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富爸爸窮爸爸》3、成為富人的秘密,簡單到令人無法相信

2021-03-02 曉書童頻道

點擊上方曉書童頻道,訂閱、置頂我!此刻開始我幫您讀書!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 ◆

曉書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這樣慷慨的您!

您的讚賞對我極其重要!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3、成為富人的秘密,簡單到令人無法相信

本期節目的文案5900字,音頻約21分鐘。

在上期節目當中我們說: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克服自己對於金錢的恐懼和欲望的,沒錢的恐懼會促使我們努力的去工作,而在得到了工資報酬之後,欲望又讓我們去消費更多的東西。

這就形成了上班,掙錢,消費,然後更加努力的上班,掙更多的錢,消費更好的東西這樣一種循環。給人們更多的錢,人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種循環。這就像是老鼠掉進了有一個圓形的籠子裡,任由它拼命的奔跑,但始終是在原地打轉。這就是清崎所說的老鼠陷阱。

對金錢的恐懼和欲望,是人生當中最大的一個陷阱,我們必須克服它。上期節目我們就是在強調一點:富人不會為錢而工作。

富人工作是為了什麼?

話說有一次,一位女記者來請教清崎,說:「我也希望能像您一樣的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周圍的人都說我寫得東西非常的好,但是我現在依然只能在報社工作,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清崎給的建議是:「你應該去找一份銷售的工作。」

女記者似乎被清崎的這個提議給激怒了「我是學文碩士,我在文字方面可以算得上是專業人士,而推銷員的眼裡只有錢,我怎麼可能去幹這個?」

清崎解釋說:「你看我名字前的頭銜是暢銷書作家,我永遠不可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我的東西就是可以賣得出去。與你相比,我的文字是平庸的。但是我懂得如何推銷自己和自己的文字。您現在已經有了優秀的作品,如果我是你,我會去學習一些有關廣告文案和營銷方面的技巧,在一家廣告公司謀求一份工作。當你懂得如何推銷之後,你就既是暢銷書作家,又是優秀的作家了,不是嗎?」

女記者的眼裡已經燃起了怒火:「我是永遠都不會去學什麼銷售的,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作家,可是我的東西卻無人問津,而你以前不過是一個推銷員,這真是不公平。」

這次的談話最終不歡而散。

如果工作對我們來說,只是為了賺取一份工資的話,那這就是有問題的。

像是清崎這類靠自己起家的富人,早年間都有給別人打工的經歷。他們在工作崗位上都非常的勤快賣力,而且根本不計較工資待遇。周圍的同事多半不能理解,甚至還會嘲笑他們的。可真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在他們眼中,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相應的技能,而根本不是那點工資。

清崎曾經在富爸爸公司裡的很多部門都工作過,每任職一個崗位都是為了學習對應的知識。比方說當會計是為了學習相應的財務知識。而且富爸爸培養清崎,堅持讓他參與自己和銀行經理、律師、會計和經紀人的會議,讓他對一家公司的每一部分都能夠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清崎還在外面做過餐廳服務員,建築工人,推銷員,倉庫保管員和市場營銷人員。

清崎後來甚至參加過海軍陸戰隊,窮爸爸對此根本無法理解,清崎說自己想要學習開飛機,但其實他是想學習如何指揮軍隊,如何做一個領導,因為他知道經營一家公司最困難的是人員的管理。

退伍之後,他在施樂公司找了一份銷售工作,因為清崎知道自己是一個靦腆的人,而施樂公司擁有全國最好的銷售培訓課程。當清崎擁有了熟練的銷售技巧,銷售業績已經排到全公司前5的時候,他再度選擇了辭職,因為他已經得到了在這份工作中想要的東西。

同學們可以想想看,我們當中又多少人擁有這樣的思維模式,工作是為了技能而不是為了工資,我們從來都是盯著每個月到手工資的多少,而不是專注於自己技能的提升。我們當中又多少人選擇辭職的理由不是這裡的工資太低,工作太辛苦,而是因為我在這份工作中已經學到了我想要的技能,我已經不再需要他了。


