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才奇怪。「
中國男人有多怕老婆?
這條#對老婆閉眼吹彩虹屁#的熱搜,或許可以佐證一二。
幾位同病相憐的男子拉了個群,吐槽自己老婆的各式黑暗料理,然後其中一位救世主網購了一種神秘果,吃了可以改變味覺。這下子,不僅能把老婆做的菜吃下去,甚至還覺得有點美味,連彩虹屁都放得更真情實感了。
老婆這種生物,要哄要捧,要寵要疼,還要敬要怕。尤其是在江浙、川渝一帶,怕老婆幾乎成為了當地男人婚配的第一吸引力。
網上隔一陣子就有各種版本的「怕老婆城市排行榜」「怕老婆省份排行榜」等榜單流傳,不少網友表示,為了婚姻幸福,要按著這些怕老婆榜單來擇婿。
一位懼內網友的高贊回答。圖/知乎
除了幾乎沒有懸念的上海,其他城市就多少有些爭議。
比如曾在「打老婆排行榜」上勇奪魁首的山東,搖身一變,又拿下了「疼女人排行榜」的亞軍。
而盛產「N+1」(N個姐姐1個弟弟)家庭模式的潮州,竟然也在某份怕老婆榜單上排名第四。
至於在全國打響了「耙耳朵」名號的成都和重慶,有時甚至榜上無名。
這樣的新聞,總伴隨著「怕老婆實錘」的狂歡。圖/微博
且不論網友整理的榜單嚴謹與否,就衝大家對怕老婆排名的熱情勁頭,也能看得出來,怕老婆是件多麼政治正確的事。
一部名人史,半部懼內史
有人認為怕老婆是咱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歷史上不乏懼內的政要、豪傑,甚至有人單純因為怕老婆就名垂青史。
在這方面,隋朝楊家尤為出色。
開國皇帝隋文帝,大概是怕老婆名人大軍裡地位最高的一個。他的獨孤皇后天性奇妒,連上下朝都要親自接送,致使六宮虛設。
後來隋文帝好不容易逮住機會寵幸了一個宮女,結果,獨孤皇后第二天就把人處理了.
歷史上,獨孤皇后很有才能。圖/《獨孤皇后》
隋文帝心中又悲又怒,但平時怕老婆慣了,愣在原地半晌也發不出脾氣,最後憋屈之下縱馬出宮,仰天悲嘆:「小地主還興納個妾呢,我連個宮女都不能碰!」
傷心完了回宮,繼續將懼內進行到底,後來又因為皇后偏愛次子楊廣,就廢了長子楊勇,把皇位留給了赫赫有名的隋煬帝。
或是遺傳或是家風,風流成性的隋煬帝最初也是怕老婆的。
據記載,楊廣剛登基沒多久,就跟他爹留下的妃子鬼混在一處,被蕭皇后發現,大罵一通,還威脅要告知百官,逼得楊廣只好把美人送出宮去。
好色,但也怕老婆的楊廣。圖/《隋唐英雄傳》
但楊廣比他爹幸運一點,演了一出相思成疾,老婆就服軟了,又把美人接了回來,從此後幾乎沒再阻止過楊廣聲色犬馬,還跟著一起玩,哄得楊廣更聽她的話了。
說起來,短命隋朝的這兩位皇帝功績不少,但民間八卦不關心什麼一統南北、徵戰四方,只記得一個怕老婆,一個韻事多;父子都懼內,亡國何須說。
除了楊家父子倆,還有留下「吃醋」典故的唐朝名相房玄齡,「河東獅吼」的原型、蘇軾的好哥們兒、北宋才子陳季常,娶過孫夫人的劉備,抗倭硬漢戚繼光,民國才子胡適等等,個個都有一堆怕老婆的故事流傳後世。
玉面狐狸也曾罵牛魔王:「你原來是個懼內的庸夫!」圖/西遊記
如此一來,野生史學家們就言之鑿鑿:「你看那個誰,都當皇帝了/都當大將軍了/都成大文豪了還怕老婆呢,這說明怕老婆的男人,有本事!」
老婆,是真的很「可怕」
關於怕老婆,民間俗語有很多。
「男人管婆娘天天喝米湯,婆娘管漢子金銀滿罐子」、「在外一匹狼在家一隻羊」、「怕老婆男人有本事」……
聽著很可愛,但這種理論,跟所謂的怕老婆排行榜一樣不怎麼靠譜,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更重要的是,「怕老婆」絕不等於「疼老婆」,徵服了這些英雄豪傑的老婆們,大多是真的很「可怕」。
讓隋文帝怕了一輩子的獨孤皇后,雖然有「一代賢后」的美名,也擺脫不了「天下第一奇妒」的標籤。由於她對楊廣的青睞、對良臣的記恨,後人還要她背負導致隋朝兩世而亡的罪責。
說他們倆一帝一後傳為佳話的,恐怕是忘了,獨孤皇后死後,終於自由的隋文帝封妃納妾也沒閒著。
讓劉皇叔瑟瑟發抖的孫夫人,在後世評價中是怎樣的形象?仗著哥哥權勢驕橫跋扈,帶了一堆親兵,個個不守法紀,甚至「刀光滿洞房」,實在稱不上是好妻子。
民國才子胡適不僅怕老婆,還留下了「新三從四德」的段子:
「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
胡適寵妻?圖/維基
據說胡適對沒文化的太太非常好,夫妻倆堪稱民國神仙愛情的代言人。但實際上,胡適一生風流韻事不斷,還跟自己婚禮上的伴娘心心相印,以致珠胎暗結。
他對老婆的愛恐怕也沒那麼深,當年他也是鐵了心要離婚的。只不過,胡太太提刀來見,放話說要離婚可以,我砍了兩個兒子再自殺。
