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花、泡沫、黏液……便便的4色7形,都是疾病的信號,3種快就醫

2020-12-22 科學家庭育兒

俗話說得好,大便是寶寶身體狀況的晴雨表。

辛苦養娃的過程中,總有那麼幾款「叛逆大便」,讓老母親揪心難過、夜不能寐,恨不得直接上手做個「深度解剖」: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而這些異常大便很可能提示著娃有消化道出血、腸梗阻、甚至肝膽疾病的風險!

哪些異常大便要送醫?哪些大便不用大驚小怪?

今天就讓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帶爸媽一起走進「粑粑」的世界!

1

4色大便含4種信號,2種快送醫

在細數異常大便之前,科大大首先要給大家講講健康大便是什麼樣子。

一坨上好的寶寶大便應該具備色澤金黃、稠稀得當、軟硬適中等特點。

只有讓娃多做運動,攝入足量膳食的纖維,才能使大便完成華麗的轉型。

於是,智慧的人們,又一次得到了自然的饋贈。↓↓↓

而娃之所以產出「多彩大便」,主要有食物和疾病2種原因。

以下4種顏色大便就可能預示著娃身體出了狀況!

預警1號:綠色大便

寶寶產出綠色大便,有可能是娃吃的奶有點涼了或者腹部、腳部受涼了。

應對:注意給娃腹部保暖,多數在幾天內恢復。

另外,母乳餵養或吃強化鐵配方粉和水解蛋白奶粉的寶寶,也可能出現綠便的情況,爸媽大可放心。

預警2號:黑色大便

食用大量含鐵豐富的動物肝臟、鐵劑等會使寶寶的大便變成黑色,如果寶寶沒有食用這些物質,就要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應對:建議做個便常規加潛血,聽聽醫生的建議。

預警3號:血色大便

如果鮮血在大便裡面混著,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如果鮮血在大便表面附著,提示肛裂。

武漢晚報就報導過一則1歲半寶寶大便時流血,檢查發現是早期肛裂的新聞:

新聞來源:武漢晚報

應對:產出血色大便的寶寶一般同時伴有便秘或者遺糞。

一旦出現以上2 種情況,家長不要掉以輕心,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當然,不是所有紅色大便都是出血,比如吃了紅心火龍果後大便也會變紅哦!

預警4號:白色大便

膽汁是大便的「上色器」,如果大便「顏色盡失」很可能意味著膽汁不足,有肝膽疾病或腸梗阻風險。

江南時報就曾報導過這樣一則新聞:

新聞來源:江南時報

應對:出現這種便便,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千萬別耽擱!

為了讓大家精準地辨識便便,科大大還準備了大便比色卡,其中1-6都是不正常的,7-9是正常的。

家長可以給便便對號入座。

除了顏色之外,爸媽還可以通過便便的形態來判斷寶寶的健康情況!

2

7種形態大便,最後1種最危險

首先說明,不是所有異常形態的大便都需要時刻擔心,有3種情況爸媽可以先觀察:

1. 泡沫樣便

寶寶拉出泡沫樣大便同時伴有酸味,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如果孩子只是偶爾有這種情況,多數可以自己調整好。

如果同時伴有腹瀉,母乳餵養寶寶需要服用乳糖酶,奶粉餵養需要更換無乳糖或者低乳糖奶粉。

出現此情況的寶寶大多會有腸脹氣,可以給寶寶做個排氣操: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輕輕抬起娃的腿,用TA腿貼近TA的肚子,稍抵一下就可以幫娃放屁拉粑。

2.粘液樣便

粘液是腸道的潤滑劑,一般情況下,大便中都有少量的粘液。

如果寶寶出現粘液便的次數較少,且飲食和精神正常,沒有腹痛,就可能是腸道受到輕度刺激後的反應,不用太過擔心。

但是同時大便帶血,腹痛、腹脹、嘔吐,就需要注意了,這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或腸道疾病的表現,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幹預。

3.奶瓣樣大便

奶瓣就是寶寶喝完奶後,沒有消化完的蛋白。

如果寶寶大便一直有奶瓣、或較稀的情況,但生長發育、飲食等正常,可以繼續觀察;如果生長發育落後,則提示孩子消化功能有損傷,需要到醫院檢查。

爸媽最不能掉以輕心的是以下4種情況:

1.兔子便便

兔子便便,顧名思義,就是像兔子便便一樣的便便。

出現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寶寶便秘了。

科大大這裡有一張布裡斯託大便分類表,爸媽可以根據便便的形態做出判斷哦!

