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已經宣告退居二線的宮崎駿導演再出新作,再創佳績,《懸崖上的金魚姬》橫空出世,同時獲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繼續了吉卜力不朽的票房神話。
然而,就是這樣一步天真童趣,廣受好評的電影,並不讓鈴木敏夫看好。要知道,製片人鈴木敏夫一直是宮崎駿強大的支持者。然而,面對《懸崖上的金魚姬》,鈴木敏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宮崎駿喜歡做的,而他本人並不喜歡這樣的電影,「像這樣的電影,有一部就夠了。」
筆者我,是一個忠實的吉卜力粉絲,但是,我也並不是十分的接受《懸崖上的金魚姬》這部電影,下面就讓我略說一二。
受眾不廣的兒童主題
很多人將《懸崖上的金魚姬》描繪成一部兒童動畫電影,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的。影片中,宮崎駿避免了過於複雜的劇本,而是簡潔明了的主線:一個金魚想要成為人的故事。和《幽靈公主》《千與千尋之神隱》不同,《懸崖上的金魚姬》並不以大的劇情走向吸引觀眾,而是以細緻入微的細節劇情吸引觀眾的目光,同時傳達出對於兒童的特殊情感。
然而,雖然說吉卜力的作品大多是唯美的動畫,對於純粹的兒童動漫卻是幾乎沒有的。老少皆宜是吉卜力作品的最大特點。而《懸崖上的金魚姬》似乎是改變了這種劇情和畫面的風格,更加的傾向於兒童的審美和做事風格。這對於廣大成年觀眾而言有一些「代溝」,可愛的風格固然能使人感到親切動人,卻也不免讓一些「一本正經「的人嗤之以鼻。
但是,仔細品味,你說它是一部兒童主題的電影其實不妥。兒童主題是他的表象,更深刻的內涵依舊隱藏在表面之下。
返璞歸真的畫風
在這部現代的動畫作品裡,宮崎駿拒絕了任何一點電子技術的加入,而是堅持了傳統的動畫手繪。在以往,宮崎駿雖然對於計算機有那麼點嫌棄和厭惡,但是無法抗拒計算機在動畫製作中發揮的作用,但在《懸崖上的金魚姬》中,宮崎駿特地地避免了電腦的使用。
宮崎駿一直想製作一部大海的電影,但是由於技術限制,大海很難展示得以真實,所以遲遲沒有動工。然而,宮崎駿選擇了一個新的方法,將大海簡化,用簡單的線條和塗色描繪大海,以此來創作一個畫面簡單和諧的動畫。
當然,由於拒絕了計算機的的加入,宮崎駿這部電影所使用的手稿比《千與千尋之神隱》還要多,多虧了多位畫師的協同努力才完成了作品。
靈感枯竭還是體力充沛?
在這部2008年上映的電影背後,是宮崎駿越來越年邁的身體,很多人懷疑他還能不能繼續創作電影。
鈴木敏夫指出,在《懸崖上的金魚姬》裡,宮崎駿運用了自己最擅長的飆車情節,這樣的情節在魯邦三世中就出場過。這或許是宮崎駿靈感枯竭的一個表現。一個激動人心的飆車環節,在《懸崖上的金魚姬》中顯得不那麼有力。
不過,我倒是不認為宮崎駿的靈感在這裡表現的枯竭,在設計人物和劇情上,宮崎駿依舊是展現了極強的天賦。在《女武神》的伴奏下,宮崎駿寫出了這樣一部原創劇本,體現出了宮崎駿對於情節的強力把握。在吉卜力工作室裡,除了宮崎駿,就只有高畑勳自己寫過原創劇本了。
總結
《懸崖上的金魚姬》,作為吉卜力風格獨特的一部電影,她的存在豐富了吉卜力工作室的電影種類,也讓人感覺到了宮崎駿另類的創作風格。製作年輕的電影不一定反映了導演的年輕,恰恰相反,導演老了,更能看到兒童的美。
鈴木敏夫不看好《懸崖上的金魚姬》,是處於一個理性的製片人考量的。作為一個觀眾,《懸崖上的金魚姬》是了解宮崎駿另一面的最好透鏡。
#懸崖上的金魚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