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湯淺政明監督的《別對映像研出手!》終於播出了第一話,隨之獲得了頗高的口碑,大家似乎在其中找回了對動畫最初最純粹的快樂,而這些都得益於第一話製作之優良、劇作之精巧,以及對原作漫畫巧妙的改編。本篇就試圖從劇作結構入手,分析一下《映像研》第一話是如何成為動畫人的「造夢機械」的。
這是《好萊塢往事》開頭的一幕,卡司字幕很明顯地貼錯了位置,而不那麼明顯的是:影片中皮特作為小李的替身,這一幕恰恰暗示了替身的一體兩面性,更成為解讀整部電影的題眼——即「影像是現實的替身」,利用電影文本的互文達成虛實結合,最後替身取代本尊走上了現實的舞臺,從而完成影像藝術的媒介自反性的表達。
如果將第一集看作完整的單元劇,與昆汀的《好萊塢往事》類比,就會發現其中精巧的劇作結構。一是貫穿始終的「片中片」:淺草、金森、水崎三人之前的所有排練,都是為了最後那段天馬行空的想像——從淺草的簡筆動畫,到《未來少年柯南》中神秘的飛行器,乃至三人擺脫黑衣人的追趕的橋段,都在「最強的世界」裡得到了互文。在動畫裡與現實和解,盡情施展想像力,就能掙脫現實的束縛飛向天空,永遠不會被大人追上。
所謂元動畫,簡單地說就是關於動畫的動畫,最著名的例子當屬有口皆碑的《白箱》,但細究起來,元敘事的目的在於突破媒介的限制,打破虛構和現實的邊界,從這一點來說《白箱》遠沒有這樣的野心,而驚喜的是我們可以在《映像研》中找到它。
讓我們回到動畫研組織的放映會。在這個鏡頭中,觀眾的視角首次與淺草氏達成了統一,之後便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金森 這個有什麼意思啊
淺草 這個圓圓的簡單機械裝置出現的事實 還有來歷不明的反重力裝置上詳盡的細節描寫 居然用手舉起來了 就像推動熄火的車一樣 用一目了然的動畫描寫 創造出了逼真的效果 這個高低差 場景的說明 遊刃有餘的舒適感 主人公可靠的能力 這個巨大的感覺 為了對比而可以安排小飛艇擦身而過 通過空中飛舞的雜物來讓人感受到推進力的作用 還有這股風壓感 迎風前進都會傾斜 奔跑起來都會被吹走 這裡 簡直是展現出了難以置信的說服力 現實和構築於其上的明顯飛躍 角色運動起來 和背景結合 就能創造出一個世界 角色在未知的世界中漫遊的這種探險感
金森 聽到超出自己需求的解說就是一種折磨
淺草 不好意思
金森 不過 動畫真是比想像中更精緻啊
在這裡淺草氏扮演著創作者的角色,短短幾句道出了動畫的獨特魅力,也可以看作是創作者的宣言;而金森氏則代表了普通觀眾,經歷了「這有什麼好看的」到「動畫真是精緻」的心態上的轉變,這正是與淺草氏第一次觀看《未來少年柯南》時相似的體驗。更有趣的是,如果將其看作《映像研》的創作者與觀眾的對話,這種與現實世界的互文也恰到好處。畫裡畫外的精彩解說,產生了微妙的元動畫的敘事張力。
緊接著水崎氏登場了,便有了這樣一個鏡頭:同樣是淺草氏的視角,配合著正在放映的《未來少年柯南》中緊張急迫的音樂、男女主角的呼喊,水崎氏正努力地擺脫傭人的追趕,成為了淺草氏所說的「被惡人追趕的美少女」。觀眾與角色的視角、銀幕與現實的舞臺,都在此刻達成了統一,完成了精巧的元動畫的敘事。
可以說有了元敘事的安排和考量,最後三人在狂想世界中的冒險才稱得上真正的造夢,作為觀眾的我們才得以進入映像研的世界,獲得沉浸其中的切實快感。直到洗衣機滴滴響起,把我們拉回現實的世界,且回味悠長。
《 別對映像研出手!》的第一話如此精美而有趣,看得出創作者們製作「元動畫」表達的野心。作為湯淺老師的忠實粉絲,這還是第一次在他的作品中看到這樣精緻的劇作結構,實在讓人驚喜。而它的表達又是如此精準,從創作者的角度融入真情實感,完美地展現了動畫這一影像形式的獨特魅力,對於喜愛動畫的人們來說,愈參與其中就愈見感動,這一點也足見創作者的真心。說到這裡,作為TV動畫的第一話,我們顯然已經不能要求更多了。《映像研》註定會成為一部足夠有趣的動畫,至於在原作漫畫的基礎上還能帶來什麼新花樣,就看湯淺老師的別出心裁了。對大家喜愛的導演來說,最重要的是永遠有期待。
以下是對第四話的評論——
終於等來了 STAFF 口中的年度神回,看了三遍才發覺出現了幻覺——我完全沒注意到《握緊手中的開山刀!》的開頭是黑白的。緊接著才恍然大悟,其實整部短片都是黑白的。在引入了觀眾的視角和體感之後,《開山刀》才變成了彩色動畫,也就是說淺草與水崎的努力創造了異常真實的沉浸感,從而讓觀眾產生了幻覺,幫忙給影片上了色。之後水崎氏所說的——「只用單色畫,就分不清楚載具和天空了。」——也能證明這一點。
話說回來,明白了這一點,才算是看懂了第四話,短片的放映過程仍然暗含著「影像衝擊現實」的表達,影像在現實裡創造了風和塵土,現實則給影像賦予了色彩,或者說——想像屹立於現實之上,卻比現實更有豐富。只是這次將觀眾的反應做了非常具象化的展現:掉落的彈殼這一幕很有靈氣,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以下是對第八話的評論——
這一話好看,而且是純粹的好看。不同於「最後幾分鐘展現創作熱情和高光時刻」的套路,這次完全得益於六七兩話在情節上的深耕(畫面上的划水),人物和故事情節迸發,成為目前為止觀感最好的一話,小野社長的覺醒真是又有趣又熱血又感人。所以說不必困惑於機器人動畫的不完整——穿插水崎父母的對話是為了完成人物弧光。為解釋這一點,還有一處耐人尋味的細節:水崎在動畫中加入了潑茶的動作,單看起來是對第七話的回溯,但緊接著切換到了觀眾的反應卻是一臉錯愕和不解。
這就很微妙了,難道普通觀眾就感受不到創作者的良苦用心嗎?其實不是,如果沒有第七話的鋪墊,無論誰也不會對這個潑茶的動作產生共鳴。動畫本體論認為動畫是一種「需要觀眾參與創造的特殊審美過程」。《映像研》的可貴之處在於,在展現創作者的故事的同時,也在強調觀眾的在場(比如第四集觀眾腦補上色)。單純的動作復現現實,缺乏動機和情感的預置,就失去了其合理性,無法調動觀眾的本能,更無意義和共鳴可言;與之相對的是畫面之外,我們抱著對機器人動畫成品的期待去觀看這一集,卻獲得了除此之外的純粹的樂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