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我們的未來
未來的他們屬於夢想和遠方
然而在繁華城市的角落
有一群孩子,小小年紀
就帶著生活的傷痕,負重成長
「用心築一個家,用愛暖一座城」,雅居樂雅城集團秉承「智造美好空間」的使命,自2019年始,傾力打造可持續性公益項目——愛築人居公益行,用專業投身公益,以「裝配式裝飾」全新理念,聚焦城市人居需求,幫扶居住空間狹小、髒亂、不適的困難群體,改善人居環境,賦予空間溫度。
2020年「愛築人居公益行」第二季,雅城集團聯合廣州市越秀區團委、網易新聞(房產),採用3+3+3全新公益模式,以兒童、老人、青年為對象的組合形式進行公益改造,見證更多樣化的人居可能。
| 項目團隊前期走訪了數十個家庭
經過兩個多月的深度走訪,項目團隊對備受關注的兒童群體有了更深的認知,原先停留在紙面上的故事,變成了我們看到正在經歷的童年,這些背負著生活創傷又「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孩子,讓項目團隊無不動容,因此,我們從走訪家庭中篩選了3戶兒童房開啟第二季公益改造。
· 只能在床上寫作業的小全(化名)
父母為聾啞人,小全與82歲奶奶同住一間房,寫功課主要靠床上的小桌子,經常碰到頭。
· 3㎡兒童房的小哲(化名)
父親患腦瘤,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小哲上5年級,擠在3㎡狹窄的小房裡。他說喜歡藍色和高達。
· 失去雙親的小雲(化名)
父母因意外離開,小雲從此再不願意踏入曾經與父母居住過的房間。每晚必須和奶奶一起,才能入睡。
首期兒童房改造煥新自7月中旬開工,歷經2個月,目前已接近完工。在改造過程中,不僅對3個孩子來說是一個充滿欣喜和期待的暑假,而對參與整個改造過程的近30人項目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難忘又動容的夏天。
| 項目團隊為3個家庭都準備了開工儀式
這群可愛的工程師,通過專業與匠心,為失去雙親、或雙親殘疾的3名兒童,打造一個舒適、樂活、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空間,為愛而造,點亮孩子的未來。
「設計成果能夠成為陪伴他們生活的點滴,我就很滿足了。」——盧昱吉
參加過兩季「愛築人居公益行」改造設計負責人盧昱吉,對該項目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深厚的感情。
「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訪時看到小朋友在狹小的空間裡專心上網課,儘管居住條件糟糕,從小失去雙親陪伴和關愛,但是非常懂事好學。當時我就想通過設計改造,能夠讓她有一個更好的空間去學習和成長。」
從前期走訪勘察,盧昱吉就深入了解了每一戶兒童家庭的生活困境和心靈創傷,對於設計師而言,與往常的室內設計項目最大的不同在於,此次兒童房改造,不僅是一次空間改造,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改造設計,彌補他們心理缺失,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關懷。
| 盧昱吉在走訪中非常留意兒童的心理狀態
在這次3戶改造家庭兒童房中,空間小是共同的問題,最小房間只有3㎡,還有兩戶是小孩跟老人同住,所以,如何在狹小的空間裡,將小孩的起居、學習、興趣愛好、甚至與老人共同生活串聯起來?是本次改造設計面臨的難題。
「結合雅城集團整體優勢,這次改造設計,家具都採用了定製家具,這樣可以將一些邊角空間更好的利用起來。」盧昱吉介紹到,「例如,我們可以把一張床與寫字檯進行很好的結合,設計的榻榻米,也能在床底做一個儲物空間,床尾可以做一些衣櫃、書架等,將空間利用到極致。」 此外,房間整體色調運用了孩子喜歡的色彩、輔以孩子喜歡的玩具、元素。通過設計改造,可以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去學習、成長。
盧昱吉認為,設計師要始終關注人的生活狀態,兒童房要更關注色彩、材料質感、童趣,因此,在擴寬兒童學習、生活的空間時,在設計上,也需要儘量考慮兒童的心理狀態,用設計去彌補一些心理缺失,還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
「我最期待的是房間交付給小朋友的時候,看見他們喜悅的表情、渴望的眼神。設計成果能夠成為陪伴他們生活的點滴,我就很滿足了!」
「改造雖不能完全彌補孩子的缺失,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他們安慰。」——林澤民
樂活家裝配式團隊的林澤民,在改造中主要負責裝配式裝修材料冰火板(牆板)、木地板的定製與安裝。
他表示,「這次改造最大的困難是3戶改造家庭房子均位于越秀老城區,道路複雜,人流大,房子樓齡老、空間小,而且還要將父母與孩子房間分開,又要預留學習空間,同時還要面臨一邊有人生活一邊改造的難題,怎樣將休息區、學習區調配好,並且快速、儘可能不影響他們的生活。」
