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脫口秀大會》有點不習慣了。
為什麼?
因為之前一直常駐的羅永浩走了,李誕透露「他又回去搞直播了,真不夠朋友」,可見欠了債的羅永浩的確是很忙……
之前羅永浩做領笑員的那幾期效果都挺好,楊天真的一針見血、李誕的插科打諢,再加上羅永浩半真半假的妙語連珠,感覺臺下的「笑果」比臺上還要強。
他一走,節目突然就像沒有了精氣神,張萌雖然聰明,但不招人喜歡,還拘在她美女的角色裡,楊天真又是一個需要對手的人,兩個女領笑員離觀眾都很遠,而李誕也沒有了刻薄的對象,所以羅永浩走了,對《脫口秀大會》來說損失巨大。
也由此可見,老羅之前被戲稱為「口才變現第一人」,是此言不虛,他的脫口秀能力始終在線,任何梗都接得住,現掛能力絕對一流。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羅永浩,尤其是女性,尤其是既沒有用過錘子手機、又沒有聽過「老羅語錄」的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暗暗紅了十多年的初代網紅,大約從2005年左右,羅永浩的語錄在網上流傳,以及他創立「牛博網」,砸冰箱出位之類的事件不斷發生,他就一直是網上的風雲人物,到現在,也紅了有十四五年,而且走的是居然是不商不工的「文青派」。
今天,我們來嘮一嘮「文青派」的大佬老羅,走過了怎樣不尋常的路。
奇人羅永浩
1、小城官二代
說羅永浩是奇人,是因為他的人生基本都是由小概率事件組成的。
首先,他是縣委書記家的叛逆兒子。
雖然羅永浩的家鄉是東北一個小縣城,但是有個做官的爸爸,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性格,最起碼,他屬於是小地方的「上流社會」,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性格中很少有隱忍堅韌的一面,相反總愛我行我素,他用了很文藝的詞語來形容自己這種性格:「生性狷介」。
另外他自己說過,由於爸爸的工作關係,他可以在那個封閉保守的年代看到很多港臺雜誌,也影響了他的世界觀。
雖是小地方的「官二代」,但生活層面,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羅永浩還是很憋屈的,甚至是分裂的。
一方面他在學校長期被欺凌,尤其最深的陰影是「他們當著女同學的面羞辱我」,這也導致羅永浩後來的攻擊性人格,以及面對女性的時候多多少少有一點不自在。
他幾乎不會大方地和女粉絲擁抱,甚至會下意識地落荒而逃;
▲羅永浩被女粉絲追著滿場跑。
▲在魯豫的採訪裡,他說有「輕微」的攻擊性人格。
▲在《脫口秀大會》裡承認有「嚴重」的攻擊性人格,只不過「被我掩藏起來了」。
被霸凌和打壓之餘,羅永浩又有著極強的自我。
他敢於挑戰權威,對於任何空洞和教條的東西不屑一顧,最大的表現就是每節課都要挑釁他的政治老師,因為「他們講的東西毫無邏輯」。
倆人當眾battle講道理,也讓羅永浩成為老師最頭疼的叛逆學生,按小地方的哲學,政治老師對他也是無可奈何,你能拿書記的公子怎麼辦呢。
最可能的結局就是不跟你玩,冷落你,這讓羅永浩覺得「自己和教育體制格格不入」,於是高二輟學,開啟了「自由讀書」的時代,同時在思索著怎麼能賺大錢,因為他從小就知道「自己一定是做大事的人」。
中學語文課本上有道題,魯迅先生寫道「我的院子裡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課後題問「這句話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心情?」
