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短視頻工場(ID:zhhbili),作者:場妹,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小物件也有故事。
它可以是床頭的鬧鐘,冬至的餃子,可以是手邊的籤字筆,老人的拐杖......或許不起眼,但在「奇妙博物館」裡,總有人為它停留,仿佛在視頻中看到自己。
2019 年 12 月,一個講述著各種小物件的故事帳號出現在用戶面前,不過短短 3 個月,粉絲數快速突破千萬,成為抖音劇情類內容賽道的有力競爭者。
如何在短期內迅速漲粉數千萬?奇妙博物館的內容創作過程是怎樣的?
場妹對話了奇妙博物館團隊相關負責人,探尋其優質內容和漲粉背後的創作故事。
3 個月漲粉千萬
你有沒有在影院的座位上見過玩偶?別丟掉,沒準它們還能跟你劇透下電影的結局。
在「奇妙博物館」的故事中,就有兩位男士因為在電影院大打出手,最終被變成了「浩克」和「鋼鐵俠」兩隻玩偶,徹底留在了影院裡。
「在影院其實很多人都有過被打擾的經歷,視頻一出來,很快就引起了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2019 年 12 月 10 日,奇妙博物館在抖音發布第二個物件故事《玩偶篇》,獲得了118. 3 萬的點讚,為其攬獲了十幾萬粉絲。
當天,奇妙博物館還發布了視頻《行李篇》,再加上 12 月 12 日發布的《修圖軟體》,以「貪嗔痴」三大情緒為主幹打造的 3 個系列視頻,正式將「奇妙博物館」帶到了抖音用戶的面前。
由於考慮到帳號內容會有不同的導演參與製作,因此在開始之初,整個帳號就是以單集劇情的形式為內容方向進行商討的。
每期視頻會以一樣物品為線索,或是當下熱點、或是長期被討論和關注的事件作為視頻的主題。
「最後之所以確定為物件,一方面主要是考慮到方便導演發揮;另一方面,物件這個東西很普遍,容易引起共鳴。」
12 月 19 日,針對網絡「鍵盤俠」現象,奇妙博物館發布視頻《面具》,再次迎來數據爆發:點讚數快速突破百萬,粉絲增長超過 40 萬。
隨後,粉絲數量進入穩定增長階段,平均視頻點讚量在百萬左右。
1 月 9 日,短視頻《拐杖》發布,「數據有明顯增長。」
連續兩天登上抖音熱點視頻榜單的TOP10,視頻播放量高達1. 1 億次,將粉絲數在兩百多萬的奇妙博物館迅速推向五六百萬。
最終,該視頻點讚總數達到341. 5 萬,是奇妙博物館所發布視頻中點讚數最高的一個。
截至目前,僅 3 個月,奇妙博物館的總粉絲數已經突破千萬,共1013. 7 萬,成長速度迅猛。
「每個短片的主題很有意思,劇情也很新穎,鏡頭感強,片子的風格色調陰森,但是超吸引人的。」一名關注奇妙博物館的粉絲告訴場妹,「我從他們第一個視頻開始看到現在,希望他們能夠越來越好。」
內容第一
「奇妙博物館」背後的MCN機構為等閒內容引擎,公司坐標為古都西安。
2018 年 5 月,等閒內容引擎正式成立,主營信息流廣告製作,所拍攝的廣告內容均是 1 分鐘以內的短視頻。這也是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
「因為有了兩年的經驗積澱,對用戶的喜好有一定的理解,我們就想說嘗試一下。」等閒內容引擎的市場負責人王佳音表示, 2019 年 12 月,嘗試創建內容類帳號的計劃被提上了日程。
目前,公司成員人數大概有 100 餘人,其中僅製作團隊就有 80 人,佔比達到了70%以上。
從製作團隊中劃分出三位導演建立「奇妙博物館」,另外一隊擔任「人生回答機」的內容創作。
「我們對於製作團隊是非常看重的。」將編劇和導演的工作合二為一,要求每個導演在內容創作上要做到編、導齊全,是等閒內容引擎招聘關注的重點。
