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背後有什麼隱情?科學家:不算是好事

2021-01-18 君均看世界

地球是人類共同是家園,所以我們想要在這片土地上長久的生存下去,就要好好的愛護地球,不能只為一時的發展,而不去為後人的生活著想。現在人類除了要面臨環境保護的問題,還要面臨全球變暖的問題。如今全球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一度了。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溫度上升一度你是不是覺得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整個地球來說,平均溫度上升一度已經帶來了很多不可預估的後果。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冰川融化,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冰川正在慢慢縮小,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它們就會消失。

冰川融化也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它還意味著水平面上升,這完全可以給人類帶來傷害。而且,最近科學家在北極圈的永凍土裡面發現了一隻被冰封的幼狼屍體,令人震驚的是,科學家經過分析發現這隻幼狼屍體在永凍土裡面已經存在了5.7萬年了。

科學家推測這隻幼狼可能是因為洞穴坍塌,最後被困在永凍土裡面了,最後用了將近6萬年的時候,才因為人類的幹預重見天日。因為一直都被封在永凍土當中,所以這個幼狼屍體保存得非常完好,對於科學家研究他們的進化過程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是這件事同樣讓人類有了危機感。

因為全球溫度的上升,冰封多年的永凍土才慢慢融化,這次發現的遠古幼狼屍體,下一次還不知道會發現什麼呢?所以有沒有危險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永凍土裡面除了動物的屍骸,還有200多個甲烷釋放點,甲烷帶來了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0倍,這真的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所以甲烷一旦被釋放出來,就會加快速度全球變暖的步伐,這又會反過來促進北極永凍土的融化,更多的甲烷也會因此被釋放出來,所以這是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除了甲烷,永凍土裡面還有大量的汞,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水銀,而水銀是一種劇毒物質,一旦被釋放出來就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最後受傷的也是我們人類。除此之外,永凍土裡面的遠古病毒也非常讓科學家感到擔心。所以,我們只有好好愛護環境,才會將這些會傷害到人類的東西永遠封存在永凍土當中。

