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賣自己用的一支手碟,偶然有人問起,總會索要視聽的視頻,之後大多都會再追加一個問題:你玩了多久了?為了給出一個嚴謹的答案,我搜索了我的購買記錄,我的第一支碟是2019年3月30日下單的,剛好一年整。
這一年裡,手碟的到來,不像是家裡添了一個新物件,而對於常年頻繁買琴賣琴的我而言,也不僅僅是多了一個新樂器,而更像是找到了一個新朋友,陪我度過了一年時光。
去年的3月,我的生活狀態一如既往:為4月的工作奔忙,除了日常的家庭生活,搖滾樂、攝影和羽毛球依然是填滿工作之餘的三大塊。一日,偶然在閒魚二手網上看到了手碟,價格居然遠遠低於我的認知。我知道手碟和電視劇《好先生》沒有任何關係,早些年就在視頻網站上看到過,在國外旅遊時也曾見過街頭演奏的藝人,當時就被這種空靈的聲音吸引,因為其聲響和它本身「大黑鐵鍋」外形有著強烈的反差,這麼笨重的傢伙居然有著如此悅耳的聲音,有著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喜。
然而當我進一步去了解這個樂器時,發現這其貌不揚的「鐵鍋」竟然是如此高冷。這形同上古神器的傢伙居然是世界上最年輕的樂器,誕生於2000年的瑞士只有歐洲手工藝人能做,買一支碟需要提前預定,然後排隊等待1-2年,價格折算人民幣都是一兩萬起...
好,我們回到刷閒魚的故事,通過商品的描述加上網絡的搜索,我明白了,這個不到20歲的歐式貴族樂器終於拜倒在了東方文明的智慧與勤勞下,說白了,中國人可以上流水線機器製作手碟了。當然此時國內也有了一批工藝不遜於歐洲水準的手碟製作人,仍採取手工製作的方式,價格同樣不菲。我綜合考量了這麼幾點:首先,通過簡單了解和網上視聽,我是喜歡的這個樂器的音色的;其次,我有一點打擊樂基礎,會簡單的架子鼓、手鼓演奏,那麼同樣是打擊樂,手碟對於我上手難度不會太大,至於它的旋律屬性,只有一個八度音階可比吉他貝斯容易多了;最後,試錯成本是我能夠承受的,大不了再賣掉,賣不掉放在家裡當個金屬擺件也行,就是個頭大了些。
於是,我用兩千元買到了我的第一支手碟,邁出了入坑的第一步。不出所料,我上手很快,但是提升卻很難,一是網上沒有成系統的教學視頻,國內也沒有正規的教材;二是只有一個音階的樂器如果單獨演奏,想要做出繁複的變化,真的不容易。我能做的只有自己摸索練習,同時多聽多看別人的演奏,我漸漸發現練習手碟是當下為數不多的,能讓我沉浸其中的一件事,它的音色有一種魔力,能讓你慢慢平靜下來,做到專注,然後一直打下去。
我做了近20年的搖滾樂,一直包裹在貝斯的低頻律動中,對激進的失真音色以及爆裂的鼓點已經審美疲勞了,所謂的陰暗美學也不能帶來多少愉悅。手碟帶給我了強烈的感官反差,柔美清亮的音色一時讓我喜歡到不能自拔。
四月底,得知太太懷孕了,於是我刻意減少了在家裡演奏電聲樂器,用在練習手碟的時間逐漸增多,甚至還託美國的朋友買了一本原版英文教材,同時試著自己創作手碟曲。四月在武漢遊玩,武大的朋友邀請我們在老圖書館飲茶,看窗外細雨濛濛,大家聊起古建築屋簷上的神獸,隨手一搜,其名曰嘲風,龍之三子,平生好險又好望,回到西安後,對那場山雨久久不忘,創作了自己的第一支手碟曲《嘲風》(太簡單粗糙,就不上視聽了:)。
五月,給身邊很多朋友安利了手碟,有一位畫家朋友表示了興趣,六月,畫家朋友邀請我去看了一場手碟分享會,會上見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原聲樂器,也見識到了高水平的手碟演奏,我「趁勢」把自己的碟出給他,然後換了一支音色好的多的碟,雖然只玩了一個月,我已很是上頭,如同當年彈貝斯,玩攝影一樣,要走上漫漫的燒設備之路了。同時也做了決定,不再繼續與當時樂隊的排練演出,在家好好陪太太待產。
同在六月,看到了一個世界級演奏家的視頻,一支手碟打出來的旋律和律動簡直讓我驚掉下巴,同時立下小小flag一個,要把這個曲子拿下。
