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總統府,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這裡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遺存。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闢為大總統府,後來又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如今,總統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告別熙熙攘攘的秦淮河,我來到了位於長江路292號的總統府。
這是位於路邊的南京總統府門樓,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戰士就將紅旗插在上面。
筆直的道路兩側種植著參天大樹,路的盡頭,就是總統府大堂。大堂為中式建築,與二堂及穿堂相連,呈"工"型。它原為太平天國金龍殿,又稱榮光大殿,相傳洪秀全病逝後即葬於此。清兵攻佔天京後,大殿被毀。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典禮,就在大堂後的西暖閣舉行。1929年國民政府部分改建時,將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匾額掛於大堂正中橫梁上。以後,大堂先後被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總統府會客廳,這裡曾經是林森、蔣介石、李宗仁等舉行正式儀式前短暫休息的地方,也兼做內賓接待室。
這間面積稍大、布置稍顯豪華的地方,是外賓接待室。據介紹,它建於1917年北洋政府的江蘇督軍馮國璋任上,1946年後闢為外賓接待室。蔣介石曾在此會見過馬歇爾、司徒雷登等人。
總統府的後面為陳列館,裡面展示了部分民國政要文物和總統府文物史料。這是一張由蔣中正籤發的簡任狀。
在總統府門樓這條中軸線上的最後一棟建築為子超樓,它是國民政府及總統府的辦公樓。1934年動工,1936年啟用,因為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故名。
這間辦公室是蔣介石辦公之地,我們可以看到牆上懸掛著其戎裝照。
這間比較大的房間是國務會議廳。據介紹,國民政府在此廳召開國務會議合議處理國務,經國務會議議決後,再由國民政府主席署名公布。
總統府中軸線的右側為熙園,這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園林,它與總統府連為一體。
建於天平湖中的石坊,也叫不繫舟。它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總統府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我站在不繫舟上望天平湖另一端的漪瀾閣,只見亭臺樓榭、古樹小橋、假山疊石,都倒映在湖水中,如夢似幻。
熙園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在整體布局上很下功夫,這處假山堆疊的透、漏、奇。
假山中有一塊「印心石屋」碑,「印心石屋」是道光皇帝為時任兩江總督陶澍寫的題詞,陶澍認為御書是稀世之寶,於是就在兩江總督署內將這四個字樹碑刻石 。
在熙園右側,是建於1912年的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廣場上塑立著先生的坐像。
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布局緊湊而簡單,牆上懸掛著先生手書的「奮鬥」字匾。
總統府中軸線的左側為天平天國洪秀全及清兩江總督史料陳列館。這間是天朝宮殿。
我們看殿內的天王寶座,金碧輝煌,與相隔不遠處的孫中山辦公室有天壤之別。
清兩江總督署位於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前。大堂正上方懸掛著乾隆賜兩江總督尹繼善的「惠洽兩江」匾額。屏風上方則懸掛著乾隆賜給時任兩江總督黃廷桂的御書「秉鉞三江」橫匾。
在距離中軸線上大堂右側不遠的地方,我看見一方石碑,它是「楓橋夜泊」石碑的複製品。原碑立於蘇州寒山寺,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俞樾書唐人張繼《楓橋夜泊》詩。
南京總統府是一處集歷史遺存、中西建築、江南園林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有很大的觀賞性,值得您去打卡。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