所以,既然我們沒有富人的思維模式,也就無需抱怨為什麼自己會是窮人了。


工作對於富人來說就是為了學習新的東西。讓一個做夢都渴望得到穩定的人,做出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其實呢?這就很像是去健身房,最痛苦的是作出鍛鍊身體這個決定,其實只要我們去了並開始運動,最終的感覺多半都是會感到非常愉快的。所以說改變其實也不是什麼天大的難事兒,難的是我們下這個決心並且付諸於行動。

穩定工作的陷阱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為了短期的工資和福利而埋頭苦幹,這從上期來看是具有災難性的。

清崎的窮爸爸,每年都辛苦工作,每年都期望著加薪,但得到的多半都是失望,他不得不回到學校去獲得更好的學歷,為了得到更多的加薪機會,但同樣的他也得到了更多的失望。

埋頭工作的結果,竟然是我們自己的命運被攥在了老闆的手裡,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們忠誠的在一個公司或者一個行業裡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一旦出現意外,我們所能得到的回報根本就對不起我們所付出的忠誠。

比方說,如果清崎從海軍陸戰隊退伍下來,繼續自己的飛行生涯,那他會進一家航空公司做飛行員,因為技能的高度專業性,他不得不終其一生都在這個行當裡。但是如果他被這一行業所拋棄,那他的飛行技能在其他行業有什麼用處呢?一個擁有十萬小時駕駛大型運輸機記錄的高級飛行員,在航空公司每年能掙15萬美元,可一旦下崗,他去到其他行業,就不可能在擁有這樣的收入。某項技能並不能幫助我們跨行業都能維持自己穩定的收入。


為了眼面前的工資不斷跳槽是一件壞事兒,但是如果為了自己需要的技能而不斷的更換工作,則是明智之舉。儘管這從短期來看,薪水很可能會減少,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將獲得巨大的收益。

我們很多人都像清崎的窮爸爸一樣,越是努力的工作,就越是深陷專業特長的陷阱之中,雖然工資確實是增長了,但他選擇的機會卻變少了,直到窮爸爸失去了政府的「恩寵」,丟掉了教育廳的工作,他才發現自己在職業上是多麼的被動。

在清崎看來,銷售技能是每個人成功的最基本的技能,其中涉及到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談判能力。他看到不少曾經當老師的人能掙到很多的錢,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擁有教育方面的專業技能,更多的是他們擁有很棒的表達,溝通和銷售能力。

我們可以看看教師出身的馬雲,和新東方系的創業者們,像是李笑來和羅永浩,這些人都有做過老師,都具有超越常人的表達和溝通技巧,在他們的創業過程中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幫助,銷售是一個能夠跨行業持續給我們的帶來巨大收益的技能。

「富人從不為錢而工作」這是富爸爸教給清崎的第一課,到這裡我們也已經說了很多了。

致富的唯一法則

富爸爸教給清崎的第二課,是搞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同學們可能會覺得奇怪,資產和負債?這和我們的個人財富關係大嗎?還要單獨拿出來強調。我先告訴同學們,這非常非常的重要。

想要致富是嗎?我們必須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且持續的購買資產,這就是致富的第一法則,也是唯一的法則。這是不是聽起來簡單得有些荒謬?是的,確實非常的簡單。但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其中的深意。

富人不斷的購買資產,而我們呢?不斷的購買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要真正的理解資產和負債,我們腦子裡需要有一個現金流的概念,現金流指的就是我們手裡的錢所流動的方向。擁有資產,意味著他可以讓錢不斷的流動進我們的口袋。而擁有負債,意味著它讓錢不斷的從我們的口袋流走,這就是判斷資產和負債的標準。

 所以按照這個標準,那些能夠給我們不斷帶來正向現金流的東西,比方說股票,基金,債券,可以用於出租的房屋、鋪面之類的不動產,還有像是專利權和著作權等等這些,就是資產。

