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秀 來源|進擊的阿秀(zchxuexi)
最近,成都一位 20 歲的姑娘「小趙」,因為得了新冠被網暴了。
起因是一張不知道哪裡流出來的行程圖。
圖片顯示,小趙12 月 8 日被確診新冠陽性,而確診前的 14 天裡,她的行程比較複雜,去看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去過美甲店、麻辣燙,幾家酒吧。
於是網暴開始了,網友不僅掛出了她的名字、身份證、家庭住址、家庭關係,還開始造謠、謾罵:
有人說,她奶奶 6 號就確診了,她還到處浪,有良心麼?而真相是,現在也不確定,她是不是知道奶奶得了新冠。
還有人說,一晚上去了三四個酒吧,能是什麼好女孩?有博主說,年輕人一晚上去三四個酒吧,也是種正常生活。馬上有評論跳出來,那是我不正常嘍?
也有人開始偽造朋友圈、視頻,說她衣著暴露、行為放蕩,本來也不是什麼好人。結果證明那些照片、視頻都是別人,遠在別處的受害者無緣無故中了槍……
還有人惡意揣測,這就是個「雞」「外圍」,做一隻「瘟雞」還覺得光榮?這種什麼都不知道,就肆意侮辱人家女孩子的做法,也是很下作了。
有個熱門評論反剛回去說,防疫部門公布患者的行程信息,是讓你們對照有沒有行程交叉的,不是讓你們對人家的私生活指手畫腳的。
這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更不應該被網暴、社會性死亡。
如同央視主播海霞說的: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感染病毒的人。
如果不是小趙,可能小張、小王、小李,也有可能被傳染新冠,我們應該針對的並不是具體的某個人,而是新冠病毒。
但鍵盤俠太厲害了,直接要讓這個姑娘社會性死亡了,私人信息暴露這麼狠,未來不知道這個姑娘怎麼工作、生活。
我不是故意誇大,無數類似案例告訴我們,網暴猶如海嘯、地震,災難過後關注會迅速褪去,只有受害者留在原地,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都會活在心理傷害之中。
殺人最狠的,往往是這些不見血的刀。
- 01 -
可怕的不僅僅是病痛
還有深植人心的歧視
對於得過新冠的人來說,最可怕的不僅僅是病毒,非典後遺症帶來的傷痛,還有深植人心的歧視。
新冠發生在今年,可能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那些痊癒的患者未來可能經歷什麼。
我們可以看看當年得過非典的患者們,都經歷了什麼。
2003 年非典,有個 17 歲的男孩,全家都感染了非典。
媽媽去世了,爸爸進醫院後不久也去世了,只剩他一個人。
有個抗疫一線攝影師找到男孩,說我能不能幫你拍張照片?
男孩答應了,攝影師又說:「小夥子,把口罩帶上吧。社會很複雜,以後你出院了,有些人會同情你,有些人會歧視你。」
還有患者說,自己出院後就像一個瘟神,是個人都嫌棄自己,走到哪人群哄一下就散了,進小賣部也被老闆趕出來「走走走,不賣你東西」。
還有個非典患者是醫生,是抗疫英雄,她出院後發現兒子被停學了,因為他有個患過非典的媽媽。
有的患者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自從非典之後,自己就跌進了人生的低谷,感覺自己就像被社會拋棄的垃圾似的,不能見天日,走到哪都被避之不及。
在這部紀錄片裡,記者採訪了 3 個家庭,每家主人都會小心翼翼問:
「要不要喝水?介不介意用我們家的杯子?害不害怕非典?」
記者說我們的採訪時間,是2013 年 3 月,距離非典已經過去了整整 10 年。
如果說肉體上的痛苦是第一層,那麼精神上的群體壓力就是第二層,那種見縫插針的冷漠、歧視、被針對,其實一點都不比肉體上的痛苦來得小。
所有人都以為非典早就一去無痕,但是對於非典患者的社會性傷害,卻永遠不會抹平。
- 02 -
信息傳遍世界只需 1 秒鐘
但是改變偏見需要花一輩子
我常說信息傳遍世界,只需要 1 分鐘就夠了,但有些人的偏見,卻可能一輩子都改不了。
武漢的李先生,曾經是新冠的重症患者,經過治療之後,4 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經過專家組審核出院了。
原本以為得新冠的日子,已經夠難熬了,沒想到出院後還有更艱難的日子在等他。
他出院後一個月才第一次出門,戴著手套、口罩給電動車拔電,鄰居遠遠見他打開門大驚失色,購物袋掉了也顧不上撿。
李先生病最重的時候,妻子曾經給妹妹打過電話,哭著告訴她哥哥可能不行了。
他曾經最疼愛的妹妹,避之不及的說:「不要跟我說這個,不要說這個」,立馬掛了電話。現在連他的電話都不願意接,生怕接電話會染上病毒。
長沙的蔡益,新冠康復以後還要隔離 14 天,城裡的房東不讓他進租住的房子,他只能回到農村老家,鄉親們抱怨說「得了病,就不要回來了,不怕把大家連累了?」
在公司他更是備受排擠,同事迎面走來都會躲著他,連電梯都不願跟他共乘。領導也旁敲側擊地跟他說,最近公司生意太差,你看……
他只好離職,原以為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應該好找工作,但投了 20 多份簡歷都沒下文。
租住的房子合約到期,房東說什麼也不肯續約,抱怨說蔡益住在這,讓他損失了好幾萬。
可是他還要生活,找不到工作的他,只好去擺攤,每次都一定戴好口罩,「如果有人因為我感染,我會內疚一輩子」。
微博上有個女孩說,出院後才發現,最可怕的地方不是醫院,而是「地獄」一般的家。
樓下鄰居聽到她媽媽在陽臺清了一下嗓子,就破口大罵,說她媽媽吐得是屎,連著罵了十多分鐘……
早上七八點,就故意大聲唱歌;用力開關門,反覆推拉陽臺窗戶;白天,在家彈鋼琴;晚上,拍皮球一直到十一二點。
女孩連續被辱罵、騷擾了 27 天,她沒能睡過一天好覺,精神恍惚,甚至害怕自己是不是「復陽」了。
還有上海的嚴先生,治癒回家之後,就有人把他的個人信息掛上了微博,真實姓名、住址、身份證、電話……
還有人聲稱要「正義維權」,主動組成了維權群,強迫嚴先生一家離開小區。
這些已經痊癒的人,還會傳染別人麼?
