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事情,我總是做得很賣力

2021-02-28 南壹號

我想,是孤獨,讓我有足夠的空間窺破世間諸多玄機。

對於自己不情願的事情,我曾採取迴避的態度,儘量拖拉著不去處理。

拖拉的後果就是,這件事其實一直在那裡,並且在我腦海的某個角落,時時困擾著我折磨著我。最後,到了拖無可拖之時,我還是被迫必須去處理這件事。結果,往往因為拖得太久,早已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把自己推向更為被動的局面。

有一天,我在斌的空間裡看到一句話:一個人如果刻意逃避他所懼怕的東西,也許會發現自己只是抄了條近路去見它。

而我的經驗是:你越是不想面對的事情,逃避的後果,就是你會以更狼狽的方式遇見它。

我豁然開朗。

人生中,太多的事是逃避不了的,比如成長,比如挫折,比如失敗。

既然一件事,是避不開逃不掉的,我幹嘛不用最短的時間去解決掉它,反而容許它持續折磨我很久,直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呢?

從那以後,我改變了策略。

如果非要和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我就完全繞過各種叫做「怵」的心理障礙,立刻去面對這個面目可憎之人,軟磨硬泡軟硬兼施千方百計和對方溝通好,把事兒給辦了,再也不必在拖拉中數次與難纏的假想敵腦海中過招,該解決的事情卻還躺在那裡等著我去扶。

如果一項工作程序複雜,要找領導要協調各方,想想都覺得一團亂麻無處下手,我就放下其他,集中精力列出程序表,然後一步步去找該找的人,說該說的話,籤該籤的字,按部就班把這件繁瑣事給消滅,一身輕鬆,感覺棒極了。

如果生命中不可避免地要經歷痛苦,我就會選擇想開。歷史早就用無數重演的故事向我們證明,哪怕是比天還大的痛苦,哪怕是死亡這樣的痛苦,都會被時間淡化,最終會被新的喜怒哀樂覆蓋。既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允許痛苦肆意地傷害我們,侵佔我們的心靈許久呢?為何不選擇直接把這個漫長的消化過程給縮短,短到零?直接就用新的日常覆蓋掉吧,像是用橡皮擦掉做錯的題目。

 

這些嘗試帶給我的經驗就是:凡是痛苦的事情,我都會做的很賣力

人生有時很無奈,像是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無情地操控著一切,在給予我們收穫和快樂的同時,一樣會分配給我們痛苦和悲傷。

簡言之,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的。而逃避,永遠不可能解決痛苦。

痛苦也是個欺軟怕硬的小人,遇到勇者,他會繞著走。遇到弱者,他則會纏著你不放,你越是怕他,他就越是囂張。

最好的辦法,就是迎難而上。痛苦,不過是種感覺,而感覺,某種程度上是種幻覺,是心理作用。

既然痛苦不會因為迴避而消失,反而因為拖拉而持續更久,那麼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把這件痛苦的事情給幹掉。

正視它,痛擊它,辦完了,它就灰溜溜走了。

因為,你不怕它。

舉個簡單的例子:

據說,沒有哪一個人真的喜歡工作。 

一份工作,與你的理想背道而馳,你不喜歡,不願意做,於是就消極怠工,遲到早退曠工。老闆看在眼裡,認為你不努力,對你越來越不滿,批評和小鞋讓你更痛恨這份工作,於是你更消極怠工,老闆就更不滿,因此賜予你更豐盛的批評和更小的鞋……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如果換個思路呢?

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越是討厭,就越是應該好好幹。你的努力,老闆看在眼裡;有努力自然會進步,你的進步更讓老闆認定你有能力;久而久之,他決定提拔這個能力超卓的年輕人,於是你一躍成為管理人員,有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看!把痛苦的事情賣力去做,是多麼好的結果!