老羅當年念到這兒就退學了,他說「我他媽的怎麼知道魯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麼想的,可是教委知道,還有個標準答案」。
老羅一直初中學歷,沒買假文憑,沒考電大。販中藥,擺地攤,來北京混滾滾紅塵。
——《雜種馮唐》
據說羅永浩退學之後看的都是李敖王朔、《羅馬帝國衰亡史》,可羅永浩承認過,那時候最感興趣的是《快速致富論》。
「知識分子要活的有尊嚴,就得有點錢。」
以上,是一個小城青年的小概率成長經歷。
2、永遠去最火的地方工作
不讀書,就上班,羅永浩的內心深處似乎有一條隱隱的規律是,他的目光永遠緊盯著那個時代裡最火的地方,哪裡火,他就去哪兒。
他的職場生涯開場開得令人瞠目結舌。當時羅永浩已經什麼亂七八糟的行業都嘗試過,甚至去韓國賣過壯陽藥。有朋友告訴他,北京有一個叫「新東方」的教育機構承諾年薪百萬,羅永浩就動了心。
他花了兩個月學習英語,然後給俞敏洪寫了封萬字長信,情深意篤,獲得了面試機會。
那時候新東方極為看重老師的講笑話能力,在九條招聘條件中,關於中文表達的要求有五條,而英文表達卻只有三條,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
而羅永浩前兩次試講由於緊張都失敗了,俞敏洪當即給出的評價是——「這個人沒有幽默感。」
▲《中國合伙人》中有這件事的影射。
最終在第三次打動了俞敏洪,於是,2004年,這位同行口中的「三無人員」,即無學歷,無經驗,無長相,甚至英語水平都麻麻的羅永浩成功就職新東方。
即便羅永浩後來成為全中國最會演講的企業家之一,他卻說自己其實是天生易緊張的體質,一場2小時的演講要準備200小時才可以,並且隨身帶著硝酸甘油。大概在俞敏洪面前的那兩場實在太有心理陰影了。
不管怎樣,天生的幽默感和犀利的口才讓他成為新東方最紅的老師,他的段子信手拈來,他給學生們講的那一套對抗應試教育的方法論格外受歡迎,他的課堂是最生動、也最能留住學員的。
後來他的語錄在網上瘋傳,成為了和芙蓉姐姐並駕齊驅的第一代網紅(芙蓉姐姐大家知道吧,我們也寫過她,這裡可回顧),他也很快成為新東方收費最高的老師,課時費從2500元升到3800。
像我這種牛人,想找個人佩服一下的時候就去照下鏡子 。
——羅永浩
他還拉來了自己的髮小,同樣畢業於延吉小學的李笑來,兩個東北青年在新東方大放異彩。
李笑來的上課風格頗為文藝,總是抱著把吉他輕輕吟唱,引得學生崇拜,後來成為新東方第二個網紅老師。相信每個出國留學的孩子都讀過他的《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至今這本書還在為李笑來創造著版稅收入。
▲這樣想想,延吉小學應該很自豪吧,竟然出了兩個全國名人。
李笑來講託福,羅永浩講GRE,其實兩個人的英語能力都一般,但是邏輯思維強、段子強,用今天的話來講叫做「高價值輸出」,被學生當做大神膜拜。
在新東方的日子,奠定了羅永浩非凡的演講能力與口才,也培養了他無與倫比的優越感。在今後漫長的歲月中,羅永浩交朋友也好、招員工也好,他不看重其他的東西,最看重的就四個字——邏輯能力。
邏輯強的人,被他認定是聰明人,也是值得交朋友的人。其他的人?都是「傻」。
在新東方做了幾年,羅永浩已經年薪60萬,但他選擇離開,並且對前老闆俞敏洪做出了如下評價:
你如果是一個商人,純粹是為了錢,大大方方賺錢當然沒有什麼不好,但總是披著理想主義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很高尚很純潔就太虛偽了,我很討厭虛偽。
羅永浩和俞敏洪是怎麼產生的睨隙,大家眾說紛紜,很大原因是兩個人性格不合。有人說俞敏洪雖然披著理想主義的外衣,但骨子裡仍是小農和市儈的精明。
