了便於各國對比,於是有了另外一個概念:購買力平價。
什麼叫做購買力平價呢?
簡單的說,在中國和美國購買同樣的一組商品和服務,然後看看各自花了多少錢?
按照購買力平價,中美匯率大概在3左右。
我們以中國標準來計算:2019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就按2萬元計算。
那麼,同樣的消費在美國需要多少美元呢?
2萬人民幣÷3=0.7萬美元左右。
到這,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結論差不多要出來了。
在中國,假設你活70年,你需要花費98萬房子+2萬的學費+2萬×70年的生活費用,合計就是240萬左右;在美國,假設你活70歲,你需要花費26.8萬美元的房子+16萬的學費+0.7×70年的生活費用,合計就是91.8萬美元。
在中國,你每月2000元,每年就是2.4萬元,240萬需要你工作100年;在美國,你每月3000美元,每年就是3.6萬,91.8萬需要你工作25.5年。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陳平的「在中國2000元比發達國家3000美元更幸福」是不成立的:在同等條件下,中國人想要比美國人的3000美元幸福的話,月收入要達到9000元左右才行。
按照匯率,9000元大概等於1400美元。
也就是說:在中國,1400美元的收入比美國月入3000美元的人要幸福。
我們通過上面一系列的複雜對比,最終得出「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是不靠譜的。
其實,這是很明顯的。
按照目前的匯率,3000美元等於大概2萬人民幣,即使美國整體生活費用比較高,也不可能達到中國的10倍吧?
既然「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明顯不靠譜,陳平為什麼要這麼說?
是他在胡說,想忽悠我們嗎?
很顯然,不是!
這種結論明顯有問題,也忽悠不到人。
既然忽悠不到人,陳平為什麼還要這麼說?
答案只有一個:他在美國看到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比中國月入2000元的人要慘很多。
這點,從陳平的演講中舉的例子就能看出來:
陳平在美國工作很多年,他自然是對美國的現狀是很了解的。
他看到了美國什麼現狀?
看到了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現狀。
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是什麼現狀?
很慘!
在美國,月入3000美元,每個月必須交300美元的房產稅,500美元的保險(這是不得不花的開支);美國地廣人稀,沒有車是不行的,每月的油費、車險等,還要幾百美元……
另外,美國有鼓勵貸款和超前消費的習慣,如果你再有點住房貸款、學生貸款和其它貸款,那麼月入3000美元,根本無法維持生活。
這就是陳平在美國看到的現狀。
那麼,陳平看到的中國現狀是什麼呢?
在中國,月收入2000元的人一定是生活在小城市或農村的。
小城市的房價很低,農村的房子更便宜,而且不需要交房產稅,各種保險費用也比較低,每個月2000元足夠活了。
比如,我現在所在的這個縣城的平均工資也就2000元多點,但是絕對比美國那些月入3000美元的美國人要過的幸福——美國月入3000美元的人連基本生存都難以維持,我們這月入2000人民幣不但能活的挺好,年底還能餘點錢。
所以,陳平說「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3000美元幸福」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對比,而是他看到的中美現狀對比。
然而,就是這麼一句不嚴謹的講話被一些公知和噴子給抓住了,對其發動猛烈的攻擊。
所以,大佬說話還是要注意點的,不能像我們這樣的隨意,否則很容易被公知和噴子抓住漏洞,從而進行鋪天蓋地的抹黑。
PS:由於中美很多方面制度不同,很多方面也不是統一標準,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比較。本文中的一些比較可能也不太合理,但是不影響大家對文章的理解。尤其是文章裡面的一些不為普通人所知的知識點,還是值得大家去了解的。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擊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