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玲:小豆島的橄欖樹及其他

2020-09-24 中文導報

中文導報 東瀛歲月

作者:杜海玲



小豆島回來,我意猶未盡,將電影《二十四隻眼睛》和《第八日的蟬》都看了一遍。


很久以前,我媽媽對我說,她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作《二十四隻眼睛》,很好看,很感人,是一名女教師和她的12名學生的故事。



我住在日本30餘年,這才邂逅了它。


這部電影是呼籲和平的反戰片,所以在日本它經常被安排在8月的電視節目中。而我是在小豆島的《二十四隻眼睛》電影村裡第一次看。匆匆坐在影院裡看了幾分鐘,不禁落下淚來,怕掃了同伴們的興,也因遊玩日程緊,我便將看電影這件事留待回家後。


電影梗概來自網上:1928年4月4日,大石久子(高峰秀子飾)到瀨戶內海小豆島小學某分校赴任。此地孩子們只有到五年級時才會從分校轉到離此五裡的總校去上學。當她騎著新式自行車穿著西服出現在村子裡時,給村子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就這樣,她第一次走上了僅有12名學生的分校講臺。可是第二天,她就扭了腳住進了醫院,孩子們走了八公裡路去看望老師,並拍了紀念照。大石因為不能騎車,就轉到本校教書去了。五年後,日本軍國主義不斷推進,孩子們也從分校轉到本校來上學了,大石也結婚了。因為戰爭,孩子們遭遇了很多變故,大石開始對教育產生了懷疑想要辭去老師工作。「24隻眼睛」畢業後第八年,在中國事變、日德意防共協定籤訂的歷史動蕩中,當年的孩子們死的死,殘的殘。大石再次踏上分校講臺,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海角分校還保留著從前的樣子,裡面桌椅、鋼琴都保留原樣。


同樣在電影村裡展示的還有《第八日的蟬》,也是挺好看的電影,這裡就不介紹了。我回家後連著將它也看了,主要因為想看裡面的場景——從一個美麗的留下美好體驗的旅遊地回來,再從一部電影裡看到那裡的場景,人大概會有一種重逢感。前幾天我看電影《大劇院》,裡面反覆出現莫斯科大劇院,我看著亦分外親切,因為去年夏天去莫斯科時就入住它旁邊小街的酒店,每日(雖然不過是兩三日)經過。



言歸正傳。小豆島的重要景點之一是這個電影村,還有一個是橄欖園。事實上小豆島與橄欖有不解之緣。1908年,香川縣接到國家農商務部的委託,種植橄欖樹,小豆島有了全日本最早的橄欖樹產業。所以禮品店裡各種橄欖油相關物品。


在橄欖園,見到那麼多的橄欖樹,還有樹上的橄欖,就有種「哦,原來你長這樣啊」之感。這份欣喜心動,一是因為我小時候上海有一種蜜餞叫「拷扁橄欖」,它給我留下了童年的滋味。二是因為那首《橄欖樹》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它神秘而遙遠,美好不可及的印象。


三毛太浪漫,她的這首歌詞,簡直是文藝女青年最標準的姿態: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這種姿態暗示文青們:美好一定在遠方,而且在夢中,肯定不會在眼前。要標新立異,你就得拿出流浪的迷濛神情。



我與同伴們在橄欖園吃了一個甜美的橄欖味冰淇淋。我們很想在這裡的餐廳好好吃一個午餐,無奈疫情影響下,遊客少,六家餐廳一概冰冷地寫著「Closed」(歇業),這真讓人心寒。唯一可吃的是冰淇淋。



吃完冰淇淋就該運動了。這個橄欖園是《魔女宅急便》的拍攝地。擺了一溜掃帚,稀疏的遊客人手一把,前往風車下拍一張乘風而飛的紀念照。



告別小豆島,我們去了直島。因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這個小島十分有名。島上有幾處美術館。其中一個地中美術館需要預約。我們在前往的巴士中預約後,下得車來,還要等,約的是10點45分,10分鐘前才讓一個人去換票。告示上寫著:由於我們的小島上多是老人,所以請大家配合以防止感染。



進了美術館大門,就不允許拍照和攝像。所以美術館內的情景,我從網絡上找了兩張。



從地中美術館往BenesseHouse美術館走,需時十分鐘。果然這裡的餐廳也關著。我們在禮品店員女孩的指引下,來到杜鵑莊,這也是我們從直島下船後乘坐村裡巴士抵達處,這裡是一個中轉站,在幾個美術館間循環的免費巴士的起點。在這個杜鵑莊裡的咖啡店,胡亂吃了一份烤牛肉蓋澆飯。雖然只見到零星遊客,但這裡卻有很多個衛生間,昭示著在旺季這裡是如何的人滿為患。