而負債呢?就是各種衣食住行,旅遊社交的消費,貸款之類的。

那汽車算是資產還是負債呢?我們想想看,買了汽車之後,它每一天都在貶值,而且停車費,保險,保養費,修理費,都在讓金錢不斷的從我們口袋中流走。所以儘管銀行和信貸機構會把汽車算作個人資產的一部分,但其實汽車是一個最明顯的負債。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己住的按揭房,是資產還是負債呢?清崎認為,這是一筆負債。為什麼?因為對於只有一套房的人來說,這套房是不能用來出租產生可見收益的,可是每個月的按揭支出和物業管理費那可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的流失。

我們一般都會把房產當做是資產,原因是我們國家自從98年房改以來,房價一直都在上漲,所以在我們的意識當中,房價就是會一直上漲的。但是美國人是經歷過房價暴跌的,所以清崎能清楚的認識到,房價不存在永遠的上漲,它也有可能劇烈下跌。如果房價總的趨勢不再上漲的話,那麼按揭房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再是資產,而是負債,這應該非常的容易理解的吧。

那另外一個按揭房是負債的原因,是貸款買房之後,我們所要承擔的機會成本。我們買了房之後,我們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房產當中,就可能錯過其他增長更快的投資機會,而更加要命的是30年的貸款負債,這讓「穩定」對我們來說變得極其重要,失去工作,喪失貸款償還能力這是我們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那我們之前所說的,不為錢而工作,為了我們需要的技能而工作,但是每個月的按揭是實實在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還不上每個月的貸款,我們哪裡還有資格談什麼長遠的打算?

所以按揭房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不僅僅是每個月都從他們口袋裡拿走錢的負債,更糟糕的是它磨滅掉了他們人生當中的更多可能性,把他們和一份所謂「穩定」的工作,永遠的捆綁在了一起。

當然,絕大部分人,覺得安穩工作,買房還貸,安居樂業,這是很不錯的人生選擇。這自然無可辯駁,但是我們現在也應該要知道,這不是富人的人生選擇,這也是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成為富人的原因。

富人怎麼花錢?

我們再通過現金流來好好看看,富人和窮人是如何對待花錢這件事情的?富人的現金流和窮人的現金流有很大的區別。

窮人的現金流是收入,直接變成消費支出就流走了,這就是典型的月光族。或者是用收入買入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像是汽車,新款的服裝、首飾和iphone手機,收入依然變成支出流走。更多的收入就意味著購買更多的負債和更多的消費,這就是老鼠賽跑的陷阱,拼命奔跑的小腿意味著飛速旋轉的籠子,不管跑多快都在原地打轉。

富人的現金流是收入不斷的流入資產,買股票,基金,債券,投資性房產,項目投資等等,資產再產生收入,這部分收入怎麼辦呢?一部分用於消費支出,另外一部分再度流入資產帶來更多的收入。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富人一定懂得延遲消費。

比如說羅伯特清崎的老婆要買一輛車,她選擇了一輛保時捷,買這輛車的錢是用他投資房地產生意賺到的錢,是用投資收益買來的,而不是她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或者是貸款增加自己的負債買下的。

她自己的收入其實在4年之前就可以買這輛車了,但是直接用收入支出消費,這是窮人用錢的方式,正確的方法是把收入用於購買資產,然後用了4年的時間,通過資產已經賺到了夠買這輛車的錢,這個時候再買。這樣的消費完全沒有損失她自己的資產,也沒有影響她後續持續獲得收益的權利。

同學們可以理解,這其中的邏輯嗎?這就是富人和窮人的根本區別啊,一點都不深奧,就是那麼的顯而易見,只是絕大部分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是雖然意識到了,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欲望,所以根本就做不到。

為了讓同學們聽得更明白,我再舉個更通俗的例子,如果我們想買一部手機,當我們的工資收入可以支付的時候,多半我們就直接買了,對吧?而擁有財商的思路應該是怎麼樣的?延遲消費,不買!把錢贊下來用於投資,購買資產。比方說我買一套房子,然後每個月收租金,等到租金可以買一部新手機了,那現在才是我應該消費的時候。

我們常常忽略了節儉和儲蓄的作用,經常有人說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但是所有指導人們理財的書,都在強調儲蓄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沒有儲蓄,你就不可能具有投資能力,也就沒辦法使用富人的遊戲規則,跳出老鼠賽跑的陷阱。

何為財務自由?

