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教育 塑造快樂人生

2021-01-09 德州新聞網

——德州東城小學成立教育家成長俱樂部,創新益智課堂

學生在上舞蹈課(資料圖)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路龍帥 通訊員韓哲陳寶濱

不久前,教育部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評選結果揭曉,全國共100所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德州東城小學作為德州唯一的一所鄉村小學成功入選。

「辦一所充滿快樂的學校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鑄就『有為』教育品牌,多維度、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地賦能學校發展,為鄉村教育建設探索出一條新路徑。」日前,東城小學校長馬小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有為」理念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始建於1947年的東城小學原名為袁橋初級小學,歷經5次變遷,於2018年完成新一輪擴建,更名為德州東城小學。目前,學校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可容納48個教學班、2160名學生。

走進東城小學,教學樓一樓大廳的校史牆上,生動的圖文資料講述著東城小學70多年的變遷。「學生每天一進教學樓就可以感受學校的歷史與變化,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也激發了他們熱愛校園的情懷。」馬小紅說。

除了學校歷史外,校史牆上還有專門的板塊展示學校「有為」教育的成果。

何為「有為」教育?簡單地說,就是老師們要有一定的教學成果。馬小紅介紹,學校引領老師們確立教學目標,並鼓勵老師們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變成課題,進行深入研究,讓老師在「有為」中探索,學生在「有為」中成長。

馬小紅坦言,學校不僅關注老師教學能力的有為,也關注他們生活技能、團隊合作、創新能力的有為,讓「有為」教育最終落實在學生的成長上,引導他們感悟有為、嘗試有為、享受有為。

在校史牆上,不同班級、不同老師的「有為」教育成果得以展現。

「我們還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牆壁、校園文化牆等載體,發揮校園宣傳欄、校史長廊的作用,讓『有為』教育理念深入師生心中,見於師生言行,打造學校特色教育品牌。」馬小紅說。

教育家成長俱樂部助力教師成長

在「有為」教育理念不斷推進的過程

中,東城小學還成立「教育家成長俱樂部」助力教師成長。

自俱樂部成立以來共收到42所學校提交的調研表,並最終確定22所學校為正式會員單位。

馬小紅介紹,教育家成長俱樂部倡導將學生放在學校發展的中心,以教師、校長的專業成長為責任,以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為載體,培養有教育情懷的教育家。

「俱樂部是由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在職正校長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專業性、公益性,以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為載體的民間組織,四年一屆。」馬小紅說,俱樂部實現秘書長負責制,設立顧問委員會、秘書長、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研發小組、活動督導小組、信息宣傳小組、資料整理小組等。

在日常教研工作中,教育家成長俱樂部定期開展師德建設和校長成長交流、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促進教師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同時,俱樂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教師乃至教育家成長提供理論指導。

此外,俱樂部還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搭建交流平臺,宣傳普及教師職業個性成長工作,幫助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益智課堂培養陽光少年

在助力教師成長的同時,東城小學以益智課堂教育為陣地,從學生的小組交流中求得共同進步,在各項活動中促進學生成長,打開學生的想像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東城小學操場北側有一個600多平方米的菜園,去年3月份,學校與德州市農科院合作開發了鄉村小學田園農耕課程,指導學生科學種植各類農作物、蔬菜、花草,並定期舉辦農業科學知識講座,豐富學生的農村種養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和動手能力。

東城小學注重課程頂層設計,從學生長遠發展考慮,共開發了包含鄉村小學田園農耕課程在內的37門「樂自由我」走班課程,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快樂,讓學生沉浸其中自由選擇、自由探索,真正做到:我收穫、我快樂、我提高。

同時,東城小學以鄉村童話課程為切入點,探究一條創建鄉村溫馨校園的新路徑。他們構建了特色鄉村童話教育課程實踐體系,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質樸自然的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品格、尊重生命的意識,達到熱愛鄉村的教育目的。

多年來,創新教育路徑讓東城小學榮獲全國幸福教育發展共同體、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員單位等多項榮譽。「我們用不懈追求與努力辦一所充滿快樂的學校,學校的社會滿意度和認可度逐步上升,實現了『師生留戀、家長滿意』的社會效益。」馬小紅說。

