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化貓》:自我、壓抑與自由

2021-02-08 黑白漫文化

《黑白漫文化》全國第一本漫畫文化MOOK

文:王卉媛

  《怪•化貓》(《モノノケ》)是日本東映動畫2007年製作的動畫系列片,共13集,由「座敷童子」「海坊主」「のっぺらぼう」「鵺」「化貓」五個故事單元組成,以日本傳統妖怪為創作靈感,進行了富含哲理的新創作。本片與其前作《怪》(《怪~Ayakashi》)的最後一個故事接續,仍然採取日本傳統浮世繪的風格,穿插多種敘事手法,主題嚴肅卻也不缺少會心一笑的輕鬆片段,音樂精緻、配音用心,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優秀動畫。

  這裡我們以片中的第三個故事單元「のっぺらぼう」為例,以窺這部動畫的豐富內涵。「のっぺらぼう」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無臉妖怪,它經常將身形變化成美麗的少女背對路人,在人們走上前詢問後忽然轉過頭來,用它空白的臉將他們嚇昏。而動畫中這個故事並未還原妖怪傳說,而只是借用了它的形象來作為一種哲學隱喻。為了敘述便利,這裡暫時把動畫裡的妖怪「のっぺらぼう」翻譯成「無面」。

  「無面」這兩集動畫單元劇採取了倒敘、插敘的方式,同樣場景反覆出現,又有貫穿全劇直到最後才解決的謎團以及很多相互照應的隱喻,這讓人想到《永生之酒》和《無頭騎士異聞錄》,但《怪·化貓》的節奏卻是舒緩而優雅的,配上浮世繪畫風,更給人迷離之感。

  故事開頭交代了一樁「佐佐木藩士滅門慘案」,作案者被認定是剛剛嫁入佐佐木家的新娘「阿蝶」,以兇犯的身份被關在大牢裡。作為除妖師的「賣藥者」進入牢獄,與獄中的阿蝶交流,詢問因由。妖怪「無面」忽然出現,打敗了賣藥者,並將賣藥者的「臉」抹去,賣藥者昏倒在牢獄當中。阿蝶被無面救出牢獄。

  後來,通過阿蝶與無面的交談,我們了解到,無面曾經這樣反反覆覆救過阿蝶很多次。原來,動畫開頭交代的「佐佐木藩士滅門慘案」,只是無面為阿蝶展現的幻象;他無數次在幻象中交給阿蝶鋒利的菜刀,讓阿蝶在幻象中殺死丈夫全家,在幻象中入獄,再在幻象中被他解救出來,最後,無面再把她放回到那個一切如常的現實的家中。一切都是為欺騙阿蝶而向阿蝶展示的鬧劇。阿蝶並沒有真的殺死丈夫的全家。

  但這一次,由於除妖師賣藥者的幹預,阿蝶對無面起了疑心,對「再次回到現實」產生了牴觸情緒。這時,無面為了挽回阿蝶的信任,提出了讓阿蝶做他的新娘。阿蝶羞澀地答應了。一座新房平地而起,牆壁上掛著的數張鬼面紛紛道賀。阿蝶以為自己又抓住了新的希望。然而這時賣藥者出現了,他找回了被無面奪去的「臉」,並且封印住了無面的力量。賣藥者繼而向阿蝶揭示出,其實這一切怪異現象都源自阿蝶自己。無面,以及無面製造的世界,都是自阿蝶心中幻化出來的,真正的「妖怪」正是阿蝶自己——

  這便是整個故事的最大亮點。無面並不是這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操縱了這欺騙和這囚禁的正是阿蝶自己。

