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創新不能「家長當裁縫,孩子穿新衣」

2021-01-18 新京報電子報

  專欄

  

  「皇帝新衣」式的科研造假,不僅會誤導孩子,更會敗壞教育風氣、學術風氣。

  近日,雲南省昆明小學生陳某憑藉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揶揄:「博士已經哭暈在廁所」「看題目大概就能知道父母從事哪方面的科研項目了」。

  不出所料,這位小朋友和他的父母還真是「相同領域」。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回應稱,此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調查組。

  讓孩子「照貓畫虎」,是一種「高端造假」

  其實,除了這個研究題目,比賽中還有諸多類似水平的科研項目,例如「基於螺吡喃-芘雙色團的力致多色轉變材料的製備及應用」「甲狀腺髓樣癌特異性敏感標誌物降鈣素的ECL比率檢測研究」等。

  當然,這些項目是否存在「水分」,我們不得而知,在這些全國各地的頂尖中學中,自然不乏天才。不過中小學科技創新走到如此「前沿」的位置,的確讓人吃驚。我們不驚訝於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但這樣晦澀、偏門的「科研成果」卻讓人徒增問號。

  當然,從陳某的日記看,他也的確參與了實驗過程,這與平常所說的「造假」有個很重要的差別。

  真正的原創科技,自然是需要很多年的積累,然後才能獨立自主地尋找突破方向,這就像厚實的基礎上建樓房。與此相對應的是,有人在背後設計好整個實驗,自上而下地教,不求甚解,也能像模像樣地做研究,甚至一定程度上理解這樣研究,在答辯中不出錯。

  但這樣的研究,沒有任何學術上的擴展性,無非是一種高層次的模仿、依著葫蘆畫瓢。

  很多看起來高大上、高精尖的崗位,其實都是「匠」。舉個例子,醫生看病,如果僅僅看特定的病症,其實就那幾種症狀,根據化驗結果對應給藥。如果要真正深入研究醫學,要聽講座、看論文,就需要醫學的基本功。

  所以,這種行為未必是純粹的造假,但只是一種高端模仿,最多只能證明這些學生很聰明,並不意味著他們具備實際的科技創新能力,也不能代表他們未來的科研能力,沒有任何公共價值,也有悖於創新競賽的初衷。

  「皇帝新衣」式造假,會汙染教育風氣

  當然,比賽本身要杜絕這種「高端模仿」,並不容易。在「父母幫助」和「孩子主導」之間存在很大的模糊地帶,容易被鑽空子。不過,也不是沒有破綻。

  舉例來說,要我教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用因果分析研究中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完全可以做到讓小學生理解,並應付簡單答辯。但你讓六年級的孩子去考基本的西方經濟學,他肯定不可能在一個月、一年內搞定,因為這背後要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為基礎。

  做出生物論文的這名小學生,他或許能在科普級別上理解研究,明白什麼叫敲除基因,但大學生物基本課程,他肯定理解不了。

  所以,理工科的創新比代筆要好查一些,只需要業內專家答辯時,問問基本學科常識。

  一個真正的碩士研究生在答辯的時候,如果答辯專家問:你說說消費者剩餘,說說ATP合酶的機制,說說對洛倫茲轉化,這會被視為侮辱性的。因為這些概念對每一個具有獨立研發能力的科研人員來說,是基本功,不懂就是不合格的。

  這些概念又是如此的多,無法提前準備。倘若一個孩子為了答辯真準備好了所有概念,那就已經是合格的專業人員了。

  所以說,剔除這種「精確搭柱子」的投機行為並不難,只看評審委員會有沒有較真精神,還是說照單全收。這也進而暴露了一些深層次問題。

  公立教育系統是一個國家與國民的承諾系統,即學好數理化就能上大學,然後得到國家學歷認證。國家的公立教育系統,只要認這個就行了。其他的才能,留給市場去認可。

  比如,會彈琴,就自己找樂隊、音樂家去認可,得到市場認可,自然名利雙收;會寫作,自己去找出版社,獲得粉絲認可;會科研,直接找到博導破格收(博導也不排除會徇私,不過找個小學水平的,他自己也倒黴)。但很多情況下,這些才能(哪怕是「模仿式」「造假式」的才能)會擠佔正常的教育資源。這樣便會有人投機。

