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傳說中不太好的「庚子年」,又來了。
這次是肺炎,新冠肺炎,比2003的「非典」還要「非典」。
2020年1月,鼠年的春運大潮已經開始,新冠肺炎病毒突襲「九省通衢」武漢。武漢封城,湖北封省,全國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大部分行業停擺,股市動蕩,樓市冰封,車市停息,旅遊餐飲娛樂業休眠。各行各業面臨巨大的考驗,而備受關注的房地產行業尤甚。
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是最為特別的一個行業,沒有之一。
有人說,中國人的財富在樓市,美國人的財富在股市;又有人說,房子是中國人的命,貸款是美國人的命。
而土地和房產對於中國人的重要性,兩千多年前的孟軻兄早就說過了:「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闢邪侈,無不為已。」對此,當前幾乎中國所有的「丈母娘」都紛紛點讚:孟先生說得對!」
在土地公有時代,只有房產才有資格成為中國人的命根子,其它的東西諸如股票存款珠寶首飾之類都是扯淡。
這就是為什麼,房地產行業能夠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成為各級政府財政最熱愛的行業,成為中國社會最大的財富聚水池,成為製造「土豪」們最多的領域,成為最令人「愛恨交加」的行業,成為只能靠政府不斷「限和控」才能「穩定」發展的行業。
正是由於房地產行業在當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和產業鏈等方面的高度特殊性,在面臨重大經濟危機和發展困局時,這個行業往往是最受益的行業,先抑後揚,先失後得。
2020初這場冰封全國,蔓延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經濟面臨巨大的衝擊和風險,更讓許多行業面臨滅頂之災。然而,從保障GDP增速,推動經濟復甦,穩定政府財政,穩定社會治理,刺激產業經濟等多個方面綜合來看,不管你再怎麼強調所謂「不再以房地產為刺激經濟復甦的手段」,房地產業依舊是推動經濟復甦的「不二之選」。房地產的在中國經濟中「壓艙石和穩定器」角色依舊不可替代。
至少,從目前也的發展態勢來看,這場疫情帶給中國樓市的只有一個可能的「葬禮」,但卻有兩個確定的「婚禮」。
1 現金流斷裂的「葬禮」 ,喪鐘為誰而鳴?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負債,高槓桿的行業,需要巨額,高效和快周轉的現金流,在售樓處封閉,項目凍結,銷售受限,融資受阻,金融市場動蕩的狀況下,開發商們的現金流「壓力山大」!這個「山」不是「太行、王屋山」,不是「泰山」,而是「喜馬拉雅山」!
一位開發商朋友這樣說:對於地產商來說,只要現金流不斷裂,別說壓力是「喜馬拉雅山」了,壓力是「火星」都不怕。但是,如果現金流斷了,在這種非常規時期,不管你是「宇宙」房企還是「蚍蜉」房企,就只能「安排後事」了。
1至2月份,在銷售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下,開發商們已經被生存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降薪、限薪、裁員等等屬於斷臂自救,「網上賣房」、「75折賣房」、「無理由退房」、「買房賺佣金」等等所有招數,真實的目的其實就是一個,「不管錢多錢少,先給我一點兒」。對於開發商來說,自救就是解決現金流的問題。
疫情期間,恆大「75折賣房」的推文和廣告到處刷屏。其核心就是圍繞5000元的認購金給出各種優惠,拉人頭還有返傭。有人說恆大的真實意圖不在於「75折」而在裕「5000元」,「你以為許家印盯著的是你那5000元定金嗎?還真是!他要的就是每個客戶5000塊錢的無息短期借款!」這樣的解讀對恆大來說不無調侃的意思,但是充分說明了「現金流」在當下對房企是何等的重要!