建議日常多給寶寶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鼓勵多做運動。

早期便秘可以給寶寶吃火龍果、西梅泥,來幫助排便;如效果不理想應該儘快就診,否則容易造成娃習慣性便秘。

2.蛋黃湯大便

如果娃大便呈現黃色,水分多、糞質少,且次數明顯增多,小便減少,同時精神狀態也不佳,就表示寶寶可能得了病毒性腸炎,需要就醫。

3.豆腐渣大便

便便為黃綠色帶粘液的稀便,有時呈「豆腐渣」形狀,表示寶寶可能患有黴菌性腸炎,需要就醫。

4.果醬樣大便

當娃拉出果醬樣血色大便,並伴有不明原因陣發性哭鬧,面色蒼白、嘔吐等症狀時首先該想到的就是腸套疊!

腸套疊多發於嬰幼兒,是非常危險的情況,這種情況就啥也別說了趕緊送醫!

家裡自從添了寶寶之後,曾經不化妝絕不出門的小仙女,一下變成「鑑屎達人」!

前一秒還在啃著美味的雞腿,後一秒寶寶拉了,恨不得立馬叼著雞腿扒拉粑粑,看看顏色、品品氣味…

其實爸媽們不用太焦慮,養娃的路上大家已經很辛苦了,只要寶寶吃的好、睡得好、精神狀態好,爸媽就不用過於追求完美的便便哦!