  如果對誠信沒有信念,當現在這些年輕的科研人員以後成長為學術權威的時候,很可能會滋生學術近親繁殖、打壓異己。所以,無論成人還是孩子,誠信不能只靠自覺,需要依靠透明、求實的學術評價體系。

  「皇帝新衣」式的科研造假,不僅會誤導孩子,更會汙染學術生態。

  □劉遠舉(專欄作者)

相關焦點

  • 也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弊事件,是揠苗助長還是傷仲永?
    理由很簡單,就是說不清楚這種比賽,也沒聽說家長不要過度參與的理由,而且還要求大家放過他的兒子。問題還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接著就是更受大家爭議的疫情期間爆發的「雙黃連口服液」事件的更高級別的孩子獲獎成果喝茶治癌。結果發現這些作假的所謂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都是家長的研究成果的下腳料。更簡單說,青少年科技創新領地變成了成人間的競賽場所。
  • 家長穿新衣參加家長會,卻被告知回家換衣服,老師:含義不好
    01家長穿新衣參加家長會,卻被告知回家換衣服家長穿新衣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不過,有時新衣也容易弄出誤會此前有一位寶媽為了參加孩子的家長會,特意去商場裡買了一件新衣服。本來,這位家長的想法是好的,想穿件新衣服給老師留一個好印象,但是讓她沒想到,她剛進孩子班級的門,就被老師攆了出來。老師讓她回家換件衣服再來,當時她就懵了,難道是老師不讓家長穿新衣服?
  • 做空模做泥塑 江北郭家沱青少年春季科技節促智能創新
    華龍網5月11日17時10分訊(記者 林森 通訊員 胡笳)為增強學生科技創造、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科學方面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今(11)日,記者從重慶市江北區郭家沱街道獲悉,以「智能創造 智慧創新」為主題,郭家沱街道在地區望江小學舉辦了的科技節活動。
  • 青少年的想像力何以跟不上科技發展
    □何勇海 「很多孩子的想像力非常好,但是更多孩子的想像力甚至沒有達到我們科技發展的水平。」2020中國科幻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李凌己提到這樣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
  • 彭水第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名單揭曉
    彭水第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名單揭曉 看看都有哪些人上榜。日前,經十七屆縣人民政府第8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嚴格按規定進行審查和公示,第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暨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園丁獎培育獎獲獎名單公布,冉琨翔等10名學生獲得第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 陳吉等5名學生第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提名獎,徐永權等5名老師獲得縣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園丁獎。
  • 我市舉行第3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我市舉行第3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市第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落幕
    19日上午,河源市第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儀式在市科協舉行,全市共評出學生獲獎作品170項,進一步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學素質。據了解,河源市第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經各縣區科協及市直各學校推薦,共收到參賽作品689項,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173項,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項目56項,少年兒童科幻繪畫384幅,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項目76項。經大賽評委組專家的初審、終評,共評出學生獲獎作品170項,其中創新項目72項、科技實踐活動18項、少兒科幻繪畫60幅。
  • 重慶一中學子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據悉,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設立,是以市長名義表彰的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最高榮譽獎,每兩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市長獎人選與提名獎人選不超過20人,至今已表彰12屆。彭山珊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一等獎、離體生物學傑出成就獎、西南大學專項獎、重慶科技學院專項獎、雲日專項獎;榮獲第5屆「今日教育杯」新課程作文一等獎等獎項。
  • 倒計時丨2020年遼寧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論壇
    2020年遼寧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論壇「生活因科技更美好」
  • 第十二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揭曉
    中國網6月30日訊 6月29日,第十二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儀式在重慶市第一中學校舉行。本次共評選出10個市長獎和10個市長獎提名獎。其中,重慶市第一中學校學生彭山珊以出色的表現獲得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 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多名學生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