相關焦點

  • 北極驚現5.7萬年前動物屍體,珠峰長草!地球真的開始倒計時了?
    015.7萬年前動物現身前一段時間,發生了一件「魔幻」的事情。
  • 加拿大發現距今5.7萬年前狼崽完整遺骸
    來源:央視網據多家外媒報導,近日《當代生物學》發表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加拿大育空地區融化的凍土中,科研人員發現一隻大約5.7萬年前的狼崽遺骸。得益於凍土覆蓋,遺骸的皮膚和皮毛在被發現時都保存完好。這表明在幾萬年前,哺乳動物種群就已經存在。報導稱,這隻狼崽遺骸是一名礦工於2016年在加拿大育空地區偶然發現的,科研人員隨即對其展開相關研究。報導稱,這一狼崽為雌性,科研人員預計它只存活了6到7周左右的時間,死因或為洞穴發生坍塌。報導稱,這一研究進一步揭示了5.7萬年前,加拿大育空地區環境的更多信息。
  • 西伯利亞永凍層現萬年前滅絕生物屍體,這說明了什麼?
    而冰川和凍土層的融化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在今年2月份的最新研究中發現,北極地區有200多萬個甲烷熱點,這意味著一直都在向大氣中釋放著甲烷。其次的影響就是釋放出遠古病毒,這並不是無的放矢,目前科學家已經在永凍層中發現多種病毒,比較有代表性的是2015年法國科學家團隊在西伯利亞凍土層發現的巨型病毒,它們在那路已經封存了3萬多年,當然它們主要感染的生物是變形蟲。遠古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們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的免疫系統在進化的過程中根本沒有它們的影響,因此對於這些跨越時間而來的病毒,人類是無福消受的。
  • 科學家在凍土層中,發現1.8萬年前的凍屍,卻分不清是狼還是狗?
    這是什麼生物?在凍土層中發現1.8萬年前的凍屍,卻分不清是狼還是狗?當下人類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全球變暖,這是由於人類活動之後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所導致的。這些天然凍土層所存在的區域是不適合人類居住地,被生物學家和科學家們稱為是天然的大冰箱,因為這裡保存了自古以來生存在這個區域的生物基因。很多凍土層凍結的時間已經超過了數10萬年,甚至會更久,裡面儲存著的生物數不勝數,還有很多滅絕的遠古生物,這些凍土層融化之後所出現的動物動,給我們研究生物的多樣性,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 繼「狼來了」後,又一頭5萬年前的小犀牛重見天日
    前幾天,我們已經得知由於加拿大境內的北極永久凍土層融化,讓一隻5.4萬年前的灰狼「重見天日」。雖然這幾天很冷,但全球氣候變暖確實一直在「捂化」那些極寒之地,西伯利亞北部的冰天雪地也已鬆動。近幾十年來,俄羅斯薩哈(北極雅庫特)共和國的當地人和科學家們已經先後發現了兩隻穴獅幼崽、一頭野牛、一匹馬、一頭披毛犀幼崽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長毛猛獁象的屍體。可以預見的是,將有更多的古動物屍體「重見天日」。近日,據《西伯利亞時報》報導,在世界上第一頭披毛犀幼崽屍體被發現的地方附近,當地居民又發現了另一頭同類犀牛,而這具犀牛的屍體幾乎完好無損。
  • 科學家在北極發現巨大暗河,或與瑪雅文明有關,兩者有何關係?
    甚至在今年年初,北極地區還出現了38攝氏度的高溫,導致藻類泛濫,被一片綠色和紅色所覆蓋,這都是藻類繁殖的結果。很多人覺得在極寒的地方出現植物,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對北極的影響其實這對於北極來說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因為當陽光照射在北極地區的時候,由於一片白色可以將大部分的太陽光直接反射,真正可以停留在北極地區的並不多。
  • 這是一隻來自5.7萬年前的狼……
    北京時間12月22日,發表在《Current Biology(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中,由美國得梅因大學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館領導的研究團隊揭開了一具在5.7萬年前冰河時期死亡的母狼幼崽的神秘面紗。但同時表示,永久凍土已開始隨著氣候變暖而融化,將對生態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氣溫升高讓北極出現綠化,這樣的北極你會喜歡嗎?
    近幾年科學家一直在強調溫室氣體超量排放會導致環境惡化,如今人們能感覺到夏天越來越熱而暖冬現象也在不斷增多,可以說地球的平時溫度明顯比過去上升了一些,科學家正通過衛星對寒帶地區的苔原生態進行追蹤,以了解這些能在極地生長的植被的覆蓋情況,然而許多圖像顯示北極地區在夏季時幾乎完全變成了綠色,這是因為氣候和土壤升溫正在改變北極的環境
  • 地球上最神奇的兩個地方:南極和北極!人類有什麼不可思議發現?
    因此人們總說,南極大陸目前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神秘的一片大陸,它的面積約為1400萬平方公裡,南極大陸中約有97%的面積被冰雪覆蓋,相反,北極三分之二的區域為海洋,三分之一為陸地,南極和北極雖然都很冷,但是兩者的溫度卻截然不同,南極的平均溫度為零下50度,北極的平均溫度在零下18度左右,令人詫異的是,人類曾在北極發現了4.6萬年前的屍體,令人們不禁質疑,地球究竟怎麼了
  • 南極曾有熱帶雨林!科學家發現9000萬年前植物化石,種類達65種!
