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尼格買提和撒貝寧主持的慢綜藝《你好,生活》。
其中一期的嘉賓,是央視主持人康輝、李梓萌、張蕾,5個主持人聚在一起聊日常,也讓觀眾看到他們鏡頭後的另一面。
節目中幾個人聊到各自的焦慮指數,尼格買提給自己打了60分,康輝則打了「85~90」的高分。
其他主持人調侃撒貝寧:「你看小撒這樣(就不焦慮)。」
但看上去總是從容自如的撒貝寧,卻表示自己的焦慮指數,其實和康輝差不多。
他表示:「只要我把門一關,那個狀態別人就感受不到。
但是第二天,我把門打開的那一瞬間,你們看到的是我現在這樣。
我出來之前,我始終是焦慮的。」
這樣「兩幅面孔」的撒貝寧,讓康輝也大感意外:「原來他也不是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會那麼的信手拈來。」
如今的撒貝寧,頻頻上熱搜,是觀眾眼中的「小說男主」。
本碩保送北大,研一就主持《今日說法》,既能主持嚴肅認真的法制節目,又能耍賤賣萌,在各處充當搞笑擔當。
即便看上去總是毫不費力,但非科班出身的他,能從金字塔尖的央視脫穎而出,可想而知他在背後付出了多少。
歌德曾說:「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深以為然。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開掛的人生,不過都是日積月累的力量
那些看上去毫不費力的背後,都是拼盡全力的堅持。
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位擅于堅持的讀友,琴晴情卿。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對「學習」這件事,有著怎樣的見解。
【一】發現自己無知,才算是基本的開竅
言偃:請您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吧。
琴晴情卿:我是琴晴情卿。這四個字的首字「琴」是我的真名,其實這四個字也算我的精簡介紹。
「琴」是「文人四友」之一,我是一個文藝的人,喜歡看書也很喜歡古典音樂;「晴」是晴朗,我性格活潑、隨性,喜歡爬山、旅遊;「情」是感情,我希望自己能「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卿」就是表明我是「佳人」沒有「奈何」。
言偃:看了您的學習記錄,發現您的總學習時長已經超過了315小時。請問你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至少是多長?
琴晴情卿:我每天花在學習《成長詞條》的時間,至少是學習並評論一個詞條。其實對目標的設定並非是一個確定數值,也可以是一個數值區間,閱讀1-5個詞條也是一個目標。
言偃:您是怎麼做到保持長時間的學習,並養成習慣的呢?
琴晴情卿:我認為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做:
第一:學習動機,需要強烈的動機。
比如我自己就是把學習《成長詞典》,和人生目標、意義連結在一起。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字工作者,閱讀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所以我有源源不斷的原動力;
我的一位企業家朋友,也在閱讀《成長詞典》比我時間更長,他也是帶著強烈長線目標(20年)去學習的。
第二:認識到自己無知。
購買《成長詞典》並不是隨意而為,我是閱讀完前30個免費詞條才決定購買的。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閱讀期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當時我還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了這樣一條說說:「宇宙浩瀚無垠,人何其渺小。人間才藝妙絕,我何及項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同時我也意識到,發現自己無知才算是基本的開竅。
第三:固定時間閱讀,養成好習慣。
人體是有生物鐘的,習慣會變成途徑依賴,也就是說當你堅持21天,據說這個數據大部分可以形成固定習慣,但是對我來說遠遠不夠,我認為要延長至180天。
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流程會讓我們的大腦記住這件事情,不做就會產生不適感從而加固我們的習慣,正循環後堅持長時間閱讀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二】
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言偃:看到您在詞條《長線思維》中,留言表示「長線價值事項在我身上佔比70%」。請問您如何看待短期誘惑和長期事項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平衡的呢?
琴晴情卿:短期誘惑和長期事項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有這三點:
第一:短期誘惑可以幹擾長期目標,侵蝕目標;
第二:堅定的長期目標可以強化意志摒除誘惑;
第三:適當短期誘惑,可以緩解長期目標過程中的延遲反應,提升趣味性。
如何平衡?