說到這裡,那什麼才是我們追求的財務自由?是一個數字嗎?500萬?1000萬還是5000萬?不是的。財務自由其實是一種能力。是你的資產性收入可以完全覆蓋掉你的生活支出的時候,那麼你就得到了財務自由。

什麼意思?如果說你現在每個月需要有一萬元的支出,你自己的理財能力是每年能有8%的投資回報。那你擁有150萬就已經財務自由了。當然了,這也與我們的欲望有關,如果我們的消費欲望不斷的膨脹,每個月需要10萬的支出,那在保證我們投資回報率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則需要1500萬才能實現財務自由了。

當我們已經不需要通過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開支,我們自己不再是一臺賺錢的機器,而是自己擁有足夠的資產,已經擁有一臺為我們每天24小時賺錢的機器,能源源不斷的給我們帶來收益的時候,這就是財務自由。這是拋開勞務性收入,不管我們是生病還是去環遊世界,我們都無需為自己的生活開支而發愁的。這才是所謂的財務自由。而且一切都是建立在我們有足夠的資產性收入的前提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給別人打工是絕無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的原因。

因為當我們的收入來源只有工資,只有勞務性收入的時候,我們一旦失去了工作,自然就失去了生活的支柱,這哪裡還有什麼自由可言呢?

我們經常都盯著自己每個月的工資,但是收入和財富完全是兩回事兒,想要知道自己擁有多少財富,只用試想一下,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自己的貧窮更加的刻骨銘心了?

工作和事業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清崎給我們的告誡是「關注自己的事業。」很多人耗費了一生為別人工作,而其中許多人在不能工作的時候就會變得一無所有。

清崎經常問別人說:「你的事業是什麼?」人們會說:「我在銀行工作。」「你的意思是你擁有一家銀行嗎?」「不是的,我只是在那裡工作而已。」

事業和職業有著根本的區別,我們可以是廚師,可以是銀行職員,可以是律師,可以是工程師,但這些只是我們的職業。為了我們自己的財務安全,每個人都必須關注自己的事業。事業的重心在於資產項,而不是我們的勞務收入項。正如之前所說的,搞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區別,然後不斷的買入資產。富人關心的焦點永遠是我的資產有多少,而我們這些窮人多半關心的都是自己這個月的收入有多少 。

所以我們經常會說:我要加薪,我能夠升職就好了,我要去加班,我要打兩份工,我要辭職了,因為我找到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

這些說法當然沒錯,但是這都是在關注自己勞務收入的思維之下,都在圍繞著我們的工作打轉。


正確的做法是儘量的減少消費支出,把自己收入的每一塊錢都投入到資產當中,越早的明白這一點,越早的開始行動,我們就能越早的擺脫依附於工作的生活,越早的實現財務自由。


往期節目: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1、「貧窮」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2、我們都是為了恐懼和欲望而工作

點擊這裡買次書相當於讚賞曉書童2元錢!

您的每一次「讚賞」與「在看」,我都認真的當作是愛!