我更願意相信,人生一世,生命中的喜怒哀樂都有固定的配額,用完了就歸零,痛苦也是一樣。

早一點把痛苦消耗掉,以後就只剩下甜了。

如果有可能,還可以預支一下,如此,先苦後甜,延遲滿足。

相關焦點

  • 如果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那麼比痛苦更痛苦的事情是什麼?
    最近一部臺灣電影賺足了大家的眼淚,沒錯我說的就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悲傷是因為痛苦,人為什麼會痛苦?也許了解了痛苦的來源後,我們可以找到擺脫一些痛苦的辦法。在佛家看來,人生來就是充滿痛苦的,哪怕是我們以為美好的愛情。
  • 早上的我好痛苦!為何抑鬱症總是白天比晚上痛苦?
    文/老K我在諮詢的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早上我痛苦死了!沒有抑鬱過的人,肯定很難理解這種情況,明明陽光明媚的早上,我自己為何突然痛苦得要命?抑鬱症的一天心情變化我在給人做諮詢的時候經常會讓來訪者把自己的一天情緒變化分享給我,我截取一個最有特點的來訪者情緒變化圖給大家分享一下:早上:情緒十分痛苦,好像需要和這個世界戰爭一樣,每到早上自己就像需要參加戰鬥,與情緒的拉鋸戰讓自己疲憊不堪。
  • 《金秘書為何那樣》:痛苦的事情,只要我自己痛苦就好了
    因為這個,當時他們家裡每天都很痛苦。李英俊不想讓家裡人都辛苦,所以有一天醒來之後就和家裡人說自己不記得了一切。所以在但是金秘書應聘他公司的職位時,他就已經知道了金秘書就是那個小時候和他一起被綁架的小女生,所以一直在默默的以自己的方式照顧她,陪她一起成長,並且在知道她忘記了這一切時,他是十分慶幸的,慶幸這所有的痛苦都沒有被這個小女孩記得。
  •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從不輕鬆,很少快樂,有時煩惱,總是痛苦
    視聽語言非常棒,劇作也是,看似瑣碎,實則真實、壓抑、痛苦。深深懂得。從不輕鬆,很少快樂,有時煩惱,總是痛苦。很喜歡這個風格,這個電影高明的地方就在於把兩個女生兩天的冒險完全線性地拍攝,卻拍的引人入勝,危機四伏。不懷好意的陌生男人,兩天的手術中間中斷的擴大宮頸的身體疼痛,金錢的危機,提防父母,墮胎診所門口大喊著宗教口號的抗議者。
  • 《難忘的事情》: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夾雜著辛酸與痛苦
    《難忘的事情》文/趙文珠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夾雜著更多的是辛酸與痛苦,成為我揮之不去的陰影,更多的是傷心與難過,更加不知道以後的生活該何去何從?還有留給我的人生意義是怎麼樣的孝順?才是對老人最好的。怎麼樣才是把生活變得更加平淡與美好?怎樣才算是報答以前的救命之恩?難道是一定要一命換一命嗎?善良到底是好還是壞?
  • 我憂鬱痛苦得幾次想自殺,後每周末堅持做一事,終於走出了陰影
    我害怕一切聚會,就比如公司的聚餐、旅遊,對其他人來說是件快樂而期待的事情,對我我來說,卻是一種煎熬,令我恐懼。因為害怕,不會與人溝通,工作中常常覺得很辛苦很壓抑,四處碰壁,為此,我常常換工作,公司換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待得不長。
  • 道德經:兩件事情做得「太滿了」,難怪總是存不住錢,建議都看看
    在身邊,大家時候經常聽到別人抱怨「總是存不住錢」這句話呢?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我們看看身邊那些混得好的人就知道了。他們在能力方面是出眾的,在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容易受人推崇,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會把這兩件事情做得太滿了:話說得太滿在我們的為人處世的過程中,首先就是千萬不要把話說得太滿,更是不要輕易給別人承諾什麼
  • 記憶是痛苦的根源,能記起前世事情的人更痛苦
    生活中,常常會在某些場合碰到某個讓你非常討厭的人,原本在沒有碰到他之前心情還不錯,但一見到那個人,煩厭的記憶、痛苦的記憶就隨之被調了出來,一時間就影響了心情。故而說「記憶是痛苦的根源」!甚至有些朋友會說如果真有孟婆湯,我想喝,因為有些記憶實在太痛苦了。
  • 雅心原創|你為什麼總是無法持久做一件事情
    排除家庭因素,她知道是自己內在有問題,很想弄明白到底是什麼讓自己無法持久做一件事情。在她的講述裡說到了她的內在常常有兩個聲音打架:一個是「我沒那麼差,我行」,一個是「你不行,你就是不行」,我探尋她那個不行的聲音是誰的聲音?
  • 在沒有選擇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做違心的事情
    我並不在意自己究竟是莊生還是蝴蝶,我只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機會,可以改變身邊人的命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I don't care if I am Zhuangzhou or a butterfly.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在沒有選擇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做違心的事情,但如果有選擇餘地的話,沒有人會願意讓自己過得不舒服。Sometimes life is just like this. With no other choice, we always do something against our will.
  • 我覺得自己在2020年做得最棒和最差的事情是什麼?心靈獨白
