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浮雲在一決,誓欲清幽燕。
——李白
龍泉劍
在中央網信辦行動網路管理局、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下,光明網、鬥魚直播聯合主辦的「致•非遺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動帶你走進浙江麗水,一起探尋龍泉劍的前世今生。
2006年5月20日,龍泉寶劍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個少年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
一身白衣飄飄,一壺酒,一把劍,
仗劍江湖,行俠仗義;
更對武俠小說中的絕世寶劍而痴迷。
從倚天劍、屠龍刀到龍泉劍,
這些兵刃都被賦予了神秘色彩。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
恆山派定逸師太等被嵩山派左冷禪追殺,
依仗龍泉寶劍在龍泉鑄劍谷裡苦苦堅守禦敵的故事,
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劍歷來有百兵之君的美譽,
春秋群雄並起之時,
曾經出現過幾把傳奇的稀世寶劍,
它們中既有刺殺君主的魚腸劍,
也有導致兩國戰爭的湛瀘劍,
而古籍《越絕書》中所記載的
泰阿寶劍更是有神劍一揮,
三軍破敗的傳奇故事,
巧合的是,這些傳說的神兵利器
都是出自一個叫龍泉的地方。
唐代郭震曾在《古劍篇》中這樣描述龍泉寶劍: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諮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
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據《越絕書》記載,龍泉劍的起源要追溯到
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傳說歐冶子為鑄此劍,
鑿開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
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
是名「七星」。
劍成之後,俯視劍身,
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
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
是名「龍淵」。
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
便把「淵」字改成「泉」字,
曰「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
世人將龍泉劍視為「誠信高潔」之劍,
這同一位不知姓名的漁翁有關。
據《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時,
楚國名將伍子胥被奸臣陷害,遭到重金通緝。
逃亡路上,幸得一漁翁相救,
伍子胥感激不盡,追問漁翁姓名以求日後答謝。
然而漁翁不求回報,不願告知姓名,
讓伍子胥稱自己為「漁丈人」即可。
但伍子胥擔心漁丈人洩露自己的行蹤,
將自己祖傳三世的寶劍「龍淵劍」相贈,
以求漁丈人能夠為自己保密行蹤。
面對伍子胥的不信任,漁丈人長嘆:
「五萬石賞金和高官爵位我尚不動心,
又如何會貪圖你的寶劍,
如今你既然疑心我貪利少信,
我只有以死明志。」
言罷,漁丈人便拔出龍淵劍自刎,
伍子胥追悔莫及。
關於龍泉寶劍,還有種種趣聞故事。
民國時期曾經權勢很大的戴笠,
曾對一把龍泉寶劍夢寐以求,
這把龍泉寶劍就是乾隆所佩地字一號「出雲」劍。
這把劍是乾隆的陪葬品,
被孫殿英盜墓而出,後落到戴笠手中。
戴笠視若珍寶,每公差去外地,
必將寶劍隨帶身邊,以防丟失。
這把寶劍後來也成了戴笠的陪葬物。
龍泉寶劍有「堅韌鋒利,剛柔並濟,
寒光逼人,紋飾巧致」的特色,
而達到這樣的特色則需要鑄劍師的千錘百鍊。
沈新培,沈廣隆劍鋪第四代掌門人。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唯一傳承人。
沈廣隆劍鋪已經有132年歷史,
在龍泉百年不間斷的老字號僅此一家,
但百年傳承也非一帆風順。
「爺爺那一輩,五兄弟一起學鑄劍,
但四兄弟都相繼轉行,
父親那一輩三兄弟,
最後叔伯也都沒有從事這一行,
只有我父親堅持了下來。」沈新培的兒子瀋州說。
1972年,沈新培打造的一把龍泉寶劍
還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總統尼克森。
龍泉寶劍的製作要經過煉、鍛、
鏟、銼、刻花、嵌銅、冷鍛、
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
需要反覆摺疊鍛打三萬兩千層,
在不斷的摺疊鍛打中去除雜質,
增加劍身的強度和韌性,
這就是所謂的「千錘百鍊」。
也正是這三萬兩千層的疊壓,
劍身的表面最終會形成一層奇異的花紋。
吳越春秋記載這種花紋光乎如屈陽之華,
沉沉如芙蓉始生於湖,
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
在鑄劍過程中,「淬火」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也是賦予一把劍靈魂的時刻。
劍坯燃燒到750~800攝氏度,便可「淬火」。
這是事關成敗的一步,
此前與此後,可以經歷數萬次的反覆鍛打與磨礪;
惟獨這一步,卻只有電光火石的一次機會。
瞬息之中,便可決斷一切。
一招不慎,就前功盡棄。
鑄劍師與打鐵匠的差別就在這一剎那。
十年磨一劍。
一把寒光凜冽的刀劍,
需要鑄劍師採用大小粗細不同的磨石,
經過數十日的研磨,
直至劍身顯「鏡面」和「霜雪」之效,
才能讓寶劍寒光逼人,堅韌鋒利。
時至今日,
在大部分傳統工藝都已消失的當代社會,
鑄劍師們的堅守,
讓我們觸摸到了千年華夏文脈。
鐵爐生紫煙,錘錘扣心弦。
十年磨一刃,劍氣衝九天。
這四句話形容沈新培的寶劍人生,
再貼切不過。
刀劍已歸鞘,武俠夢未完。
而這夢中,還有一柄劍,
承千年歷史之厚重,
載歲月磨礪之堅韌;
名曰「龍泉」。
直播花絮(點擊圖片即可觀看鬥魚直播回放哦):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莊寄北 部分照片拍攝:彭揚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