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分析-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2021-01-18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隨著科技變革,移動網際網路加速普及,尤其在 2018 年以來,社交電商、視頻電商在低線級城市的快速普及,帶動網上零售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超過 20%。2020 年,疫情進一步提高了消費者對商超、食品、生鮮電商的消費習慣,從 2020 年 1-4 月數據來看,線上滲透率進一步躍升至 6%。

2015-2019年電商複合增速達 27.4%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2020.1-4網上零售滲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直播格局

2012 年-2018 年,以淘寶、京東、天貓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平臺陸續開發移動端 APP,流量從 PC 端遷移至移動端,被各種各樣的 APP 分流。2018 年後,線上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直播 APP 變成人們溝通社交的主要平臺,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及直播平臺成為流量的主要來源。

伴隨著4G的普及,網際網路信息傳遞方式由圖文轉變為音視頻,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獨角獸和鬥魚、虎牙等直播平臺迎來爆發,在年輕群體和下沉市場收穫大批活躍用戶,成為新的流量池。憑藉巨量的流量用戶,品牌商紛紛將廣告投放在各短視頻直播平臺 KOL 身上,行業資本紛紛向頭部企業集中。

2020 春節短視頻APP 日均活躍用戶TOP5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直播、短視頻帶貨成為視頻新時代的電商重要商業模式,目前頭部網紅主導市場,憑藉超級流量,網紅直播兼具品宣、銷售雙重功能,但也存在費用高、留存低、複製難等瓶頸。後續,直播帶貨作為新流量時代的常規工具,將逐漸回歸商品銷售本質,隨著行業的標準化,從網紅帶貨到全民帶貨、從信任主播到信任商品,是未來的發展的主要方向。內容營銷崛起的背景下,以抖音、快手、淘寶直播為代表的 APP 活躍用戶快速增加,品牌方通過社媒引流至電商平臺實現銷售轉化。但是頭部網紅KOL 目前處於流量壟斷地位,費用率居高不下,品牌企業除品宣需求外,難以長期作為主打銷售渠道合作。網紅利用高流量資源儘可能多的尋找優質商品並提高折扣水平,這一過程過於依賴網紅選品能力和消費者衝動購買心理需求,並不能長期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反而容易加大)。隨著新技術的普及、平臺流量分發算法優化、高質量直播人才的培育,直播電商將逐漸從網紅帶貨走向全民帶貨。

2020年雙十一期間,「直播間預告」、「琦樂吾窮」等直播電商衍生詞頻上熱搜,收穫廣泛關注,直播購物形式加速走進大眾視野。加之新冠疫情陰雲下」宅經濟「的刺激,大批電商商家開啟直播模式,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直播電商扶持政策,將直播電商作為提振當地經濟的新方式。直播電商風口已至。

什麼是直播電商

直播電商是以直播為渠道來達成營銷目的的電商形式。作為直播與電商雙向融合的產物,直播電商誕生於被稱作「直播元年」的2016年,同年3月和5月,蘑菇街與淘寶相繼上線直播購物功能,正式拉開我國直播電商發展序幕。相比傳統電商,直播電商依託強互動性的直播手段,拉近商家與消費者距離,在獲客轉化上具備一定優勢。

直播電商生態:多方聯動,形式多元

商家、平臺、MCN機構與主播為直播電商行業的主要參與方。商家提供產品基礎,主播及其背後的MCN機構以直播為媒介傳遞商品信息,通過平臺實現商品至消費者的觸達.

歷經五年高速發展,直播電商生態多元化發展態勢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啟直播,直播已成為電商商家「標配」;從憑藉直播拓展獲客渠道、提高用戶黏性的傳統電商平臺、導購社區平臺,到以「直播+電商」探索流量轉化新路徑的娛樂內容平臺,平臺參與者隊伍不斷壯大;MCN機構加速電商布局,以期在風口已現的直播電商行業分一杯羹;主播類型持續豐富,明星、名人、企業家等人的加入,進一步驅動直播電商向各圈層消費者加速滲透。

頂層監管體系的完善輔以精細化運營,共同打造直播電商健康業態

直播電商高速發展的同時,痛點也在悄悄浮出水面:數據摻假、退貨率較高,侵蝕商家與消費者利益。更為健康的行業生態有待建立。

打造健康業態,離不開行業各方的攜手共進。監管部門強化直播電商行業規範,為行業健康發展構建完善的頂層法律法規體系;商家、平臺與MCN機構共同推動柔性供應鏈建立、維護私域流量、孵化與培育複合型直播人才,實現運營精細化,匯聚優質行業資源,為直播電商持續注入新動能。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