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一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李鋒辛丑迎新作品展在杭開展

2021-01-10 中國網浪潮新聞

   12月26日,「種春風——李鋒辛丑迎新作品展」在拱墅區絲聯文創園開展。

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樓倻捷講話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教授、著名畫家何水法講話

展覽主人李鋒致答謝詞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教授、著名畫家何水法攜夫人嚴杏仙,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樓倻捷,杭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長徵與李鋒共同為此次畫展剪彩

  三十張水墨新作、一套新年檯曆,給這個寒冬帶來一股清新的暖意——就像畫展的主題「種春風」,那是藝術創作者帶給觀者的愛與希望。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希望你也有。」說起這次畫展的初衷,李鋒談起了三毛填詞的這首《夢田》。作為資深媒體人的他,目睹了太多社會經濟層面的風波浪急,以及前行者的堅忍不拔,這些都成為他感知生活的土壤。然而四季輪常、曉節知律,人生需要被美好的事物感動並且持續保持對生命的感受力。因此,無論是7月初的「生生」畫展,還是此次跨年的「種春風」,李鋒有意瞄準了花鳥動物的情趣動態,種下對生活的希望與信念。

  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樓倻捷認為,這是一場體現杭州文化界百花齊放的展覽。「近年來杭州市一直在提升文化氛圍,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優秀畫家和藝術工作者以不同形式舉辦展覽,希望更多市民通過參與活動提高審美情趣,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作為授業恩師,著名畫家何水法為畫展題寫了主題:「種春風」。他評價李鋒首先就是「用功」——「有激情,敢爆發,而且能持續。」第二個詞也是更關鍵的一點,就是「用心」。這個「心」不但是心無旁騖的創作態度,更是一種對生活對藝術充滿靈性的感受力。

  何水法說,花鳥畫講究真情真氣真意,要有好的筆墨,畫出心中的色彩,更要有新的感覺,畫出心中鮮活的生活。「種春風」真正體現了畫者的情懷,心中有底,筆下就有力。他笑言,李鋒筆下的帶魚,是「東海裡剛剛捕上來的」,說李鋒畫的黃魚,還沒細看,就已經「氣息聞到了」。

  李鋒身上有一種文人狂客的灑脫與激情,他曾自言,畫畫就是深夜裡自己跟自己乾杯,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明日,一杯敬月光。四杯下去,精品就一張張出來了。筆隨心意,使得他作品中的花鳥蟲魚,狀物卻不拘於形,擬人而不役於物。

  與7月的《生生》畫展相比,李鋒此次帶來的作品尺幅更自由,組合更豐富,既有廣受歡迎的動物系列,也有梅蘭竹菊的傳統組合,更有精心創作的四條屏系列。這些都是短短三四個月內,李鋒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的。

  展覽現場,可以看到圓圓作一團的黑貓,憨態可掬,但細看筆墨暈染層次非常豐富;黃葉落索下,一對猴兒抱團相依;還有那似龍盤騰的帶魚,昂然向上……豐富性的背後,是一以貫之的有趣靈魂。

  蘇東坡說:「天真浪漫是吾師。」在李鋒看來,有趣才是中國畫的靈魂。因此,這次入選新年檯曆的12幅作品,甄選標準也只有一個——「喜歡」。李鋒說:「我要表達偶遇的美好,出其不意,喜出望外的感覺。如果你看到我的作品也有這種感覺,那我很開心。」

  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賞

李鋒  團團圓圓  70×46cm  2020

李鋒  有靈  50×46cm  2020

李鋒  金六福  70×46cm  2020

李鋒  子非魚  54×48cm  2020

李鋒  清姿  33×33cm  2020

李鋒  筆底得縱橫  70×33cm  2020

李鋒  自香  33×33cm  2020

李鋒  秋聲  50×46cm  2020

李鋒  半句再見  70×46cm  2020

李鋒  如雪  137×69cm 2020

李鋒  一夜高臥  110×48cm  2020

李鋒  秋林無一事  110×48cm  2020

李鋒  似龍  100×33cm 2020

來源: 杭州日報    | 作者:孫樂怡    | 責編:俞舒珺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相關焦點

