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第三季:用血與火書寫的抗爭

2021-02-21 界面新聞

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本文涉及部分劇透,請謹慎閱讀。

Hulu旗下最重要的原創作品——《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再次歸來,在經過第二季的壓抑與隱忍之後,所有人都期待著第三季會帶來一個反抗的高潮。毫無疑問,Hulu憑藉著《使女的故事》才將自己耕耘多年卻不溫不火的原創系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使女的故事》之於Hulu就如同《紙牌屋》之於Netflix,從獎項到知名度都讓平臺受益頗豐。

與《紙牌屋》完全將視角聚焦在政治方面的爾虞我詐不同,改編自同名小說的《使女的故事》在格局上顯然要宏大的多。這其中自然有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創作於1985年的「反烏託邦」小說的功勞,與此同時也因為《使女的故事》推出的時機恰恰應和了當下時代最響亮的呼聲——女性主義的崛起,甚至可以給出一個非常直接的判斷:《使女的故事》就是近幾年最具有時代性與政治性的美劇作品。

如果站在原著小說的角度來看,《使女的故事》本身所傳達的意義遠遠不止女性主張自身權利這麼簡單,而劇集的改編也完全將小說本身所包含的多元意味展現了出來,包括對原教旨主義、極權主義、父權社會、環境汙染、網絡風險等眾多社會議題這部作品都多有指射。

更進一步來看,《使女的故事》這部作品其實不單單只是為女性群體而創作,正如廣義上的女性主義也不僅僅是為女性的權利而抗爭,對於這一概念,知名學者戴錦華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認為女性主義是女人主義,認為女性主義只關乎女性的人們太樂觀了。女性主義只不過是一種關於平等的訴求和表達,只是一種要求包容,要求接受差異,要求尊重差異的烏託邦衝動而已。我心目中的女性主義就是一種烏託邦,因為它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一種尊重、接受差異,允許個體的差異作為最重要的人類生存依據而存在。」平權其實才是這部作品的核心。

回到故事本身,《使女的故事》的背景被設定在近未來,地球遭遇了嚴重的環境勿擾,出生率極具下降引起社會混亂,美國政府崩潰之後在混亂中奉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的政黨通過血腥的革命建立了基列共和國,基列國的最高統治者為大主教,每個大主教夫婦的家中都配給有一名有生育能力的使女(Handmaid)、無生育能力的女僕以及可能作為基列國耳目的司機。最讓人恐怖的一個情節便是每個月這個主教家庭將會進行一次所謂的「受精儀式」,在受精儀式過程中,使女將代替大主教夫人與大主教交媾,以此使女能夠懷孕從而挽救基列國過於極低的出生率。

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在原著中使女有嚴格的著裝規定,只能身著紅袍頭戴白色翼帽出行。在基列國中,女性不得工作,任何反對政權者、試圖逃跑者、性少數者(被稱為「性別叛徒」)等等都將被立刻處以絞刑並懸掛示眾。而在劇集中為使女設計的服裝應該說完美契合了原著小說中的質感,鮮紅與純白的著裝配色讓使女群體格外顯眼,然而事實上她們又是整個基列國中最沒有權利的人群。

在前兩季中,以主角瓊為首的使女們正是時刻面對著這種無力改變的殘酷現狀,瓊是在與丈夫逃往加拿大的過程中被抓住成為的使女,這也讓她對過去的回憶與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相對於小說,劇集更加直觀的利用閃回的手法不斷加強著這種發差,也讓瓊不斷積累著反抗的動能。在第二季最後就當所有人為瓊選擇留下而錯愕時,第三季第一集則非常直接的吹響了反擊的號角,瓊選擇留下來顯然是出於一種鬥爭策略,她不僅僅是要拯救自己和孩子,而是心懷更遠大的目標,而原本作為反派角色的賽琳娜在第一集後半段點燃的那一把火無疑也代表著一種覺醒,革命的暗流正在湧動。

儘管《使女的故事》本身作為一部「反烏託邦」小說,原著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本人卻在多個場合表示這並非一部純粹意義上的虛構作品,因為其中不少情節都能從歷史中找到來源。而即便是不去回顧歷史,僅僅看看當下,也很容易發現作者或編劇說傳達出的憂慮與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右翼政治與民粹勢力的抬頭都在不斷侵蝕著個人權利與多元文化。

在阿特伍德為《使女的故事》再版撰寫的新序言中,她也直言不諱的提到川普上臺後保守主義對於女性權利的侵害:「美國大選後,恐懼與焦慮蔓延開來。基本的公民自由被視作受到侵害,過去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以來女性贏得的許多權利也遭到侵害,對許多群體的仇恨開始滋長,形形色色的極端主義者開始表達對民主政權的嘲諷……」