他愛喝酒,從小就被他爸鍛鍊喝劣質白幹,也喜歡酒桌文化,後來俞敏洪選人用人時都離不開「酒考」,以酒品定晉升,而羅永浩不諳此道,也不屑於逢迎。
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
有一年開年終總結會,老俞號召老師們要「做人如山,做事如水」。輪到羅永浩上臺,他先照本宣科地念完自己總結,然後開始了自由發揮:「俞老師說的這句話,我不太贊同。我羅永浩不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愛,都他媽如山。」臺下鬨笑一片。
3、比商人文青,比文青有錢
2006年離開新東方後,在家歇了幾個月的老羅在八月辦起了「牛博網」,如果要說他真正在公眾意義上擁有影響力,應該始出於這個網站,因為這個網站上寫作的可都是當時的」牛人「啊。
關於這個網站的創立,眾說紛芸,有人說他當時覺得博客是有發展潛力的,有人說是飽經「被刪帖」之苦的羅永浩為了讓自己的言論「不被刪帖」,和好朋友黃斌創立了牛博網,承諾「任何言論都不會被刪除」。
事實上,羅永浩雖然看上去像文青,他卻是以企業家的身份進入文青圈的,在文青心中,老羅是老闆,金主,而在企業家心中呢,老羅又是文青的代表,論跨界,老羅好像渾然天成,玩得很溜。
▲黃斌和羅永浩志同道合,一個是都自認為很聰明,另外就是喜歡玩跨界。黃斌最開始是上海新聞晨報的記者,後來被陳凱歌的老婆陳紅賞識,邀約他去做陳凱歌團隊的宣傳總監。後來離職做專職經紀人,捧紅黃曉明和趙麗穎等等,現在又開始做製片人,大爛片《何以笙簫默》就是他的製片。當時黃斌和羅永浩開牛博網時還是一腔激情的時代,羅永浩負責邀請作者和日常頁面的編輯,黃斌負責網站的技術開發和維護,還有個文員做些文字粘貼的工作。
這群知識分子現在聽起來都是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比如連嶽、王小峰、老六、王小山、韓寒、梁文道、馮唐等等,這也是中國第一批所謂的「公知」,牛博網一度影響力很大,對很多社會公眾話題都有發聲。
羅永浩也十分敢說:「要會自己寫字,不能像李宇春;要言之有物,不能像徐靜蕾;不能剽竊,萬一不小心剽竊了,要懂得道歉,不能像郭敬明。」
儘管「牛博網」是被人們戲稱為「行業冥燈」的開始,意思是羅永浩進入一個行業,那個行業就會黃掉。牛博網存在的時間很短,而且整個博客行業都隨之黯淡了下去,沒多久,微博就開始興起。
但是這段創業經歷對於羅永浩來說卻意義非凡,因為在這裡,他不僅結識了馮唐、柴靜、左小祖咒等一群聯盟般的鐵友,還收穫了幾個狂熱粉絲。
比如其中之一的作者朱蕭木,他後來一直隨著羅永浩南北徵戰、不離不棄,他極度崇拜老羅,最近的直播裡,他是羅永浩的助手。
▲朱蕭木之前在錘子科技,後來出來做了電子菸,拉了老羅一起做。就在老羅宣布當年的雙11要賣電子菸的20天後,國家出臺政策要整頓電子菸市場,這是老羅最經典的「行業冥燈」案例。
4、永遠能抓住網友們的G點
牛博網關停,羅永浩曾經回過英語培訓界,但培訓賺錢太久太耗時了,不符合老羅做大事的風格。
於是乎他開始準備做手機。那時候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很多工程師是抱著必敗的心情幫他做——「我們都是聽老羅語錄長大的,反正早晚要黃,不如就幫他圓夢吧。」
但要不說羅永浩是奇人呢,他在成立錘子科技之前,又結結實實地網紅了一把,成功地給自己的手機預熱宣傳了一波。
那個冬天,他聯合馮唐和左小祖咒,在西門子的公司總部,砸爛了他們的三臺冰箱,要求維權,原因是「冰箱門關不上」。
▲左小祖咒家的冰箱門關不上。
▲馮唐家的冰箱門關不上。
