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謙聲音,理性與感性交迭。
緩慢的訴說,讓等待與尋找變得格外厚重。
趙英俊老師的《守候》,歌詞與旋律,契合薛之謙的感覺。
而且,賦予了新的含義。
喜歡有故事的音樂,喜歡哲理的作品,其中的豐富,將音樂作品更加有生命力,有血有肉,引起共鳴。
趙英俊說,總覺得自己有些歌,值得被再唱一遍的,就像每首歌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換一個講述者,便會有不同的感受,熟悉且意外。
這句話,太有水平。
同一首歌,不同的聽者會有不同的領悟;同一部作品,被不同的人演繹,故事也不盡相同。
老薛是個怎樣的人?
拋去哲理的表達,感情的鋒利你到現在挨了多少刀子?
傷痕滋長,感情的小船不知道飄向了何方。
矗立在薛之謙左右的兩尊守護,左手感情的蒲葦,右手哲理的磐石,讓你神往不已。
有人說《不愛我》比《天外來物》好聽,但是必定也有人說,後者比前者要好。
引起的共鳴不同,產生的愛慕不同。
我們各有所愛,是我們的選擇,同樣,歌者也會有不同的方式去詮釋某部作品。
如此,趙英俊老師說的,個人非常認同。
這個計劃,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多元化,看到了不同的方面。
猶記得趙英俊的《都選C》,極其迎合電影,前奏響起,樂隊的老少,個性的架子鼓,美女的颯爽,那一刻,人才濟濟;那一刻,樂隊在發光。
如今,老薛演唱了《守候》,被「薛式情歌」所加持,我們聽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開頭的清唱,似乎能夠想到「呆若木雞」的鏡頭,回憶過往,剖析自己。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次老薛的嗓音格外的厚重,厚重的故事讓你的心變得沉甸甸的,千斤重的感情故事,是否能夠分給別人幾兩?
尋找,等待,苦情人好難。
隱隱的有種力量在作祟,隱隱的能夠感受到被感情洗禮後新的啟迪。
老薛不只是在表達尋找與等待,同樣告訴了我們答案。
這種感覺,若《背過手》,若《花兒與少年》,若《醒來》。
不只是情緒一點一點發洩,不只是「訴苦」,還有站起來,面對未來。
這種感覺很慢,在開篇,突然一愣,然後冷靜下來,進入老薛的旋律。
還要我等多久,見到你的笑容,你在哪裡追求,是否已經擁有,你離開的出口,變成我的缺口,只有你的遷就,能解我的憂愁。
等待笑容,是個多麼悲催的事情。
在老薛的聲音中,似乎有多少的卑微,或者,是祈求。
開了一個這樣的頭,或許有些壓抑。
但,這只是開頭。
總有人要遠走,總來不及挽留;在分岔的路口,在下雨的時候,總有人要廝守;還剪不斷離愁,別和往事戰鬥,我們不是對手。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不只是本能的反應,更上升到思考這個層面。
趙英俊的詞,同樣犀利。
和往事戰鬥,從來都不是對手。
這讓我想到了金歧玟的《歲月神偷》,多麼的無奈。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晴時有風陰有時雨,爭不過朝夕又念著往昔,偷走了青絲卻留住一個你。
隨著曲子的行進,我們感受到了一絲絲的堅強。
這些堅強,然後瘋狂的生長。
剪,不,斷,離,愁。
既然這樣,那就拋棄往事,和未來戰鬥。
苦情歌,不願意是苦情歌,我用這樣的思路,去理解老薛的詮釋。
因為總感覺有一股力量,在支撐著感情,不再做卑微的小丑。
一曲《守候》,與其說是守護過往,不如說守護未來。
趙英俊說,重唱這些歌,由最初的一個念叨,變成今天這般陣仗,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感嘆這是何等的傳奇。
善意面對周遭,感激應該感激的人。
聽不同人的故事,聽老薛的傾訴。
情義很濃,萬萬不可辜負。
- End -
人物與作品解析vol.344:薛之謙《守候》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撰文|響馬書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