相關焦點

  •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解讀《富爸爸窮爸爸》
    這期為大家解讀的是財商教育的領路人,羅伯特.清崎先生創作的富爸爸系列之《富爸爸窮爸爸》。書中主要精髓: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清崎的親生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博士光環但是是窮人思維,所以稱之為窮爸爸,朋友的父親是一位連八年級都沒有念完,擁有富人思維成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所以稱之為富爸爸。窮爸爸會說:貪財乃萬惡之源。
  • 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讀書筆記
    羅伯特·清崎(,1947年4月8日生於美國夏威夷,日語名清崎徹,第4代日裔美國人,《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籍的主要作者。「富爸爸」系列叢書合著者,富爸爸公司合夥創始人,財商教育的領路人。
  • 海棠帶你讀《富爸爸窮爸爸》,富人不為錢工作
    富人與窮人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富人不為錢工作,錢為富人工作;相反窮人永遠在錢的控制之下。 故事的開頭的源於一個周末,同學基米的媽媽開一輛新凱迪拉克去濱海別墅度周末,基米說因為羅伯特和邁克是窮孩子,就沒有邀請他倆一起去,而是邀請了另外三個富孩子。此時起富與窮的概念就深深的印在腦海裡,從此也就開始了探索財富之旅。
  • 每天聽本書:《富爸爸窮爸爸》
    窮爸爸》張凱解讀關於作者羅伯特.清崎,他有2個「爸爸」,一個親生父親,是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另外一個是他好朋友的父親,是高中都沒畢業的企業家,雖然沒有淵博的知識,但是有非常嫻熟的理財技巧。對待學習窮爸爸:「你要好好學習,以後就能找一份好工作養活自己。」驅動學習的力量是恐懼。富爸爸:「你要好好學習,以後就能開自己的公司,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給別人。驅動力量是愛,好好學就會幫到更多的人。對待養老窮爸爸:把自己的老年退休計劃全部押注在政府身上。
  • 《富爸爸窮爸爸》解讀:為什麼你勤勞卻不富有?
    藉此節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全球暢銷4000萬冊的財商啟蒙書《富爸爸窮爸爸》,文章最後還會有豐厚禮品,規則在最後,一定要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書裡作者羅伯特回憶起自己的兩個爸爸,一個是親生爸爸,擁有博士頭銜,工作勤懇努力,一個是好朋友的爸爸,高中都沒念過。
  • 讀《富爸爸窮爸爸》如何賺到我的第一桶金?
    通過讀《富爸爸窮爸爸》能幫我賺到第一桶金嗎?《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提倡財商教育的暢銷書,它的作者是羅伯特清崎。這本書最有用的部分就是打破傳統教育思維,告訴大家靠打工無法成功致富。必須要有富人思維,讓金錢為你工作。要讓金錢為你工作,就等於沒有你在場你也能賺到錢。
  • 節期充電:《窮爸爸富爸爸全集》精華版(1)
    《窮爸爸富爸爸全集》 目錄第1章 序言2第2章 窮爸爸,富爸爸4第3章 富爸爸:怎麼成為金錢的主宰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中,讓大家了解財商不僅僅是理財的概念,更是一種全新的金錢思想。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種不同的金錢觀。窮人遵循著「工作為掙錢」的思路,而富人則主張「讓金錢為自己工作。」富人是因為了解金錢的運動規律並為自己所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財商;而窮人由於不懂得金錢的運動規律,因而沒有開啟自己的財商。
  • 《窮爸爸富爸爸》讀書筆記——來銀平
    閒暇之餘,我翻了翻書櫃,看到一本買了很久卻未開封的書《窮爸爸,富爸爸》,書是老公買的,估計是被書名吸引而下手的,但卻一字未讀。信手翻來,我發現這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籍,對於理財我是知之甚少,周圍的朋友各種炒股、投資,我充耳不聞,沒時間去研究,而我本身也不喜歡打無準備的仗。作為一個保守的投資者,除了銀行的定期存款,偶爾買點兒貨幣基金,在支付寶和微信裡有點兒閒錢應急外,其它一概不碰。
  • 富爸爸窮爸爸:讓錢為你工作
    他的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兩位爸爸有著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讀完這本書雖然並不能保證你實現財富自由,畢竟環境不同,成功也難複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你帶來新的關於金錢、理財、投資的觀念,從而做出不一樣的抉擇。本書文字淺顯易懂,理財觀念新穎,作為理財啟蒙書籍還是很適合的。
  • 《富爸爸窮爸爸》第一期