我們可以由此欣賞一下羅永浩對於公眾情緒的精準駕馭能力,他把一場「鬧劇」,徹底變成了網民的狂歡。
首先打出標語:
對志願者交待「戰鬥」事宜:
接受記者採訪:
脫掉外套,在寒冷的冬天只穿短袖:
怒砸冰箱:
地上躺著三臺冰箱「屍體」,分別是老羅家的、左小祖咒家的和馮唐家的:
請事先僱來的保潔阿姨打掃戰場,文明維權:
在集團門口合影:
製作西方媒體可以使用的專用標語:
製作中國媒體可以使用的專用標語:
引來西門子高管出現,併到處拍攝,於是兩方人馬拼命對拍……
最後裝車走人:
老羅身材偏胖,長相憨厚,從外形上就很容易與萬千「草根網民」有共鳴,而與「草根網民」不一樣的是,他又是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會說流利的英語,擁有一招制敵的邏輯能力。
再加之他特有的接地氣的幽默東北語言在論壇上向網友「直播」了這一場行為藝術,一下子讓羅永浩又成為公眾視野的「網紅」,這對他今後的事業當然有好處,起碼省下了很多宣傳費。
所以嘗到甜頭的羅永浩以後就經常用這招,他承認在每一次需要公眾關注的時候,他就說上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往往都效果奇佳,確實為企業省了不少宣發費,不知道後來的格力董小姐是不是也受了老羅影響,親身上陣省宣發。
比如他的錘子手機發布後,手機測評圈裡有個大神叫王自如,他說錘子手機不好,列舉了種種bug,隨後羅永浩就大張旗鼓地和他相約當面直播對質。
這一場「約架」至今仍然是羅永浩的名場面,他用他多年習得的演講能力和邏輯能力,把王自如按在地上摩擦,打得落花流水……
這一場約架讓羅永浩在粉絲心中近乎封神,我對他也頓時刮目相,這「吵架王」的名號絕對非他莫屬啊!
請欣賞老羅部分金句:
最後羅永浩祭出了大招:還用我給你們報銷機票嗎?意思是你們拿了其他手機廠商的錢,搞虛假評測,要不要我也給你們報一點?如此「刻薄」,王自如已經不知道如何應對……
有意思的是,撕得如此慘烈,可就在不久之前,倆人還明明很「相愛」啊,這翻臉的速度也太快了……
經我觀察,羅永浩的吵架大法一般是三個絕招:
一是抓住對方的邏輯漏洞死命攻擊;
二是儘量不讓對方辯解,死死抓住控場權;
三是時不時穿插金句,高質量的輸出讓對方懵逼。
簡單來說就是不讓人說話按住往死裡打,這「剽悍的人生確實不需要理由」這幾招非常管用,連律師都說不過他……
所以,那幾年的羅永浩幾乎都處於一種「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狀態,他自得道「只要不嚴重依賴天份的行業,我都能做得好。」
但說歸說,做歸做,牛皮吹得好,不代表事做得好。
這其中最大的一個翻車就是他的手機確實不怎麼樣,他嘴硬很多次之後,後來還是承認過自己做的手機並不行……
我一度在貌似沒用的地方投入太多熱情和精力。一些奇技淫巧的東西,我們花了50%左右的精力,或許會讓一小群核心人群為之感到著迷感動,但相應的也掩飾了我們在實用性那方面做的成績。
這樣的羅永浩顯然有著兩極分化的口碑,喜歡他的人忠心追隨,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是跳梁小丑。
是文青、是精英、是主播還是網紅?
從2004年到現在,多少當年的牛人文青已經銷聲匿跡,但羅永浩一直都在,而且一直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2020年,他在經歷了手機公司欠債的風波之後,竟然殺入了直播界,雖然水土地不服,被人笑話,但他這一次堅持下來了,效果好像還不錯,再加上脫口秀屆這麼一露臉,四面出擊的效果還是不錯。
羅永浩到底靠什麼走紅了這麼些年?