手碟終歸還是小眾樂器,我陸續加了一些手碟群,都只有二三十人,還有不少人重疊,大家也不太說話,貌似都在悶頭摸索。國內一些培訓機構也在網上推出了系列的教學視頻,同時國內的手碟品牌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到了秋天,很多打擊樂學校都開設了手碟的教學業務,但是學的人遠不如架子鼓等傳統打擊樂,這個高冷的鐵鍋依然讓國人感覺到神秘。
還有朋友給我看過一篇知乎的帖子,這樣說道:
而我的老本行,貝斯也有幸入圍
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嘛,不過7件樂器,我佔了倆,還不趕緊跟我交朋友~其實也如我上文所說,如今手碟的入坑門檻較幾年前已經低了太多,一直猶豫觀望的人是時候下手了。
從去年夏天起,我跟著太太一起去做孕期瑜伽,隨後也了解了一些關於冥想、音樂療愈等新興事物,手碟音樂和這些都可以完美契合,帶給人心靈的舒緩。感覺隨著年紀增長,會更青睞這種原聲樂器的自然音樂,抑或是平日壓力也在增大,需要一個為神經放鬆的方式。
如今在練習手碟時,我開始體會到了那種與自己內在溝通的感覺,隨性敲擊發出的聲響通過聽覺浸入神經,整個人慢慢放鬆下來,卻又能保持著專注,專注於音符的呼吸,妙不可言。
讓時間過的快些,到了2020年的1月,我看著西安一位手碟老師的教學視頻,居然把前面視頻那首地鐵裡演奏的曲子練了個七七八八,1月7日,總算是錄下來了一個一遍成型的演奏視頻(現在看來還是有些自不量力,還沒到碰這個曲子的時候,視頻裡瑕疵太多)在發朋友圈的時候,我說聽著這樣的曲子,小羽毛你不好奇想出來看看嘛?結果那個晚上,小羽毛就發動了,12個小時後從媽媽肚子裡出來了,真是神奇,想必她對手碟的聲音已經再熟悉不過了吧。未來有一天,她長大了,能在我身邊打起手鼓合奏或者跟著旋律跳舞,好期待呀。
來,伴著我去年底的一支手碟曲子,我想跟感興趣的朋友們說幾個關於手碟的tips~
1,手碟和書店、文創店賣的那種五彩斑斕的空靈鼓不是一回事兒,那種是用小鼓槌敲打的,音階排列一般是常見的大調式,可以演奏很多現成的曲目;手碟常見的調式是D小調,不僅演奏不了太多現成的曲子,和其他非全音階樂器都不太容易搭,只好獨善其身了。
2,現在去閒魚上看手碟,一千出頭的都有,我個人感覺不是不能買,買了可以讓你直觀的感受手碟是什麼,但是很有可能影響你對這件樂器的認知,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聲音不好的手碟估計敲兩下就沒興趣了,不知道烙餅好使不?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個品牌的手碟生產工藝很成熟了,低端產品對於入門玩家也絕對夠用。
3,沒有任何樂器基礎的人也不用擔心什麼,只要有基本的節奏感,就可以先玩起來,一支手碟只有一個音階,都是和諧音程,所以隨便打打都還挺悅耳,先上手,再去補充一些關於節拍的基礎樂理也完全來得及。
4,手碟挺沉的,背在身上像個龜殼,便攜程度比尤克裡裡、口琴啥的差遠了,但是帶到戶外玩一定會很吸睛,搭配一些簡單的小打擊樂器,效果很贊。
我想這個傢伙估計會陪伴我很久,我也很樂意向身邊的人去推廣它,也歡迎如舞蹈、朗誦、冥想配樂一類藝術領域的跨界合作,也希望和其他音樂人一起學習交流,讓手碟融入到受眾更廣泛的音樂中去。至於文章開頭我提到最近在賣一支自用的手碟,沒錯,我又有了更換設備的需求,因為我自己有一個關於手碟的音樂計劃正在慢慢成型,希望能早日實現。
最後分享一個近日看到的手碟演奏會的視頻,B站有全程錄像,一個半小時,兩個演奏家沒說一句話,全程高能,這應該是把手碟這件樂器的意境展現到極致了吧。
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