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簸貨運路》
剛開始,Sir還打算倍速看,畢竟只是國產紀錄片,大致猜得到什麼風格。10集,每一集15分鐘,跟拍一位貨車司機(或家庭)的路上故事。貨車司機?你說可能嗎?
畢竟一說到貨運,好像咱第一個反應的詞,是「事故」啊……
前面說,這一龐大群體被我們「忽視」,其實也不是。
更準確說,是「誤解」多一點。
畢竟,不出事誰也不報導,一出事就成了警鐘長鳴。
還記得2019年10月,發生的那起無錫312國道發生的跨橋橋面側翻垮塌吧?
3人死亡,2人受傷。後來我們知道,因為超載。
所以Sir想問了。
在你的印象裡,貨車司機是不是人人個性粗野,為利潤敢於鋌而走險?
然後你覺得,正是這種置交通法規於不顧,才屢屢造成事故?
或者你表示理解,畢竟這行不容易,「不超載就虧本,不超載就賺不了錢」?
不管你怎麼想。
聽聽下面的故事再說。
中國有3000萬貨車司機,貨車司機承擔了中國貨運總量的76.8%。
被稱為「公路上的遊牧民族」。
但這遊牧感,不瀟灑。
開在西北省份的荒原戈壁上,就算是女人,一周洗不了澡,也只能就地拿雪搓個臉。
這裡有無數高山深谷、陡坡岔路……路況相當複雜,突發說來就來。
是,這就來ing。
拍攝過程中,記者還坐車上,老楊突然剎不住了,剎車因為一路高溫,失靈。
幸好!
前面轉彎有個避險車道,老楊慢慢把車停住,再回頭看輪胎……
一灑水,燙得冒煙。
王紅保,很多年前去過拉薩,犯了嚴重高反,至今心有餘悸。
淡季了,又有一個好單,去不去?
要知道這一路,不僅路況艱險,天氣還多變,一會雨雪一會冰雹的。
王嫂也怕他去。
不僅怕老公身體跟不上趟,更怕那些事故,不出則已,一出都是大事。
(2018年12月27日,卡車司機倪萬輝、李嬋夫婦,在送貨去西藏路上,因高寒缺氧去世,留下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
但咋辦呢,淡季,大單不能跑。
這一路對別人是路,對他是關。
西寧-青海格爾木-唐古拉山-五道梁……從河北的海拔幾百米,到4千米,5千米。
終於開到目的地,交貨完畢,夫妻倆站雪地裡,給朋友錄個視頻。
那神色感覺像破了吉尼斯記錄。
除了高危外,貨車司機生活水平也相當嚴酷。
路上跑,一跑半個月。
坐車上不動彈,一開就十幾個小時。
為了省住宿費或節約時間,他們往往吃車上,睡車上,輪胎邊刷個牙洗個臉……
這是名副其實,「在路上」。
這路上,有人錯過家。
卡車司機馬旭是真的「過家門而不入」。
貨車路過老家的高速邊,讓老婆把孩子帶休息站,就這麼親暱半小時。
然後,又出發。
這路上,有人帶著家。
跟著老公走車的,叫「卡嫂」。
卡嫂苗姐,貨車上一整套做飯傢伙,剪起麵食來咔咔的。
這手速是練出來的,因為這行,就是跟時間賽跑。
一跑十幾年後,別人眼裡,你就是男人。
- 你還知道你是個女人嗎?
- 你意思是說,我是個男人嗎?
除了做飯,卡嫂業務相當多——
找貨源、貨運統籌、辦提貨單,砍價……
協助裝貨卸貨、數貨、記帳……
你要問了,這麼麻煩不能呆家裡麼,何苦風餐露宿。
家裡?家裡也有孩子啊老人啊,再說了,呆家也得兼顧生意,每天電話裡聊業務來來去去的。
結果就是:
男人+女人合體。
- 男人幹的活你也要幹
- 女人幹的活你也要幹
一個數據統計說:
3000 萬卡車司機, 95.8% 為男性,已婚率約為89.5%。
也就是說,幾乎每個卡車司機,背後都有一位卡嫂。
上不上車,都是她們的兩難選擇。
說完卡嫂,再說孩子。
貨車司機和卡嫂的背後,往往是無數的留守兒童。
像苗姐這樣把孩子丟家的,是大多數。
也有帶著孩子一起上路的。
司機王帥,倆孩子,老大八歲,爺爺奶奶照顧。
老二呢,還小,老人照顧不過來,咋辦?
