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感動丨穿白色背心的仙遊抗戰老兵

2021-02-09 莆田作家


在後海漁村,欣賞一場與世無爭的日落

一件白色的背心,前襟有許多窟窿,那是穿了很多年的原因。現代還有人還穿著如此破舊的背心?是的,他就是抗日老兵王鰲珍,一直以來清貧、儉樸的生活作風。

許多老人喜歡穿著舒服的衣服,雖然有點破損也無妨,無需招搖過市,無需攀比和虛榮,原本也是普普通通的。然而,這是一個96歲的老人,一個抗日退伍老兵,不禁讓我肅然起敬。

他,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破舊的背心,是生活的困境所至的?是子女的不孝?還是有其他原因?


王鰲珍,出生於1923年,如今仍舊獨居在仙遊縣城內街濟川巷的老宅裡,屋裡陳設簡陋,家什寥寥,顯眼的只有一臺電視機,別無長物。所幸耳聰目明,精神矍鑠。他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大眾化的紙牌、麻將都不會。

他喜歡與鄰為善,以前閒時可以找鄰居聊天,漸漸的鄰居都住樓盤去了,或者老的老了,高齡了以後其實是更孤獨的。唯一的興趣就是平時喜歡讀書看報,關注時事,像是他的精神糧食一樣不可或缺。

當他還是一名學子時,響應國家的號召投筆從戎。作為一個莘莘學子深諳「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道理。21歲的王鰲珍正在讀高中,主動參軍,奔赴抗日戰爭的前線。

參軍前在校時的他學習成績優異,他的爺曾是前清的舉人,算是出身書香門第,有過良好的家教。

講述當年國民政府發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時,他依舊慷慨激昂,也是他參軍的原由。做為一個知識青年,當以報效祖國為先。同一屆的同學就有十幾人報名參軍,全縣經過嚴格選拔,200餘名熱血青年在燕池埔廣場誓師出徵,學校的女同學還為他們送上了鮮花,父老鄉親敲鑼打鼓為他們送行,用青春踐行著古人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格言。

一入伍,王鰲珍被分配到國民黨軍31軍208師,駐紮在江西黎川。因為有著較高的學歷,不久又被部隊選送到預備軍官學校,學習電訊、日語、政工宣傳等軍事技能,希望對抗日能有更大的貢獻。

在抗日戰爭最後階段的1945年,國軍在各個戰場上轉入反攻,國家更需要眾多勇敢的戰士去收復失地,保家衛國。他再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44軍,擔任軍部偵察三連指導員,多次榮獲戰功並授少尉軍銜,英勇驅寇,用鐵血寫青春。

當年5月,44軍從蘇北出發,進攻被日寇佔領的海州城。他說攻城的戰場上慘不忍睹,到處都是炮坑、死傷的戰士。「炮彈不停的在身邊爆炸,硝煙中戰友一接一個倒下,血肉橫飛,耳朵都快被振聾了,什麼也聽不清」。不過他們想著多年以來的國讎家恨,就更加奮不顧身。

在這次戰鬥中,一顆射穿了王鰲珍的小腿,血流如注,但是他強忍劇痛繼續帶兵衝殺,揮舞著駁殼槍,大喊「殺鬼子……」,他們唱起了國歌,視死如歸!日寇最終抵擋不住全民皆兵的士氣倉皇出逃,海州城得到光復。

問及當年的戰鬥那麼激烈,死那麼多人怕過?他回憶說上了戰場就什麼都不怕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或許命該如此,士卒當無所畏懼,才能所向披靡。從他的語氣、表情上看依然豪情萬丈。

抗戰勝利後王鰲珍退伍回鄉,因母親身體不好,弟弟尚幼,照顧家庭的重擔全落到他一個人身上。他開荒種地、拉板車、做搬運工,憑著一身軍人的底氣,起早貪黑,養家餬口。

出身書香門第的他寫的一手好字,給街坊鄰居寫訴狀、寫輓聯也能賺些補貼家用,但是生活還是過的很艱辛。特別是說到文革時期的遭遇,鐵骨錚錚的老兵不禁落淚,令人心酸!

