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裡太乾燥,呼吸道病毒傳得快!世衛組織給「健康溼度」劃了標準

2021-01-09 騰訊網

春季氣溫多變,風多且空氣乾燥,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除了及時添加衣物、外出戴口罩之外,你還需要關注家裡的相對溼度。

近日一項新研究提出,室內乾燥容易加速呼吸道病毒傳播。

點擊播放 GIF 0.0M

《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解讀室內溼度和呼吸道疾病的關係,並教你一套「乾濕調節法」給身體最舒適的環境。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 姚志剛

室內乾燥,呼吸道病毒傳播快

近期,一項由美國耶魯大學完成並發表於《病毒學年鑑》期刊上的新研究表明,適當保持室內溼潤有助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該研究探討了溼度與新冠病毒傳播的關聯影響。研究顯示,當從寒冷的冬天轉向溫暖的春天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結果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室內和室外的溼度水平。

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家巖崎明子在論文中解釋了寒冷乾燥空氣如何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

首先,當冬季寒冷空氣進入溫暖的室內後,會使室內相對溼度下降約20%,這加快了病毒顆粒的移動速度。

其次,人體呼吸道表面廣泛分布的纖毛(可通過定向擺動,把吸入的灰塵、細菌和病毒顆粒排出)在乾燥條件下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導致人們更易受到感染。

此外,巖崎明子團隊還在實驗中發現,與處於相對溼度50%環境中的小鼠相比,相對溼度10%~20%環境中的小鼠更易患上流感。小鼠對病毒的免疫反應效率降低,肺上皮細胞修復功能受損,身體排毒能力減弱。

巖崎明子表示,空氣溼度過大或通風條件較差也不利於疫情防控。目前來看,將相對溼度控制在40%~60%是最佳選擇。

過幹或過溼,都給健康帶來風險

空氣溼度即空氣乾濕的程度,是以大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之比,用百分數表示。相對溼度為40%~70%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也不容易引起疾病。

世衛組織關於健康住宅標準的第六項規定:室內溼度要全年保持在40%70%之間。

室內溼度過大,人體細胞就會「消極怠工」,造成噁心、便秘、食欲不振、煩躁、疲倦、頭暈等病症。長時間在溼度較大的地方生活,還容易患風溼性關節炎等溼痺症。

而當室內空氣溼度低於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此外,流感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繁殖速度會加快,還會引發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等過敏性疾病。

國家室內環境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除了國際上溼度的參考值,我國還有更詳細的溼度標準。

2003年國家發布實施了室內空氣標準:

夏季製冷時,相對溼度以40%~80%為宜;

冬季採暖時,應控制在30%~60%;

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溼度為45%~50%;

哮喘等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患者適宜的室內溼度在40%~50%之間。

溼度很難具體感覺出來,建議家裡備上一個溼度計,方便隨時調整房間的溼度。

南北方各有「乾濕調節法」

調節乾濕度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南北方的氣候和地理位置,給大家總結出以下調節室內乾濕度的經驗。

南方地區,室內過於溼潤

用空調抽溼,現在大部分空調都有此功能。啟動空調的除溼功能,可有效解決陰雨時段房間潮溼的問題,對電視機、電腦等「怕潮」家電也能形成全方位保護。

如果是外界空氣溼度太高,切記要關門閉窗;如果是屋內過於潮溼,要保證房間通風。

如果牆壁上都是「汗水」,建議購買除溼器除溼。如吸溼盒,是衣櫃除溼必備。

長期潮溼的地區,可以採用房內放置炭或者室內地板下鋪竹炭的方法,對於房間溼度的平衡、防治塵蹣和淨化空氣都有很好的效果。

不要在室內養任何東西,尤其是魚和各種植物。在比較潮溼的死角放一些生石灰。

北方地區,室內過於乾燥

使用加溼器,增加室內溼度。

養些綠植,植物多的地方水分較多,具體可以種植喜水性植物,例如紅掌、綠蘿、鐵樹等,最好室內各個角落都放置一些,使室內的溼度相對平均。

地面灑水,每天可灑水三到五次,可以用溼拖把拖地,也可用噴壺灑在地面。如果家裡是木地板,最好不要灑水,會弄壞地板。

在室內各個角落放置一些盛水的水盆,使其形成一種人工的水源。

在屋內懸掛溼毛巾、溼衣服,把它們掛在房間的四周,最好睡覺前在床頭也掛一條溼毛巾,增加空氣溼度。

經常開窗通風換氣,總的來說,室外的空氣溼度相對要大於室內,可在早晚開窗換氣,改變室內空氣流動。

使用加溼器要謹記6點

加溼器雖然可以增加室內溼度,但因為一些人的不當操作,反而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因此,使用加溼器時要注意以下6點。