和妻子曉陽一商量,乾脆,一起上路吧。
這真是一道少見的風景——
老公前面開車,唱著歌。
老婆在後廂帶孩子,為了不使旅途沉悶,王帥得閒還講個段子。
因為職業病得吃藥,老婆餵藥時,他調侃說:
此處應該有一句:
大郎,該吃藥了
可能是人生的坎,鍛鍊了王帥的幽默。
前幾年做生意失敗,欠了一百多萬,現在都沒還清,但這一家人覺得,跟著老公走車,很快樂。
送貨之餘,一家人到湛江看海,什麼煩事都忘了。
在孩子眼裡,爸爸的世界好大啊。
此刻,王帥也適時摟緊了老婆(或許是老婆適時鑽進了他臂彎),說出了那句「大俗」的情話:
你若不離不棄
我必生死相依
俗嗎?
海浪作證,一點都不俗。
此處Sir不想聽槓精反駁,什麼「帶孩子上路危險」,你覺得危險,那你給人家解決一下。
Sir只覺得,這是王帥這一家人的無奈,也是他們的勇氣,生活不會總有「最好的安排」,什麼樣的安排,總得活出個滋味。
我們唯一做的,是一句千叮嚀萬囑咐:
請你們一定小心駕駛,注意安全。
四丫頭,少見的女貨車司機(不是前面就雪洗臉那位)。
數據表明,在總數3000萬的卡車司機群體中,女性卡車司機僅佔4.2%。
一句話,她們是勇士中的勇士,男人中的男人。
四丫頭的司機生涯,不比前面誰誰差——11年。
她還有一句名言,堪比楊超越:
「幹啥啥不行,但開車還挺厲害的。」
十多年前,四丫頭因為前夫欠債,幫著一起還債,後來又離了婚。
她選擇又養孩子又掙錢,於是走上貨運之路。
皮白膚嫩的她,從此成了拉煤的女人。
24小時睡車上的情況,還少?
孩子沒人看,就帶著上路的情況,還少?
跟媽媽有辛苦,也有安心,說來說去都是:
你這樣一個孩子,攤上了我,這樣一個媽。
她當然知道貨運有風險。
路上有路段的危險,停車也偶有人身和貨物的不安全。
有的司機去到雪山,遇到事故,一封山就是三天。
有的司機去到緬甸,遇到外國槍戰,躲在車底下瑟瑟發抖。
司機情,其實很像戰友情。
他們互為照應,是個既動蕩也牢固的小交際圈。
手藝好的,平時給大家煮個紅燒肉燉蘿蔔,多個朋友多條路,不收錢;
路上互相剮蹭了,象徵性給幾百,再約「下次一起喝點」;
女人勢單力薄,找個男司機一起搭夥;
父親帶著兒子,一路罵,罵完了又體貼。嘴裡說著,不想他成才,起碼成個人……
這一路上有親情,有愛情,有老鄉情,有同胞情,有人類各種情。
寫這篇時,Sir確實想到一個詞,主旋律。
老實說,有的主旋律劇,「大詞」太多,「大情」太泛濫,觀眾雖理解,但「肉麻感」免不了。
但這次主旋律,確實一桿子插進了生活。
而且不僅是司機們的生活,更是我們的生活。
為啥?
最後看一組數據吧,片頭上就打出來了——
中國公路貨運,平均每天在途貨運量8400餘萬噸,平均每噸貨物運輸180公裡,服務4.3億個家庭。
4.3億家庭。
有你吧?
有我吧?
你我平時看到的大多是事故。
卻很少聽到他們的「故事」。
他們在路上開著車唱著歌,處理著一起起突發。
在路邊啃著豆漿饅頭,算著帳,祈禱著前路的天氣。
當你宅在家中,快樂的小手指手機上一動。
可能一輛貨車就熱車、啟動了,風塵僕僕地轉起了車輪,奔馳在萬裡路上。
所以我們怎能錯過這故事。
而聽完故事,也請你給予這龐大的貨車司機群體,更多的注視、理解和保障。
畢竟這世上從來不缺槓精。
缺的是真正願意看到別人的生活底子。
然後說出一句「不容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