    本期圖書《富爸爸窮爸爸》,我們用三期、三十分鐘的時間與廣大讀者共同來品讀:第一期,我們將認識到富人和窮人思維的本質區別,並理解榜樣的選擇至關重要——我們聽誰的,人生就更趨近於誰。在選擇正確的榜樣後,努力改變自己並更加優秀。第二期,我們意在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財富觀,並認識到提高財商是財富自由的第一步。
  • 《富爸爸,窮爸爸》原來是一本遊戲說明書!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理財啟蒙書,或者是讀過它,我們也不止一次向大家推薦過這本書。  《富爸爸,窮爸爸》之所以被稱為理財啟蒙書,很大原因是書中列出了財務自由必備的四項技能:會計、投資、市場營銷、法律知識。
  • 羅伯特·清崎更像是「窮爸爸」,而不是「富爸爸」
    編者按:我們都曾聽過或讀過《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富爸爸」教會了我們很多道理。但除了金錢資產的富有,精神財富同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一個願意幫助他人、樂於分享建議、做人謙遜、勇於解決問題的人,才可以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富爸爸」。
  • 2000年,《富爸爸,窮爸爸》讓中國人思考了錢的問題|暢銷書讓我們...
    最終,他接受了「富爸爸「的觀念——「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作」,擅用資本的力量,成為了一個富人。簡而言之,它是一本教你如何理財賺錢的書。但不幸的是,當時美國的很多家出版社都拒絕出版這本書。編輯覺得,這本書「寫得太囉嗦」,「也不深刻」,「離一本書還差得很遠」。最後,羅伯特·T·清崎只得自費出版。
  • 解讀窮爸爸富爸爸:為什麼教授金融知識
    第2課:為什麼教授金融知識富爸爸在我小時候對我說:「要想富起來,就必須學習金融知識」只有知識才能解決問題並創造財富,而財務知識無法賺到的錢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提醒:「從長遠來看,重要的不是您賺多少錢,而是您可以保留多少錢,以及可以保留多長時間?」
  • 讀《窮爸爸富爸爸》告訴你有錢人的思維
    在讀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富爸爸》和本篇之前,請大家問下自己:"如果你知道了一個可以快速賺錢的方法,你樂意分享給別人嗎?"我想,不管你多麼有愛心,你都不願意無償地分享給別人,你寧可用這個可以快速致富的方法成為一個富豪,再像比爾蓋茨一樣去做慈善,也不願意將這個方法無償的分享給別人。
  •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破產了!這本書是垃圾還是寶藏?
    清崎的父親,是一位擁有高學歷的政府官員,相信」讀書、找好工作、努力升職「的傳統精英道路。而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中學沒畢業的生意人,鼓勵他辦企業做投資,為財富自由奮鬥。很明顯,前者是他的窮爸爸,後者當然是富爸爸。
  • 《富爸爸窮爸爸》:為什麼我們無法體面地對996 SAY NO?
    ▼努力學習,變成富人是《富爸爸窮爸爸》裡的核心主題。作者有兩個爸爸,窮爸爸一直在教他的是我們大部分人在學校和家庭裡學到的東西,比如——▼富爸爸教他的就是運用金錢的規律使自己變成一個富人,實際也就是如何投資,比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的富爸爸在教作者這些東西的時候並不算富有。
  • 富爸爸窮爸爸
    富人們只是在拯救自己,並沒有將窮人和中產階級拉上被拯救的列車。富人不會為了錢而工作。只要一個人為了錢而工作,他就要繳稅。自己選擇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或否定的過程,在漫長的歲月中被生命非常有益。富爸爸說:「我的大腦越用越活,大腦越活,我掙得錢就越多。」他認為,下意識地說「我可付不起」意味著精神上的懶惰。
  • 《富爸爸窮爸爸》:2種截然不同的家庭,歸根結底是2種思維的區別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能給不少人啟發的書——《富爸爸窮爸爸》,我看完這本書後就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因為裡面涉及到了一般人們不會想到的兩種思維模式。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羅伯特清崎,他講述了在兩個爸爸的影響下成長的故事,特別是在富爸爸的影響下,成長的經歷更為突出。
  •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富爸爸與窮爸爸
    既然你問到這個,我們也可以再講一講。這本書的作者在夏威夷出生,是一位第四代日裔美國人,寫的是美國的有錢人賺錢的心法。這個賺錢的心法,還不只是美國人的;更是這三百年來資本主義的文化所孕育出來的精華,而這本書把這個精華──一個秘密的心法洩漏了出來!這個賺錢心法是資本主義富人的秘密,它是怎麼形成的?我還在想辦法了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