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圈姐
曾經的瓊瑤,是中國文壇最具商業價值的作家。
59歲時隨便寫的一部《還珠格格》改編成的電視劇,就輕鬆成為80、90後童年記憶。
咖位,她一直都在。
但是如今隨著全民媒體時代到來,信息再也不是涓涓細流,觀點也不再局限於部分人手裡。
原先形象平面化的瓊瑤開始逐漸被動的,從小說背後走到臺前。
而立體豐滿的形象,又勢必會引來爭議。
可能起初你只曉得她痴情,後來卻發現痴情的是有婦之夫,三觀盡毀。
那些風流舊帳被一筆一筆丟到讀者、觀眾面前,其中不乏犀利之處。
終於有一天我們猛然發現,嚯,瓊瑤阿姨竟然也是這樣的。
而這一切,還是發生在她80歲以後。
1963年,瓊瑤發表了首部長篇小說《窗外》。
結果大受歡迎。
為什麼?
獵奇嘛,尤其是在上世紀60年代。
小說講的是一段忘年戀。
女高中生江雁容愛慕上了自己的國文教師,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知識分子康南。
而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還捧紅了日後華語影壇的常青樹——林青霞。
但是,今天真正讓我們對《窗外》記憶深刻的,卻是這段故事背後的真相。
因為小說,來自於瓊瑤的親身經歷。
瓊瑤16歲的時候,以成年人口吻寫下了短篇小說《雲影》。
但就和很多天賦異稟的人一樣,瓊瑤的文字並未得到認可。
學校認為她離經叛道,家人覺得她不務正業沒有好好學習。
所以,這時候,伯樂的賞識對瓊瑤而言就尤為重要。
人群中,只有高中國文老師欣賞她筆下的文字,一直鼓勵她,支持她。
久而久之,生出了情愫。
一個渴望關懷溫暖的小女孩愛上了溫文爾雅的老師。
這是瓊瑤的初戀,兩人的年齡相差20歲。
自然地,這段感情遭到了空前的詰難,
瓊瑤幾次自殺都沒有成功,整個家庭被攪得雞飛狗跳。
最後,國文老師被學校辭退,而瓊瑤也高考落榜。
《窗外》
多年後她回憶起這段感情,感慨頗深:
「那次戀愛幾乎毀了我,又重新創造了我」。
據說,後來瓊瑤還託人找到了這位國文老師,他終身未娶,瓊瑤不時寄錢給他。
而瓊瑤生命中真正的第一位丈夫叫做慶筠。
慶筠原是臺大英文系畢業的英語老師,後常向瓊瑤父親請教寫作,一來二去結識了瓊瑤。
不得不說,瓊瑤天生一顆戀愛腦。
僅因為兩人共同的文學愛好,瓊瑤再次被瞬間迸發的熱情點燃了。
當然,家裡依舊反對。
這回,瓊瑤寧死不屈,她總算擰過了父母之意,如願嫁給了慶筠。
1959年,瓊瑤21歲,慶筠26歲,二人在一片反對聲中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同為職業作家,瓊瑤的事業隨著《窗外》開始騰飛。
而慶筠的卻停滯不前,家庭的天秤開始傾斜。
心高氣傲的慶筠覺得難以面對生活和瓊瑤。
當一個男人選擇逃避的時候,酒精就成了最好的藥劑。
不但如此,慶筠還沉迷進賭博之中。
於是一手抱著孩子,一邊寫作的瓊瑤,對酒氣衝天的丈夫的產生了厭惡。
後來瓊瑤在一次面對記者採訪時,說出了這樣的話:
「最美滿的愛情,是先有精神之愛,再有肉體之愛。是靈肉合一的愛情。」
5年不到,他們離婚了。
不過,也有人說,他們的離婚和另外一個男人有關。
自《窗外》起,瓊瑤的小說多發表於《皇冠》雜誌,雜誌社的主編叫做平鑫濤,是位溫文爾雅的中年男人。
當年正是他在會議上力排眾議,強烈要求發表瓊瑤的小說《窗外》,這才成就了瓊瑤後來言情小說大師的地位。
平鑫濤從瓊瑤情緒強烈,觀點先鋒大膽的文字中讀出這個女人的真性情。
從欣賞其才華的角度看,平鑫濤倒是與瓊瑤那位初戀國文老師有幾分相似。