「我們的一個宗旨,也是整個公司的價值觀,就是內容第一。一定要保證我們視頻創作的內容品質。」
一個月一次頭腦風暴,要選出既有熱度、又具有傳播意義的選題,社會熱點、情緒共鳴等內容都會成為討論的焦點。有時候,會議一開就是一天。
導演的創作自由度高,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選題。「儘量讓大家做自己想做的,這才能夠激發他們最大的創作熱情。」
會議結束後,由不同的導演認領走自己感興趣的選題,就正式進入到具體的短視頻創作環節。
編導獨立細化腳本,在拍攝結束後,會將影像內容交至剪輯師,並一同進行剪輯環節,「有時候一跟就是一個通宵。」
直到成片出來以後,還需要經過主審部門的把握審核,方才進入到發布渠道中,耗時在 7 天到 10 天之間。
「我們希望公司是朝著平臺化的模式去發展的,編導通過這樣一個製作平臺,把自己的創意實現出來。」
目前,「奇妙博物館」的拍攝費用受公司平臺化管理模式,演員、服裝、道具等主要花費分攤下來,一條短視頻的成本在 5000 元到 6000 元之間,若是在非平臺化製作的情況下,總計成本要達到兩三萬元。
兩年的信息流廣告拍攝經驗和在視頻質量方面的把控,讓「奇妙博物館」很快在抖音上收穫了一大批的用戶的關注。
「我們一直都相信,只要你做好內容,肯定會有人喜歡的,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從自身出發,給予內容製作團隊以更高的創作自由度,尊重他們的想法,讓創作者對創作懷有熱情。
同時也增加和網友、用戶之間的互動,參考多方看法,選擇適合「奇妙博物館」的建議加以改編。
「我們一直相信,只要你對創作有敬畏心,有熱情,那即使遇到創作瓶頸,也一定可以堅持下去的。」
難以複製的爆紅路
近 1 個多月,受疫情影響,公司延長假期,線下停工,「奇妙博物館」的拍攝也停滯了,「因為剛開始做沒多久,所以我們也沒準備多少存貨。」
自 1 月 29 日發完第 23 條物件故事後,奇妙博物館停更了。直到 2 月 12 日,才發布一條彩蛋視頻,為抗擊疫情加油。
據星榜數據顯示,從 2 月 10 日開始,帳號已經開始掉粉,最高掉粉達到7. 34 萬。「這個結果是可以預想到的,也在我們的接受範圍內。」
據王佳音透露,目前整個公司開始陸續復工,相信新的作品也會馬上和大家見面。
談及 2020 年的計劃,她表示,主要精力還是會放在內容上,先做好內容,再去考慮其他問題。
當問及IP商業化的問題,市場負責人王佳音表示有在考慮中,但會更慎重。
「奇妙博物館的初衷,就是做一個能夠給用戶提供優質內容,去傳遞一些正確價值觀的帳號。即使進入到後面的商業化環節,那在選品方面,我們也會更嚴謹,要保證對粉絲、對用戶是負責的 。」
對於MCN機構而言,砸錢做內容到底值不值得,一直是件見仁見智的事情。
往往,具備內容基因的機構會認為優質內容才是王道,精心打磨內容、打造現象級IP,再進行變現並不難。
但也有機構認為,內容熱度漲得快,但散得更快,所以變現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且大部分人認為爆紅往往都有運氣的成分在,要一直保持爆紅實在太難。
奇妙博物館並不著急。
拍攝周期長、製作成本高,「奇妙博物館」選擇的高質量製作、精品內容路線,實打實地通過內容吸粉,但這條路難以被複製。
作為一個從建立到走紅不過 3 個月的劇情IP,「奇妙博物館」的成長曆程在團隊看來,「有運氣」。但究其始終,在於其團隊對內容和製作的精心打磨。
未來,這個爆款劇情IP將會如何進一步成長?期待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