解決這一難題的「法寶」是:基於BIM技術裝配式裝修,通過乾式施工方法,可以將預製零件及組件進行標準化組裝,避免傳統溼式施工法的弊端,大幅減少室內汙染,工期短、效率高,使用率比傳統家具更高。
此外,裝配式裝修結合廣州多回南天的特性,採用新型裝飾材料「冰火板」,除了能防水、防火,冰火板還耐髒、耐磨、易清潔擦洗,堪稱兒童空間改造的一大「神器」。
在改造過程中,小全(化名)一家就令他觸動深刻,由於父母都是聾啞人,80多歲的奶奶也要藉助於助聽器,因此在上門安裝過程中,有一次敲門十幾分鐘無人應答。最後,等到老奶奶回家開門後才發現,其實小全媽媽一直就在門背後,但她卻絲毫沒有聽到敲門聲。
「我第一次深深地體會到,原來聾啞人的世界與外界是完全隔開的,外面發生的完全不知道!」林澤民感慨地說到。
| 82歲的奶奶戴著助聽器與大家交流
這次公益行動聚焦的都是社會底層的困難家庭,這次幫扶的兒童要麼是單親家庭、孤兒,要麼父母都是聾啞人,他們從小的成長曆程跟正常人不一樣,他們更渴望愛與關注。改造雖不能完全彌補孩子的缺失,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他們安慰。
「期待這些小朋友能夠快樂地學習、成長!」——顏濤
新藝雅集團隊的顏濤,在這次改造中主要負責木業材料的快速生產和安裝。
在所有改造家庭中,他觸動最深的同樣是小全(化名)家裡的狀況,一間40平米不到的房屋被分割成兩個房間,家裡沒有一部空調,本就狹窄、陰暗的兒童房,還是小全與奶奶共同的起居空間,甚至做功課,很多時候他只能盤著腿在伏案在床上小桌。同時還要兼顧大量儲物空間來存放衣物、被褥。因此在改造方案中,需要採用大量木業材料去重新規劃空間,我們同時要兼顧安全性、人體工程學和力學考量,家具定製也要考慮孩子的活潑、好動的天性。
| 顏濤跟業主溝通施工方案
在這次改造中,他所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生產周期短,正常的生產周期需要至少40天以上,而為了滿足這次公益改造需求,材料的生產周期被壓縮到1個月就順利交貨,儘量減輕施工對於改造家庭的影響。
這有賴於兩點:一是從設計、材料、生產、施工全產業鏈條團隊積極配合,共同協作;二是木業家具都是可定製的,擁有自己的生產車間,並且都是選用符合環保標準材料,經過工廠成品加工,達標後再送至現場安裝,規避了甲醛、空氣汙染,環保也更符合要求。因此大大縮短了工期,提升了效率。
提到參與這個公益項目最大感受,顏濤憨憨地說,「期待這些小朋友能夠快樂地學習、成長,是我最大的心願。」
「在城市繁華的深處,還有一些人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呵護。希望改造後,能讓他們居住得安心和舒心。」——龔為超
來自樂活家的龔為超,作為這次兒童房改造的施工項目經理,負責全面協調施工流程和進度把控,最能體會到一線切實的困難。
龔為超帶領團隊施工人員,冒著夏天炎熱的酷暑,相繼完成了打拆、水電、硬裝、成品安裝的全流程,可以說,他們是一群從頭忙到尾、見證房屋面貌變化體會最深的親歷者。
3間兒童房同時改造,對施工現場輕車熟路的施工團隊,面對這樣的改造計劃,也面臨著過往很罕見的挑戰。
龔為超介紹說,這次改造最大挑戰是多樣複雜的,首先,現場既是工地,也是業主同時還在生活生活居所,我們要保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最低限度的幹擾。
其次,3戶改造家庭都集中在越秀老城區的樓梯樓,道路複雜、人流大,氣溫炎熱,停車、材料裝卸、搬運都相當不便,定製的板材體積比較大,要搬運到5樓非常困難。
最後,與這些困難家庭打交道,還面臨語言交流障礙。例如,在小全(化名)家改造過程中,他的父母是聾啞人、奶奶需要助聽器並且只能用粵語交流,在每次敲門都長時間沒有回應後,龔工也總結出了一套方法,就是用手電筒的光往房內照射,才能讓小全家人感知到門外有人。
但即便是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客觀障礙,龔工帶領下的施工團隊,還是克服了困難,儘量提前安排,縮短工期,規避風險,在一個半月時間內,趕在開學前基本完成了3戶家庭的主體施工、成品安裝。
龔為超高興地談起了一個細節:「在我們給小哲(化名)房間安裝、調試主燈時,這個飛機形狀的燈飾讓小哲非常好奇,並不斷用遙控變幻燈光顏色,全程愛不釋手。」
| 剛安裝上燈飾,小哲就興奮地玩起來了
整個改造過程,龔為超感觸最深的是:在城市繁華的深處,還有一些人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呵護。希望改造後,能讓他們居住得安心和舒心。 「我期待這個公益項目能夠長時間、持續下去,為需要幫助的人群服務。」
抱著美好的初心,一群有愛的工程師在這個夏天,為孩子們創造了童年應有的光亮,賦予他們一個快樂健康的生活與學習空間,相信改造過程中的一人一事一物,在孩子們小小的腦袋裡埋下了一個種子,他日終將開花結果。
讓我們一同期待,兒童房改造交付的時刻!
特別鳴謝
原構設計公司
時興木業公司
樂活家公司
雅豐貿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