相關焦點

  • 品格教育 塑造美好人生——閬中市凌家壩小學舉行一年級品格教育...
    品格劇《小貓釣魚》品格劇《公交車》副校長周海燕解讀學校品格教育實施六年規劃方案。從什麼是品格教育,小學生應具備的24品格,品格教育的階段劃分及分類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新老師們對學校以"品格教育"為特色的教育有了全方位、多視角了解。
  • 【老城教育】守初心行穩致遠 擔使命進而有為
    12月25日上午,老城區教育體育局在老城一小召開2020年度新教育實驗專題會議。區教體局班子成員、二級機構負責人,區屬學校校長,骨幹教師等130人參加會議。老城區教體局局長蔡宜愷在致辭中指出:自2018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將「新教育實驗」和「研學旅行」作為區域教育的兩大抓手,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具體的實踐中形成了凝心聚力、穩中提質的良好形勢。
  • 何為「快樂教育」?只要快樂忘了教育?家長應該科學認識快樂教育
    作者:熊崽(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編輯:熊崽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非常關鍵,讓孩子們的都保持一顆童趣的心,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信奉快樂教育方式。快樂教育是由英國教育家斯賓賽博士提出的。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是家長不要讓孩子負重前行,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這一階段,順應孩子天性。
  • 《生蛋快樂》反思教育的本真
    本報訊 (於東) 近日,蒲蒲蘭2018年秋季新品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推出了由學前教育青年學者孫莉莉創作的圖畫書《生蛋快樂》。與一般圖畫書不同,《生蛋快樂》是少見的批判性圖畫書,通過雞鴨鵝生蛋大賽的故事,以輕鬆戲謔的筆調畫風,呈現出一幕幕誇張荒謬的教育現場現形記,正如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藍劍虹所言,教育是一種方式、方法,用來協助發展人自身的技術,如果我們為了教育而教育,那就喪失本真狀態了。
  • 劉歡談女兒後悔不已:把放縱當「快樂教育」,是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安娜·昆德蘭古人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面對日漸流行的「快樂教育」理念,很多父母也開始跟風,卻理解錯裡面蘊含的真正意思:要讓孩子快樂成長,而不是放縱孩子。父母長久的縱容會導致孩子三觀出現問題,小時候沒有努力,未來也會缺少很多選擇的機會,這對孩子來說,得不償失。
  • 劉歡後悔實行「快樂教育」,遺憾沒推女兒一把,否則人生大不同
    之前,劉歡老師被邀請到湖南衛視某教育節目做嘉賓,提及女兒,他表示這是自己人生的一大遺憾。」他還表示,如果當時自己能更堅定一點,推女兒一把,說不定現在她的人生走向就會大不相同了。快樂教育與權威性教育哪個更靠譜?劉一絲和朗朗都是從小便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但後天的不同教育,導致他們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其實,劉歡也好,朗朗父親也罷,二人的教育方法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也都太過極端,對大多數家庭來說並不可取。
  • 社科評論|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其中,「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是此次全會創造性地提出的關於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問題的最新表述,是中國公共治理領域在話語體系建設上的重要突破,有利於將市場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並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堅定前行。  一方面,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是推進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議題。
  • 《年少有為》,真的是年少有為嗎?
    《年少有為》,真的是年少有為嗎?這首歌實則寫著是李榮浩的過去,年少又無為,和自己心愛的姑娘在陌生的城市裡,互相取暖,住在狹小的出租屋裡。在最窮的時候,吃著同一碗拉麵,他說:以後賺到錢,就給她買大房子、漂亮車子、 大大鑽戒,喜歡什麼買什麼。
  • 快樂教育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什麼?如果有可能,寧願回到應試教育
    如果有可能,寧願回到應試教育我真的想和大家心平氣和地聊一下教育,但我發現真的很難。原因就是我真的感到懊惱。曾幾何時就是因為很多人說我們需要素質教育,要像歐美那樣進行快樂教育,直到今天這種聲音也不絕於耳,打著那麼堂而皇之地口號兒叫作給孩子減負。
  • 以消耗身體為代價取得快樂?背後是年輕人教育的缺失
