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成長讀本的「校園達人」版塊推出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收到了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的推薦和自薦。
這次亮相的杭州市南肖埠小學一(1)班的來丁丁。來丁丁是個詩詞達人,他曾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並在詩詞大會宣傳片中出鏡,他還愛寫古詩詞,最近還寫完了「架空」歷史小說。
達人自述:
我從三歲開始接觸古詩詞。最早是受媽媽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經常讀詩給我聽,講裡面的故事。我的記性不錯,也喜歡聽,跟著媽媽搖頭晃腦奶聲奶氣地讀。各大節氣節日、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小動物、花草樹木等等相關的詩詞,媽媽都會找出來給我讀。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字詞、詩句不懂,媽媽會給我大致講講意思,學得多了,意思自然就理解啦。到現在,我已經會背誦1200多首古詩詞,近百篇古文,像《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等已經背得很熟了。
幼兒園大班時,我去北京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我是百人團少兒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並在詩詞大會宣傳片中出鏡。
在《詩詞大會》上,我見到了偶像蒙曼、康震、董卿等老師!我小時候一直聽蒙曼老師講詩詞,超級喜歡她!在北京,我還認識了超多和我一樣熱愛詩詞和傳統文化的大朋友和同齡人,他們都有各自的「超級技能」,激勵了我,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也學到了很多。現在,我們還經常在網上交流最近讀了哪些詩詞,玩飛花令、詩詞接龍。
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我每天都會自主閱讀至少一個小時。我特別喜歡歷史和地理,最愛的書是《三國演義》、蔡東藩的《歷朝通俗演義》(少年版)和各大地圖冊。《歷朝通俗演義》一共有十八本,兩百多萬字,我被裡面的故事迷住了,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看得多了,我也手癢。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我每天都寫日記,已經寫了10個本子了。我給喜歡的古人、好朋友寫了很多詩詞,比如前幾天,我就寫了一首《蝶戀花·蘇軾》。今年抗疫上網課時,很久沒有見到學校的好朋友了,我就想把他們寫進我的歷史小說。我構思了一個想像出來的屬於我的王朝——「嘉國龍朝」的故事,寫了2000多字的斷代史和3500多字的番外,並繪製了地圖。寫這個「架空」歷史小說可不容易啊,我定了年號,設了機構官員封疆大吏,繪了地圖,造了文字,刻了「玉璽」,規劃好交通,光一個斷代史我就寫了五天。給我的「第一讀者」老媽看了,她覺得故事的框架、脈絡和時間節點都挺清晰的,故事編得也不錯。
媽媽說:
因為丁丁是男孩子,最開始和詩接觸,我都會推薦他一些邊塞、家國情懷的勵志詩,一些想傳遞給他的道理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今年疫情期間,他每天關注疫情地圖,主動拿出了自己的壓歲錢捐給武漢,詩書學理內化於心,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丁丁最喜歡的詩人是蘇軾和李白,因為他們才華橫溢且樂觀豪放浪漫,這也是我希望他具備的性格和品質。
在孩子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了:夢想是源泉、熱愛是驅動力、韌性來源於習慣與堅持,別無捷徑。在南小,學校重視「其樂少年」的培養,「懂禮儀、善學習、有特長、樂實踐」這些努力的方向都給孩子發揮特長提供了平臺,也開拓了孩子的國際視野。學校早自習,老師也會讓丁丁帶著全班同學朗讀古詩,他非常自豪,學習勁頭也更足了。丁丁和他詩詞大會的小夥伴有個「論詩華篇」的小群,不但孩子每天會在裡面背詩背經典打卡,我們家長也要背,小傢伙盯得可緊了,時不時還要跟孩子一起玩飛花令、詩詞接龍、猜成語。所以我們大人也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學習,才能跟孩子用詩的語言對話。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