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青春在歲月面前真的不堪一擊,那些年的意氣風發,那些年的年少輕狂,最終都難逃時光這一把雕畫滄桑的刻刀。
看到《致青春》的結局,我在先前還為鄭薇無法獲得圓滿愛情而嘆息的心裡蒙上了一層更加沉重的壓抑。
《致青春》應該算是一部正劇,並沒有明顯的喜劇或者悲劇的標籤,或者說,這是一部悲喜交加的青春劇。校園戲份篇幅頗多,幾乎佔了整部影片的三分之二,而其中的歡樂成分也多被其佔據;後半段的職場戲份則多以悲情的冷色調為主,稍顯灰暗的氛圍讓人有種呼吸緊湊的不適感覺,與前半段校園戲份中嬉笑怒罵的輕鬆隨意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當是導演刻意為之吧,青春的道路必然不會是一路平坦,一路陽光。
現實與理想的爭鋒相對總是在不斷逼迫著青春做出讓步,從青澀蛻變為成熟,從單純過渡到複雜,象牙塔裡的溫暖終究無法長久,始終還是要去面對和適應成長的殘酷與嚴寒。感情真摯卻又最終無奈分手的陳孝正與鄭薇如此,為愛盲目甚至因此付出生命代價的阮莞如此,因被污衊盜竊而狠砸小賣部導致被開除的朱小北如此,無法面對父親偷情而選擇逃避的林靜也是如此,我們呢,恐怕都是如此吧。
正如劇中的一句臺詞所說,我們最終都要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那種人,這也許就是青春的無奈吧。只是,如果少了這一份無奈,青春又該如何成長呢?
影片在校園與社會的場景之間做了一次明顯切割,讓每個角色以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形象重新出現,視覺上的衝擊更加容易讓人明白,生活不僅磨平了青春的邊邊角角,也讓它的內在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就是所謂的成熟。
只有經歷滄桑的不斷灌溉,青春這一棵幼苗才能夠抽芽吐蕊,開枝散葉,成長為傲立在風雨中的參天大樹,才能夠真正凝結出成熟的果實。
影片的最後,陳孝正還是回來尋找鄭薇,尋找他那段幡然醒悟之後卻發現已經逐漸飄散的感情,此時,所有的功名利祿在他心中早已失去了分量,當年那個純真的笑臉才是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失去的總是最美好的,這仿佛成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定理,歷經滄桑的我們,每每再次回首,是否感受到了青春愈發的美麗動人。
其實,並不是青春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而是我們的腳步在不斷向前。一路走來,嘗過青春的甜蜜,嘗過青春的苦澀,感受過青春的可愛,感受過青春的可恨,便已足夠。
青春是人生中的一場盛宴,只是其中的美味卻只有在滄桑歲月的佐料下才能夠細細品味。不妨提起勇氣,揮別已經逝去的青春,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漫無止境的告別。一味地沉湎於過往,只是自我逃避的懦弱表現,唯有懂得珍惜眼前,把握現在,才能不負青春,不負人生。
當我們年華老去,世界也開始變得模糊,有一道風景,卻會越來越清晰。它沒有奼紫嫣紅的繽紛,卻比任何色彩都更加鮮豔;它沒有幽蘭馥桂的濃鬱,卻比任何花草都芬芳。它的名字叫做青春。
作者:林邪雲(原名林傑榮)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