午餐畢,是下午兩點。我們回程的船是下午四點半。我向夥伴們提出我不乘巴士了,而是步行,不到5公裡,一個小時後在港口見,約在草間彌生的紅色南瓜前。


我十分享受一個人的長途步行,正如我也十分享受與夥伴們的同路歡笑。在一個陌生的小島,行走在山水間,綠色的葉子和野花搖曳著,發出青草與泥土混合的清香,於林間海邊潮溼的空氣裡。況且這個藝術小島還隨處擺出各種造型。



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中,遇到四名從東京的國際學校前往旅遊的女生,而本地居民只見到兩位。



這是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在直島的作品,用太湖石表現東西文化融合。


一路幾乎無人,唯有天空、大海和足下的路。走走停停,與夥伴們在港口匯合。旅程至此已基本圓滿。



為了供想要去的人參考,簡單寫一下行程:


第一天,從東京到高松,飛機約一個小時。從高松乘機場大巴進城,去了慄林公園,這是個著名的庭園,堪稱名勝。其時遊人少,錦鯉一堆一堆地,等著餵食。


從慄林公園去高松港,買船票去小豆島。在小豆島住了兩夜。入住那日,夕陽無限好。


第二日,從酒店租車環島,「二十四隻眼睛」電影村及橄欖園。黃昏時是陰雲小雨。


第三日,去直島。BenesseHouse美術館是安藤忠雄設計的,美術館與酒店連為一體。如果有時間在小島蟄居二日,可住宿和發呆。從直島回到高松港,再從港口到高松機場,飛回羽田。