  • 種桃種李種春風
    三毛有一首歌叫《夢田》,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夢一顆呀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每個人都有一顆心,每顆心裡都住著一個靈魂,每個靈魂都是一顆明珠。無論生命的形態、美醜、貧富、貴賤、才華高低、習性高下,靈魂的本性是一樣的。
  •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風口上的民宿(上)
    請點擊標題下方「杭州萬有引力」直接關注請加我微信號:188 5811 7168(手機號)中國詞彙裡形容桃李的多為褒義,比如"桃李滿天下",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再比如三毛為自己寫的《夢田》裡有句歌詞叫做:「每個人心裡一畝田
  • 每人心裡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桃、種李、種春風!5首春日古詩詞
    有首歌裡這樣唱:每個人心裡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非常同意這個觀點。每個人的日子過得怎樣,是天天愁容滿面還是每天自得其樂,完全在於你在你心裡的這片田裡種下什麼。很多女孩大約都曾有一個理想,就是開個花店或者是咖啡店。
  • 再踏新程,我們種桃種李種春風
    面對這一頗具含金量的榮譽,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自豪。那些曾經付出的艱辛和汗水,見證著一座城市的蝶變,見證著一城百姓的幸福。向更加幸福的未來奮鬥,我們再踏新程,更需要種桃種李種春風。 文明,是現代城市的底色。作為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全國文明城市一直被視為最具價值的「城市名片」。
  • 種桃種李種春風,去聽聽三毛的詩和遠方
    眭澔平 - 三毛:眭澔平,你在不在家01:00來自知音與知樂1943年出生,1991年1月4日去世的三毛,於我而言真的只有她書裡的故事,但可能每個青春期看過她散文的女生,心裡都有一個三毛的夢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 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夢田》
  • 亞坤夜讀丨種桃種李種春風(有聲)
    開始捉在手裡,只一小塊,鉤著鉤著,慢慢長大了,一頭在手上,一頭夾到胳肢窩裡。上下班的路上也鉤。後來更大了,一頭在手上,一頭搭在背後,像雪白的長裙。有時候,小芳會停下鉤針,抬頭望太陽山。遠遠地方,井口附近有人走動,礦車跑來跑去。井口上方,太陽山綠茵茵的。春天,隱約看得到一叢一叢的映山紅。冬天的山會讓小芳在心裡輕輕嘆一口氣。
  • 心田種桃種李種春風,「種稻記」與蔸友分享「落蔸」喜事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1971年出生的董謙,老家在汨羅城關鎮。大學畢業後舉家遷往深圳。多年來,他從事新聞行業,是《深圳晚報》一名資深體育記者。2015年,董謙想寫一部農村紀實文學,來到高中同學陳懷宇家——神鼎山鎮沙溪村楓樹坪。兩人同吃同住一個月。
  • 三月,我們在江口種春風
    我想,他們種的都不只是一棵樹,在夫妻的心裡,種下的是廝守的甜蜜,在父母的心裡,種下的是殷切的期望,在少兒的心裡,種下的是愛的種子、夢的美好。               三月,我們在江口種春風                               陌上桑子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夢,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昨天杏子江口的朱家祠堂裡,來自雙峰各地的二百多號人中,是不是有很多人的耳邊
  • 詩詞:幾畝閒田一犟牛,種瓜種黍度春秋。山妻自在農家事
    【雪花 12號】 美麗的田園夢13、農家文/爾玉幾畝閒田一犟牛,種瓜種黍度春秋。山妻自在農家事,野老何為世道愁。竹筍旋燒香漫漫,村醪淺酌樂悠悠。【求缺齋,作品13】描寫生動,語言流暢。【白雪簡評:13號】《農家》立意清晰,語言樸實,章法有序,結構嚴謹,形象地道出了一戶農家人安於平淡的生活與心態,具有普遍性。很喜歡頷聯!頗具哲理!
  • 一畝田
    三毛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我常在四季的大地上行走。大地有時候是黑的,有時候是綠的,有時候是黃的,有時候是白的。二十四節氣渲染著大地,也濃淡著心情。一把年紀了,光陰的沉積下,我慢慢收攏內心,站在低矮的屋簷下,透過比鄰高聳的樓盤,透過熙熙攘攘的人流,透過明爭暗鬥的名利場,我看見了一畝田,在我的近處,也在我的遠方,濃鬱著,一直在那裡等著我。這畝田有土地的味道,陽光的味道,雨水的味道,雲朵的味道,還有時間的味道。我找到了內心的福祉,慢慢叫醒了自己,我看見了另一個自己的攙扶。
