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海漁村,欣賞一場與世無爭的日落
一件白色的背心,前襟有許多窟窿,那是穿了很多年的原因。現代還有人還穿著如此破舊的背心?是的,他就是抗日老兵王鰲珍,一直以來清貧、儉樸的生活作風。
許多老人喜歡穿著舒服的衣服,雖然有點破損也無妨,無需招搖過市,無需攀比和虛榮,原本也是普普通通的。然而,這是一個96歲的老人,一個抗日退伍老兵,不禁讓我肅然起敬。
他,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破舊的背心,是生活的困境所至的?是子女的不孝?還是有其他原因?
王鰲珍,出生於1923年,如今仍舊獨居在仙遊縣城內街濟川巷的老宅裡,屋裡陳設簡陋,家什寥寥,顯眼的只有一臺電視機,別無長物。所幸耳聰目明,精神矍鑠。他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大眾化的紙牌、麻將都不會。
他喜歡與鄰為善,以前閒時可以找鄰居聊天,漸漸的鄰居都住樓盤去了,或者老的老了,高齡了以後其實是更孤獨的。唯一的興趣就是平時喜歡讀書看報,關注時事,像是他的精神糧食一樣不可或缺。
當他還是一名學子時,響應國家的號召投筆從戎。作為一個莘莘學子深諳「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道理。21歲的王鰲珍正在讀高中,主動參軍,奔赴抗日戰爭的前線。
參軍前在校時的他學習成績優異,他的爺曾是前清的舉人,算是出身書香門第,有過良好的家教。
講述當年國民政府發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時,他依舊慷慨激昂,也是他參軍的原由。做為一個知識青年,當以報效祖國為先。同一屆的同學就有十幾人報名參軍,全縣經過嚴格選拔,200餘名熱血青年在燕池埔廣場誓師出徵,學校的女同學還為他們送上了鮮花,父老鄉親敲鑼打鼓為他們送行,用青春踐行著古人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格言。
一入伍,王鰲珍被分配到國民黨軍31軍208師,駐紮在江西黎川。因為有著較高的學歷,不久又被部隊選送到預備軍官學校,學習電訊、日語、政工宣傳等軍事技能,希望對抗日能有更大的貢獻。
在抗日戰爭最後階段的1945年,國軍在各個戰場上轉入反攻,國家更需要眾多勇敢的戰士去收復失地,保家衛國。他再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44軍,擔任軍部偵察三連指導員,多次榮獲戰功並授少尉軍銜,英勇驅寇,用鐵血寫青春。
當年5月,44軍從蘇北出發,進攻被日寇佔領的海州城。他說攻城的戰場上慘不忍睹,到處都是炮坑、死傷的戰士。「炮彈不停的在身邊爆炸,硝煙中戰友一接一個倒下,血肉橫飛,耳朵都快被振聾了,什麼也聽不清」。不過他們想著多年以來的國讎家恨,就更加奮不顧身。
在這次戰鬥中,一顆射穿了王鰲珍的小腿,血流如注,但是他強忍劇痛繼續帶兵衝殺,揮舞著駁殼槍,大喊「殺鬼子……」,他們唱起了國歌,視死如歸!日寇最終抵擋不住全民皆兵的士氣倉皇出逃,海州城得到光復。
問及當年的戰鬥那麼激烈,死那麼多人怕過?他回憶說上了戰場就什麼都不怕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或許命該如此,士卒當無所畏懼,才能所向披靡。從他的語氣、表情上看依然豪情萬丈。
抗戰勝利後王鰲珍退伍回鄉,因母親身體不好,弟弟尚幼,照顧家庭的重擔全落到他一個人身上。他開荒種地、拉板車、做搬運工,憑著一身軍人的底氣,起早貪黑,養家餬口。
出身書香門第的他寫的一手好字,給街坊鄰居寫訴狀、寫輓聯也能賺些補貼家用,但是生活還是過的很艱辛。特別是說到文革時期的遭遇,鐵骨錚錚的老兵不禁落淚,令人心酸!
他一生沒有娶妻生子,或許是因為貧窮,因為身份。時至今日,王鰲珍有過外人難以理解的困頓。然而,他為人處世還是很豁達的,安於天命。
談起幾年前他看到過抗戰勝利70周年隆重的閱兵儀式,觀看過程讓他激情澎湃,回憶起抗日的經歷,又再度傷懷。他說他能夠看到祖國的繁榮與強盛感到無比的欣慰,更有省、市、縣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的關心和慰問,晚年的他很知足、很幸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己亥初,王鰲珍還把勳章捐給了縣檔案館,每一塊勳章幾乎完好如新,包裝完好,視若珍寶的保存著,一次全部奉出。一共六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勝利70周年紀念章及其他部門頒發的。此舉豐富了縣檔案館的內涵,為打造仙遊縣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下基礎添磚加瓦,希望能夠激勵後人,不忘國恥,方能振興中華。縣檔案館還將王老口述的抗戰經歷記錄歸檔。
六枚閃亮的勳章,那是他用生命換來的榮譽,為民族存亡而奮不顧身的佐證,為老兵的奉獻精神點讚。
王老,已近百歲,滿頭銀髮,瘦小的身材,夏日裡喜歡穿著這樣一件白色的背心,破損的漏洞,就像抗戰的傷痕,不肯捨棄,又怎能捨棄,可以明心勵志。
功名不計,深居陋巷。一個經歷槍林彈雨的漢子,節儉所體現出來的正是「縕袍不恥,志獨超歟」的人格魅力,讓我們在享受和平盛世的人心生敬佩。
春去秋來,在祖國大地上,有許許多多像王鰲珍一樣的抗日老兵依然健在,他們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願歲月能將他們善待。
在城市的深處,王老鰥居的清苦有誰懂的。繁華如斯,歲月催人老,回頭看見王家祖屋門楣上的春字映襯著庭前花草的芳香,我想那像老人一生的品德,鮮豔、永存。
在我們臨走前他向我們行了一個軍禮,乾淨利落的手勢,依舊透著鏗鏘有力的軍人素質,依舊帶著當年誓師出徵時的滿腔熱血。我看見他手背上的老人斑,像是他一生滄桑的留痕。
小巷子裡,燦爛的陽光下,一件白色的背心,在軍禮的懷中皎潔無暇。
祝願王老健康長壽!
《探訪抗戰老兵王鰲珍有題》
時世逢遭外寇侵,學子請纓志勝金。
報國忘身嘗碧血,歸耕行孝種丹心。
只依陋室清寒老,更並鰥居況味深。
雖經鮐背猶康健,言下豪情復振襟。
-END-
家鄉莆田的年味,紅團熟了
餘永東:進城
餘永東:故鄉的月色
故鄉的白梅花
楊鵬飛:從永東《故鄉的白梅花》想起
寧海初日,寧海橋望遠
餘永東:蝴蝶的詩篇
本期責編:踏浪丨排版:慕白
↓這裡不喧譁,只為給你一片寧靜。感謝你的點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