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全詩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因為太喜歡這首詩所以把它放在了第一篇。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詩人在第一句就塑造了一個寂寥冷落的氛圍,幽遠而幽冷的深山景色躍然於紙上,透骨生寒的感覺也撲面而來。作者開篇便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但是這個寂寥清冷的景色又是吸引人的,它杳無人煙卻不時傳來鳥叫之聲;白雪霏霏飄灑而下,凜冽寒風拂面而過,冷寂中反而別又一般滋味,更給人一種絕塵於世的仙境感覺。而且全詩使用疊字修飾手法,不僅增強了音律美,更是將詩句中籠罩著的孤冷幽深之感顯得更加濃烈深邃。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這是一幅唯美的景象描寫,小院裡雪白的梨花正綻放著,庭院中灑落著朦朦朧朧的月色;池塘畔輕柔的柳絮在一陣陣輕輕淡淡的微風中飛舞著。這是一個精緻華麗的庭院,玲瓏清麗。在這個庭院裡,池塘邊,伴著沐浴在如水月色中的梨花柳絮,清風徐來,梨花搖曳,柳條輕顫,飛絮迷濛。這個景象是多麼的清幽而纏綿,面對這春宵花月,怎能不觸景而生情。雍容豔麗的景色中滲透著絲絲柔情,夢幻的景致,蘊含著刻骨的相思。讀到這句詩,我也仿佛置身於那個小庭院之中,站在花下,遙望孤天高月,傷懷地念出「此時相望不相聞,與逐月華流昭君。」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明媚美好的春日時光快要結束了,而離巢的燕子還沒有回來;沙洲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豔麗的容光,顯得悽楚可憐。這是一幅暮春之景,它具體形象地描繪出春光已逝的惆悵與落寞,如此悽美的景色最能勾起離愁別緒之感,在風中倍顯寂寥的不僅僅是快要凋謝的杏花,更是孤單憑欄的詩人,這暮春景色濃鬱而迷濛,而獨自倚欄的詩人心情抑鬱而沉重,兩者相得益彰,情景交融,讓美麗的景色也圍繞著一股淡淡的哀愁。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是一幅浪漫的畫面,沉醉後的詩人躺著小舟之上,天空上是漫天璀璨的繁星,身下是郎朗星辰的倒影,仿佛置身在銀河之上。這水得有多清澈,這繁星得有多明亮才能形成這幅致美的景色。品讀著這詩句,我也仿佛置身在著詩中世界,我不僅泛舟在洞庭湖上,更是蕩槳在銀河之中,圍繞著自己的是一片燦爛的星光,明珠般的繁星似乎觸手可及,如童話世界一般夢幻唯美。置身於此,有種遠離塵囂,酣暢淋漓的愉悅之感,縹緲綺麗的奇幻之景充滿著浪漫色彩,動人之極。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遍地殘紅鋪滿了園中小徑,春水溢滿池塘;細雨霏霏,乍晴乍陰的天氣令人捉摸不定。而園中春殘花謝只有杜鵑鳥在聲聲地啼叫著,倍感哀怨。昔日的小園已經失去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熱鬧之景,如同青春已逝的女子,憔悴寂寞。詩人將這遲暮的春光描繪得柔美婉約,清秀纖麗。以這春逝之景,惜春之感,表達幽怨深恨之情。由落紅鋪徑、水溢池塘、細雨霏霏、春花凋零、杜鵑啼叫的幾個意象鋪排出一片落寞孤寂的春色,讓人不自覺地感嘆春光無可奈何地逝去,和無力挽留春日的惆悵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