1.用水首選純淨水或蒸餾水

很多人覺得選取純淨水有點浪費,但如果加溼器使用自來水,裡面的鈣鎂離子在加溼器內沉積的白色粉末會堵塞噴射微孔,降低效率。

更嚴重的是,自來水中的氯金屬離子等微粒會隨著水霧揮發到空氣中,吸入人體內產生危害。因此,建議使用純淨水或蒸餾水,經過濾器流出的自來水也可用於加溼器。

2.不要整夜甚至整天開

加溼器不要一直開著,建議搭配溼度計使用。如果過溼,反而對呼吸道黏膜產生一些危害,甚至引發肺炎。

點擊播放 GIF 0.0M

當室內溼度超過50%,就要及時關掉加溼器。有時候室內會出現「霧蒙蒙」一片,實際上只是屋裡溫度低,造成水蒸氣液化,此時開窗通風,把這些「霧」散出去即可。

3.儘量不加醋,香薰精油因人而異

一些老年人認為醋可以殺菌、預防感冒,就把醋加入加溼器,結果導致肺炎。這是因為霧化後的醋進入呼吸道,會造成刺激和損害,誘發疾病。

此外,香薰精油只能改變空氣味道,並不能改善空氣品質,且鼻炎或者過敏人群應慎用。

4.定期清潔加溼器

及時清潔加溼器和更換裡面的水能夠減少細菌滋生。

純淨型加溼器需定期更換過濾網和蒸發器;超聲波加溼器要注意水箱的清潔,至少一星期清洗一次,否則水垢會堵塞加溼器,還會使加溼器中的黴菌等微生物隨氣霧進入空氣。

5.切忌使用加溼器殺菌劑

2011年,韓國曾發生多人罹患不明肺病事件,致200餘人死亡。後經調查,保健部門發現加溼器殺菌劑正是「罪魁禍首」。因此,殺菌劑還是不用為好。

6.加溼器離人至少2米遠

尤其不能對著臉部吹,至少要離2米左右,否則細小顆粒物就會穿過人體呼吸系統的層層屏障,直達肺泡內部,引發呼吸系統疾病。老人、兒童及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控制溼度,否則容易誘發或加重支氣管炎等。▲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科普

