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安陵容(陶昕然 飾) 2011年電視劇《甄嬛傳》中,起初本性善良的安陵容與甄嬛、眉莊結為姐妹,後期逐漸投靠皇后,下藥致使甄嬛流產並嫁禍華妃。觀眾厭惡安陵容所作所為,於是對扮演者陶昕然進行人身攻擊。2016年陶昕然公布女兒出生喜訊,竟然有人在評論中留言「感覺你女兒不會有好下場」。
凌玲(吳越 飾) 2017年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單身媽媽凌玲工作中勤懇認真,生活中溫柔樸素,角色形象相對立體。但有觀眾瞅準了她在愛情中的「小三」身份,跑到扮演者吳越的微博下進行人身攻擊,稱其為「史上最醜小三」,甚至辱罵其家人。
袁春望(王茂蕾 飾) 2019年電視劇《延禧攻略》中,與乾隆有仇的太監袁春望與失勢的魏瓔珞結成兄妹,後者被晉升為妃子後,二人反目成仇。袁春望投靠嫻妃後多次陷害魏瓔珞,還試圖造反。播出期間不斷有觀眾到扮演者王茂蕾的微博下進行辱罵。
本報特約記者 呂 克 濟 冬
觀眾比演員更入戲?頗受關注的女性題材電視劇《三十而已》8日收官,該劇因為角色設定貼近生活引發多層面熱議,其中破壞主角家庭的「小三」林有有成為遭人唾棄的「反派角色」。然而有觀眾把這種對角色的「憎惡」衍生到戲外,在微博上辱罵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張月的遭遇並非個例,近年來不少影視劇演員因出演反派角色遭受「網絡暴力」,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成功反派不止讓人恨
《三十而已》大結局後,演員張月發文告別林有有這一爭議角色:「我覺得角色本身並沒有大小與好壞的區別,無論什麼樣的角色都值得我用心去好好對待。作為新人演員我也有自身的不足,感謝大家對我的批評指點。」
在影視劇中,反派比正派出彩並不是新鮮事,一個成功的反派也能深入人心。而塑造這些反派角色時,除了需要依靠導演和劇本設定,演員自身的挖掘也必不可少。通常來說,反派角色塑造得越成功,觀眾越恨之入骨,入戲太深時,還會對演員「恨屋及烏」。曾有人觀看京劇《白毛女》演出時氣得槍打老藝術家陳強飾演的「黃世仁」,陳強還在《紅色娘子軍》片場被群眾演員當作真的「南霸天」打傷。
在美國,憑藉《沉默的羔羊》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在片中飾演「吃人博士」漢尼拔。有次,他在高速公路上想要好心幫助一位車爆胎的女士,結果對方嚇得直接報警。然而,即便漢尼拔這一角色如此邪惡,但也並未出現觀眾對扮演者霍普金斯人身攻擊的情況。
因為漢尼拔作為反派,仍有其個人魅力:沉著、冷靜、知識淵博而又足智多謀,警方也不得不承認他那超出常人的精神病學識。面對這樣一個立體而深刻的反面角色,觀眾很難對他產生真正的恨,有觀眾甚至成為漢尼拔的粉絲。
反觀國內影視圈,在塑造反派人物時,大多重點強調角色身上「純粹的惡」,且大多與道德相關,例如當小三破壞他人家庭、因嫉妒毀掉他人前程等。編劇也並未深究反派角色作惡的原因,讓整個角色顯得單薄,也難怪觀眾只能去恨。
另一方面,飾演反派角色的演員遭人身攻擊也體現影視市場的不成熟,有些觀眾缺乏區分影視劇與現實的能力。2017年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單身媽媽凌玲的形象原本是比較飽滿的:工作中勤懇認真,生活中溫柔樸素,但有觀眾只看到她在愛情中的「小三」身份,跑到扮演者吳越的微博下進行人身攻擊甚至辱罵其家人。另外,如今還有人通過發布影視劇與反派人物相關的極端評論,刺激觀眾情緒,製造網絡熱點趁機進行炒作,賺取流量變現,此類惡意營銷更需要警惕。
「角色惡評」韓國更甚
在韓國,同樣有不少「反派專業戶」受到入戲過深的觀眾攻擊。2018年,孫藝珍和丁海寅主演的電視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中,飾演女主角母親的吉海妍挨了不少罵,劇中因為她的生活不順心,便通過催女兒與自己眼中的「金龜婿」結婚,同時幹涉女兒的「姐弟戀」來給自己「解悶」。吉海妍也因此獲得「國民級討厭鬼母親」稱號,吉海妍表示,為了不影響拍攝,自己儘量不看評論,但身邊還是有人告知,讓她感到很煎熬。
「我罪孽深重」,韓國演員姜成鎮這樣評價自己的演藝經歷。他曾扮演過4次殺人魔,16次搶劫、詐騙犯,被稱之為「惡人界最強者」。他曾在綜藝中說,有一次代駕司機看到他的臉後,直接下車離開。李宥利也曾因出演惡女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受到冷遇,去飯店吃飯的時候,老闆的舉止言行都流露出憤怒情緒。
還有演員因飾演反派遭遇惡評後發起反擊。尹真伊在韓劇《我唯一的擁護者》中飾演的張多夜因心生嫉妒而折磨女主。尹真伊的演技在收穫好評的同時,也在社交網絡上遭到謾罵。「演戲就是演戲」,尹真伊稱,將舉報謾罵者。
也有不少韓國演員對來自觀眾的惡評攻擊持樂觀態度。2018年的電影《鄰裡的人們》中,某小鎮發生女高中生失蹤事件,真相是學校美術老師綁架女學生,而美術老師的父親作為學校的董事長兼地區議員為隱藏真相,將女學生殺死,本片中飾演美術老師的正是李相燁。「飾演反派時,惡評就是好評吧」,李相燁認為這也是對自己演技的認可。
有意思的是,《Running Man》等韓國綜藝節目曾專門製作「惡人特輯」「惡女特輯」,邀請知名反派演員參加,展現他們可愛的一面。其中一期「惡人特輯」中,節目組虛構了一起案件,嘉賓們通過一系列小遊戲搜尋線索和證據。節目進行到末尾時,幾位反派專業戶被指認為犯罪嫌疑人。作為「被告辯護律師」的劉在石在辯護過程中說:「這幾位因為面相兇而出演惡人角色,這並非他們本意。如今卻因此遭受誤會,他們該多麼鬱悶和委屈。」由此可見,節目組的立場非常明確:不要將角色上升到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