是他的文青麼?顯然不是。
文青最大的特點是沒有錢,即算有錢也沒把錢當回事,比如他的好朋友馮唐。
▲馮唐原名張海鵬,北京人,中國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曾就職於麥肯錫公司,做過華潤醫療集團有限公司CEO,和羅永浩一樣,是個跨界愛好者。他還是個知名作家,登上過作家富豪榜,他的「萬物生長三部曲」最有名,分別為:《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其中《萬物生長》改編成電影,導演李玉,主演範冰冰和韓庚。
老羅在飯桌上橫絕四海,嬉笑怒罵,馮唐是飯桌上不吭不哈,挺文靜的,但眼睛活,別人說沒意思的話他就拿手機拍桌上的姑娘,有人說邪話,他笑得又快又壞,有時候還側頭跟老羅補充句什麼,我們沒聽清,問說什麼,老羅一揮手「別問了,這是個流氓」。
不過他(馮唐)的文字真是腥,鮮……中國字和中國字往一塊這樣一放,象有線金光鑽在馮唐的文字裡,有的地方細尾一蕩抽人一下。
他們都這麼野氣生蠻地長起來,瞧不上肉頭肉腦的精英……
——《雜種馮唐》
其實兩個人成長經歷是十分不同的,甚至是冰與火之歌。
老羅高中肄業,只能算初中學歷,而馮唐卻是醫學博士;老羅是小鎮青年,馮唐是北京土著;
老羅極度厭惡官場與應酬,不喜歡喝酒,有社恐,他規定自己的公司絕不能叫「羅總」,因為這個稱呼有一種令人厭惡的諂媚感;
馮唐卻精於應酬,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酒量極好,剝去作家和文青的這一面,他是個典型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姿態:
「中午喝酒,喝到三點,談,談到了晚飯,沒談完,吃完晚飯看二人轉,晚飯被三中全會了。吃完涼菜,就站著敬酒。喝得吐了再喝,到十二點。」
那麼,如此不同的兩個人為什麼成為了好朋友?
只因為他們對於世俗的成功有著強烈的欲望,要賺錢要出名而且要在自己想要的領域成為登頂之人,人格上的共鳴可以跨越萬水千山,同樣深沉的自戀與偏執把本該是兩個世界的人,緊緊聯繫在一起。
馮唐和羅永浩在牛博網時期相識相知,一見如故,羅永浩砸冰箱的時候馮唐也伴隨兩側,後來羅永浩想辦英語培訓學校,也是馮唐二話沒說掏出幾百萬來給他先用著。
馮唐這兩年有個節目叫《搜神記》,意思是這個世間有很多「神」一樣的人物,他要把他們都搜出來,節目第一期就是羅永浩。
▲聽聽這文案,是不是熟悉的自戀味道?
老羅說自己是「天才型」,將來要做「科技領袖」;馮唐說自己遊走於自戀和裝之間,他的小說「500年後也必有人讀」、要「用文字打敗時間」。
現在的馮唐,做公司的同時,用公號和商品掙錢,也拍抖音,粉絲不多,抖音裡主要是媽媽出鏡。馮唐的媽媽是蒙古族人,生性猛烈,不走尋常路。
但他有一個媽,他媽是純種蒙古人,老了還穿一身大紅裙,脖子裡掛狼牙,一人能喝一瓶蒙古套馬杆酒,看見長的好的動植物,說拿回家燉了,見著風景好的地兒,說佔一塊蓋房子。
——《雜種馮唐》
在抖音裡的馮唐媽媽的確如她所說,大紅裙,大項鍊,頭髮金黃,嘴唇鮮紅。嘴裡說出的也都是驚人之語。
但羅永浩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企業家,他想成為商界精英、科技界領袖。
早在2012年,南方都市報出過一本書叫《十人:大時代中的我們》。其中專訪了當下那個時代最能影響人們精神世界的十位知識分子,其中就有羅永浩。
有一個問題:你期待未來十年給自己帶來什麼?