    在30歲之前,任憑誰怎麼說,年輕人內心的天平都會傾向於選擇「快樂」。30歲之前的時光裡,年輕人的潛臺詞是:熬夜傷身,不存在啊,我身體那麼棒。快樂,我當然要快樂,更多快樂,管它熬不熬夜。況且,不是有某位先人不是這麼說過嗎,青春就是用來揮霍的。PS:日他先人,我就是被這句話害的。
  • 表演教育:用藝術點亮人生
    在電影藝術教育中,表演藝術的教育是非常特殊的一種,尤其電影中的表演,是以展現人物的個性和素質為第一性原則的,這就要求我們對於表演藝術人才的教育,其目的不僅是對於表演技巧和觀察能力的培養,更需要對人才進行全方位的提升,使其的人生被藝術所「點亮」。這樣才能培養出成功的表演藝術家,而非僅掌握技巧的演員。
  • 2020省考優質申論範文: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繪製理想人生藍圖
    原生家庭,決定一個人的「出廠參數」,是塑造性格、品質、價值觀的首站。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由此可見,治癒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繪製理想人生藍圖,成為更好的自己勢在必行。父母以身作則是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的關鍵。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極大的影響了孩子為人處世。
  • 「偽快樂教育」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
    通過這些網友的留言,其實不難發現,很多中國父母仍在推崇「快樂教育」。然而,快樂教育的真諦果真如此嗎? 但你有沒有思考過,我們所崇尚的「快樂教育」,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這種「快樂教育」的確會讓孩子在童年享受無盡的快樂,但往長遠看,卻無法持續獲得從心底滋養出來的幸福。
  • 「音樂盒故事2」《人生何處不青山》,《有為青年》的朋克《決心》
    太長不看版《人生何處不青山》——Neck Deep,來自威爾斯的朋克樂隊《有為青年》——Blitz Kids,來自英國的朋克樂隊說起銷量最高並被玩家津津樂道的音樂盒就不得不提起《人生何處不青山》、《有為青年》、 《決心》。同為朋克風格的它們似乎更能牽動CS:GO玩家的心,使人血脈噴張並隨著回合MVP的激昂旋律大聲吼唱,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這幾個音樂盒背後的故事。
  • 問題少年專門教育學校教育學校快樂體驗_正心教育產品出色
    問題少年專門教育學校教育學校快樂體驗,正心教育產品出色,基地以心理矯治、心理輔導、行為糾正、生活養成為特色,師資力量雄厚。問題少年專門教育學校教育學校快樂體驗, 英德- 正心教育是廣東省粵西地區一家青少年轉化教育(問題少年)和基礎教育相結合,全日制寄宿封閉式管理學校。個體評估,制定方案,適應環境,認知自我。
  • 快樂的教育在每個人內心的理想世界是什麼?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會發現,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被分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倆重身份,往往做一個被教育者要快樂很多,因為被教育者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就是你需要接受教育者傳送給你的知識,同時你也需要將知識進行一個內化,也就是把學習的過程進行一個再轉化,內化的知識往往多了一份個人自主性
  • 傳道者的有為擔當:言傳身教
    說其為人生觀,是指其具有改變人、塑造人的功能和作用;說其為方法論,是指其為改變人、塑造人上的方法和路徑。現在,我們在解釋這一成語時,好像只注重了方法論的意義,而忽略了人生觀的靈魂。言傳身教,既是先覺覺後覺的人生擔當,又是教學育人的靈魂工程。「言傳」者,是誨人不倦,以令人覺悟。
  •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一新論述的提出,將市場「看不見的手」與政府「看得見的手」之間關係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前提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 活動 「有為和聲」丹灶流行音樂擂臺賽暨金沙島主題歌曲歌手選拔活動比賽啟動啦!
    (一)「有為和聲」丹灶流行音樂擂臺賽立意彰顯「有為精神」的「和樂」內涵,選取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藝術形式---流行音樂,融合人聲、器樂、伴舞等表現形式,展現丹灶群眾「同樂共享、友愛和諧」的精神風貌,讓在丹灶生活和工作的人們感受到「樂業有為」的良好氛圍,提升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和親和感。
  • 紐西蘭教育深度解剖,快樂教育就是窮人教育嗎?
    快樂教育就是窮人教育嗎?現在有一個誤區,快樂教育不等於不教育。快樂教育是四個字,你不能只看兩個字。他的重點還是在「教育」上。 快樂教育提倡的是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還有一個就是提倡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這兩句話的道理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