  阿蝶的母親家道中落,她一心一意想要讓阿蝶嫁一個好人家,所以她不惜一切地訓練幼小的阿蝶精通琴棋書畫,知書達理,以讓她「嫁到哪裡都不會做出不合宜的舉動」。阿蝶小時候所有的時間,都被訓練來學各種禮儀和技藝。阿蝶十分高興地想向媽媽說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媽媽卻板著臉,吼她好好練琴去;阿蝶彈琴彈錯了一個音,媽媽就大聲斥責她,說她笨、說她不好,罵她不爭氣;阿蝶學習得很好的時候,媽媽高興地摸著她的頭表揚她,阿蝶也笑著答應媽媽會做得更好,其實阿蝶的心中真正想要做的,卻是在院子裡面高興地哼著童謠,拍著皮球,真正燦爛地笑起來……久而久之,在不斷的壓抑之下,阿蝶的自我就分裂成了兩個:一個是阿蝶內心中真正隱藏著的那個活生生的阿蝶,她喜歡遊戲、熱愛自由、心地善良,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另一個則成為了實現媽媽願望的工具傀儡,一切都聽從媽媽的教導,順從夫君,受到什麼樣的虐待都不做反抗的阿蝶。

  那個淪為工具傀儡的阿蝶,就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終於嫁到了所謂的「好人家」,卻因出身低賤而被丈夫粗暴地對待。在受到無數的斥罵和侮辱之後,阿蝶內心的情感開始湧動。她停下手中的活兒,靜靜地望向窗外:美麗的天空,窗外傳來的鳥兒的鳴叫,讓阿蝶產生了強烈的嚮往。她不禁微笑了。這時,傀儡阿蝶操縱了妖怪無面,沉默地遞給她一把菜刀。在無面給阿蝶施展的幻象中,無面幫助阿蝶用這把刀將她丈夫一家全部殺死,並將他們的屍體懸掛到梅樹上。隨後——仍然在幻象中——官府來追捕,阿蝶束手就擒,被關押在牢房裡面,即將被執行死刑。這個牢房也一樣是一個幻象。隨後,無面將她救出牢房,讓她忘掉這一切。她於是又回到了那個地獄一般的家,不一樣的是,幻象之前,阿蝶所產生的那種新的希望已經不存在了,她的情感重新回到了原點。她也不再記得讓自己平靜下來的那塊天空。

同樣的幻象被重複了多次,每一次無面都會用這種方式讓阿蝶發洩心中鬱積的憤怒和委屈。那因看到了天空而產生的新的希望就是逃走的希望——她只要逃離這個地方,就能夠擁有自己新的人生。但她沒有逃走。因為每次她產生反抗、逃離的念頭的時候,無面就會用那逼真的幻象幫她發洩心中所有的怨氣,殺死她剛剛萌生的一點反抗的意識,讓她重新回到那個麻木的原點去。

  「多虧了那感觸,我才能一直忍耐到現在。」——阿蝶甚至還在感謝無面,感謝他讓自己發洩了心中的憤怒,「那感觸」指的就是殺死她恨著的人的感觸——如果沒有「那感觸」,她恐怕早便忍受不了如此的侮辱和虐待。她覺得無面救了自己。她沒有想到過,正是由於無面的緣故,她才失去了逃走的心,正是因為他給了她一個發洩的幻象,讓她的生活永遠止步不前,讓她永遠被禁錮在那個家的牢獄當中。她失掉了想要改變現狀的心,因為改變現狀所能得到的情感滿足已經在幻象當中得到。

  同時,無面在那個幻象裡面,製造了「那個家是安全的地方」這個暗示。正如除妖師賣藥者所說:「你若認為這裡是牢獄,這裡就是牢獄;你若認為這裡是城堡,那麼這裡就是城堡。」幻象中的「牢籠」讓阿蝶以為那個家才是「城堡」,反抗的話就會進入「牢籠」。她沒有意識到還有另外一種反抗的方式,她沒有必要殺死任何人,所以也不會進入另外一個牢獄——她完全可以逃離這個家,去尋找自己的自由和真正的生活。