相關焦點

  • 杜海玲:小豆島的橄欖樹及其他
    日本華人女作家協會【東瀛荷風】第二期專輯『念在山水間』金秋文學徵文之八作者:杜海玲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的小豆島
    小豆島在四國島的位置小豆島雖然只是四國島離島的一個島嶼,島上沒有繁華街和商業街,但是島上到處都是景點,需要至少需要花上兩天的時間才能走遍。小豆島的民房小豆島上一共設有6個港口,其中池田港口是最常用的,每天都有很多去高松的渡輪,池田港到高松往返大概需要1個小時。
  • 麥子的瀨戶內旅行日記 | 7月24日,我到小豆島啦!
    以寒霞渓山谷為代表的山巒和大海賦予了小豆島大自然之美。- 點擊收看麥子的小豆島旅程-下了船第一眼就會看到一件藝術品——太陽的禮讚,位於小豆島的玄關土莊港,是韓國藝術家崔正化的迎賓禮,以小豆島盛產的橄欖樹為題,將橄欖樹葉做成一頂桂冠,葉子上雕刻著島民關於未來的留言,因此也被譽為「橄欖島」。
  • 日本 | 醬油冰淇淋、橄欖汽水,這樣的黑暗料理也只有小豆島能吃到
    旅途中總是會有一些無法預料的意外出現,原本兩天的小豆島行程因為一些不可抗拒因素縮短成了一天,差點錯過當晚上島的最後一班船。 最終踏上小豆島的那一瞬間,終於鬆了一口氣。               次日的清晨,飛鳥與橄欖樹、朝霞裡的島嶼輪廓、木製窗戶外的海,輕易勾勒出了一幅島嶼雲煙的畫卷。
  • 小豆島|這次我想和你一起去瀨戶內海吹吹風
    還沒出機場,就看到飄揚的廣告,像是在歡迎到來的遊客今天先說小豆島,高松前往小豆島有兩種輪渡,普通船和快艇;小豆島上有土莊、草壁、池田三個碼頭,每班船抵達的港口會有所不同,要考慮清楚港口距離遊玩地點的位置來買票哦。
  • 女主人的旅行日記 | 就愛小豆島
    對,瀨戶內海上的眾多小島都被建築師、設計師們蒙上了一層藝術的外衣,這裡有眾多大師設計的美術館和藝術作品,而小豆島在其中卻是顯得毫不起眼,這裡在非藝術祭期間真的很難看到那些被設計過的作品。真正讓我愛上小豆島的是那天和老顧一起坐著巴士逛景點,一路上巴士停停走走,人們上上下下的路過醫院、學校、超市、碼頭,那是一種生活的氣息,沒有不食人間煙火,每個人都那麼努力而平靜的生活著。小豆島國際酒店
  • 我的跳島日記 — 小島篇(豐島-直島-小豆島-女木島-男木島-犬島)
    🚢 🌊 🚢 🌊 🚢 🌊 🚢 🌊 🚢第三站:小豆島小豆島很大真的很大,瀨戶內海上第二大島,建議大家住1-2天,否則就會像我一樣只能去2-3個地方,因為大所以景點和景點之間都很遠,記得去遊客中心拿公交時間表
  • 日本四國小豆島:一個想再去的地方
    與朋友結伴日本自由行,大阪—京都—岡山(中轉點)—小豆島—高松(中轉點)—松山—福岡—大阪。小豆島安排了一天,當天天氣並不理想,陰天有陣雨,但卻成為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一次難忘之行。岡山到小豆島:交通:岡山站巴士到新岡山港(35分鐘),新岡山港輪船到小豆島土莊港(70分鐘)。在岡山站東口(後楽園口)巴士票務中心可購買巴士和渡船的聯票,有折扣!貼上巴士與輪船的時刻表。
  • 日本溫暖可愛的小豆島,也是日劇《8日目的蟬》取景地
    這是一個浪漫又傷感的話題,日劇《8日目的蟬》取景地小豆島也成為了很多人想要去八日目的蟬的地方。小豆島位於四國東北方,就夾在四國與本州之間,瀨戶內海三千個島嶼中,它是第二大島,也是頗受歡迎的熱門度假島嶼。小豆島上的最高山峰是 817 米的星城山,它的西側是一片平坦的高地,被稱為「美之原」。高地四周形成陡壁,有銚子溪等風景名勝。
  • 橄欖樹瘟疫大流行,傳遍南歐三大產區的「橄欖樹麻瘋病」
    正當人類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而急破頭時,地中海地區的橄欖樹們也跟著傳出「疫情」。橄欖樹生病了近日,人類世界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各國忙得團團轉,但是南歐各地的橄欖樹,現在也傳出傳染病盛行的消息。
  • 當地人推薦的小豆島9大觀光景點( ̅▽ ̅)~*
    :*☆在瀨戶內海上有一座漂浮著的小島叫做「小豆島」。因為經常被選為電影電視劇的外景拍攝地而出名。 有情侶夫婦們很喜歡來的浪漫景點,也有在秋季很受大眾歡迎的適宜觀賞紅葉的景點。洋溢著大自然氣息的小豆島一定有一個關鍵點能治癒厭倦煩擾都市生活的你,下面就讓小編一一介紹給大家~
  • 《二十四隻眼睛》小豆島
    還有那些被時代和家庭打上深厚烙印的孩子們,他們終其一生都活在父輩的印記裡,有的人走出半生以為自己已經走出來了,但其實他的一部分始終都在小豆島上。
  • 看完了《白色橄欖樹》小說,帶你來看一看現實中的橄欖樹!
    《白色橄欖樹》小時候中曾提到李瓚和宋冉兩人在沙漠中見過一片海市蜃樓,那是一大片有橄欖樹,但是從樹葉到枝幹都是白色的,純白無暇,美好的讓人不可思議。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白橄欖這個橄欖品種,但是他們的果實還是青色的。
  • 白色橄欖樹
    一個偶然,看到了玖月晞的《白色橄欖樹》,周末剛好可以任性熬夜,結束的時候哭成狗,心痛,無助,不舍,這是絕對的好文,(除了稍有主角光環)所以我把我的知乎第一次獻給了她
  • 追憶《橄欖樹》曲作者李泰祥
    新華網臺北1月3日電(記者何自力 查文曄 田穎)以《橄欖樹
  • 《橄欖樹》原版叫《小毛驢》這是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齊豫的經典歌曲《橄欖樹》,但你知道嗎,《橄欖樹》之前的版本應該叫《小毛驢》「為了心中的橄欖樹」「為了心中的都知道《橄欖樹》是齊豫演唱的,但你知道這首歌的作詞人是三毛嗎,對,就是那個寫《撒哈拉的故事》的作家三毛。
  • 《聖經》中橄欖樹的六個意義
    橄欖樹是巴勒斯坦的特產,屬木犀科。此樹具多節瘤與扭曲的樹幹,葉子為大型對生,革質常綠。乳白色的小花具芳香,初結的核果為綠色, 即青橄欖。果實成熟時變黑色,即黑橄欖,可以生食或榨油。橄欖樹雖然生長緩慢,但可持續數百年都結果子。青橄欖和黑橄欖都可以生食,亦可榨油,青橄欖可以醃漬。
  • 走出臺灣白色恐怖時代的《橄欖樹》
    胡慧中1958年出生在臺灣書香門第,祖籍江蘇淮陰,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成名後又主演《候鳥之愛》等文藝片、「福星」、「霸王花」等香港系列警匪片和《中華警花》、《重慶談判》等,發行《城市行囊》、《橄欖樹》等專輯,1998年結婚並淡出演藝圈,後在大陸經商,曾當選江蘇省政協委員。
  • 【橄欖樹】齊豫經典歌曲(深情中音薩克斯音樂)
    《橄欖樹》是齊豫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詞,收錄在齊豫1979年7月9日發行的同名專輯《橄欖樹》中。
  • 《橄欖樹》背後的名字——三毛的哀婉情緣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 流浪 還有 還有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這首經典傳唱的歌曲裡,三毛講述了怎樣的情感歷程?訴說了怎樣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