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就是西北人,我從小到大見到的親戚們,都有西北人民那種不怕苦、勤勤懇懇、包容別人的精神,我在他們臉上經常能看到帶著那種像水花一樣的笑容。我想水花能打動很多觀眾,就是因為年長的人能看到曾經的自己,年少的人能看到自己的家長。」
引發廣泛共鳴的《山海情》,熱度不斷攀升。那段20多年前漫天黃沙中的脫貧故事也隨著劇情推進讓人時刻縈懷。
劇中不少角色令人動容,其中,水花一角生動演繹了西北女性「用力生活」的樂觀堅韌,既讓人動容又讓人心疼。在劇集播出收尾之際,記者與水花的扮演者、演員熱依扎進行了一次關於「水花」和這部劇的對話。
談及作品播出所獲好評,熱依扎說:「誇獎當然開心,不過好作品是所有人的功勞」,言及此處,她對著牆壁比劃了一下,「就像我對著牆壁演,怎麼可能演得好,沒有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的」。
在被選定為「李水花」的扮演者之前,熱依扎只知道《山海情》的一個故事梗概,甚至連角色名都不知曉。
僅僅是劇集的創作陣容,就足夠讓她心動,「演員都希望跟好創作團隊合作」。而後,劇本慢慢出來,熱依扎確信這個人物一定能走到觀眾心裡。「但是你在看劇本的時候和到了現場去拍是不同的感覺」。
戈壁灘上,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在這種環境下,演員才能從切身體驗中沉澱出真實感。揣摩在當下階段的情感、與對手戲演員化學碰撞,在一次次這樣的過程中,水花的形象漸漸豐滿了起來。另一方面,在詮釋角色的過程中,一些屬於水花的特質也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熱依扎。
拍攝現場,導演孫墨龍有時會問熱依扎,「扎扎,接下來這場戲你會怎麼演?」
答案,唯有融入角色生活中去尋找。
熱依扎:水花跟永富說「一定要讓你坐上輪椅」那場戲,我們斟酌了一下,所有主創包括現場的工作人員都在想這場戲該怎麼去詮釋。我們拍了兩種方式,後來大家都覺得第二種方式更對。這種創作熱情、創作氛圍特別好,有一種又回到學校的感覺,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都是要弄出來以後看多數人的意見。記者:說說拉著「全家」7天7夜徒步400公裡的那場戲吧?熱依扎:這場戲我們也拍了兩遍,因為第一次的光線不太好,導演也覺得很遺憾。後來我們等了很多天,天公作美,所謂的作美不一定是風和日麗,劇裡前面有一陣大全景,天上一半烏雲、一半晴天,那景太牛了。滾滾烏雲下,水花往前走的時候,我個人對這個畫面有一種理解——代表有時候我們想突破自己,卻不敢突破,總覺得前方萬一不好呢,就像之前的村民似的,但水花反而就要衝著一個未知的方向前行,最後發現——風和日麗。感覺就像「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想去拼搏的時候,肯定是要經歷萬般困苦,這裡的困苦就是她的7天7夜,就是她的400公裡,就是她一個人拉著全家的家當。熱依扎:那個景別我拍了兩遍,第一遍是一種方式,第二遍換了另外一種方式,但都是「難受」的。第一遍演完了後,我覺得可以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在這個環境裡第一遍往往可能還沒準備好,或者說對手戲演員給你的一些東西,你沒有想到。演這場戲的時候,黃軒就有一種像大哥哥在照顧你的感覺,其實水花那時很年輕,狀態也很脆弱。後來,在自己看這場戲的時候,又有了另外一種感想……(詳見採訪視頻)隨著《山海情》劇情的深入,有關「熱依扎演技」的話題越來越熱。
有豆瓣網友說,水花這個角色「不僅在感情戲上處理得細膩,包括走路的姿勢、說話的神態、面對生人時的侷促、善意的笑容,都拿捏得很到位」。
在這背後,「觀察」是熱依扎塑造人物時的積累方式。從馬得寶原型之一趙鴻(在劇中飾演吊莊移民戶馬鴻)口中的講述,到當地灘羊店勞動婦女們的日常生活狀態,都成為了熱依扎揣摩神態、動作的參照「樣本」。
在觀察之外,還有以「兩腳泥」深入角色生活的認真態度。
在拍《山海情》時,熱依扎剛剛坐完月子,但她在現場還是「真刀真槍」地踩涼水、拖車、幹農活。事後回想起來,這些「體力活兒」也並沒有怎麼樣,在她看來,這都是演員的本職工作。
記者:水花是在神態、儀態等多方位中塑造出來的,平常也很擅於觀察?熱依扎:從小到大都喜歡觀察。小時候在家樓下玩,經常忘帶鑰匙,就只能跟我哥在樓下看來來往往的人,看他們買菜、走路,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表演的素材。昨天有一位前輩跟我說,這個戲就是「父輩們的生活、市井裡面的婆姨,往日的舊時光組成了水花的點滴」。你可以在生活中吸取很多東西——比如水花幹農活時為什麼要避免手掌觸碰?因為手要保持乾淨,她還要和面、洗衣、做飯,手不能沾土;走路的話,她是天天養孩子,腰不可能還是直的,肚子也一定會往前傾。以及,生孩子以後會對身體、骨骼造成怎樣變化,有沒有坐過月子等等,這些東西都要去想明白,然後融入到自己的角色。再多看看當地的人,奶奶輩、阿姨輩的,她們怎麼笑、怎麼說話、眼神如何,把她們吸取進來,在戲裡面連貫起來。熱依扎:劇組裡有一位飾演村民馬鴻的老師,叫趙鴻,是當地人,他其實是類似於得寶原型的定位,他跟我們複述了很多當地當年的故事。趙鴻老師也是因為脫貧,現在自己開了旅店,生活過得很好,我經常會找他聊天,看他說話的感覺。還有我們去當地吃灘羊的時候,那家店裡的後廚是老闆的媽媽和姐姐,我總愛去跟她們聊天。我父母就是西北人,我從小到大見到的親戚們,都有西北人民那種不怕苦、勤勤懇懇、包容別人的精神,我在他們臉上經常能看到帶著那種像水花一樣的笑容。我想水花能打動很多觀眾,就是因為年長的人能看到曾經的自己,年少的人能看到自己的家長。
記者:拍攝時正好在哺乳期,劇裡的體力勞動會不會較為吃力?熱依扎:如果從科學的角度,肯定對身體不好。因為剛坐完月子出來,要踩涼水、拖車、跑、跳、舉重物,這些都是會影響到身體結構的。但(擔心這方面)可以選擇不接,應了這份工作,就該做好這個事,而且這個事是沒有生命危險的,很多人都在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