    我覺得自己在2020年做得最棒和最差的事情是什麼? 心靈獨白 人在最糟糕的時候,可能要想點好的事情,給自己打打氣!回頭再望一望,招招手,2020年,我做得最差的事情是國際教育項目嚴重受疫情「迫害」。無力回天,太失落,太生氣,太失望。
  •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愛而不得,我愛他,他卻不知道
    人們才能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愛而不得。這些主要是看大家追求的程度吧,暗戀一個人有時候確實很辛苦。關注到她的每一條動態,關注到他的一舉一動,知道他的喜怒哀樂,但是卻沒有身份,可以安慰一下,那時候總是覺得非常的頹廢,覺得跟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
  • 好人總是活得很痛苦,往往是不懂人性,常犯「兩個錯誤」!
    《羅織經》不是壞書而是奇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好人總是活得很痛苦,往往是不懂人性,常犯兩個錯誤!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好人被各種事情所折磨,而有些小人、壞人卻步步高升,有時候想想也很心酸,逼著自己去承認那句自古名言「好人無幸運,壞人活千年」,其實這還往往不夠,好人要成佛,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而壞人要成佛,只需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好人做了無數件好事,只要做錯一件事,在別人心中就變成了壞人,相反,壞人做錯了許多事,但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就立馬變成了好人了,想想這些事情是多麼的不公平啊!
  • 抑鬱症、強迫症真是太痛苦了,如果沒有這個方法我還在痛苦中
    就這樣我就學會從小到大都是忍受,慢慢地我上了高中之後就出現了各種強迫思維,我總是擔心自己會丟掉鑰匙,害怕父親的指責,當時我每次都要摸摸口袋裡的鑰匙,以至於到最後我都不敢把手從褲子口袋裡移開。醫生給我開了一堆藥物,我吃了很多藥物後都有副作用,尤其吃帕羅西汀的時候,手抖得要死。父親終於開始理解我的經歷,告訴我學習什麼的都不如我的身體重要,後來一旦強迫抑鬱來臨時我就想死,之後緩解一些我就讀書,之後我看到了一個方法《森田療法》。
  • 《痛苦與榮耀》我辜負了你,僅僅是因為我做自己
    西班牙著名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帶來最新一部作品《痛苦與榮耀》,畫風突然溫柔起來——有別於他以往濃墨重彩的當代傳奇——近乎自傳式的語調講述一個名導演的人生。 其中不變的,是阿莫多瓦作品裡一貫明豔的畫面,以及導演骨子裡的真實。
  •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重複的事情用心做 用心的事情堅持做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用心的事情堅持做,你就是大家。已記不清這三句話相識於何時何地,只知道它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什麼叫不簡單?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不平凡?平凡的事情堅持做下去,就是不平凡。如是解釋,淺顯易懂,富於哲理。 感觸得最多的便是「平凡」二字。
  • 愛情有時候是一個人的事情,我愛他,與他無關
    ****潔的畢業論文有些地方出了點問題,她一時又難以修改,導師給她推薦了墨瀟瀟,因為以前墨瀟瀟曾經協助過****潔的導師做過一個課題,所以自然有點印象。拖著疲倦的身體,墨瀟瀟無精打採的回到了寢室,唐倩妮看她像死了沒埋的似的,不停地嘆息著,墨小姐,你當年自己的論文都沒有這麼賣力過好不好啊! 「你什麼時候研究過經濟史了?」
  • 疫情失控卻總是承諾過多執行不力?詹森:我做得很對
    疫情失控卻總是承諾過多執行不力詹森:我做得很對 12月21日,有記者問及英國首相詹森為何總是「承諾過多卻執行不足」。詹森表示,封鎖是必須手段,自己仍將竭盡所能帶領國家繼續前進。他認為「自己做得很對」。
  • 成龍再賣力,也救不了這爛片
    相反,它很賣力。現在回到開頭那個問題,為什麼整部影片的問題就出在它的「賣力」上。因為,在這份「賣力」裡,你可以看到創作者不加任何思考的對觀眾的無限討好與取悅。所有人面露痛苦,時間差不多了,雙方繼續開炮,炮火愈開愈烈,楊洋飾演的雷震宇穿過炮火救出張凱旋,扛著他逃到車上。車上,雷震宇為張凱旋做了一個又一個錯位的人工呼吸,此時車飆得越來越險,沒想到,停止呼吸許久的張凱旋竟然被車給顛得起死回生了。
  • 為何傷心時總是感覺時間過得很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遇到自己傷心難過的時候總是感覺時間過得很慢,相反如果自己遇到開心的時候總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有沒有人想過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人悲傷的時候會不自覺地陷入一種痛苦中,這種痛苦的感覺會一直刺激自己的各種器官,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痛苦的感覺,相反如果人開心的時候,由於開心的作用會讓自己身體的器官得到一種愉悅放鬆的狀態,正因為可以重複的放鬆才會感知時間過得很快,其實相對自己而言,開心與不開心時間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