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普洱茶:喝完普洱茶身體發熱出汗是好是壞?!

2020-12-23 泠茶人

很多茶友喝完普洱茶後會出現身體發熱甚至出汗的情況,那麼這種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對我們的身體影響是好是壞?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這種現象。

首先要知道的是這種現象學名為茶氣,生熟茶之間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品質越好的茶相對而言茶氣也會越足。所以在喝茶的時候遇到這種現象就說明您喝到好茶了!

前段時間泠兒還在喝之前收藏的曼松茶,那茶氣簡直不要太強,一位剛接觸普洱茶的茶友喝完兩三泡之後就很明顯的感受到了茶氣的存在。原本有些涼意的手掌一瞬間變得熱氣騰騰的,溫暖了很多。當然曼松茶的茶氣也是茶界中出了名的強,除此之外還有老班章,颳風寨,薄荷塘等知名山頭茶氣也是非常強的。

經常養生的茶友一定知道,對於人體來說發汗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一個好的現象,起著疏通經絡的效果。很多身體不太好的茶友甚至還專門去鍛鍊身體絞盡腦汁地讓自己出汗,體驗一下運動過後酣暢淋漓地感覺。

不僅僅是生茶,品質好轉化得當的熟茶喝完之後也會覺得渾身發熱,後背或者前胸出汗的現象。這也是冬季或者天冷的時候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喝熟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穿的再暖也抵不過從內而外暖起來的效果好。

喝茶雖然不能治病,但是它確實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提高人體的抵抗力,相信常喝茶的茶友對這一點都是深信不疑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喝茶存茶的行列,對普洱茶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這個春天,與泠兒一起約茶吧~

