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雲南,因為獨有的普洱茶讓人們加深了對雲南的印象。而普洱茶更多的集中生長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正值四月普洱茶一年中的春茶生長期,我們走進最原始的熱帶雨林,去尋找森林裡未被馴化的野生茶。
西雙版納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溫暖,陽光充足,溼潤多雨,是北回歸線上唯一的一塊綠州,也是地球上少有的植物基因庫,至今還生長著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桫欏樹。
今天我們要進入勐海縣勐宋鄉曼西龍拉村的森林地帶,位於鄉西南邊,平均海撥在1860米,有農戶33戶,人口只有100多人。這裡的村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由於這裡的生態環境適合普洱茶生長,所以家家戶戶都種茶。在這片森林裡,能發現茶圈裡備受追捧和關注的野生茶,據云南大學高照教授所言,野生茶的定義是生長於原始森林,未被人類馴化,栽培,利用的茶種。不知我們今天去森林裡探尋,能否看到野生茶的廬山真面目。
進入森林裡最擔心的是遇到野生動物和迷路,所以必須有熟悉當地森林環境和具有野外生存經驗的當地人隨同。站在樹上的女孩就是導航隊之一的愛伲族爬樹高手小街,由於我們走得太慢,她已經等得發慌爬上前方大樹上張望等候我們。
小街對這片森林很熟悉,據她給我們介紹,原始森林裡的野生茶,有些經過上千年的生長,與其他樹木共生,入口苦澀,飲用後,有的人還會出現腹瀉,頭暈等身體不適的情況,所以不是所有的野生都適合做成茶品。因此,品野茶,適量即可。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3個多小時候的潑涉,終於發現了野生茶的蹤影,它經歷歲月的風雨後的容顏帶著滄桑,枝葉間留存著象徵它蒼老年齡的樹掛,這種寄生在樹杆上的生物大多要經歷漫長的歲月和在空氣品質絕佳的高海拔地區才能形成。
越來越多的茶客,開始追捧野茶,其實是希望尋求一種茶品中頂尖的生態茶,但這種挑尖式尋茶,必須經歷很多的艱辛,所以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去實施。
這棵野茶樹旁邊的拉祜族大叔就是這次穿越叢林的領航人,他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山裡人,年青時曾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服役,曾是一名優秀的特警戰士,退伍後專注做茶20年,他在2019年勐海舉辦的世界茶博會上,榮獲比茶大賽第一名。
野生茶應該稱得上是最原生態的茶種,色澤大多為墨綠色,嫩葉無毫毛,由於年代久遠也不被採摘,所以葉片肥厚,衝泡後茶性猛,茶氣重,耐泡,明顯的山野氣韻,大氣而渾厚。
追捧野茶的人往往並不知道野茶是可遇不可求的,有可能你做好充分的準備卻一無所獲,也可能當你爬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尋到一片野茶,卻又把它奈何不了,就像我們幸運的發現了這片森林裡的野茶,也只能採上少許的茶後,趕緊要尋路下山,想要擁有這片野茶的香野是不可能實現的。
森林裡的野茶林,大多只有幾棵粗壯的茶樹,有的甚至一片茶林裡只有一棵大的茶樹,在大的茶樹周圍分布著小的野茶樹,這是遵循著森林裡的生存法則。所以我們也應該遵循規則,正確的對待森林裡的野生茶,野生茶具有研究價值,可以追尋普洱茶的遺傳基因,進行育培育種的研究,也可追溯野茶悠遠的年代,去探尋普洱茶上千年古老的文化。
當結束這次探尋之旅,走出森林,回望這一天的森林之行,看到了以前只有在書本裡對森林的描繪,也體驗到了當地人的森林法則和叢林裡的生存之道,莫名的對自然界有了敬畏之心,這次的雨林尋茶之路,是這個人間四月天裡最難忘的一天,也是這個春天最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