精讀君說,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簡直是真理,對任何問題都適用。想要平衡短期誘惑和長期事項的矛盾,就要先發現問題。
比如當你連續刷抖音幾個小時,就要洞察、意識到自己在浪費時間,已偏離目標,從而回歸;
比如你一直在看《成長詞典》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完全沒有心流狀態,這時候你也要及時止損,因為時間也是寶貴的資源。平衡這個度量衡才是最難掌握的。
言偃:在「知識管理」中,看到您說過「變化才是唯一的不變,想要跟上時代發展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力以應對變化」。請問您如何看待跳出舒適區這件事?
琴晴情卿:我認為「跳出舒適區」並不是和以前一刀兩斷,然後去挑戰其他,而是擴展能力圈,成為「T」字形或者是「十」字形人才,在舒適的資源條件下去增進自己和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專業或者知識。
如果一味天真不管不顧也是不成熟的想法,除非你夠「富」,失敗對你原來的生活也沒有影響。「跳出舒適區」也意味著風險,因為社會是不確定、複雜、競爭激烈的,所以羽翼豐滿再言放飛。
言偃: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後,請問您覺得《成長詞典》,有給您帶來哪些切實的影響或變化嗎?
琴晴情卿:閱讀《成長詞典》給我帶來的變化有:
第一: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長線目標,不再搖擺。
有一句話說,很明確地做出一種決定之後,50%的憂慮會消失,再按照決定規划去做之後另外還可以消失40%的憂慮。
還有一句話是,選擇越少,幸福感越高。
學習《成長詞典》後我以終為始、向死而生、以結果為導向的審視了自己一番,更加堅定和確定了目標,之後我頓時感覺身心前所未有的輕鬆。
第二:改變了自己的心態,學會接受,學會改變。
比如說,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樣貌,自己的家庭;正視他人的優點,比如別人的優秀、別人的才華、別人的財富。
你會發現當你心平氣和地接受後,一切就開闊了,不但自己不會陷入沉沒成本,而且還會有更積極的心態去觀察美麗的世界,會更有創意力和想像力,更容易形成系統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維。
第三:積累一些原則性的依據。
比如二八法則、馬太效應、金字塔原理、麥肯錫方法、議題價值、海因裡希法則、錨定效應等。
有句話說,絕對不要重新發明已經發明過的輪子。要珍惜先賢存留的寶貴資源,懂得為己所用,這樣就擁有了別人窮盡一生專研出的知識體系。這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三】理清內心,才能過上真正舒適的人生
言偃:請問除了通識的學習,您平時還有其他提升自我的方法嗎?
琴晴情卿:王陽明心學理論,知行合一。
去做,可以較快的提升自我。人是複雜多元的,社會也亦是,不管是處理一個項目還是銷售一隻水杯,其中都有千絲萬縷的因果關係,所以提升自我還要觀察、聯想、系統思考,要開啟創意力找到聯繫並以事實為依據。
言偃:如果讓你向精讀的讀友們推薦一本書,你會推薦哪本?為什麼?
琴晴情卿:我推薦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認識人性可以幫你更好的認識自己,而認識自己才能明白自己所需,這也是終極目標。
言偃:最後,請您跟精讀的讀友們說句話吧,當作共勉!
琴晴情卿:讀友們,如果你煩惱,焦慮,迷茫,悲傷,鬱悶,緊張,沮喪...那麼請您先確定自己的目標,不是掙多少錢,而是內心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去努力實現他。
梭羅說,我不知道有什麼比一個人能下定決心改變他的生活能力,更令人振奮了。要是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他的理想方向去做,下定決心過他想過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得到意外的成功。
言偃手記:以上就是此次對讀友琴晴情卿的採訪。
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中,說到:「人的意識就像是漂浮在水上的冰山,能讓人看到的也只有露出水面的那一個小角落,更大的部分是隱藏在輕易看不見的水底下」。
其實我們對那些優秀人士的認知,何嘗不是如此呢?
就如看冰山一樣,外人看到的只有他們光鮮的一面,卻看不到他們在背後無數個默默努力的夜晚。
現實就是,我們只有拼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而我們的日積月累,終有一天也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
和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