(上下滑動查看)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6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歡,就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非人為操縱或實驗室合成
    (原標題:世衛組織最新報告:目前所有已知證據表明,新冠病毒非人為操縱或由實驗室合成)
  • 世衛組織十四連答
    世衛組織已了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現症狀之前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根據對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觀察,其他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患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因此,無症狀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傳播者。問:收到來自武漢的信件或包裹安全嗎?答:收到來自武漢包裹的人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根據先前的分析,冠狀病毒在包裹或信件等物體上不能存活很久。
  • 世衛組織:工作人員被確診感染 中國境外的新增確診病例幾乎是中國...
    來源:FX168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周一(3月2日)稱,過去24小時中國境外新增冠狀病毒病例幾乎是中國國內的9倍。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隨著疫情在其他大陸蔓延,中國的新病例正在下降。
  • 世衛組織:南非發現新冠病毒變異
    當地時間18日,世界衛生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過去幾天,一些美洲國家上報的病例數量有所增加,令人擔憂,美洲區域目前正處於病毒密集傳播的階段。例如墨西哥和其他北美國家,實際上從未走出第一波疫情。
  • "任何人都會後悔把病毒同種族聯繫在一起"世衛組織為何要這樣清晰...
    所以當遇到其他病毒時,我們採用同樣的(命名)方式,避免同地域聯繫。」當地時間3月18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日內瓦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如是回應。  針對無視基本常識,公然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來「汙名化」中國的讕言,連日來,媒體和專家持續關注。英國BBC刊發了題為《新冠肺炎:川普被反覆質問什麼要用「中國病毒」這個詞》的報導。
  • ...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
    2020-12-22 04:32:04來源:FX168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變異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當地時間12月21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
  • 科學家稱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被低估,世衛:正在科研審核
    科學家稱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被低估,世衛:正在科研審核 近日,來自32個國家的239名科學家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籲世衛組織更多地關注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
  • 全球確診逼近300萬,世衛組織警告:病毒將與人類共存,自鳴得意很...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媒體通報會上,發表了一場演講。在講話中,他表示:大部分西歐國家疫情已穩定或有下降趨勢,非洲、中南美洲、東歐等雖然數據低,但疫情處於上升趨勢,大多國家仍處於新冠肺炎流行初期。「毋庸置疑,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冠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
  • 世衛組織回應川普:病毒無國界,不能與地域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18日說,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20萬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該組織收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0萬例,死亡病例總數超過8000例。確診病例中80%來自西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地區。
  • 世衛組織官員「作假」:聖誕老人對新冠病毒「免疫」
    據瑞士《一瞥報》15日報導,為了滿足孩子們對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渴望,世衛組織官員14日罕見「作假」,稱聖誕老人對新冠病毒「免疫」,正穿梭於世界各地發送禮物。   世衛組織流行病學家範科霍夫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許多孩子擔心新冠疫情會耽誤年事已高的聖誕老人發送禮物,「我可以告訴大家,聖誕老人對這種病毒免疫。」
  • 世衛組織揭露變異病毒背後真相,英國難辭其咎
    據媒體方面報導,近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會議上世衛組織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透露,英國研究人員在11月底至12月初發現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的病毒傳播增多,這不光引起了英國方面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世衛組織關注,在獲悉消息後,世衛組織已經開始對此展開研究
  • 世衛組織:疫情之下,2021年需關注這十大全球健康問題
    改善加強衛生系統、應對其他健康負擔也不容忽視。近日,世衛組織發布了疫情背景下2021年值得繼續關注的十大全球健康問題。 1. 全球團結,促進全球衛生安全 世衛組織將與各國合作,以提高對流行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能力。但這離不開全球共同努力。
  • 世衛組織回應川普稱「中國病毒」:不應把病毒同種族相聯繫
    來源:央視作者:朱赫當地時間18號,世衛組織在日內瓦總部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針對媒體關注的美國總統川普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做出回應。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 麥可·瑞安:一直以來我們傳遞的信息就很清晰,病毒沒有國界,不區分種族膚色和財富。我們在語言使用上要小心,應避免把病毒同個人聯繫在一起。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後悔把病毒同種族聯繫在一起,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的,我們需要團結合作。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是始於北美,我們也沒把它稱作北美流感。
  • 【健康小貼士】每天運動 10 分鐘才健康?最新消息,世衛組織降低...
    【健康小貼士】每天運動 10 分鐘才健康?最新消息,世衛組織降低標準了!熱文原標題:《【健康小貼士】每天運動 10 分鐘才健康?最新消息,世衛組織降低標準了!》
  • 世衛組織: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40%~70%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
  • 對話世衛組織發言人:英國、南非變異病毒不同,但傳播性都增強
    而在此之前,英國國內也發現了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世衛組織稱其傳染性增強了40%-70%。南非衛生部12月18日表示,該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被命名為「501.V 2」。這種變異體最初在南非曼德拉灣被檢測到,隨後快速蔓延至其他地區。非洲疾控聲明稱,這種變異體可能比以往的變異體傳染性更強,同時病毒載量更高。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變異是流行病正常演變過程,無需大感驚慌
    針對在英國發現的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敦促各國不要「大感驚慌」,稱這是流行病的正常演變過程。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對英國發現新毒株給予積極評價。
  • 世衛組織揭露變異病毒背後真相,詹森難辭其咎
    新冠病毒在全球爆發已經有一年多了,幾乎沒有幾個國家將它戰勝,有些國家病毒肆虐得還更加嚴重,造成了無數的死亡,經濟損失極其慘重。主要原因,大都跟行政不力有關,我們在此不說別的國家,只說英國,病毒開始時,他們不以為然,根本就不當回事情,把它當成普通的感冒。
  • @美國一些人,世衛組織:就現有證據看,新冠病毒起源於動物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21日表示,當前媒體和社交平臺上流傳著一些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謬論和陰謀論。世衛組織認為,就現有證據來看,這一病毒起源自動物而非實驗室人為製造。世衛組織發言人法德拉·沙伊卜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例行記者會上說,該組織目前正與兩種「大流行」鬥爭,分別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和「虛假信息大流行」。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變異是流行病正常演變過程,無需大感驚慌—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