而就在上個月,美國多個保守州都連續通過了禁止墮胎的相關法案,其中阿拉巴州更是出臺了史上最嚴墮胎法案,婦女不得在妊娠的任何階段墮胎(即使是被強姦或亂倫),協助婦女墮胎的醫生將被判處10-99年監禁,該方案更是在該州直接推翻了1973年最高法院對羅伊訴法德案的判決。也正是在如此嚴峻的現實背景之下,《使女的故事》劇中使女們的造型也被借鑑到了現實中,越來越多的女性抗議活動中出現了成群結隊身穿紅衣頭戴白帽的「使女」,顯然誰也不想目睹著劇集一步步成為了現實。

推薦指數:非常推薦。

長按識別二維碼

獲取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個人意見」《使女的故事》第三季:用血與火書寫的抗爭
    Hulu旗下最重要的原創作品——《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再次歸來,在經過第二季的壓抑與隱忍之後,所有人都期待著第三季會帶來一個反抗的高潮。毫無疑問,Hulu憑藉著《使女的故事》才將自己耕耘多年卻不溫不火的原創系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使女的故事》之於Hulu就如同《紙牌屋》之於Netflix,從獎項到知名度都讓平臺受益頗豐。
  • 《使女的故事》為命運與自由抗爭的女性史詩!
    《使女的故事》這部劇不光大眾口碑好專業人士也紛紛豎起大拇指畫面美它獲得了「電視劇屆奧斯卡」的艾美獎、金球獎等近百項重量級大獎最佳女主、女配、導演、編劇、製片人、攝影、服裝、音效、剪輯……等等反正你能想到的獎
  • 《權力的遊戲》第三季,通往鐵王座之路是用血來送行,凜冬將至
    《權力的遊戲》第三季,通往鐵王座之路導語:《權力的遊戲》第三季,通往鐵王座之路是用血來送行,凜冬將至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繼續跟大家聊一聊《權利的遊戲》第三季,在經過前兩季的鋪墊,第三季也開始進入了整部劇的中端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第三季一如既往的高水準
    Hulu旗下最重要的原創作品——《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再次歸來,在經過第二季的壓抑與隱忍之後,所有人都期待著第三季會帶來一個反抗的高潮。毫無疑問,Hulu憑藉著《使女的故事》才將自己耕耘多年卻不溫不火的原創系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期待了一年,滿滿的都是失望
    這第三季可以說是雞肋中的雞肋,看不是,不看也不是,這特麼是我之前看的使女的故事麼?劇情崩的媽都不認識,一會是妮可的歸屬權問題,一會又是要帶走漢娜,一會又是要營救孩子,當然不是說安排這些劇情衝突不好,這些衝突,你得好好敘述,好好收尾啊。結果每條線都沒搞好,歸屬權談來談去,你以為談好了,瓊與沃特福特太太達成共識了,突然來個急轉彎,沃特福特太太又不認了。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關於原著與越挫越勇的第三季
    第一季中瓊的反抗勇敢承擔,其實書裡全部都是莫伊拉的戲份,莫伊拉抗爭了,她就走出了基列,至於瓊,隱晦的說是被Nike救走的。相比之下,阿特伍德另一部網飛製作 (別名格蕾絲) 可以說書與劇都是極好的。 第二季我映像不夠深刻,基本上圍繞瓊生孩子救孩子走展開,還是局限在沃特福德的家中,壓抑沉悶,不過這個時候瓊還是個正常人,她會反抗,會愛自己的孩子,會為自己的孩子勇敢。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使女的末路
    上個月,在「電影與現實」的主題訪談中,戴錦華老師以「諾貝爾獎欠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一個文學獎」高度評價了《使女的故事》,在此之前我也偶有聽說這部美劇,但一看片名就望而卻步了,使女?又是基督教題材?還是算了吧……講座後一搜,我滴天,The Handmaid『s Tale(2017-2019)竟是一部科幻劇?!?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看完第七集
    伴隨著June憤怒的喊叫WHAT DID YOU DO眼淚也跟著下來了記得第一季June還抗爭著投石殺人到了第三季已經麻木地拉繩殺死一批而在嬤嬤的口中 是「神聖職責」使女們拉著絞刑的繩口裡說的是"by his hand" 上帝之手那個女傭驚恐悽涼的眼神刻印在腦海裡活在當下我不知道哪裡有希望或許身為女性就是只能被當子宮的命我希望不要有「女性」這種人類太痛苦了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故事太溫存
    我覺得使女的故事到第三季越來越扯了,還是有美國人的那種正總要戰勝惡,正義要伸張。構造了一個殘酷的世界以後開始變得溫存,女主光環太重,素不相識的下層人也會相互幫助彼此,從而似乎很多人都自覺團結一致對抗邪惡。而這個國家的檢舉功能也太弱了,以未來的科技,沒有一個攝像頭,給人們太多隱私空間來交談。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男生看女權
    有像June,那樣的敢於抗爭的女性,奮戰到底。一本書和一部劇都提到了用「性」作為反抗武器《使女的故事》裡面Nick和June在晚上跑出來進行性行為,其中在第二季裡,Nick幫助June逃到了一處新聞傳媒機構,她在那裡過了幾個月,Nick和June變得越來越「正常」,性行為逐漸從基列國似的宗教行為,變成更具生活氣息的人類正常行為。在《1984》裡面,男主找了一處隱蔽的地方作為與女主的戀愛場所,同樣是通過性行為進行反抗。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真實人間
