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三十而已》這部劇炒得很火熱,編寫這部劇的作者是一個叫張英姬的85後女孩子,北京人。
張英姬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是2008級的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她就一直從事編劇工作,一直到今天。她寫過的劇有《好先生》、《我愛男保姆》、《食來孕轉》,以及這一部大火的《三十而已》。
下面,就來說一說張英姬的寫這個劇的方法。
在動筆之前,先進行採訪。
據我所知,很多寫現實劇的作家、編劇在寫劇之前,都會先進行採訪。比如我們熟知的《人魚小姐》的編劇任成漢,她也是在每一次要寫劇之前,都會去進行相關採訪。
比如說,要寫一個與那方面職業相關的,就要去了解那個職業,去了解那個行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才能夠更加實際的把那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我記得當初,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寫到孫少平挖煤,在煤礦生活的那些場景,路遙也有親自到煤礦地區住過一段時間,甚至自己親自下井去了解礦工在井下的生活;另外就是他在寫田福軍等等這些官員的時候,他也曾搬去政府大院裡住過一段時間,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官員的生活。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場景都是那樣真實,能夠引起大眾的共鳴。
話說,張英姬在寫《三十而已》的時候,戲裡涉及的一些相對比較特別的職業,包括煙花設計師、奢侈品銷售等,這些基本都是來自於她身邊朋友的真實職業。她在準備要寫的時候,就會去採訪他們,而且是採訪過很多次,包括對奢侈品銷售方面的一些採訪,還有煙花這方面,她還特地去澳門看了煙花秀,所以在劇裡才會有顧家那條線的設定。
像我們寫網絡小說,其實也一樣可以用到這樣的方法,假如說你寫的題材是相對於現實一些的,與某個職業相關的,就可以多去進行那個職業方面的了解。當然網絡小說普遍的都是比較「飛」,主要是想像文,靠腦洞,但也難免會涉及現實生活。
一般像寫歷史題材的作者,他們就會去大量的查找資料。我記得一個寫宮鬥的女大神曾經說過,她在寫某一個朝代的宮鬥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是當了一回歷史類研究生似的,需要大量的去查找那個朝代的資料,包括那個朝代的一些政策、制度、文化方面的東西都需要大量了解,感覺自己當了一回古人。
天下霸唱寫的《鬼吹燈》,很多讀者甚至猜想他是不是幹過盜墓這種事情,他乾沒幹過盜墓這種事情咱們不清楚,但是他肯定是對這方面是比較了解的,包括考古什麼的,當然也可能是他查了特別多的資料,總之就是對這個方面的知識比較了解,如果不了解的話,也就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故事來了。
所以,如果說,真正的想要寫一部好作品,就是說,在你有時間,也有條件的情況下,想要真正的寫一部好作品,那就需要用心的去準備。這也是我的夢想。但是對於咱們寫網文的人來說,如果沒有經濟支撐,你就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用心準備,所以大多數的網文作者也只能寫腦洞文的東西,賺點小錢快錢,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