「我殺死的,是誰?我殺死的,全部都是——我自己——?!」

  阿蝶在幻象中殺死的丈夫一家人,其實全部都是那個「真實的」自己;她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用幻象的方式殺死了。一旦真實的阿蝶在某些情境的刺激下開始逐漸甦醒,分裂出來的傀儡阿蝶就操縱無面來施展幻象,消除她心中的反抗意識,讓「阿蝶」繼續做著一個行屍走肉般的工具,繼續為了母親的意願而無視自己的悲慘處境,無視逃離的希望,最終重新將這個真實的阿蝶封印在深淵之中。而除妖師賣藥者進入了這個幻象,打破了這個大循環。

  不得不提的是,本片中處處存在著絕妙的隱喻。

  在情節方面,無面剛將阿蝶從監牢救出來的時候,他們一起走在一個樹林裡,那個樹林就是廚房中壁畫上的世界;祝賀無面和阿蝶「成親」的那些妖怪臉譜,則來自屏風上的人物畫——這都暗示著一切都是幻象,其實那看似廣闊的世界的所有素材都來自那個狹小的廚房。壁畫上的小鳥,則與阿蝶的狀態是相對應的——賣藥者將阿蝶解放之後,鳥兒也飛走了。

  而在思想內涵方面,故事整體以及其中的很多細節也有豐富的哲學隱喻。

  阿蝶在母親的強壓下進行的「自我壓抑」其實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人長期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忘記了自己的真心。長期被灌輸外界的價值,久而久之,自己竟然真真地相信了這個價值,從而自己將自己禁錮在了意識的深處,壓抑自己的欲望,不再有反抗的可能。成為物怪的傀儡阿蝶是過度膨脹的「人格面具」。阿蝶一直以來扮演的各種角色,也就是她的「人格面具」,她被「好女兒」「好媳婦」這樣的人格面具牢牢束縛住,以至於真實自我逐漸被吞沒,將人格面具當做了自我。

  賣藥者被無面奪去了「臉」(臉變得空白,失去了五官),後來得以復原時,對無面和阿蝶說:「『臉』的模樣即是『面』,我為『臉』賦予什麼『面』,它便變成什麼模樣。所以我將自己原本的模樣當做『面』來賦予『臉』,『臉』自然就變回了原本的模樣。」無面和片中不停出現的面具,這些都可以看作對人格面具的隱喻;而「原本的模樣」指的就是真實的、沒有被面具吞噬的自己。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一旦我決定做自己,我便可以拋棄一切其他面具成為自己;因為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是無法被真正奪去的。

  同「無面」這個角色相應,《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也具有強大的象徵意義。《千尋》裡無臉男的「自我」是在和千尋以及其他人的互動中逐漸建立和成長起來的,他的自我的建立基於與他人的關係。

  原本無存在感的他因千尋的親切對待而產生了欲求——希望和千尋在一起、希望讓千尋認同——從而產生了自我意識,產生了被別人尊重的渴望。後來千尋拒絕了無臉男誇張的送禮舉動,無臉男便因千尋的拒絕而失望,後來他發現金砂(金錢的隱喻)能夠換來湯婆婆以及湯屋其他人的注意和逢迎,便開始貪婪地尋求更多的東西,變得殘暴、不斷膨脹,吞噬了很多人,以滿足一種虛假的自尊。然而當他再次見到千尋時,他卻又恢復了卑下討好的態度——「我的金砂,只給你。」因為千尋是他自我意識的根本起源,他的一切變化也終究是為了獲得千尋的肯定。

  千尋給無臉男吃下河伯的丸子,讓他吐出吞噬掉的一切,淨化了他的貪婪,將他帶離湯屋,讓他脫離容易讓他墮落的環境關係(不再通過與湯婆婆的關係來確認「自我」);回歸本初的無臉男跟隨千尋到了錢婆婆的小屋,並通過在錢婆婆那裡工作,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屬地。他通過工作、為他人提供價值、與他人合作來實現了對「自我」的定位;無臉男也終於告別了他的「引路人」千尋,走向他自己的路。

