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平臺:淘夢(ID:iamtmeng)
《花木蘭》國內院線首映。但實際上之前已有多個《花木蘭》版本了,包括1998年動畫版的以及2009年趙薇版本的,不過在這幾個版本中1998年的《花木蘭》評分最高。
前期準備
1994年,製作團隊派遣了一批藝術家和作家來到中國,在為期18天的行程中拍攝照片並領略中國的文化。
他們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照片作為靈感。包括家具和裝飾用的照片,甚至長城上的旗幟在整部電影中都隨處可見,同時他們也模仿中國園林的布局並尤其注重風景的展現。
早期的故事板
角色設計圖
動作設計
由於動畫師們並不熟悉武術,因此他們與特技協調員和編導B.H.巴裡(B.H. Barry)一起舉辦了「武打研討會」,以實景借鑑武術動作,讓角色的動作更可信。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動畫的數字時代,手繪動畫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不過,《花木蘭》的製作仍然是由傳統繪畫和電腦繪圖共同完成的。
二維半技術
對於《花木蘭》來說 ,動畫師們創造了一個不完全的「二維半」製作技術——他們用電腦彎曲平面圖層來賦予場景中物體自身的重量和深度。
概念圖
1997年,漢斯 · 巴切爾繪製的帶有序列號的指導圖。這張圖展示了整個故事在場景中的呈現形式。
徽標&海報設計
顯然,所有製作人員都竭盡全力在《花木蘭》中尋找並確立了一種既尊重中國傳統繪畫又不會疏遠西方觀眾的恰當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