羅永浩說:「我想成為一個牛逼的有錢人,因為我看到有錢人大部分都不牛逼,都挺傻的。」
在做手機、做軟體、做電腦的路上折騰了幾年,現在的羅永浩當然是個有錢人了,但他的商業價值卻沒有像自己想像得那麼高。甚至魯豫採訪他的時候都會問:「你現在被這個圈子接納了嗎?」
老羅略帶尷尬的笑了一下:「是啊,我們現在關係都很好。」
不可否認,羅永浩的名氣以及聰明,使得他做什麼事都很受關注,天然的流量加身,對商業來說是好事,可是羅永浩不屑於當文青,也沒能當上商人,但是終歸也遠遠沒有達到人們思想的「精英」的層次。
作家劉索拉曾經這樣說:「真正的精英意識應該是指對專業質量的純粹追求,而不針對作品的社會轟動性。」
對羅永浩來說,專業質量恰恰是他不具備的,他太具備「社會轟動性」,讓他的生活佔了很多便宜,用很小的力氣就能把自己做的很小的事廣為大家所知,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推波助瀾輕鬆過活之時,也會磨損消耗掉一個人極度專注、孤注一擲的專業追求。
本質上,他就是最具典型意義的中國初代網紅。
他成名於一個恰好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得到理解,渴望在傳統的、千篇一律的、無聊的教育體制中看到些不一樣的、更為新鮮而有活力的東西,正好羅永浩最擅長此事。
又恰好,他在做老師,面對的是成千上萬這樣的年輕人,於是,他的名氣在一個龐大的群體中快速蔓延,這幾乎奠定了他今後一切事業的基礎。
正如他給自己的介紹:著名的網紅。
但,也僅此而已。
很多人崇拜羅永浩,因為他說出了自己不敢說的話,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就不吝用最崇高的語言來讚美他,但「網紅」也好、「中國的良心」也好、「理想主義」也好,一個個標籤下掩蓋的,其實是一個凡夫俗子很中國化的成功欲望。
正如劉索拉說「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有了那種當兵就要當拿破崙的意識。」人人都覺得自己要做大事,成為大名人,所以沒有誰想去做小事,成為普通人,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羅永浩不紅沒有天理啊。
他為什麼屢屢把事做砸了,收尾收得讓人腦殼疼,都總有人追隨,有人心疼,有人買單,縱橫十五年江湖,也仍然是眾人焦點。
因為他就是萬千長得不怎麼好看、實力又不怎麼夠、但又一心想要輕輕鬆鬆一張嘴就出人頭地的男人的內心投射啊。
當然不可否認,羅永浩具有網紅的天份,他聰明,有口才,天生就懂得人性的bug,這給他帶來了人格上的魅力,這也是羅永浩走紅多年沉澱粉絲的最大基礎。
不是所有人都能金句頻出,腦子轉得快,不用學藝就能成為天生的優秀單口相聲演員。而一個男人尤其是名人最容易被大眾喜歡的特質就是幽默,幽默是當下網紅界最稀缺的資源。
羅永浩的手機發布會一度是「科技界的春晚」,儘管經常被打臉,老羅卻能以四兩撥千斤之力化解。畢竟是貴為第一代脫口秀演員的人啊。
▲很多人說因為聽老羅錄音才走上了脫口秀的生涯。
他具有鮮明的個性,比如他痛恨諂媚,痛恨形式主義,所以我們看到他游離於前呼後擁的隊伍;魯豫去採訪,就給人家安排一個簡陋的盒飯。
圖源:浙江經視
有自己的堅持,不怕別人說自己是神經病,認定的東西就堅決去做,和網友對罵,從來沒有在社會的「毒打」中改變自己。
可能因為太相信自己的聰明了,有時就會形成極端的自負,走上偏執的道路。
早年間為了減肥,每天穿著皮鞋跑一萬米,結果跑出了膝蓋傷。這就是偏執的表現。
羅永浩只相信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這讓他陷入了某種不能自拔的、但自己卻意識不到的焦慮中。
前合伙人黃斌說羅永浩並不適合獨立經商,「放權不夠,自己又忙不過來」。羅永浩不懂管理,事必躬親,這麼大的企業又是靠什麼維持的?