李蘭娟院士已經明確說過了,「康復的病人會產生一種抗體,有抗體就不會傳染給別人。」
但是謠言、惡意,卻如跗骨之蛆,依然在不斷地傷害這些什麼都沒做錯的人。
相比於 2003 年非典,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對人的傷害效率也被提高了,謠言的傳播範圍也更廣、更快了。
- 03 -
惡毒狂歡過後
只有受傷者會留在原地
無數案例告訴我們,在這種網暴事件中,很多人可能是一時興起,可能是突發惡意,還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偶然原因參與網暴,時間過後他們都會跟沒事人一樣,正常生活和工作。
只有受害者,可能十年乃至二十年,都活在網暴的傷害和影響裡。
大家還記得,前幾天我們發布的文章裡,小吳的遭遇麼?
28 歲的小吳,原本是個本分、正常的女孩,誰想到會因為拿了一次快遞,成了全網唾棄的「蕩婦」。
某天小吳去快遞點取包裹,她就在門口等了一小會兒,有個躲在角落裡的男人,快遞點隔壁便利店的老闆郎佳濤,偷偷用手機拍下了小吳。
拍完了他就把視頻甩進了某個 200 人的車友群。
群裡一個車友何嘉凱,換了一個女人頭像,跟郎佳濤合夥炮製了一個香豔的故事:
「寂寞難耐的少婦,趁著取快遞的機會,與快遞員偷情。」
先是假裝有人把偷拍視頻發給少婦本人,少婦嗔怪著,通過了偷拍者的好友申請。
憑空捏造了一個少婦形象:
被老公養著,平時在家帶孩子太無聊,還總是獨守空閨,空虛至極。
借著被偷拍的契機,和快遞員開始了露骨的「互撩」。
然後還炮製了一系列偷情故事,「偷情場景」可能是孩子的房間、酒店、車庫,而且都是女方主動。
200 個「狼友」開始狂歡,把這些偽造的聊天截圖和視頻,發遍了全網。
隨後是無數網友的謾罵,甚至還有國外網友跑來罵她,因為那些黃色故事傳得太有鼻子有眼了,任她再怎麼否認,別人可能都是嘴上說對哦對哦,但是眼神都曖昧不明。
即使她一次次的辯駁,最後還報了警,但是她還是被單位已影響不好為由辭退了,也找不到新工作。
而造謠的郎佳濤、何嘉凱呢,被行政拘留 9 天后,出來像沒事人一樣,正常過日子。
小吳要求他們視頻道歉,甚至主動提出他們可以戴墨鏡、口罩,但他們的回應是:「太丟人了,以後還要做人呢。」
他們誰想過,小吳以後還做不做人呢?
就像《成人記》中的一句臺詞:
「謠言是成本最低的兇器,它只需要一個念頭和一個舌頭。」
可是小吳沒辦法,法律能給兩個人的處罰也就到此為止了,小吳卻因此找不到工作,還患上了抑鬱症。
可以想見的是,未來幾年小吳的生活,都會受到這件事情的深刻影響。
殺人最利的刀,從來不見血。
- 04 -
如何才能努力賺錢
爭取更多選擇權
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能讓人受益,也能讓人受害。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經歷過疫情的我們,都應該知道,謠言對這個社會沒有好處只有害處,狂歡過後只有受害者會留在原地,默默忍受傷痛。
1)永遠不要對別人的私生活惡意揣測,更不要使用蕩婦羞辱。
有些人總喜歡惡意揣測別人的私生活,多數傳得有鼻子有眼的謠言,都不是人們親眼所見,但是謠言在傳播過程中,細節、情節會逐漸豐富起來,最後事件主角可能什麼都沒做,就已經百口莫辯,深受其苦了。
要知道腦子裝糞的人,才會處處見糞,你惡意揣測別人、傳播惡毒想像,只能說明你內心也有這樣的陰暗。
但當你使用蕩婦羞辱,給別人貼上標籤之後,你會發現貼標籤容易,甩標籤難。
2)保留完整的證據,勇敢地反抗。
我們都能夠理解,社會性死亡的壓力太大了,很多人會選擇退讓、放棄反抗,甚至會有人為此自殺。
但是我要說的是,放棄和退讓,只會讓你默默承擔傷害,而讓那些傷害你的人逍遙法外。
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搜集好證據,不管是走法律途徑,還是輿論途徑,都不要放棄,更不要傷害自己。
3)你什麼都沒做錯,不要過於自責。
你要知道,面對這種惡意揣測的流言,不管你做什麼都會被人挑出毛病來,而且很多陰謀論、小故事,都是這麼來的。
其實你沒有做錯什麼,把誰換上去結果都差不多。如果你是受害者,不要太自責。
4)永遠不要參與這種傳謠傳播行為。
哪怕你不能怒而起之,反對那些傳播謠言的人,也希望你永遠不要參與這種行為,做一個有良知、有思考的人。
就像那句詩說的: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脈脈特約專欄作者,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個人公眾號「進擊的阿秀」(ID:zchxuexi)
本文來源進擊的阿秀,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