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的聲音、油桶的聲音、電鑽的聲音、水柱噴灑的聲音、垃圾桶和水桶的聲音,你有想過這些平時被人們稱為噪聲的物品也能演奏出音樂嗎?音樂天才劉憲華就將這些不起眼的工廠物品全都變成了美妙的音樂。
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的loop station在劉憲華的手裡是玩的是越來越出色,這一次他把場地選到了工廠,利用那些工廠中的鋼筋、油桶、電鑽、水桶等物品當做樂器來進行伴奏,不僅保持著原曲的硬朗與空曠,同時還增添出了一股嚴酷且粗糲的工業氣質。
大華同時兼備了出色的節奏控制能力、對材料音色的敏銳篩查能力,還有在這基礎上進行高難度演唱的能力,所有的結合成就了這一首完美的歌曲。
原曲《Believer》的歌詞有著「無論前面是荊棘叢生還是懸崖萬丈,都無法阻擋我追尋夢想的腳步」的含義,大華在這到處是粗糙的柱壁、灰暗的水泥地面、裸露的鋼結構和磚牆的工廠裡演奏這首歌曲,賦予了歌曲新的生命意義,視頻中鋼琴的一段即興加入可謂是神來之筆,契合著這首歌在痛苦與歷練中尋找新生的意義,使這首歌更加充滿著對生命的激情嚮往與熱愛。
都說劉憲華是個音樂天才,這都和他從小就學習音樂的經歷和精通多種樂器的才能有關。
劉憲華6歲開始學古典小提琴,8歲開始學習鋼琴,11歲開始學芭蕾舞,15歲學習了電子小提琴,16歲時在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小提琴十級考試中獲得銀質獎章表彰。下面就來盤點一下音樂天才劉憲華都會哪些樂器吧!
首先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的小提琴;
當然還少不了視頻中運用自如的鋼琴;
拿起吉他唱首歌也能迷倒萬千少女;
做一首歌最重要的就是打擊樂器的部分了,所以各種鼓也不能少;
非洲木琴馬林巴在大華的手中也能加入流行的色彩;
口風琴鍵盤算什麼,愛玩音樂的大華直接來嘗試雙口風琴鍵盤。
不僅如此,劉憲華對於從未接觸過的樂器也可以輕鬆上手,坐在地上用著小小提琴的弓嘗試拉奏奚琴;
彈起朝鮮民族的傳統樂器伽倻琴,仿佛在看韓國古代電視劇;
被稱為「中東樂器之王」的烏德琴在大華的手上也不是問題;
充滿著異域風情的希臘樂器布祖基琴在大華的「掃描」下也能簡單的彈出旋律;
瑞典國寶樂器尼古赫帕,據說還是由提琴演化而來的;
吉卜賽的古樂器Drehleier在剛上手時,大華就能迅速地研究出來演奏方法和大提琴是相反的;
從未嘗試過的吹奏樂器薩克斯也能演奏出優美的旋律,
除了這些,劉憲華還嘗試過大提琴、低音提琴、古琴、小鼓、泰國笛子等等不同的樂器,這些樂器對於劉憲華都是未接觸過的,有的甚至是都沒有見過的,但這些樂器仿佛就像劉憲華的老朋友一樣那麼的熟悉親切。
良好的樂感也讓劉憲華有極好的音樂材料捕捉能力,一些不是樂器的物品在他的手裡也能在歌曲作品中發光發亮,而這一起都要歸功於他從小對於音樂的學習積累下來的音樂知識的沉澱。
和別的琴童一樣,小時候的劉憲華一樣不喜歡練琴,每天都被媽媽逼著練琴,他在一次節目中曾說到在一次比賽獲獎之後就越來越喜歡小提琴了,現在長大了回想起童年的時光,也是特別感謝曾經嚴厲的母親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看來,就算是音樂天才劉憲華也逃不開從小被家長逼著練琴的「魔爪」,在琴童的童年中,哪個沒在練琴時流著眼淚想過放棄,真正堅持下來的又有幾個,可往往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就非常需要家長這座大山在後面支撐著他們,幫助他們前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要先保持著一顆堅定的決心推進孩子進步,孩子才會更有動力前進。
如果你也被多才多藝的劉憲華所震撼到了,就請點亮右下角的「在看」吧!
歡迎轉發
公眾號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查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