相關焦點

  • 普洱茶的「茶氣」到底是什麼?它從何而來?
    茶氣是氣,是體感反應,是優質普洱茶的特徵之一要說茶氣,一是氣,茶氣足的茶,喝一口後,你會感覺到,茶的韻氣味在口腔和鼻腔間回竄;二是體感的反應。有的茶友說,喝茶後,茶氣會衝頂,大汗淋漓,渾身發熱,有的茶友則會出現打嗝現象。
  • 普洱茶:身體寒溼?推薦喝這幾款茶
    元道普洱茶 如何辨別身體寒溼?現在告訴你體內有寒溼的表現: 如果我們大家有: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都代表體內可能有寒。 ● 如果ta感冒發熱時渾身有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溼。
  • 什麼樣的普洱茶好 對於普洱茶的好壞你有了解多少
    一些茶友認為只要是宮廷品茶就是好茶;純手工製作,大師茶是好茶;陳茶當然是好茶,味道醇厚。老班章,冰島等都是好茶。可以看出,許多人在說好茶的時候會用一些著名的來代替它們。事實上,只要滿足三個條件,茶就是好的。
  • 普洱茶怎麼泡 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
    普洱茶茶性溫和,不傷胃。茶有促進腸道蠕動,建議普洱茶在飯後半小時飲用,消脂解膩。那普洱茶的泡法有哪些呢。老年人人也是可以多喝普洱,因為它有降壓高血壓的功效。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普洱茶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當然飯前飲用也可,能使胃有飽漲感,從而減少攝入食物,但飯前喝完後,如果感覺太餓而自己又控制不住食慾的話,就成增肥了,這點請才開始喝的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如果自己不能控制的話,建議飯後半小時喝。最好不要飯後馬上飲用,以免衝淡胃液。普洱茶對體重的調節是完全天然的,它可將體質調節到最佳狀態。所以,當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它就不會再刮去體內脂肪了。也就是說,我們不用擔心瘦得太厲害,而可以放心地喝。
  • 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
    品中王,普洱茶茶性溫和,暖胃不傷胃,這點對熟普洱茶尤為明顯,普洱是分為生普喝熟普,喝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的口感很好,普洱茶的後發酵茶。肝火旺盛的人易激動或衝動,急躁易怒,適合喝生普降火氣,每天喝一定量的普洱茶有利於身體健康,降噪利肝。
  • 普洱茶老茶客:如何才能買到正宗雲南普洱茶
    那麼如何才能買到正宗雲南普洱茶呢?雲南普洱以古樹茶為最,要買正宗普洱,一定要了解雲南頂級的普洱古樹茶區以及他們的特色茶。但他們偏偏不關心,就關心喝酒,喝完後就睡。今天賣了茶錢,一個星期花完。基本是很滿足眼前的,但他們也是幸福的。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今天還能喝到多數是古樹茶,而不是小樹茶。老班章一路走過來,當地的村民是很意識的,他們滿足眼前,不讓外地茶入內,不和生意人妥協,才有了今日一年50噸的產量,幾千萬的收入。他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堅守民族底線,不做假。
  • 愛喝普洱茶人士,對於普洱茶的基本知識,你了解多少?建議收藏!
    還有就是普洱茶的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是很講究的,或許你只是認為是一款茶,其實在衝泡、品飲的過程中,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在品味普洱茶其實更是在品味一種古老的文化,而且普洱茶也有其很多的基本知識,大家可能只是喜歡喝普洱茶,但是對於普洱茶的一些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作為喜愛喝普洱茶的人,應該要有所了解。
  • 了解普洱茶的香型
    產制普洱茶的茶菁分為十個等級,第一級是最細嫩的,第十級是最粗老的,而細嫩與粗老並不代表質量的優劣,只是區分茶葉的老嫩級次而已。茶菁老嫩有別,所含香濃淡也不相同,前幾個級別的茶葉帶有荷香,大體上從四級開始擺脫了荷香的影響,七級茶菁製成的普洱茶樟香明顯,九、十級的茶菁所含樟香漸漸轉淡。
  • 普洱茶的功效與喝法你都了解嗎
    普洱茶對於日常喜歡飲茶的朋友並不陌生吧!普洱茶的味道醇厚,且功效多多,能夠給人身體健康帶來益處。很多新「入坑」的茶友卻沒有正確衝泡普洱茶,讓其中的營養並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普洱茶2、水溫100度的水為沸水,衝泡普洱茶的水溫最好用沸水衝泡,如果水溫不好控制,不低於90度也可。
  • 普洱茶:你到終點站了嗎?
    我喝普洱茶,一是注重身體舒服,跟著身體感覺走,也是養生。天生不適合喝生普,稍微多貪幾杯,胃部會有明顯的不適感。二是喜歡陳香和陳韻,更喜歡陳年熟普的內涵。我是普通茶友的一個鮮明的個例,堅持熟茶更養生,即便是喝生普,也是喝溫性的老生茶。目前,身邊喝普洱茶的人,還是該生則生,該熟則熟。只是,有的喝生普喝壞了胃,不得已,轉行喝熟茶。
  • 為什麼說碎銀子是普洱茶的下腳料?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按工藝不同分為生茶與熟茶,不經過渥堆發酵就是生茶,經過發酵就是熟茶。我們常說的普洱茶大部分指的是熟茶,市場上熟茶有很多。渥堆發酵是熟茶的關鍵工藝,是形成熟茶色香味的重要工序。常常聽到有商家宣稱,碎銀子是當年茶馬古道的「硬流通貨幣」,所以才叫碎銀子。這其實是不良商家的別有用心,真相自然不是。
  • 普洱茶要如何醒茶
    和茶友在一起總是有聊不完的關於普洱茶的話題,從工藝、選茶、到泡茶等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就和茶友聊到了關於普洱茶醒茶的問題。普洱茶成放越是久的普洱茶越是需要注重醒茶。普洱茶如何醒茶通過正確的醒茶方式的才能夠品嘗到一杯好的普洱茶,但生茶與熟茶的醒茶方式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對之。
  • 雖然普洱茶越陳越很值錢,但什麼樣的普洱茶才算是好的呢?
    喜歡喝茶的人大都知道普洱茶,懂普洱茶的人,除了喜歡味道的人,近年來也看中了普洱茶的收藏價值。俗話說,存得越多,價值就越大,要投資的價值就越大,所以普洱茶的價格居高不下。小悅還認為,很多當年投資普洱生茶的藏族朋友在小悅看來是相當理性的,因為在收藏行業,他們並不擔心你的投資,他們擔心的是不計後果的投資。如果只知道普洱茶的皮毛,生的普洱的味道是無法與熟的普洱茶相比的,但是說最好的普洱茶和普通的普洱茶有很大的不同並不過分。從前,據說普洱茶分為七個等級,最高等級為「宮廷普洱」,最低等級為九級,喝一杯普洱茶,很少能看到最高檔次的普洱茶。
  • 什麼樣的普洱茶比較好?如何挑普洱茶?
    想必大家對普洱茶不會感到陌生,它產於雲南省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是用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通過人工渥堆發酵或後期自然發酵的茶,所以普洱茶分為2種,自然發酵為生茶,人工渥堆發酵為熟茶。
  • 普洱茶的藥效
    茶葉中都含有一定量的藥效,而普洱茶中含有的藥效成分,跟其他茶葉含有的藥效成分是有一定差異的,而就因為這些差異,品飲普洱茶帶給我們的身體感受是跟其他茶不同的,那麼普洱茶的那些藥效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 黑哥告訴你什麼樣的普洱茶才算好?
    有不少茶友發私信問道,普洱茶應該怎麼去選擇?那麼接下來茶友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的內容:黑哥告訴你什麼樣的普洱茶才算好?近代以來在國營茶廠的帶頭下,讓普洱茶步入了百家齊鳴的形式。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昆明茶廠、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普洱茶廠最具代表性。每個茶廠又生產出多種品牌的普洱茶。
  • 常喝普洱茶,身體收穫的好處,讓很多人羨慕,怎麼泡才健康?
    有很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愛喝普洱茶,成為了它的忠實粉絲,其實經常喝點普洱茶對身體的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它究竟會有哪些功效呢?一起來了解下。普洱茶屬於一種性情溫和的茶水,對於暖胃護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它能夠有效的幫助修復受損的胃黏膜,而且還能夠幫助在胃部的表面形成一種保護膜,保護胃部,不受外界的刺激,是一種非常適合養胃的好食材。
  • 普洱茶的獨特性,普洱茶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這裡高山峻岭,雲霧繚繞,氣候溫溼,遠離汙染,其土壤主要由花崗巖、紫色巖和砂石等長期風化堆積而成,pH值為4-6,有機質含量高,土壤持水性強,透氣性好,土層深厚,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8~20℃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溼度在80%以上,具有溫熱溼潤的氣候特徵。
  • 玉蒼之南:你喝對普洱茶了嗎?
    普洱茶算是六大茶類中很特別的茶了,而且它還分生茶和熟茶,所以在功能上也有所不同。很多剛接觸普洱茶的朋友們就會疑惑一件事,什麼時候喝生茶好?什麼時候喝熟茶好呢?其實普洱茶一年四季皆可飲用。但是喝得正確,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 普洱茶「水深」?
    普洱茶水深這是茶圈中經常聽到的說法。如今的茶葉市場,上至上萬的普洱毛料,下至淘寶9.9元一片的古樹普洱包郵,都是市場常態。劣質茶、拼配臺地茶參雜其中,以次充好。對於消費者來說被忽悠好像已經不可避免。尤其是剛入門的茶友更是步步驚心,深怕一不小心掉入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