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房產旗下教育諮詢、學位房置業、融資信貸一站式服務子品牌,幫助您輕鬆實現優質學位房的置業夢想
單身式戀愛,這個詞出自於新版《東京愛情故事》。劇中的女主角莉香——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子——在與男主熱戀的同時,依然能保持獨立自我的單身狀態,做自己的主人。
莉香對待感情可謂是「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如此率性灑脫的她不僅不需要男人帶來的安全感,更不介意男友和別的女生見面。
見面就好好膩歪,分開就別再往來;
喜歡就全情投入,否則就快速拜拜。
大家一邊戀愛,一邊保持各自生活獨立,這就是單身式戀愛的核心觀念。
這部劇所傳達的新時尚戀愛觀,在女性話語和女權主義日漸盛行的今天,似乎得到了更多獨立女性的認可。
我的閨蜜,現實版莉香,本碩985,年薪令周圍朋友豔羨不已。但看多了這樣的例子,不禁讓人思考:是否更多人正在被「獨立陷阱」吞噬?究竟是真的獨立,還是只是為了逃避些什麼?
漸漸地,生活中好像越來越多姑娘看似灑脫,但卻戴著偽裝的、表面的獨立面具。
劇中最後一集,已經分手的莉香來到前男友的家鄉。在海邊,一向以瀟灑示人的莉香對完治說了一段破人設的話:
「真正的我呢,一定不是完治所想的那種人,很脆弱,又很膽小,只會裝樣子。」
「突然決定要去紐約,也是害怕自己會越來越依賴完治。」
「我早就知道我的愛情會逼迫著完治,那還不如讓自己,能儘量久一點留在完治的心裡。」
瞬間,獨立形象瓦解了。
除此之外,莉香面對他人對她獨立性的讚美,也表示「大家都這麼說,說完就離開我」,或者「從頭到尾都是誤解,沒有人了解真正的我,所以我總是很孤獨」。
以莉香為代表的現代獨立女性背後,有多少給孤離和脆弱戴上了「獨立」的面具?
就像虛榮心會讓人「越缺什麼缺炫什麼」,在感情中,仍然存在一部分人因害怕太過依賴會讓對方厭煩、害怕對方不接受自己的脆弱、害怕孤獨,而選擇「獨立」,藉此逃避恐懼。
明明很在乎,卻因為害怕受傷,故意表現得疏離,這樣的「假性獨立」,有時會把我們愛的人越推越遠。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些「假性獨立」的人的生活,表面看上去確實令人羨慕。他們談吐得體,他們樂觀積極,他們應酬不斷,朋友圈的咖啡館和健身房成為常態。他們耀眼,他們精緻,他們是無數打工人的榜樣。
而揭去了這塊面具之後,又有多少人的內心不是孤島呢?
上個月放假前和閨蜜泡吧,她有些微醺,她說曾經「獨立」二字在她眼中就是不依賴任何人,萬事靠自己,卻漸漸地只剩下自己。
也許我閨蜜這樣的情況,並不少。
二者區別
高中時常常背書,某某是某某的「動力源泉」。這個詞很有意思,它代表一種驅動力,一種信念,一種初心,這種來自根莖的原生動力會將人帶向不同的道路。
這個道理用來解釋真正的獨立和「假性獨立」的區別再合適不過。前者的初心是提升自我,是在明白自己所需所想以後為之不斷求索的動力,其核心是趨利的,所以它不排斥向人求助、示弱或暴露自己的不幸福。而後者的初心是逃避恐懼,是害怕被拒絕、被拋棄、被背叛而逼迫自己獨立,其核心是避害的,所以它成了一種防禦手段。
理論支撐
英國精神病學家 John Bowlby曾提出一個依戀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人類本能就有依賴他人的需要。該實驗最初研究嬰兒與母親的關係,發現對於嗷嗷待哺的嬰兒來說,對養育者的依賴是一種求生本能。如果父母能及時積極回應這種依賴,會給嬰兒帶來安全感。
這種對於需求和依賴的回應越積極,對孩子未來人際關係的影響效果越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與世界溝通的聯繫,形成「安全型依戀」。
反之則不然。孩子面臨父母冷漠的回應和時有時無的關注,便形成「不安全依戀」,閉鎖內心、拒絕溝通、抗拒親密等等。
包括「假性獨立」。
依賴與獨立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的關係,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同樣適用於二者,一個獨立的人格也可以有小鳥依人的一面,一個看似柔弱的形象也可以擁有強大的內心。
如果你也和我閨蜜一樣,有「假性獨立」傾向,你可以:
回憶一下曾發生過的獨立行為,捫心自問:
哪些是趨利的,哪些是避害的?
哪些場景或事件會引發你的特定情緒和行為?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共性?
當你明確了自己的防禦機制時,不要急於否定它、甩掉它,讓自己跟它們多待一會,走上前去和它們對話, 輕輕地問:
你是什麼時候來到我身邊的?
你為什麼會來?
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
如果是童年時期發生的故事,那事情就更簡單了,因為年少的自己無法看清事情全貌,而現在的我們則可以跳脫出孩子的視角,作為一個成年的旁觀者的角度再看,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思考起因經過結果和後續影響。
然後再思考:
這些做法曾經幫助你對抗的恐懼和危險,
還存在嗎?還需要嗎?
當你意識到,過去的行為模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了,那便可以大膽捨棄,嘗試重新構建認知,大膽愛你所愛,無懼其他。
鼻子下長的嘴巴一是為了吃飯,二是為了說話。學會溝通是解決多少家庭、情感、性格問題的第一步。
把自己的「內心戲」說出來,和親密的人探討,找一個關於你們曾經發生衝突的有代表性的例子,然後
1.還原當時情況和環境
2.描述當時自己的言行
3.描述自己的真情實感
4.分析衝突的原因和自己的困惑
5.尋找方法使這類衝突不再發生
敢於暴露自己的不快樂和不幸福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它可以成為你擺脫「假性獨立」的第一步。
這不是朋友圈賣慘,更不是無病呻吟。
首先選擇好外部環境。找信得過的朋友、親人,在休閒的時間、舒適的地點,進行一次敞開心扉的交談。
其次調整好自我狀態。做好心理建設,認為這不是一件丟臉的事,並且可以列出想要分享的內容,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慢慢來。
放飛自我,解放天性,對習慣壓抑自己需求的人來說,其實是一件酣暢淋漓的事。
最後,想重申的是:
「獨立」和「依賴」是對立統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真正的獨立,往往脫胎於健康的依賴關係。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藉由旁人,自己也能擁有揚帆出海的能力。
這項能力不僅能讓你安全行駛到對岸,還帶你看到了深邃的海洋、潔白的浪花和船頭引路的海豚。
摘下獨立的面具,好好擁抱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讓家長更省時省力,幫助您實現購買優質學位房的置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