    不過有研究表明,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南極曾經也是溫暖的熱帶雨林,充滿了生命。最新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表明,在大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大氣中極高的二氧化碳濃度令地球變得十分溫暖,融化極地冰原,並使海平面比今天高出170米(558英尺)。
  • 科學家的新發現,180萬年前的人就會「涮火鍋」了?進化論有誤?
    通過化石,我們大致能了解那個年代的人類文明,但大部分的化石保存得並不完整,因此我們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掌握人類進化史,人類的進化是每天都有可能被改寫。科學家的發現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距今18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或許就已經掌握了現代人的飲食方式。這個發現是美國和西班牙的科學家在非洲的人類遺址中得出的。
  • 科學家發現10萬年前「三相插頭」,材質成謎,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人類發展呈現周期性,一直都是科學界的一個偽命題,一方面科學家發現了許多史前文明,但又無法證實史前文明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最古老的「史前文明」大概就是三葉蟲化石上的穿著鞋的人類腳印,三葉蟲是距今5.6億年前寒武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遠古生物,到2.4億年前走向滅絕,當時別說是人類,就算是靈長類動物都不存在,這些腳印又是從那裡來的呢。
  • 北極高燒不斷,遠古病毒的「冰牢」正融化
    因為,北極海冰的變化不僅對局地氣候有顯著影響,而且對全球的大氣、海洋系統都有持續影響。更重要的是,極地海冰和氣候變化對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特別是我國氣候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近30年來,北極氣溫上升速度達到全球平均值的2倍,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在此升溫背景下,2020年極地海冰7月面積降至40年來最小,這一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 大批北極凍土融化,多隻萬年前物種重現於世,兩隻蠕蟲解凍後活了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北極圈多個冰川相繼宣告消亡,而現在科學家又在格陵蘭島冰川底部發現了一處古老河床,這表明格陵蘭島曾經出現過極度高溫,所有冰川融化一空,然後生成一座湖泊,未來這座湖泊會再次出現嗎?奇蹟出現了,冰封41700年的蠕蟲活了過來2018年,俄羅斯科學家從雅庫特(Yakutia)垮塌凍土層中找到了多隻史前蠕蟲並將它們帶回了實驗室,這些蠕蟲已經被凍土埋藏了41700年,本以為它們不可能再有生還的機會了,沒想到奇蹟出現了,再經過解凍和治療後,兩隻史前蠕蟲活了過來,不僅能移動,還能正常進食
  • 科學家在加拿大永久凍土中發現一具保存完好的狼崽屍體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在加拿大發現了一具狼崽屍體,據認為這隻動物大約有5.7萬年的歷史。這隻幼狼被凍在一層永久凍土中,是一位礦工在克朗代克金礦區解凍凍泥時首先發現的。這隻動物保存得非常完好,甚至連它胃裡的東西都被檢查了出來。
  • 北極沒有企鵝,為什麼人類不把南極的企鵝送過去?
    北半球的「企鵝」如今為什麼會流傳「北極有企鵝」呢?行走笨重且不會飛行的南極企鵝,根本不足以靠自身力量到達北極,除非南極環境不適合企鵝生長,但如今,南極企鵝還活得好好的,所以它們沒有轉移的必要。北極是不存在企鵝的,而流傳的「北極企鵝」其實是一種鳥類,名為大海雀,又被稱為北極大企鵝。雖然南北極地理位置相差甚遠,但生態環境卻相差不多,所以在趨同進化的過程中,北半球也衍生出了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它們同企鵝有著極其相似的形態,而且生活習性也類似。
  • 北極溫度爆表!超32℃!背後原因令人膽寒!未來,可能誰也逃不掉…
    …… 但是,它的運氣並不好,除了一塊乾癟的骨頭,它什麼也沒有發現……北極冰層變薄,讓北極熊無法覓食,今年以來,至少已有七宗北極熊獵食幼熊的案例被人發現。她也講訴了照片背後的故事: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全球變暖使北極浮冰加速融化,
  • 地球上一場真實的「冰與火之歌」,被科學家們證實了!
    來源:參考文獻[1] 格林蘭冰原下發現的這個直徑不少於31千米的Hiawatha隕石坑是地球上已知的25個最大的隕石坑之一,而且還是地球上這一規模的隕石坑中唯一一個形態保存良好,沒有完全被地質侵蝕抹平,至今尚能觀察到凹陷地形的隕石坑。 這個「深藏不露」的隕石坑,究竟有多少年歷史了呢?
  • 地球上將產生新物種,科學家卻感到擔憂,它們或已入侵北極
    根據科學家最新的觀察和研究,北極熊還面臨著另外一個敵人——灰熊,它們原本生活在更靠南的地區,由於北極溫度升高 一方面,北極熊的種群數量目前並不佔據太大的優勢,它們的繁殖率與成活率不斷下降,加上獨居的生活方式,讓它們很難團結起來對抗敵人;另一方面,由於北極熊和灰熊之間的血緣關係已經隨著進化過程的推移而淡化,灰熊經歷冬眠期後甦醒時,正好是北極熊的繁殖期,如果灰熊到達它們生活的區域,甚至很有可能以北極熊的幼崽為食
  • 1831年來地磁北極已經移動了1400英裡
    1831年來地磁北極已經移動了1400英裡  Emma Chou • 2019-12-19 11:27:31 來源:前瞻網 E2807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