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武漢市常態化疫情防控下
社區防控依然不歇氣、不鬆勁
記者日前走訪了
漢陽、洪山、礄口等區域的
多個社區和單位
了解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
漢陽區:織密民生服務網 社區常態化防控不鬆勁
當前,漢陽區不斷完善常態化防控措施和要求,在加強重點部位管控和重點人群管理的同時,做好民生服務,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戰果。
今天上午,漢陽區琴斷口街七裡一村社區七裡小區的五名社區工作者,冒雨堅守在小區卡口,為進出人員進行掃碼、測溫、登記。防控和往常一樣,絲毫沒有放鬆。小區外設有防疫觀測點,一旦發現問題,將派專人全程跟蹤服務,從源頭上防止疫情擴散。
七裡一村社區是老舊社區,住宅多、出口通道多、困難群體多,疫情防控難度相對較大。下沉黨員幹部、志願者返崗後,社區黨員、居民志願者組建起一支群眾工作隊,認領小區門崗的值守任務,確保白天時間有四到五人、夜間兩人的防控力量,24小時輪流值守,確保小區常態化防控不放鬆。
琴斷口街七裡一村社區黨委書記 孫睿華
對於這個群眾工作隊伍,我們也對他們進行了一個培訓,培訓過程中我們形成了常態防控的公約:做好防控工作,家園是大家的,人人來參建。
在漢陽區建港社區長航新村小區,65歲以上的居民佔比達70%。為此,社區組織志願者、黨員骨幹等成立了三支群眾服務小分隊,結合居民的不同需求,一一解決問題。
漢陽區洲頭街建港社區黨委書記 吳磊
針對群眾的各種需求,我們社區成立了代購服務、維修服務、消毒服務工作隊這三支隊伍,當好居民群眾的貼心人。
針對孤寡老人、低保戶、殘疾人等重點關注群體,小分隊提供定向服務,同時每兩天一次定期回訪,及時做好需求信息收集、居民問題處理與反饋、政策宣傳等工作。
自3 月17日成為「無疫情小區」以來,長航新村小區已連續50多天無疫情。
建港社區長航新村小區居民 蔡玉珍
我們儘量保證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有什麼困難找社區,社區工作人員會主動打電話聯繫我們,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住在這個社區,我們感覺到太溫暖了。
為做好社區常態化防控機制,漢陽區安排了116位處級、科級幹部,作為社區「第一書記」,常態化下沉到全區116個社區;安排 117位統戰成員,掛職社區主任助理;並在每個社區就近安排退休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以三股力量會同社區自身防控力量,共同打造漢陽社區防控「升級版」。
漢陽區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 建港社區黨委「第一書記」 張鷗
現如今我們下沉「第一書記」的工作重心轉為防控常態化和復工復產復市。我們一方面要協調各方,做強社區網格,建強網格「紅色工作隊」;同時也要發揮各自部門資源優勢,協助社區做好社區民情信息庫建設,加入漢陽「微鄰裡」,主動發聲,推動解決疫情期間的群眾訴求,為社區疫情防控提供堅強的組織和人員保證。
洪山區陽春社區:發動居民群防群治 緊繃疫情防控之弦
洪山區關山街陽春社區及時調整工作思路,發動居民、志願者群防群治,堅持防控值守和巡查督導兩手抓,確保社區防控不放鬆不反彈。
洪山區關山街陽春社區下轄兩個小區,常住居民共10000餘人。3月14日,該社區成為洪山區公布的第四批「無疫情社區」。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陽春社區關山春曉小區時,多名工作人員正在小區門崗值守。進出人員必須掃碼、測溫,不會使用手機掃碼的居民須憑出入證登記後方能出入。
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為應對復工復產帶來的人員流動量增長的情況,小區門崗防控工作及時調整,按照進出人員性質分為居民復工復產、居民臨時外出、小區返漢人員、外來人員臨時進入以及就醫五個類別,發放不同的通行證,分類登記分類管理。
洪山區關山街陽春社區黨委書記 程蓉
對於封控的管理一直是沒有放鬆的,一直是繃緊一根弦,對於封控進行嚴格管理。我們社區憑出入證、憑人員登記,按照「四必」要求,對進出人員進行管控,進行分類管理,保證所有人員有跡可循,明確他的身份,讓社區管控更加清晰。
隨著下沉黨員幹部換防、社區年輕志願者復工,陽春社區將門崗防控力量由原來以下沉黨員為主、物業為輔,調整為以物業為主,同時發動社區老黨員、樓棟長作為輔助力量,開展疫情防控巡查、督導,全方位築牢小區疫情「防控網」。
洪山區關山街陽春社區居民 郭桂華
因為年輕的志願者都陸續復工,所以我們老年志願者都自願站出來,為小區,繼續保衛我們的家園。
洪山區關山街陽春社區黨委書記 程蓉
我們的輔助力量成立了居民巡查隊,對小區裡邊定時定點地巡查,在小區裡面對不戴口罩、聚集性聊天、聚集性運動、跳舞人員進行勸導,讓他們形成常態化意識,告知大家非必要不外出。年輕一點的黨員隨著復工復產,他們不能在白天時間進行督導,那麼我們安排在夜間成立了一個應急小分隊,對夜間突發事件他們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協調解決,完善我們整個防控力量和防控機制,形成群防群治的隊伍,也讓我們防控整個常態化。
礄口區:突擊檢查復工復產及疫情防控工作
13日,礄口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形式,突擊檢查礄口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復工復產及疫情防控工作。
記者上午11點跟隨督查幹部看到,政務服務中心門口按照辦理事項分類設置了3頂帳篷,工作人員正在對前來辦事的市民進行資料預審及人員分流。督查幹部發現有十餘名市民在樹蔭下等候叫號,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引導,避免人群聚集。
大廳內,每個窗口的工作人員與辦事市民之間都增加了透明擋板。在戶籍窗口,每排座椅按照1米間隔進行了重新分布。
在商事登記窗口,督查幹部詳細詢問了辦事市民的感受。由於商事登記窗口業務過多,為控制人流,工作人員在完成資料預審後,每天按照時間順序排號200餘個。
有市民建議,希望預約時可以自行選擇第二天來辦事的時間段。針對該提議,督查幹部建議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依據各窗口不同的業務特性,增加預約辦事時間,更好地服務企業及市民。
武漢廣播電視臺出品 責編:齊雯 融媒體記者:姚熠 董方 楊文杰 歐陽榮光 許濤 駱丹 通訊員:魏笑琛 李曉軍 畢濤李濤 劉旋馬巍 詹鷗編輯:王雨嘉
來源 | 武漢廣播電視臺
編輯 | 司琪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