  而在《怪·化貓》中阿蝶這個故事裡,「自我」亦是迷失在了與他人的關係當中。只不過,無臉男迷失在湯屋時的表現是壓迫他人,然而阿蝶迷失在母親願望中的表現則是壓抑自我。

  阿蝶的自我壓抑,來源於周圍人(母親)的價值壓抑,再究其根源還是來源於社會壓抑(對地位和家族的看重等等)。無面禁錮阿蝶的手段很讓人深思:其一,製造發洩的幻象,平息阿蝶的憤怒,讓她不再想要反抗;其二,展現一條反抗的極端路線(殺人並被處刑),告訴阿蝶,如今的狀況是最好的狀況,不存在更加美好的未來,只有更可怕的牢獄,以此來防止阿蝶意識到反抗的另外的可能性,並對反抗一事感到灰心。這些手段,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對大眾文化的批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雖然阿蝶的案例是自己用來壓抑自己,但這些手段本身同樣可以有效地被政治系統用於對廣泛個體的壓抑,無論這種壓抑是出於刻意,還是自然而然發生。倘若眾人均沒有自我審問和懷疑的自覺,意識形態便用幻象實行了它牢不可破的統治。

  更深一步的思考,便會徹底脫離影片本身;而片中其他劇集其他故事,同樣充滿了很多值得挖掘的妙處,有待觀者去發現和闡釋。最後,還是讓我們回到阿蝶的故事,關注一下她的結局——

  如同千尋將無臉男帶出湯屋擺脫扭曲的人際關係與價值體系一般,賣藥郎亦將阿蝶從扭曲的自我壓抑中解放。阿蝶說:「我簡直像個傻瓜。」——為了他人而甘願千次百次地殺死自己的真心,簡直像個傻瓜。被解救出來的阿蝶,又看到了那片美麗的天空,她依舊像以前一樣,舒展地微笑了。此時,壁畫上的兩隻黃色的小鳥,其中一隻動了動小腦袋,撲稜撲稜地飛走了。鏡頭轉回來,壁畫邊上,原本關著的門現在卻開著。丈夫許久不見阿蝶拿酒給他喝,開始暴跳如雷地嚷嚷——

  「然而,這裡卻已空無一人。」

  阿蝶終於不再自我欺騙和自我壓抑,逃離了這個作為牢獄的家,像那隻飛走的小鳥一樣去自由地追尋自己的未來。片子的結尾,從幽深陰暗的小巷子向上望去,彩色的晚霞映照著迷人的富士山,鮮豔的梅枝從巷子一端伸了出來,富士山的背後,便是那自由而美麗的天空。