    幾乎是每周追著看,第三季依然像第二季一樣有很多問題,節奏、劇情進展、人設、金手指、女主意義不明的表情、最後的很多bug,但這些都不能掩蓋這部劇最大的閃光點——真實。前兩季是今年五月補完的,情節上的連續讓我體會不到很多從頭追更新的觀眾的焦急,反而稍微能理解緩慢冗長的故事情節,尤其是反抗過程。雖然每一季都一定會為了繼續拍這個故事,而刻意設置很多不合理的劇情,包括一定走不掉的女主,和怎麼作都死不了的女主,這種其實可以避免但似乎美劇不喜歡換主角做成群像而導致的bug,在這部劇中,反而跟艱難、反覆、螺旋上升的歷史進程也並不太衝突。
  •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劇情分析劇透 第三季明年播出
    ­  伊馮娜·斯特拉霍夫斯基(Yvonne Strahovski)在《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中飾演矛盾複雜的塞麗娜·喬伊(Serena Joy),憑藉第二季的精彩演繹,斯特拉霍夫斯基獲得了今年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女配角獎提名。
  •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尼克最後是死是活?尼克的結局是好是壞?
    美劇《使女的故事》第三季確定將於6月5日回歸,還由4個月不到便能看到新一季故事了,廣大劇迷們早就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新劇情了。據悉新一季共有13集,女主角伊莉莎白·莫斯等人都會悉數回歸。之前第二季尾聲留下了懸念,新一季故事會繼續銜接之前的劇情。很多粉絲對尼克的安危很是擔心,許多網友希望尼克不要領盒飯,但又預感尼克第三季會死。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又臭又長的第三季,從此無望第四季
    這個劇已經預定第四季了,,,,,hulu的吃相就和HBO一樣難看,第一季是精華,然後一季比一季差,而且差得完全在意料之中,前面的好歸功於原著,後面編劇腦子進水江郎才盡(全靠原著),脫離原著後瞎幾把拼劇本,劇情啥的也就跟吸血鬼日記之類的比比就行了,第四季差不多也就是第三季的模式,前11集全靠嗶嗶+對主線無卵用的加拿大言情劇+依舊無卵用但又臭又長的各類角色回憶殺(把莉迪亞那個老賤人留著就是為了這個吧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好劇和堅強女人都是經得起考驗的
    《使女的故事》是個節奏很慢的劇,第一次點開這部劇的時候,看了不到十分鐘就退了出來,因為慢,一開始並沒有抓住我的心。浮躁的我差一點與一部好劇失之交臂。感謝還有那麼多網友,他們耐心看劇,無私的分享,把這部劇推上好劇榜熱搜榜,讓我再次看到「她」。看劇觀影這件事,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一部劇一個電影能讓大家都說好,那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革命的第一槍在這一季終於開響了
    《使女的故事》可以說是我在《權遊》以後,近幾年我最喜歡的美劇,以至於讓我這樣一個懶人願意為它寫第二篇長劇評。《使女的故事》說起來很簡單,因為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極端人群奪取武裝政權推翻了美國建立了一個以宗教為唯一信仰的獨裁國家,在這個國家女人沒有人權,「女性應該更關注與自己天賜的職責」,基列國的女性要麼去做生育的工具「使女」,要麼做幹家務的女僕「馬大」,要麼做男人的附庸「主教夫人」。
  •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六大看點
    -QQ群:573835344微信群可會話窗口掃碼或加庫嬸兒微信 gui45887063  拉你進群-Hulu 金球獎、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已於日前畫下句號。以下根據製作團隊的訪談,整理出關於第三季的六大看點。
  • 美國恐怖故事第三季
    相比起前兩季的恐怖與懸疑,美恐三的故事脈絡更加清晰,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第三季是美恐系列最好的一季。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第十二集 Sacrifice
    三季以來,觀眾得以第一次看到Gilead的這種「儀式」。以前死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往牆上一掛了事。死了的大主教連屍體都沒了。第一次有正式的葬禮,原來使女也有專門的衣服用於這種場合。Lawrence的結果怕不是很妙啊。有人不理解June的見死不救,這集評分只有8.4的主要原因可能也是因為這個。
  • 《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使女的故事
    當我快看完整整三季的時候,我依舊以為這部劇在講壓迫女權,把女人淪為生育工具的帝國如何被推翻。但當我看完第三季用另一個整體的角度思考這部劇的時候,我會驚嘆作者是如何寫出這麼一部科幻現實主義的小說,他的目光已經落在了數百年以後的現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