在近期密集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地產大佬們其實已不再掩飾這種壓力,紛紛宣稱把現金流的平衡放在首位。控槓桿、降負債,現金為王,成為疫情之下房企們共同的選擇。在恆大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宣布恆大從2020年開始全面 「控規模、降負債」,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並宣布要連續三年每年淨減少3000萬平米土地儲備。萬科鬱亮在業績發布會上稱:「企業的免疫力體現在現金為王、手有餘糧。萬科始終追求有利潤的收入和有現金流的利潤。正因為始終做到現金流的安全,萬科才得以安然度過危機,並獲得更好的發展。」 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表示,應對疫情,房企當務之急要狠抓現金流……
當前,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的疫情卻愈演愈烈。這導致市場的不確定性更加確定,市場難以恢復正常,房企的現金流壓力只會在這種不確定性變得中越來越大。一旦現金流斷裂的喪鐘響起,倒閉的房企將比比皆是,而且很大的可能會有巨無霸房企一夜之間倒下。
當然,挺過這場「現金流劫難」的龍頭房企,則有可能成為最終的王者。
2 需求的「婚禮」,房子就是你得買,不買也得買
一場疫情,讓中國人更加感覺到,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多麼重要。
前不久,一張題為《這次疫情給了我們八個提示》的圖片在各大社交平臺流傳,第一個建議就是——「能買房的時候,別猶豫。特殊時期,房東不租給你,酒店進不去。不管是自己居家隔離,還是異地返程復工,有房都很重要,否則連個棲息之所都沒有。」
疫情期間,全國很多城市拒絕沒有房產的人回歸。在所在城市無自有房產的返城人員不準回來,或者一律遣返。部分城市的街道、社區要求轄區內集中式住房租賃企業清退租客、關店。
實施了2年多的「租售同權」政策,在疫情面前變得不如一張廢紙。《經濟觀察報》刊文稱《 「租售同權」被疫情徹底打出原形》,深以為然。
大佬馮侖說,咱們國家的法律體系對買房人的保護要好過租房人。我們的法律更保護業主,比如說隔離的時候,有業主看到租客從外地回來,尤其是從疫區回來,就毀約不租了,租客拿他一點辦法沒有。
「疫情的一粒灰,落到無房產的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疫情讓我想買房的決心更進了一步」,這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一場疫情,更加強化了房子在國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直接催生了大量的購房需求。
3月28日下午2點,在廣州某小區某二手中介門店前,一位帶著口罩的中年婦女對帶她去看房的中介姑娘說:「你看現在肺炎這麼嚴重,誰知道哪年會再來一次?沒有房子(結婚)更不行了!」
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房子就是你得買,不買也得買!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遠未結束,對「恆產」的需求在未來是十數年內依然強勁。這次疫情讓更多的中國人堅定了買房的信心和決心。對於樓市來說,這也算是一個神助攻。
疫情還未完全結束,報復性買房已經提前開始了!
在3月份樓市明顯回暖之後,進入4月,全國各地樓市快速升溫,有些地方甚至再度出現了搶房潮。
在蘇州,買家們僅僅用了60秒就砸出12億,搶下同天三個新盤。深圳288套新房7分鐘就被搶空。4月5日上午,深圳某樓盤推出54套公寓,單套總價2900萬起,開盤半天全部售罄,吸金約23億元。近日還有網友爆料稱,深圳某些新盤訂房要收「喝茶費」。要繳納動輒達百萬之多所謂「喝茶費」才能買到房。
疫情並沒有減少市場對樓市的需求,反而強化了市民購房的衝動。被疫情抑制和推遲了的購房需求,將在情況好轉後噴薄而出。
3 政策的「婚禮」,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要說在中國,還有誰比「丈母娘」更愛樓市?其實就是各級政府。某種程度上講,對於樓市的風吹草動,有些地方政府比開發商自己都著急。至於為什麼?「你懂的!」
在疫情帶給各地樓市明顯衝擊的同時,各地「幫扶」樓市的新政也密集出臺。
據相關機構監測,已有河北、天津、重慶、浙江、上海、西安、武漢、無錫、南昌、杭州等70多個省市出臺涉房地產行業政策,包括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降低土地拍賣保證金比例,放寬預售條件等。針對需求端也出臺了不少鬆動的政策,如契稅補貼、放寬落戶購房限制、放寬限購以及降低首套房貸款首付比例等。雖然有些過於敏感的政策在「一日遊」後很快被撤,但這已經充分說明了地方政府呵護樓市的「拳拳之心」。
特別愛給特別的你,我的壓力逃不過你的眼睛。
房地產業對於政府來說,不是一個普通的行業那麼簡單,它不但GDP和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關係著城市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態,而且沒有別的行業可以替代。
在「房住不炒」的大原則和「因城施策」的大框架之下,適度放寬政策限制,增加房地產政策靈活性,是提振內需、對衝經濟下行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發展,是多種因素作用的必然。
房地產作為上下遊連接產業最多的行業,在逆周期調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地方政府之外。為刺激經濟復甦,中央政府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均加大了逆周期調節力度。從元旦開始至今,中央在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方面不斷加碼,持續釋放流動性,加大對大中小型各類企業的融資支持。雖然中央政府的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都不是直接刺激樓市,甚至特別強調資金不能流入房地產。但從歷史看,只要「放水」,對於樓市肯定是全面的利好。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爆發,引發全球經濟蕭條和危機。美國、英國、歐盟、日本、韓國都推出了幾乎是史上最強的經濟刺激計劃。全球央行已經開動了印鈔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樓市在國際宏觀資金面上有積極的支撐。
在國內,疫情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危機尚未解除,內需收到抑制,外貿幾乎停滯。就算疫情過後,估計中國的外貿形勢在短期內也不容樂觀。所以,加強投資拉動就成為刺激經濟復甦發展的最好選擇,而中國樓市必然將面臨一段較長期的寬鬆「政策蜜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