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在整個2019年,我在說唱圈聽到最噁心的詞就是「蹭熱度」。
AR diss吳亦凡是蹭熱度;輝子diss PG One是蹭熱度;平西音樂diss福克斯是蹭熱度;Buzzy在微博上評論是蹭熱度;老舅被質疑抄襲,有人幫忙說話也是蹭熱度;rapper們因為某件大事發了首歌,為的還是蹭熱度。
按照微博的噴子們說的,既然說唱圈的rapper們,這麼喜歡蹭別人的熱度,那麼乾脆不叫說唱圈,改叫蹭圈也挺合適的。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蹭熱度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蹭熱度?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個人或一件事火的時候,故意蹭上去,以達到收穫一波流量,或者間接讓自己走紅的目的。
這個詞語雖然是這幾年才從網絡上興起的,但類似的「碰瓷」手法,從有娛樂傳媒那一天開始,就已經出現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大哥,叫炒作。蹭熱度只不過是從千千萬萬個炒作手段中,獨立出來的一種手法罷了。
當然了,蹭熱度也是分境界的,最低層次的蹭是硬蹭,大家在微博上經常看到一些熱搜下面,總是冒出算命先生或者星象大師的評論,這就屬於硬蹭的一種。
另一種硬蹭方式也很常見,就是UC那種「震驚體」的標題,吸引人進去看,結果內容和標題完全不相符。
可以說硬蹭是蹭熱度中最讓人反感的一種方式,不僅十分噁心,而且毫無道德。大家在這些內容裡別說什麼營養,甚至連最基本的信息都很難得到。
蹭熱度的第二層境界是軟蹭,相比硬蹭,軟蹭就要高明的多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一首歌火了之後,就出一首風格相似的,然後打一個XXX第二的標籤。
或者是很多粉絲喜歡做的,在某個rapper出了什麼消息之後,如果那個rapper和自己喜歡的rapper關係不錯,就順手在那個熱搜下面貼上他的音樂。
前者你可以說是市場導向做出的這類選擇,比如許多Idol現在就越來越多的做說唱了。而後者則更多的是粉絲們自發的行為,大家的偶像關係都不錯,也不會為了這點小事撕破臉。
蹭熱度的第三層境界則比較高深了,具體表現在一件事情發酵之後,許多人跟進發表關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或是理性客觀,或是積極站隊。
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自媒體,都或多或少的站在這個境界上,因為媒體就是幹這個的。按照新聞專業主義的說法,只要你是站在客觀、獨立、真實、自由的角度上,毫無問題。
真正噁心的是,一些大V或者非垂直類自媒體,總是喜歡盲目地對於自己毫不了解領域進行發言、戰隊或是帶節奏,這往往會讓真正垂直領域的人陷入尷尬。畢竟不了解一件事情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的。
除了以上這三種境界之外,還有一層最高境界,只有少部分人可以達到,達到這個境界的手法,就不能用其中蹭熱度來形容了,得叫做「借勢營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B戰、吳亦凡、蔡徐坤的相愛相殺。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因為眾所周知的「唱、跳、rap、籃球」,蔡徐坤一下子成為B站鬼畜區的鎮站之寶,也成為了廣大群眾歡樂的源泉。這一現象在蔡徐坤給B站發律師函之後達到了高潮,蔡徐坤也代替吳亦凡,成為了新一代惡搞對象。
在這個時候,吳亦凡團隊幹了一件事,就是運作《大碗寬面》的上線,許多人聽完這首歌之後,紛紛表示吳亦凡玩得起,應該給他道歉。就這樣,吳亦凡的口碑從一年之前的大戰虎撲中,一下得到了反轉。
這樣的拉踩現象在娛樂圈屢見不鮮,直到B站運營在一次交流會時說漏嘴了,我們才能得到這件事情的部分真相。
相比娛樂圈,說唱圈在這方面簡直就乾淨的像是小白兔。吳亦凡團隊真正向我們展現了什麼叫:「你以為你在第二層,而你把我想成了第一層,但其實我在第五層。」真是老千層餅了。
既然蹭熱度是娛樂圈的一種常見營銷形式,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對這個詞如此深惡痛絕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罵人蹭熱度,是一種蠻不講理的溝通方式。
我們每個人其實在對某個事情發表看法的時候,除了那種指揮滿嘴噴糞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有一定的具體邏輯和道理的。
而不從邏輯和觀點出發,直接給人扣上蹭熱度的帽子,無疑是一種給質疑者潑髒水的行為。
拿AR diss吳亦凡和黃昭diss福克斯兩件事情來說,AR和黃昭都是說唱圈的從業者,不管歌的水平高低,他們的diss都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自身的觀點。
這個時候,飯圈的粉絲代替偶像率先發聲,質疑對方蹭熱度,而不是從事實出發,證明自己的偶像並沒有這麼做。其實這已經落了下乘,從某種程度上,你已經默認了對方說的事情是客觀存在的。
更糟糕的是,吳亦凡或是福克斯的回應,多多少少都在順著粉絲的邏輯走,認定了對面就是蹭熱度。尤其是吳亦凡,那首diss back就差拿著槍指著你讓你承認想蹭熱度了。
相反Buzzy的那首歌,雖然許多人覺得有些虛偽和矯情,但我覺得最起碼他站在自身的邏輯和角度上,承認了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表達了事情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狀況。
這兩天在看《十三邀》的時候,有一期我特別推薦給大家,許知遠採訪了人類學家項飆,其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
大意是現在的社會裡,附近這個概念正在消失,我們形成了一種碼農和馬化騰的社會,人們要不只關心自己,要不就只關心馬化騰這樣的成功人士。整個社會處於高度情緒化之中,前一天萬眾關注的事情,很容易在第二天煙消雲散。
「蹭熱度」這個詞的出現,也在反證這個觀點。粉絲作為情緒化的群體,拿這個詞語來攻擊質疑他們偶像的人,而這種對抗情緒隨著時間的積累,終於在某一天爆發。
到那個時候,蹭熱度與否已經不重要了,有的只是你究竟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