他一生沒有娶妻生子,或許是因為貧窮,因為身份。時至今日,王鰲珍有過外人難以理解的困頓。然而,他為人處世還是很豁達的,安於天命。

談起幾年前他看到過抗戰勝利70周年隆重的閱兵儀式,觀看過程讓他激情澎湃,回憶起抗日的經歷,又再度傷懷。他說他能夠看到祖國的繁榮與強盛感到無比的欣慰,更有省、市、縣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的關心和慰問,晚年的他很知足、很幸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己亥初,王鰲珍還把勳章捐給了縣檔案館,每一塊勳章幾乎完好如新,包裝完好,視若珍寶的保存著,一次全部奉出。一共六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勝利70周年紀念章及其他部門頒發的。此舉豐富了縣檔案館的內涵,為打造仙遊縣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下基礎添磚加瓦,希望能夠激勵後人,不忘國恥,方能振興中華。縣檔案館還將王老口述的抗戰經歷記錄歸檔。

六枚閃亮的勳章,那是他用生命換來的榮譽,為民族存亡而奮不顧身的佐證,為老兵的奉獻精神點讚。

王老,已近百歲,滿頭銀髮,瘦小的身材,夏日裡喜歡穿著這樣一件白色的背心,破損的漏洞,就像抗戰的傷痕,不肯捨棄,又怎能捨棄,可以明心勵志。

功名不計,深居陋巷。一個經歷槍林彈雨的漢子,節儉所體現出來的正是「縕袍不恥,志獨超歟」的人格魅力,讓我們在享受和平盛世的人心生敬佩。       

春去秋來,在祖國大地上,有許許多多像王鰲珍一樣的抗日老兵依然健在,他們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願歲月能將他們善待。

在城市的深處,王老鰥居的清苦有誰懂的。繁華如斯,歲月催人老,回頭看見王家祖屋門楣上的春字映襯著庭前花草的芳香,我想那像老人一生的品德,鮮豔、永存。

在我們臨走前他向我們行了一個軍禮,乾淨利落的手勢,依舊透著鏗鏘有力的軍人素質,依舊帶著當年誓師出徵時的滿腔熱血。我看見他手背上的老人斑,像是他一生滄桑的留痕。

小巷子裡,燦爛的陽光下,一件白色的背心,在軍禮的懷中皎潔無暇。

祝願王老健康長壽!

《探訪抗戰老兵王鰲珍有題》

時世逢遭外寇侵,學子請纓志勝金。

報國忘身嘗碧血,歸耕行孝種丹心。

只依陋室清寒老,更並鰥居況味深。

雖經鮐背猶康健,言下豪情復振襟。

-END-


△作者簡介:餘永東,網名畫滿樓。一個喜歡寫詩的畫家,或者說是一個喜歡畫蝴蝶的詩人,喜歡自己撰的一句話:勤能補拙,愚字本來有心。飛山詩社成員,仙遊作協會員,攝影愛好者。