作家葉三有一次去參觀錘子科技那天,正巧看到四百多位員工的領導、企業家羅永浩小心從前臺小妹手裡接過抹布,慈祥而嘮叨地向她示範如何把一張桌子擦乾淨。
一次在辦公室,設計師拿一張海報給他審,老羅左看右看:不對啊,這兩邊的邊框是不是不一樣寬啊?打開電腦檢查原件,確實左邊比右邊多了一個像素,他暴怒著拍桌子:我找的是一流的設計!結果哪邊寬一點還得我自己看!
——《老羅入錯行》,蓋飯人物報導。
可面對質疑,老羅又會以絕對的優越感反擊回去。
但他真的有他想的那麼牛叉麼?
當然也沒有,這麼多年,沒有一件事他堅持下來了,無論是開網站,還是做英語培訓,就連他的手機企業家夢,也夢碎於六億負債。
他不具備做企業家的胸懷和基本常識,他就是一個極富營銷天才表演藝術家。網絡紅人,每一次需要公關的時候,就出來說點什麼、做點什麼,媒體一轉載,「資源就來了」。這背後當然也是他對於大眾心理的精準拿捏,很難說他是為了引領大眾智識還是單純的投機與利己。
記得有位記者曾經評價過他的前老闆俞敏洪,現在看來,這段話用在羅永浩身上也非常適合——
以俞敏洪為代表的新東方老師都是一批備受中國應試教育摧殘折磨又百鍊成鋼成精的傢伙。他們既是叛逆者,又是承繼者。他們反對應試教育,深知應試教育對學生身體和心靈的戕害,創造力的扼殺,也深知應試教育個中三味,尖酸古怪,以及符合中國國情、通向成功、極其實用的橋梁作用。
在《脫口秀大會》中我們看到了羅永浩的變化,就像李誕說的:「怎麼做企業家以後柔和了呢?」
羅永浩欠債6個億,為還債,來到綜藝節目中「賣藝」。他柔和到什麼程度?誰都不服的羅永浩竟然自稱為李誕的粉絲……
我仔細地全程觀看了羅永浩的表現,他展現攻擊性人格的瞬間為零,甚至在別人有意無意地來「攻擊」他時,他雙手合十,呵呵一笑。這要放在十年前就絕對不能想像的畫面。
他以前說討厭俞創始人的虛偽,但是他現在也終於大聲疾呼:虛偽有許多正面的意義。
而這種「不太酷」的事,羅永浩也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了。
之前在直播中賣貨,羅永浩為了賣剃鬚刀而在鏡頭前刮鬍子,下面的人喊:羅老師別這樣,看著心酸;為了賣濾水機,他喝掉了墨汁過濾之後的水。
為了生活,老羅也終於剽悍不起來了。
如果要問羅永浩到底有沒有過純粹的「理想主義」?我認為有,但是短暫。
那是他在新東方教學的時候,他總是在教英語語法的間隙,見縫插針地向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用一些離經叛道的語言包裝著自己嚮往自由的靈魂,然後,「看到他們眼睛裡閃著光」。
但這種「理想主義」,早就世易時移中變了味,也難怪,與他同一批存在那些曾經在十來年前風雲人物們,現在歸隱的歸隱,淡出的淡出,割韭菜的割韭菜,當網紅的當網紅……
太聰明的一心要做大事的男人最後無一例外都成了騙子,而老羅這一回能轉行當主播,踏踏實實地賣貨還債,倒不失為最好最現實的一次職業轉身以及人格的安全著陸。
成於聰明的人,多半敗於聰明,愈想要掙大錢的人,愈是只有掙到小錢,人生就是這樣令人撮火,討厭什麼來什麼,缺什麼補什麼。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