延伸閱讀:您可以到追追漫畫觀看《怪化貓》

新浪微博:@黑白漫文化

微信公眾帳號: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

《黑白漫畫文化》第一期已於電商上架,亞馬遜、噹噹搜索「黑白漫畫文化」即可,淘寶特供版我們正在與出版社商談再版事宜,其他地區想購入特供版的讀者,請耐心等待。



相關焦點

  • 《怪化貓》
    《怪化貓》                       ——現世與虛妄的碰撞《怪化貓》是由東映動畫製作、富士電視臺播出的怪談動畫作品,為動畫《怪ayakashi》中的最後一個單元《化貓》的續作,製作人員也是原班人馬。從2006年1月12日到3月23日播出,全11話。
  • 《怪化貓》無顏怪篇:由阿蝶衍生出來的狐面具男,是她最後的保護
    在《怪化貓》這部番劇中,有一個篇章叫做無顏怪篇,無顏怪是一個從來不會露出真面目的男人。他是從阿蝶的幻想中演變出來的,是一個生於內心的妖怪。是無顏怪多次保護了阿蝶,同時這也是阿蝶的一種自我保護。在這個篇章中,阿蝶才是真正的妖怪,狐狸面具男和阿蝶都是同一個人。
  • 《怪》化貓
          看了神作《怪化貓》之後,作為前傳又來看的這部。     劇情不多做介紹了,片尾尺八曲響起的時候,不能抑制的淚奔!和怪化貓當中的化貓一集作對比,前者純潔光輝令人憐惜,後者角色幾乎都有罪,女孩也不例外。
  • 怪化貓
    《怪化貓》(日語:モノノ怪)是日本富士電視臺noitaminA系列動畫的第八作
  • 以《怪化貓》為例——思想的內核不會因形式的不同而掉價
    《海坊主》中自願犧牲的妹妹、《無臉怪》中被奴役的嬛、 《鵺》中被物化的阿蝶、《化貓》中被謀害的女記者,她們各自都以一種毀滅性的方式譴責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迫害,這種充滿怨氣的譴責在動畫中以「物怪」的形象出現,用超出常識的力量迫使人們重新審視他們的社會和歷史。
  • 日本 怪·化貓
    本來翻插畫看, 突然腦袋裡就蹦出這麼一部動畫《怪化貓》,高中的時候從同學的一本動漫雜誌上知道了這部動畫,回家就找來看,第一感覺就是特別怪,沒見過這種奇怪的畫風,人設也怪,給人心理上不是很舒服又覺得很有韻味,很矛盾,不是很喜歡卻又久久不忘,然後把動畫又刷了一遍。
  • 【怪化貓】魔由心生,怪由人來
    《怪化貓》以獨具一格的浮世繪畫風及詭異的配色,搭配特別又恰當的剪輯,得當的聲優演繹,加上怪談(妖鬼)故事。
  • 《怪化貓》,浮世繪精美的畫風也隱藏不了人性的醜惡
    《怪化貓》作品由「座敷童子」、「海坊主」、「無顏怪」、「鵺」、「化貓」五個小故事組成,可能有人好奇為什麼動畫叫怪化貓,不是座敷化貓或是海化貓。原來在《怪化貓》之前,這個團隊出過一部《怪ayakashi》的動畫,其最後一卷的故事也叫《化貓》,可以說是現在《怪化貓》的前傳了,因為採用浮世繪畫風可謂一鳴驚人,所以《化貓》就從《怪ayakashi》中獨立出來新編譯了五個故事取名為《怪化貓》。
  • 《怪化貓》奇奇怪怪畫風的擁護者
    今天四喜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我很久很久之前看過的日漫《怪化貓》 。聽名字,完全摸不到頭腦,這什麼鬼名字。這是一部零幾年的番劇,前幾天朋友問我有沒有讓我記憶深刻的番,腦子裡立馬蹦出男主賣藥郎的身影。《怪化貓》是東映動畫製作、富士電視臺播出的怪談動畫。《怪化貓》最開始是《怪Ayakashi》中最後一個單元《化貓》的續作,由於化貓獨特的浮世繪畫風和合理的視覺效果而備受好評,於是就有了《怪化貓》這一動畫番。
  • 怪化貓:我只是個普通的賣藥郎喲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部挺冷的番——《怪化貓》。這部番是浮世繪的畫風,很多人開始都接受無能(我一開始也很不適應),但如果你能堅持看下去,你一定會喜歡上這種風格,喜歡上從來不好好賣藥的藥郎。這個故事充滿了諷刺,出家人哥哥是個無恥之人,以自己的惡來揣度妹妹,結果純真的妹妹早已成佛,海上物怪是哥哥對妹妹的恐懼和愧疚。想到蘇軾和佛印的故事,自己怎樣就會以為別人怎樣。《無臉怪》是大家普遍覺得比較難以理解的篇章,也是給我震撼最大的一篇。因為蝴蝶的經歷和我很像。為了滿足母親的期待,努力扮演一個好孩子,壓抑自己的天性。
