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乾縣弦板腔皮影戲傳承人王乃會滿懷愛心,不顧炎熱,帶著同伴走進禮泉永康頤養中心,為這裡入住老人獻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弦板腔皮影戲演出,讓老人過了把久違了的「地方戲癮」。悅耳動聽的弦板唱腔和栩栩如生的皮影戲表演,讓老人們個個高興得合不籠嘴,拍手叫好。
王乃會的祖父、父親都是弦板腔皮影戲民間藝人,他從小深受父親的薰陶,熱愛上了皮影戲。一有時間就會跟著父親學習表演技巧,通過艱辛的努力,他熟練掌握了皮影戲表演的基本知識和技能。1979年考上了乾縣劇團,從此開始了對戲曲專業的系統學習和表演。他刻苦好學,拜老前輩為師,向同事請教,虛懷若谷,取長外短,先後學習並掌握了邊鼓、板子等打擊樂器的演奏和木偶、皮影表演的基本功,打下了紮實的技藝基礎。先後參加了陝西省和鹹陽市折子戲曲匯演, 其中《拾黃金》 《草》《金鱗記》 等優秀節目獲得了一等獎。還參加了陝西省廣播電視臺的節目錄音, 《袁門斬子》 《放飯》 《走雪》等唱段贏得了聽眾喜歡。40多年來,王乃會和他的皮影戲一直活躍在鹹陽、寶雞等市縣,滿足了當地群眾對地方劇種的欣賞需求。同時他還致力於弦板腔皮影戲的發展與傳承,不遺餘力地為弦板腔皮影戲愛好者傳授技藝,其中3名學生已成為優秀的傳承人,為弦板腔皮影戲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王乃會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弦板腔皮影戲,成立了乾縣弦板腔皮影戲演出團隊,吸納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丁碧俠和市縣級傳承人張遵超、任勇、袁方等,讓這個古老的劇種又煥發出了生機。目前經常深入幼兒園、敬老院、社區、城鄉為群眾義務演出,深得群眾的歡迎和稱讚。這次他和他的團隊為永康頤養中心的老人們演出了傳統精典劇目《韓信算掛》、《唐王遊地獄》、《烘窯》和新編《老來難》等多個精彩節目。那豪放悲壯,高昂激揚,又細膩委婉,柔和清亮的弦板唱腔讓老人們十分「過癮」。老人們時兒為劇中情節感動,與劇中人物同悲同歡;時兒勾起了幸福的回憶,樂呵不停;還有那些鏗鏘有力的武打和耐人尋味的說唱,讓老人聽得津津有味,看得十分陶醉,一個多小時的演出無人離席。演出結束後永康頤養中心領導向王乃會頒發了「愛心使者」榮譽證書。(通迅員 李穎)
【來源:陝西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