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一席清冷月光的投射,長鏡頭將人帶入竹影掩映間,燭火搖曳之中屋內歌舞昇平的場景映入眼帘……」這不是電影的開場,而是故宮出品的App《韓熙載夜宴圖》的開篇場景。
《韓熙載夜宴圖》上線之初就被網友們瘋狂安利:
@嚴鋒:非常棒!故宮之前出的 App 胤禛美人圖和紫禁城祥瑞也都是精品,對得起故宮這個牌子。
@李慕白的小屋:故宮博物院上周新出的 App 《韓熙載夜宴圖》精緻非凡,加載視頻講解後總容量有 1.3G 以上,融繪畫賞析、歷史文化於一爐,真的很期待後續能出《蘭亭序》、《祭侄稿》、《自敘帖》等這類書法名作欣賞的 App
@Slumber青柳:故宮博物院新出的 App 韓熙載夜宴圖,特別棒,畫面,文字,所有印章,出現人物,樂器,器皿,服飾一一介紹,幾個位置還設置了真人演示,配樂也很專業!【不禁想到要是出一款漢宮春曉得費多少人力物力……】
是什麼讓這些下載了一個1300多M的App、卻只為看一幅圖的網友如此興奮?
《韓熙載夜宴圖》有「真人」入畫。網友體驗發現,整個App共有三處樂伎的彈唱是由真人演繹。據研發團隊負責人於壯介紹,該款App還是一部內容詳實的重要學術參考。
其中的100個內容注釋點、18段專家音視頻導讀和1篇後記,融匯了相關研究成果,並納入最新學術觀點。
例如,在畫作的拖尾部分,就隱藏著很多學術「彩蛋」。由於這是一幅傳世名畫,曾被很多藏家收藏,因此畫卷的拖尾部分有很多藏印。包括最早的藏印「紹勳」,這是在宋代做過宰相的史彌遠的藏印。
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介紹,乾隆初期,這幅畫作被清宮收藏。畫作上「三希堂精鑑璽」便是乾隆內府的鑑藏印。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將此畫作帶到長春偽滿行宮,在抗戰勝利後,這幅畫流落民間。
後來輾轉流落到北京玉池山房,張大千聽聞後將本想購買一處清王府的500兩黃金直接購得此畫。得到《韓熙載夜宴圖》後,張大千刻下「南北西東只有相隨無別離」印章加蓋在圖卷上。
故宮創作APP,一個出發點便是借用新媒體平臺,幫助更多人了解故宮的藏品和它背後的故事。
一個「難以定義」的團隊,費俊和他的「某集體」。
(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副教授——費俊)
《紫禁城祥瑞》和《韓熙載夜宴圖》兩款App的創意總監、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副教授——費俊不太喜歡「工作室」的叫法。他的名片上面寫著他的設計團隊:「某集體」。
在採訪資料中,「工作室,我覺得是上個世紀的事了,以某人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凸顯的是個人魅力和能力,我們想去品牌化,就用『某』,『集體』就是『新集體主義』概念,這是新的組合和結構方式,能更激活創造力。」費俊這樣解釋道。
故宮文物穿越到智能終端,還能讓用戶玩起來,費俊認為,這正是依靠了團隊的複合能力:「要做複合感的產品,用傳統的模式已經很困難了,所謂傳統模式就是設計公司設計完去找別人製作,但設計公司往往對技術不怎麼了解,現在需要的是有對技術有認知的設計團隊,同時還得有對藝術有追求的技術團隊。」
實際上故宮博物院出品的 App 都配得上「精品」的稱號。
「胤禛美人圖」入選 App Store 2013 年度精選 App。
2015年蘋果中國區最佳App為故宮出品「韓熙載夜宴圖」。
★用戶吐槽:「為啥大多是iPad應用,安卓系統的腫麼辦?」對於故宮上線的App,許多安卓系統用戶只能望而興嘆。
《每日故宮》只有iPhone版。
目前,只有《韓熙載夜宴圖》覆蓋蘋果和安卓兩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