  • 奇特的畫風,鬼怪的故事,淡淡的治癒——《怪化貓》
    《怪化貓》07年完結,在那個熱血動漫稱王的時代,誰實話有這麼一部關於鬼怪的動漫挺難得的,沒看過的值得補番奇特的畫風剛剛補完《怪化貓》,準備今晚補完前傳,說實話,怪化貓的畫風不是所有人一上來就能接受的,這個畫風這真的非常的
  • 怪化貓 | 以「怪」圈粉的驚悚小動畫
    所以,今天「亂碼放映室」要給大家安利一下《怪化貓》這部黑暗系動畫。《化貓》本是和《四谷怪談》、《天守物語》並列的獨立故事之一,是恐怖動畫《怪ayakashi》的第三部分,由東映動畫製作,從2007年開始在富士電視臺播出。
  • 《怪化貓》漫畫即將完結!
    《怪化貓》原本是動畫《怪ayakashi》中的最後一個單元《化貓》,因為華麗的浮世繪畫風大受好評而決定單獨製作成動畫,於2006年播出
  • 淺談《怪化貓》:將日本浮世繪與動漫結合,碰撞「異次元」的藝術
    作者/甜豆子編輯/動漫新番工作組《怪化貓》概況怪化貓中有句涵蓋主旨的臺詞:「人生於世,妖怪亦生於世,一旦妖怪與人之『真』,『理』相呼應,便可得到『形』,得其形,將幻化成不得存於世上的物怪,物怪無法根絕,卻可斬除,故而退魔之劍存在,用劍之人亦存在」。
  • 形、真、理,撥開《怪化貓》中的人性迷霧
    《怪化貓》卻相反,明媚到極致,瞬間就奪走你的心神。這系列的故事,是多種元素構成,大致的公式可以這麼排列:謎題+真相+解決。《怪化貓》中的形,一指怪物的形象,二便是背景極其豔麗的色彩形狀。怪物的顯形,往往需要故事人物互動來一點點挖掘,直至除魔劍出鞘,怪物的模糊形象才得以清晰;而動畫本身的形早已肉眼可見,要做的僅僅是成為奪人心魄的存在。
  • 以《怪化貓》為例,淺析日本人的精神結構以及倫理問題
    隱藏在《怪化貓》的日本文化橋本敬史老師曾經說過: 對《怪化貓》最大的期待就是想通過一種委婉、含蓄的方式將日本傳統文化傳遞給大家。不單單是《怪化貓》,也是很多動畫作品的文化價值,它被賦予了時代的使命和責任,為現實生活帶來了某種意義。
  • 小眾愛好系列:怪化貓
    大家好呀,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小眾愛好系列動漫--怪化貓。內容由一篇篇充滿哲理的小故事組成,帶你走進荒誕的物怪世界,尋找事情的真相。當聚齊「形」、「真」和「理」時(形即由人的因緣所構成的妖怪的形態;真即事件的真相;理即當事人真實的想法),賣藥郎拔出劍後,變為驅魔人,斬妖殺怪。
  • 寶藏番:b站評分9.7《怪化貓》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番劇是07年播出的《怪化貓》年代久遠,但不意味著它不是寶藏有一位帶著斬魔之劍在各地旅行,並且斬除「妖怪」的賣藥郎。《怪化貓》這部番可以說很成功的表現了日本自己的本土文化,可以體會到畫面、臺詞和劇情中透露出來的強烈的本土風,包括裡面很多日本古戲臺表演、戲曲面具、隱晦的寓意方式、特寫等等。很多人被《怪化貓》的畫風勸退,在本番裡次要人物臉上會用花代替,第一是為了突出主要人物,第二也是為了營造氛圍。
  • 怪化貓:讓人最看不懂的一集《無顏怪》,看懂的都覺得是寫自己
    人生有百態,我們也喜歡去品嘗別人的人生百態,喜歡品嘗人生百態和動漫的人想必這部《怪ayakashi》肯定一部寶藏番劇,這部由三個日本傳統鬼故事組成的動畫,三個故事,三種畫風,但是前面兩個都差不多的畫風風格,而到了「化貓」,畫風就開始了浮世繪的畫風。
  • 【動漫世界】怪談動畫——《怪化貓》
    《怪化貓》以日本知名怪談為基礎、加入創作者們對原作的解讀、以現在的觀點來創作新的故事。為東映動畫製作、富士電視臺播出的恐怖動畫作品。本作由「座敷童子」「海坊主」「無顏怪(のっぺらぼう)」「鵺」「化貓」五個小故事組成。 鎮上發生了奇怪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