    一種新型類人指關節機械手、智能物聯垃圾桶、《用於5G設備散熱的高導熱熱界面材料的製備和研究》……從「接地氣」的智能家居到「高大上」的新興科技,近年來,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的同學們並未受限於傳統課堂,而是將目光聚焦在當下科技前沿領域,孩子們的科技發明作品和科學研究論文,在2020年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斬獲多項大獎
  • 彭水頒發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
    中國彭水網(全媒體記者 楊元忠) 12月7日,彭水自治縣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頒獎儀式在彭水中學舉行。  縣領導易敏、王凡鵬、梅小玫參加頒獎儀式。  獲得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的是:彭水中學李驪樺、馬鈴剛,彭水第一中學聶雪蓮、侯婷婷、徐秀麗、冉又元,縣第三小學莫奇葦、謝睿楠,清平小學劉傑,鬱山中學宋宇暉。獲得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提名獎的是:縣森林希望小學謝疆遊、胡子昂,彭水第一中學羅傑、趙進怡,清平小學胡勇。
  • 「磐石計劃」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以科技創新成就夢想未來
    「少年強,國則強」,中華民族的砥礪發展,離不開青少年的茁壯成長,尤其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青少年作為祖國和民族未來的希望,科學素養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注重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培養已然成為一種大勢所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磐石計劃」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正式成立!
  • 體育+科普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融入體育元素
    體育+科普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融入體育元素 發布時間:2020-11-24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字體:
  • 北青快評|青少年想像力何以落在科技進步之後
    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為人。」而在所有人當中,按照英國史學家麥考萊的話,「兒童的想像力最豐富」。這也符合很多人的認知,雖然青少年沒有完成知識積累,但他們豐富而瑰麗的想像,常常讓人嘆為觀止。 想像與現實的最大區別,就在想像始終跑在現實前面,可現在,青少年想像力竟然落在了科技發展後面。
  • 重慶頒發新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鍾旖 攝中新網重慶6月29日電 (記者 鍾旖)第十二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以下簡稱「市長獎」)頒獎儀式29日在重慶市第一中學舉行。該市20名「市長獎」「市長獎提名獎」獲獎學生受到表彰。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設立,是以市長名義表彰的重慶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最高榮譽獎,評選對象為重慶範圍內的在校中小學生。該獎項自2005年起頒發,至今共有102名中小學生獲得「市長獎」,93名中小學生獲得「市長獎提名獎」。科技創新多源於生活中的點滴發現。
  • Greenlight:面向青少年的家庭金融科技平臺
    導讀「少年即未來」——青少年用戶群體的需求愈發吸引金融科技公司的關注。成立於2014年的Greenlight就是一家面向青少年群體的家庭金融科技平臺,通過個性化的卡片及應用程式,Greenlight為家長提供了管理孩子消費、儲蓄和傳輸金融教育的渠道,也為青少年提供了自由儲蓄和接受金融教育的機會。
  • 是什麼造成了"孩子的想像力跟不上科技水平"
    「很多孩子的想像力非常好,但是更多孩子的想像力甚至沒有達到我們科技發展的水平。」2020中國科幻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大會前夕的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威海紫光實驗學校校長李凌己提到了這樣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11月3日《中國新聞網》)  多年來,中國的學生想像力不足的話題反覆被提及。
  • 這些孩子有望獲得「科技創新市長獎」,有你家的嗎?
    這些孩子有望獲得「科技創新市長獎」,有你家的嗎?提名人選名單公示根據《關於印發來賓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辦法的通知》(來政發〔2013〕45號)有關文件要求,經市長獎評審委員會專家組評審、市長獎評選委員會委員審定等,現將2020年來賓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擬提名人選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9月14日至9月18日。
  • 關於舉辦第十二屆「北鬥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通知
    「北鬥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於2010年聯合啟動,由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組委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學術交流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同主辦,北京大學地球觀測與導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大賽已成功舉辦十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