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也要來搶便宜貨的生意了?
2018年12月中旬,臺北的通化夜市旁,瑞典零售巨頭宜家開出了全球第一個宜家百元店,約100平米的空間裡所售商品的定價基本都低於新臺幣100元(約人民幣20元)。到12月底,宜家又在臺中的逢甲夜市旁,開出了第二家百元店。
雖然每個宜家的常規門店裡,都能找到超過1000款售價低於新臺幣100元的商品,但它們多散落於門店的各個角落,百元店則將這些商品集合起來售賣。以面積較大的臺中逢甲店為例,宜家選出了近200款熱銷的百元產品,門店一樓主要售賣裝飾品、廚房小物、辦公用品、收納品和瑞典零食,二樓則以餐具、廚房、浴室、寵物用品、布織品和兒童用品為主。此外,還提供一些199元新臺幣(約人民幣40元)以下的高性價比家具。
除家居產品外,逢甲店一樓還設置了外帶取餐口,提供冰淇淋、熱狗等宜家代表小食,二樓開闢了專門的兒童遊戲區。在一面特意為消費者拍照打卡的「百」字牆上,印著「低價創造無價」,「好日子誰都過得起」的宣傳語。
通化夜市店 圖片來源:日本設計小站
圖片來源:日本設計小站不過大創和名創優品們還不用擔心,這兩家店皆為快閃店,限定營業至2019年4月底。宜家臺灣地區公關副經理蔡宜穎表示,之所以兩家百元店都開在夜市商圈,是因為臺灣人一想到夜市,就會想到便宜、好用,而這也是宜家想要提供給消費者的印象。公司希望通過熱門夜市商圈的人潮,讓消費者更了解宜家的品牌形象。未來宜家不會再開百元店。
宜家在臺灣地區的門店由香港牛奶集團運營,不算百元店,目前在臺灣共開出了5家門店,還有一家正在建設中。
雖然宜家一直將「平價」做為品牌核心價值觀之一,但在鬧哄哄的夜市裡開店還是一個頗大膽的嘗試。不過,自從去年11月宣布開啟公司史上最龐大的轉型計劃以來,宜家已經做出了不少突破性動作。
包括在2020年前裁撤全球5%、約7500名員工,這是其創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重組行動;要在全球主要大都市中新設30家小型門店,服務消費者外,也是為了日後數字業務的倉儲配送做準備;去年年中首次進入印度市場,又在年底宣布將在菲律賓建設全球最大門店,進入新興市場的勁頭十足。
這與電商時代下,線上家居購買平臺對宜家的衝擊有關,同時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也促使宜家作出新舉動。根據宜家財報統計,2015年起,宜家全球銷售額增速就一路下滑,2017年全球銷售額增長更首次出現負增長。最新的財報顯示,在截止到2018年8月底的2017/18財年,宜家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370億歐元,淨利潤同比下跌40.6%至14.7億歐元,線上銷售額同比大漲45%。
進入新市場,嘗試新業態成為轉型中關鍵的一環。宜家母公司Ingka集團執行長柏登(Jesper Brodin)公開表示,「我們正處於為期四年的轉型期,過去75年,我們一直沿用相同的商業模式,2018~2022年,我們將徹底改變公司,為下一個75年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