  • 80後黨員李進學:在石頭山上種沃柑,在怒江峽谷打造337畝現代化果園
    「李博士比我還像農民」,在老窩村村民張李榮眼中,隔三差五就會下田指導他們種植的李進學,不像一名大家想像中的博士,而更像是村裡鄰家的大哥,2020年,在李進學的帶動下,老窩村村民一起「拼」出了337畝的現代化橘園,把石頭山變成了花果山。  李進學出生於1981年,他衣著樸素,喜歡穿運動鞋。
  • 唐詩人植樹大賽,李白種桃,杜甫種竹,白居易要去月宮給嫦娥種桂
    說著,他從寬大的衣袖裡面緩緩掏出兩首寫他種桃的詩,一首是《獨不見》,詩中有句: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種桃即種相思,桃高不過百餘尺,相思何止萬裡長,尤其是第二首中的舐犢情深,此情此景,我亦深有同感,讀罷更是令我肝腸寸斷,不能自已……賀知章聽他說了那麼久還沒到主題,有些耐不住了,說:請問小杜你今天是來參賽的還是來表白的?表白的話待會節目錄完了可以到臺下長聊。
  • 內蒙古杭錦旗:為養殖戶發放絨山羊種公羊
    為促進杭錦旗畜牧業增產,農牧民增收,提升畜牧業的科技含量和發展質量,杭錦旗積極開展畜牧良種補貼項目種公羊發放工作和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絨山羊種公羊發放工作。  畜牧良種補貼項目和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種公羊補貼共為全旗各蘇木鎮絨山羊養殖大戶發放種公羊163隻,每隻種公羊補貼2800元,各蘇木鎮按嘎查村面積大小,從事絨山羊養殖人口多少,對種公羊指標進行了分配,同時遵循絨山羊養殖戶自願購買的原則,除國家補貼資金外的不足購種資金差額由養殖受益戶自籌。
  • 種出「發財樹」甜桃掛枝頭
    此後的3年的時間,羅發香開挖了近70畝荒山,全部種上了水蜜桃。 「以為種上了桃樹便離致富不遠了,但現實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由於缺乏資金和技術,水蜜桃種植髮展得並不順利,掛果少讓我們越種越貧窮。」羅發香說。 2015年,羅發香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快來圍觀:看雲起的一畝田有LOGO啦!
    文/看雲起三毛說: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高曉松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畝田,除了長花,什麼都不長。它是純粹理想的土壤。」對於公眾號推送、排版、設計、修圖……等等一竅不通,她真真正正什麼都不懂,從零學起,深一腳淺一腳摸著石頭過河。就這麼毫無準備地開始了。不管那時的「後花園」推文版式多麼奇葩,字小成黑疙瘩,好多東西不倫不類。但看雲起總算是有了個開始,迷失多年的她總算是重新開始碼字了。一畝田總算是有人開荒耕種了。先不管種什麼,有沒有收穫,能堅持多久。重要的是,這個開始是快樂的開始。
  • 身殘志堅的新化一殘疾人承包水田30畝 年年種雙季稻
    連續6年承包水田30畝,種植雙季稻,沒叫苦,不喊累……誰能想到這30畝水田是一位走路一瘸一拐的殘疾人呢?他叫彭丁權,是新化縣白溪鎮彭家村人。他18歲時,為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積極報名參軍,在體檢中,不慎摔傷,造成左腳殘疾。
  • 大學生回鄉直播種桃 「桃子哥」帶富家鄉農民
    原標題:「桃子哥」直播種桃,帶富家鄉農民無錫陽山出產水蜜桃,長輩一句話:「自己家和親戚朋友都在種水蜜桃,能否通過你們年輕人的思維用網絡把桃賣出去?」猛然,惲晶慧似打了雞血般興奮……機會來了。當年,他先開了個網店,一個月就賣了2000箱水蜜桃,「一下從中找到了樂趣」。
  • 農村種板藍根一畝能收多少錢
    要想將把板藍根種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最好為沙土,方便挖藥容易挖出。2.合理施肥,選擇農家肥,和二銨15公斤。當地翻好後,把農家肥和化肥撒在田裡面。3.播種,在每年的四月份播種播種時間不宜過早,播種過早,容易造成開花,會影響板藍根的質量和產量,一畝地板藍根種子在五斤左右剛好。
  • 如何看待一畝田的價值?(下)
    在解決農產品上行服務的基礎上,一畝田由最初的信息打通,到線上的交易撮合平臺,再到深層履約服務,樹立壁壘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上一篇筆者提到一畝田的數據價值,通過數據分析歸納是可以做很多市場判斷,產生更高的價值,這一點體現在豆牛代賣業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