胡適哪敢再造次,馬上打消了離婚的念頭。面對砍刀威脅,文質彬彬的書生,懼內是不得不懼啊。
娛樂圈裡,「怕老婆」是種很吸粉又很安全的人設。圖/微博
在男權社會,大丈夫懼內從來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他們要麼因為男弱女強,貪戀妻子的權勢財富;要麼被糟糠情義拴住,不能背上負心的罵名;也有沉迷美色甘心供著的,勉強能算是愛情;還有純粹被妻子彪悍搞怕了的,那就跟寵妻沒有任何關係了。
他們善於給自己的懼內找到充分的理由,反正話語權不在老婆手裡,什麼善妒、貌醜、兇悍之類的標籤,都可以安排上,以至於後人很容易就能分析出來,每一個懼內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不可理喻的女人。
怕老婆這事,並不能代表愛情啊同志們。
怕老婆,目前還只是個笑話
嗅覺靈敏的文藝界當然不會放過怕老婆這麼可樂的素材。
趙本山、郭達、馮鞏、潘長江、郭冬臨……這些每年定時帶來笑聲的著名喜劇演員,無一例外都塑造過妻管嚴的形象。
晚會舞臺上最長壽的除了《難忘今宵》,恐怕就是「怕老婆」這個演不膩的老梗了。
潘長江怕老婆的形象,深入人心。圖/小品《「兒子」來了》
社會地位上,女性通常不佔優勢。因此,人們有時會將怕老婆程度與性別平等程度劃上等號。看著螢屏上怕老婆的情況這麼普遍,很容易就覺得,女性的地位果然是很高了呢。
可惜事實並非如此,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8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 中國在149個國家中排名103位,比上一年更低。
這份報告從經濟參與和機會、教育、健康與生存、政治賦權四個方面,對149個國家的性別平等進展進行測試和排名。
按照目前的數據,東亞的性別差距至少還要171年才能消除。在這樣的現實下,那些充斥螢屏和網絡的怕老婆故事,更顯得虛幻。
怕老婆仿佛成為喜劇的標配。圖/《小爸爸》
拿傳說中的寵妻聖地川渝來說,現實生活中,耙耳朵的情況大概率出現在年輕夫妻身上。
一位重慶的朋友這樣跟我形容:「我身邊的大都是爸爸說了算,媽媽就是幹吼而已,沒有實權,也管不了錢。網上傳的那些情況,其實沒那麼普遍。」
相比起女性心中怕老婆的烏託邦,現實裡的夫妻關係,更像是出門即演戲,至於演的是耙耳朵還是大男人,就看飯桌那頭的觀眾想看什麼。
2006年小品《耙耳朵》
當然,這並不能代表所有人,必然也有真心疼愛妻子的丈夫、實在恩愛如蜜的家庭。只是,這個比例,遠不如「怕老婆文化」所展示的那樣龐大。而且,這樣的丈夫被評價為「疼老婆」,不是「怕老婆」。
其實影視形象也早就給了我們答案:怕老婆的男人,都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黑土也好,郭子也好,郝建也好,都是在單位裡不上不下、在社會上沒錢沒勢的小人物。
說得更狠點,他們扮演的都是小丑般的角色,怕老婆,也不過是小丑附帶的包袱,逗您一樂罷了。
2014年小品《人到禮到》
這些角色同樣也沿襲了歷史上懼內故事的傳統,他們所怕的老婆,都有些不體面的特徵。虛榮、懶惰、貪婪、拎不清,常用的橋段都是不許借錢給兄弟、工資全部要上交、不做飯不洗碗、婦人之見還經常闖禍、什麼都不會還什麼都要管。
比如2008年的小品《火炬手》裡,白雲奶奶的臺詞是:「伸左手是上水,伸右手是閉嘴,翹左腳是揉腿,翹右腳親一口。」搭配宋丹丹精純的表演技巧,一個沒事兒瞎橫、作威作福的老太太形象生動又立體,更襯出黑土的淳樸憨厚,以及沒出息。
至於胡適那段著名的「新三從四德」,則完美演繹了一個脾氣大沒文化、愛花錢不顧家的悍婦形象。開心轉發的姑娘們,堪稱自殺式捧哏。
2008年小品《火炬手》
真正對女性的尊重,不是多幾個螢屏形象、多喊兩句老婆最大就可以了的,這與社會經濟水平、性別平等指數都密切相關。
號稱「最疼老婆」的江浙地區,也是女性最早走出灶臺、走向工廠的地區。工業化減少了男女之間因體力不同而產生的價值不同,她們用價值,換來了一些尊重和地位。
而這條路,還很長很長。
人們看怕老婆的故事總覺得可樂,大概也正是因為,在目前,怕老婆真的只是個笑話而已。
✎作者 | 易米三升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了解購買請點擊下圖▽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注不註銷QQ,90後的時代都結束了陝南,一半在陝西,一半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