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綏銘先生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無性婚姻的比例正在逐年遞增,並呈現出城市大於農村、一二線城市大於三四線城市的趨勢,其中一線城市的白領女性中,高達43%的人經歷過無性婚姻。
為什麼無性婚姻越來越普遍?無非是因為這幾種原因:身體條件不允許,夫妻感情出現問題,心理出現問題,生活壓力太大導致夫妻失去興趣。
李蘭之所以過了20多年無性生活,忍耐了20多年的無性婚姻就是因為第二種,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這二十多年,她以為自己的忍耐是為了孩子好,可沒想到,正是這二十多年的無性婚姻害了孩子。
當年嫁給丈夫,李蘭是反抗了的,因為丈夫當時在當地的風評並不是很好。可不管她如何反抗都無濟於事,因為父母看上了丈夫家給的彩禮,他們一家都在等著這個彩禮到手去給弟弟蓋房子。
就這樣在對方和自己父母的雙重壓力下,李蘭嫁了過去。婚姻已經成板上釘釘的事實,李蘭也想好好過,本身她就賢惠,嫁過去之後伺候公婆,拾掇家裡的幾畝地都不在話下,丈夫也倒是很知足,也懂得心疼李蘭。
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雖然也免不了會吵架,但也算是能夠互相包容,時不時的外出打工,也讓李蘭越來越依賴丈夫。李蘭甚至慶幸自己嫁了過來。
可是後來當他們的生活更好之後,孩子出生之後,丈夫的態度就變了。他碰自己的次數越來越少,經常以太累為藉口倒頭就睡,要不然就是乾脆去其他屋子裡自己休息。
李蘭知道這種變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丈夫骨子裡就是這樣一個人。
因為不久之後,丈夫就經常傳出跟別人的緋聞,經常夜不歸宿,甚至有不少熟人看到李蘭丈夫在城裡的飯館跟其他女人吃飯。從這時候起兩個人就已經是空有夫妻之名了,李蘭卻無力挽回。
她也試過跟丈夫溝通,可話不投機半句多,丈夫壓根就沒有想跟自己溝通的心。她有了離婚的念頭,可她想想還有孩子,就不想離婚。她這股倔勁兒讓丈夫經常看不過眼,丈夫只要一回家,兩個人一定會吵架。
即便是這樣,李蘭都沒有想過要離婚。她覺得自己有責任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可隨著時間流逝,孩子出現了變化,他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自閉,以前他倆吵架孩子還嚇得哭兩聲,後來就十分冷漠的出門走開,李蘭偷偷跟蹤過孩子幾次,每次都發現孩子在外面錘牆面。
那一刻她心裡是害怕的,所以後來就逐漸跟丈夫採取冷暴力,誰也不理誰。就這樣李蘭夫妻兩個就像是一對陌生人,熬著熬著就熬了這麼些年,李蘭並沒有覺得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可最近孩子的一句話卻讓她呆住了。
李蘭兒子也二十幾歲了,面臨談婚論嫁,所以這麼長時間以來,李蘭都嘮叨讓兒子處對象,那天她連著又說了好幾遍,原本兒子還一直應和,但不知怎得突然說:「戀什麼愛,結什麼婚?像你們這樣長期分居的無性婚姻不要也罷,我這輩子都不會結婚的。」
這才是兒子的心裡話。李蘭這才明白,自己和丈夫這二十多年無性婚姻給兒子起了一個反作用,她以為硬撐著是對兒子的愛,其實是害了兒子,甚至是毀了兒子。這麼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就因為父母對愛情沒有了感覺,對婚姻沒有了興趣,這輩子都生活在父母婚姻不幸的陰影下,無法面對婚姻。
其實在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發生。大部分父母在感情出現問題之後想到的不是解決,也不是離婚,而是為了孩子千萬要忍著,千萬不要離婚。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一個沒有愛的婚姻家庭莫不如單親有愛的家庭。
為了孩子,我們該如何面對正確無性而又不幸的婚姻呢?解決這一點就要找到無性婚姻的源頭,找到這段關係裡的痛點,然後去解決。
在李蘭和丈夫的這段婚姻裡,問題最大的是李蘭的丈夫。如果你的家庭也是李蘭這種狀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跟丈夫好好談一談。這種交談是平等的,是為了孩子未來的促膝長談。如果男方也愛孩子,那麼當你把婚姻不幸的利弊講出來之後,男方也會有所考量,是不是為了孩子要繼續好好地維持這段婚姻。
這種交談是平等的,是為了孩子未來的促膝長談。如果男方也愛孩子,那麼當你把婚姻不幸的利弊講出來之後,男方也會有所考量,是不是為了孩子要繼續好好地維持這段婚姻。
如果男方無所謂的態度,那麼這時候你要強調的是離婚。只有當你勇敢地脫離這段不幸的婚姻,才能給孩子做出榜樣,才能教會孩子勇敢愛與勇敢不愛這個道理。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溫床,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能感覺出來自己父母是否相愛。當原本還算和睦的夫妻關係有了矛盾,隨著爭吵和冷戰次數的增加,隨著家庭關係的不和諧,當這床變得冰冷,可想而知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潛移默化的影響。
大部分中年父母這一輩子活的就是孩子,孩子就是他們努力奮鬥想要保護的小樹苗。如果把經濟條件比作水分,把夫妻關係與家庭系統比喻成土壤,那麼大部分父母明白時常給孩子澆水,可卻忽略了,其實健康由營養的土壤更為重要。
父母不應該只在乎孩子的生活條件,更應該在意孩子的內心世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夫妻感情,親子感情上,給孩子積極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在溫暖有愛的家庭下成長的孩子即便無法成長為社會棟梁之才,可至少是一個善良溫暖的人,在冰冷疏離的家庭環境下生長的孩子往往會變得冷漠和自私。
無性無愛的婚姻如果無法改變就要及時止損,為了彼此,更是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