家鄉莆田的年味,紅團熟了

餘永東:進城

餘永東:故鄉的月色

故鄉的白梅花

楊鵬飛:從永東《故鄉的白梅花》想起

寧海初日,寧海橋望遠

餘永東:蝴蝶的詩篇

本期責編:踏浪丨排版:慕白

這裡不喧譁,只為給你一片寧靜。感謝你的點讚、分享!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71周年:國乾基金會赴浙江諸暨探訪抗戰老兵
    」公益網執行理事長吳緣以及志願者的陪同下,探訪了當地15位抗戰老兵,並為他們每人送上了生活津貼以和慰問禮物。   國乾基金會本次探訪的抗戰老兵,有不少都是獨居老人,有的雖然有保姆照顧,但大多沒能與子女住在一起。他們中最年輕的88歲,年齡最大的已經是101歲高齡了。在71年前的抗日戰爭中,這些老兵們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奮戰,不少人都受過傷,有的人甚至是命懸一線,死裡逃生。今年的9月3日,是抗日戰爭勝利的71周年紀念日,國乾基金會希望藉此機會向這些不老的英雄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 感動!這家影城邀請抗戰老兵觀看電影《八佰》
    8月21日19點"與抗日老兵一起看《八佰》」 --暨《八佰》星沙首演式活動在星沙名聯影院舉行。影院現場迎來了長沙縣健在的5名抗戰老兵,他們分別是:98歲的遠徵軍第50集團軍警衛營盛金雲老兵、92歲的軍醫署第29衛生大隊王先愷老兵、95歲的金井鄉公所自衛隊柳元青老兵、90歲的第九戰區學生教導總隊羅華松老兵、95歲的國民航空軍事委會員廣西都安戰備機場楊懷亮老兵,還有一位特殊的代表,他是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原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4旅527團迫擊炮連陳德興老兵家屬。
  • 【老兵回家2017年12月簡報】為海峽對岸的抗戰老兵送去一份家鄉問候
    p=5817 【2017年12月份感謝榜】1、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善款 1,342,274.40元2、長沙市慈善基金會捐贈善款84,000.00 元自2013年12月1日起,長沙市慈善基金會累計向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捐款52次,善款總額 5,328,200.00 元
  • 長沙抗戰老兵的故事:他們只期望不被遺忘
    他叫王光亞,今年100歲,是長沙倖存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軍人不怕犧牲,但是害怕遺忘。請不要忘記抗戰和犧牲的戰士。」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王光亞感慨。「七七事變」76周年紀念日之際,記者走訪長沙抗戰老兵,聽他們的故事。
  • 長沙抗戰老兵們的故事:他們只期望不被遺忘
    他叫王光亞,今年100歲,是長沙倖存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軍人不怕犧牲,但是害怕遺忘。請不要忘記抗戰和犧牲的戰士。」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王光亞感慨。  「七七事變」76周年紀念日之際,記者走訪長沙抗戰老兵,聽他們的故事。
  • 志願者探訪「新莊中國兵墓」,擬為於抗戰犧牲的無名烈士重新修墓立碑
    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負責人錢肖松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確實是目前為止南京發現的唯一一處陣亡抗戰士兵墓,意義重大。對於長期關注抗戰老兵的人來說,更是將研究的視野一下子拉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時刻,仿佛又見到了中國士兵為保衛南京城而群情激奮以命相搏的場景。
  • 百歲抗戰老兵郝柏村河南參訪紀事
    作為被兩岸熟知的「抗戰老兵」、「反獨」大將,這位有著傳奇一生的百歲老人和「中國國民黨」的名號同年誕生於江蘇鹽城。前半生戎馬倥傯,轉戰大江南北,赴臺之後又出將入相,從臺軍系統內的最高負責人轉任寶島的行政首長,擔任國民黨的副主席,其中的風雲跌宕此文不細表。
  • 川軍抗戰電影《九條命》成都首映 百歲抗戰老兵現場再憶戰火歲月
    活動現場,除了影片主創亮相,馬定新、蘇國章、羅見淵等抗戰老兵也參加了首映禮。 《九條命》由錢路劼導演,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湘南戰場中,由秦浩忠帶領的川軍一個連隊最後的九人,在彈盡糧絕之際,為保護當地百姓,掩護群眾撤退,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犧牲在異地他鄉的故事。
  • 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竹子口腔醫院舉辦
    中新網雲南新聞10月21日電 (何淑亭) 在九九重陽節和第32個敬老日即將到來之際,21日下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雲南竹子口腔醫院舉行。最大年齡99歲、最小年齡也有92歲的10位抗戰老兵們在這裡相聚,重溫往昔抗日崢嶸歲月,接受大家的美好祝福。