相關焦點

  • 蛋花、泡沫、粘液...便便的4色7形,都是娃疾病的信號
    14色大便含4種信號,2種快送醫在細數異常大便之前,科大大首先要給大家講講健康大便是什麼樣子。一坨上好的寶寶大便應該具備色澤金黃、稠稀得當、軟硬適中等特點。只有讓娃多做運動,攝入足量膳食的纖維,才能使大便完成華麗的轉型。
  • 便便裡藏著疾病秘密,出現這幾種便便,爸媽就要警惕了!
    但是,無論網上諮詢還是到醫院面診,跟醫生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帶上便便量。寶寶7、8次便便都是放屁帶出來一點跟7、8次拉出來一大坨便便,這兩種情況可差得多。 綠色稀便 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有黏液,多因為腸道蠕動過快所致,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奶粉中含鐵量過高無法完全吸收,會出現綠色便便。
  • 寶寶拉這4種大便需要立即去醫院!可惜知道得太晚了!
    寶寶年幼,不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而大便就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通過觀察嬰兒大便,可以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今天就帶大家揭秘寶寶的便便! 新生兒的大便新生兒的胎便大多是黑色或瀝青色,出生3、4天後大便變成墨綠或金黃色,這叫過渡便。
  • 寶寶水樣、奶瓣蛋花樣、泡沫樣等便便,怎麼護理?
    當然,如果2-3天之後,寶寶的便便沒有好轉,並且次數無下降,就建議就醫。2泡沫狀便便(發酵性腹瀉)大便次數增多,每日達到3-8次,甚至更多。寶寶排出的大便稀,顏色發綠,混有泡沫,散發出酸臭味,並可能夾雜少量的食物殘渣,添加輔食後的寶寶容易出現。
  • 屎記:七色便便大集合!有這2色,趕緊帶娃就醫!
    ■ 吃進去的「顏色」① 食物有顏色,便便會變色。比如吃了許多紅色火龍果,便便會變成紅色的。② 食物的酸鹼度,也是便便變色的「動力」。吃了酸性食物,便便較黃,如母乳;吃了鹼性的食物,便便偏褐色,如奶粉。■ 疾病幹擾便便顏色肝膽、胃腸道疾病,會改變便便的顏色。
  • 當心隱秘的腸道疾病,先聽聽「便便」的自訴
    綠色便便 食物通過大腸速度過快引起; 或攝入過多綠色食物,如綠葉蔬菜,綠色色素添加量過多的食物等。 灰白色便便 若不是某些藥物造成的灰白色糞便,那就需警惕膽汁排洩障礙,存在膽道梗阻可能,需要及早就醫。
  • 寶寶大便的「7形11狀」,你一定要了解!
    寶寶拉的好,證明飲食養育都合適,身體健康;拉的不好,說明可能吃錯了東西,或是疾病的徵兆。可以說,觀察好寶寶的屎尿,比每天絞盡腦汁的想給寶寶吃啥,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更有用!可是,像上邊這些家長這樣,寶寶拉也著急,不拉也著急,是在是太累了?!其實,只要了解寶寶便便的「7形11狀」,就能輕鬆掌握寶寶的身體狀況啦!
  • 給新手媽媽的便便手冊
    奶粉寶寶的便便相比母乳寶寶更易成型,顏色呈黃色、淺棕或棕綠不等。以下幾種情況也會讓寶寶的便便變成綠色:餵養不足 如果寶寶大便較少、偏稀,很容易餓,體重增長緩慢,那麼可能存在餵養不足的情況,只需增加寶寶的飲奶量即可。
  • 為寶寶便便抓狂的粑粑麻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02 暗紅色大便 因血液和糞便均勻地混合呈暗紅色,又稱為果醬色便便。 常見於梅克爾憩室、腸重複畸形、腸套疊引起的腸壞死、結腸息肉等,這時的大便一般不乾燥。
  • 便便是身體的「檢測表」,這個時間、次數、狀態的便便才最健康!
    ,如果長期如此(超過6個月),最好上醫院看看便秘;3-4型:很健康,尤其是第四型,繼續保持哦;5-6型:通常是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要注意優化飲食。便便出現以下改變,要及時就醫:大便習慣改變:便便的時間、次數突然改變,以及突然的腹瀉或便秘;便型異常:便便突然變細,排出的大便帶血、有黏液;
  • 便便裡面黏液多?你要小心了!
    最近有網友就問我了,林醫生,我按你的方法做了,結果我發現我的大便,有一些白色的一些鼻涕一樣的東西,是不是黏液呢?那黏液便會有什麼問題呢?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看自己的便便其實特別好,如果這便便真的有一些黏液的話,就是黏液便。
  • 14張便便圖讓你一眼判斷寶寶哪兒有問題
    如果8小時內出現超過8次這種便便,並且寶寶精神不振,尿尿次數和量也都明顯減少,就得去醫院了。● 便秘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持續了2天以上遇上這種黏黏糊糊,偶爾還有些拉絲,味道刺鼻的便便,家長們就得注意啦,這代表著寶寶的腸道發生了炎症,需要及時就醫。
  • 綠便、黑便、怪味便、泡沫便,10種寶寶便便,教你判斷正常便和異常便
    作者:寶寶知道 天津好孕優兒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如果便便有什麼變化就會一直問月嫂「這正常嗎?」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因為餵養食物的變化、消化道的發展,便便也都是不一樣的。
  • 4情形是身體信號,別拖延快就醫!
    不少人都有閃到腰的經驗,每次總是痛得差點飆淚,不過大多數人可能認為『閃到腰過幾天就會好,不用看醫生啦!』但醫生提醒,如果出現4種情形時,可能是合併了其他脊椎方面的疾病,可就不是單純休息就會好,務必儘早就醫檢查!
  • 白帶發黃需警惕4種疾病,可能是腫瘤的早期信號!別太大意
    但是如果白帶出現異常,就要注意這很可能是婦科疾病或癌症的預警信號。白帶異常往往 會提示以下五種病: 1、黴菌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時,典型的白帶呈豆腐渣樣或乳凝塊狀。黴菌性外陰炎的臨床症狀為瘙癢、 灼熱感和小便痛,許多婦女還有性交疼痛。
  • 寶寶的便便包含有大學問!聽聽醫生怎麼講
    3個月前,媽媽經常遇到寶寶拉帶有白色顆粒狀、小塊或瓣狀物的奶瓣樣大便。2、泡沫樣便◆ 泡沫樣便便也是媽媽們經常碰到的,這是由於奶中沒被吸收的糖,在大腸中發酵產生了氣體,當然,這個氣體還略帶點酸味哦。3、黏液便◆ 黏液是腸道黏膜分泌的黏稠液體,可以防止異物進入腸黏膜細胞,形成一道屏障,對腸道黏膜起保護作用;同時具有潤滑腸道,便於大便排洩的功能。
  • 浙江高發易誤診,都怪這些壞習慣,7種信號快就醫!
    早期症狀缺乏特徵性,所以一旦出現復視和頭痛,病情都進展到中晚期。如果出現頸部腫塊、回吸血涕、單側耳鳴耳悶等鼻咽癌常見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另外,鼻咽癌還會以頭痛、神經痛等非鼻咽部症狀為首發症狀。陳曉鍾說,這些年,浙江鼻咽癌的發病率比較穩定,十萬分之四到十萬分之五。「鼻咽癌如果早期治療,治癒率在90-95%左右,我這裡隨訪病人20多年、30多年都很多。但如果拖到後期,治癒率就差一點。
  • 大便發生這5個變化,可能是癌症的信號,現在檢查,或許還來得及
    大便異常與否,所反映出的問題可不單單只有腸道普通疾病如此簡單,就連器官癌變,都可能會通過大便發出異常信號。 比如近期大便有以下幾個改變、氣味發生變化,當心就是癌症來報導的信號,現在進行檢查,或許還來得及:
  • 出現這6種異常,最好上醫院看看
    有些女性,尤其是雌激素多的女性,她們的子宮頸分泌的黏液會比別人多一些,因此有的人會比較煩躁,有的菇涼會說:我不喜歡這東西,黏糊糊的,讓人不舒服,沒有它行不行?告訴你,還真不行!因為每個女人都需要它。2、保溼和潤滑女性的陰道處於閉合狀態,白帶的水分和黏性有潤滑和保溼的作用,可以減少陰道前後壁的摩擦,保護陰道壁不受損傷3、排卵期信號排卵前、排卵的時候,白帶的量會有所增加,白帶會呈蛋清樣、拉絲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