  • 抗戰老兵,今天您最帥!
    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9月6日,來自玉林城區、福綿區、興業縣及北流市的8名抗戰老兵相聚玉城,參加由廣西壹方慈善基金會、援助抗戰老兵玉林行動組、北流市中力志願者協會主辦的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暨向抗戰老兵致敬公益活動。這些老兵,年齡最小的93歲,最大的99歲,他們一同緬懷為國、為民族犧牲的戰友,追憶往昔抗戰的崢嶸歲月。您就是英雄。
  • 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昆明舉辦
    在九九重陽節和第32個敬老日即將到來之際,10月21日下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雲南竹子口腔醫院舉行。最大年齡99歲、最小年齡也有92歲的10位抗戰老兵們在這裡相聚,在熱烈的氣氛中大家重溫往昔抗日崢嶸歲月,接受大家的深深的美好祝福。
  • 抗戰老兵
    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時刻,9月6日,玉林的多個社會組織利用周日,向抗戰老兵致敬。由廣西關愛抗戰老兵玉林行動組發起,玉林十多個組織對玉州區、福綿區、興業縣的抗戰老兵進行了慰問。75年前,在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一批中國人站了出來,他們捨身取義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而戰。
  • 被遺忘的抗戰老兵——陸軍工兵學校教官俞家佐尋訪記
    對於抗戰老兵,遇到了,我們就有責任。我們怎麼能放任他們凋零?我們又怎麼能讓他們的故事湮滅?如果我們現在不抓緊,恐怕就真的晚了!在此,希望有更多朋友加入這場和時間賽跑的活動中,跟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給老兵們漸漸冰凍的心靈奉上一絲絲溫暖。
  • 【雲視角】14歲離家 近百歲才歸 抗戰老兵裴海清終於回家了
    &nbsp&nbsp&nbsp&nbsp抗戰老兵裴海清。 羅金合 攝&nbsp&nbsp&nbsp&nbsp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8月6日晚,97歲的抗戰老兵裴海清終於回到了闊別70多年的故鄉四川,與頭髮花白的弟弟相擁而泣。
  • 喜訊丨祝賀!仙遊華僑中學榜上有名!
    喜訊丨祝賀!仙遊華僑中學榜上有名!仙遊華僑中學福建省教育廳最新發布!增補19所學校為高中課程改革基地建設學校!其中仙遊華僑中學榜上有名!福建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基地建設學校增補名單福州(1所):連江一中廈門(3所):廈門翔安一中、廈門海滄中學、廈門灌口中學漳州(1所):龍海二中泉州(3所):南安國光中學、泉州九中、泉港二中三明(2所):建寧一中、將樂一中莆田(1所):仙遊華僑中學
  • 背心穿上很涼快,白色上身搭配黑色的裙子很經典
    在天氣很熱的時候,什麼衣服穿上涼爽又舒適,而且又很好搭配呢?背心搭配裙子是個很不錯的穿法,一起來看看吧。1、背心女生來說最涼快的上衣莫過於背心了,很適合在炎熱的時節穿一個簡單的白色背心,而且白色背心也很好搭配。
  • 那個叫黃耀武的抗戰老兵走了
    這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全國抗戰老兵頒發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經過核實情況,瀋陽的抗戰老兵大多獲得這枚富有意義的紀念章,大家都很高興,最後決定把還能自主行動的老兵聚在一起,搞一個慶祝活動。
  • 抗日老兵餘玉林是食鶴拳高手
    談起餘玉林的生平,頗具傳奇色彩,他是抗日老兵,也是首屈一指的傳統武術「食鶴拳」高手。1943年5月,湖南長沙,在被譽為抗戰「最慘烈」的「長沙會戰」戰場上,餘玉林是一名炮兵,槍林彈雨中奔襲,流過血、負過傷,當時他對日本人恨之入骨。  1995年4月,時隔將近50年,餘玉林應邀參加第四屆中日武術交流大會。他表演了一套「食鶴拳」,虎虎生威。「我更想要讓日本人見識中國傳統武術的精粹。」餘玉林說。  餘玉林今年91歲,度尾鎮度峰村人。
  • 《烈士暮年》老兵公益微電影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英雄:國家危難之際,他們浴血疆場槍林彈雨,為國為民,凝聚著一生榮耀與歷史昔日戰爭的倖存者一個接一個老去如今他們都在離去的路上他們是保家衛國的戰爭英雄,也是日薄桑榆的孤獨老人讓我們共同撿起那段沉甸甸的歷史,關愛抗戰老兵
  • 戴白色帽子穿白色背心的小哥哥,沐浴在陽光下的男孩更加可愛帥氣
    穿著白色連帽陽曬服的肌肉男穿著白色連帽陽曬服的肌肉男,白色襪子加白色運動鞋,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給你滾熱的心情!穿白色襯衫帶白色太陽帽的肌肉小哥哥穿白色襯衫帶白色太陽帽的肌肉小哥哥,黑色短褲及白色運動鞋,穿搭上已經是非常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