平鑫濤閱讀了瓊瑤所有的小說,他非常好奇這是個怎樣的女人。
於是1964年初冬,他們相約臺北,在火車站兩個人第一次見面。
但是就這樣,平鑫濤卻一眼認出了瓊瑤。
她很好奇:「你怎麼會在眾人中認出我來?」
而平鑫濤看似無奇的回覆,深深擊中了瓊瑤:
「從《窗外》裡認識的,從《六個夢》裡認識的,從《煙雨濛濛》裡認識的」。
細膩浪漫,如她筆下的男主角。
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平鑫濤是有老婆的。
這也成為了瓊瑤日後風流舊帳中爭議最大的部分,多年後平鑫濤前妻的一本書更是把瓊瑤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臺北,平鑫濤邀請瓊瑤喝咖啡。
平鑫濤問瓊瑤,要不要回她在臺北的父母家看望。
的確,自打在父母的反對聲結了婚,瓊瑤和他們的關係也每況愈下。
所以,借這次會臺北,瓊瑤也希望緩和緊繃的親情。
當平鑫濤送瓊瑤來到她父母那座老式的木屋前時,瓊瑤來回幾次想要伸手按門鈴,都又縮了回去。
看到瓊瑤的這個動作和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身體,平鑫濤突然感到一絲心痛和心急。
小說《窗外》改編成的電影火遍了全臺。
瓊瑤的母親卻是最不樂意的人。
她指著瓊瑤的鼻子罵:「你這麼想賺錢,不惜出賣父母,寫小說罵我們不夠,現在還要拍電影罵我們。」
這件事被平鑫濤知道了,於是他決定帶瓊瑤開車出去散散心氣。
而這次短暫的旅行,徹底重塑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因為雨天路滑,一個大貨迎面而來,平鑫濤沒有剎住,急轉方向撞上了路邊一棵大樹。
平鑫濤受了輕傷,瓊瑤被玻璃劃傷卡在座位上不能動,於是平鑫濤內疚地看著瓊瑤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瓊瑤卻安慰他:這只是一個意外,不要因為車子是你開的,就有犯罪感。
這讓平鑫濤很受震動,他不由的緊握住了她的手。
自然,兩個人升溫的感情,傷害到了另外一個女人。
那就是平鑫濤的妻子林婉珍。
雖然最後她退出了這場沒有意義,只關乎愛情的爭執。
但瓊瑤坐實了小三上位的惡名。
信條裡的「愛比天大」,讓她總是在男女之情中被衝昏頭腦。
不但每一次感情都充滿了爭議,和平鑫濤的第二段婚姻更是在當時臺灣輿論界鬧得沸沸揚揚。
2020年3月11日,82歲的瓊瑤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千字宣布與讀者和觀眾「小別」。
在這封信裡,她回顧了最近3年自己的遭遇,用了這麼一些詞:
「生離死別、背叛、栽贓、謊言、抹黑、顛倒是非……」
先是和繼子們就病榻上的平鑫濤是否安樂死產生了分歧、衝突。
後是平鑫濤前妻林婉珍出版的回憶錄《往事浮光》,再度重提她「小三上位」的過去,引發了媒體的又一輪報導和扒舊。
當時年過80的瓊瑤遭遇了不小的輿論壓力,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把年紀還差點在過去的風流舊帳中,把自己毀掉了。
回顧瓊瑤感情史,會發現,她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求愛」。
再往前看,這或許和她童年經歷有關。
抗戰時期,面對兩個弟弟走失的痛苦,她的父親反而責問瓊瑤:
「為什麼丟的不是你?」
瓊瑤從小在家裡就沒什麼存在感,得到父母的關愛很有限。
這也是為什麼她會依戀那些穩重感性,年長一些的男人。
或許在她心裡,別人的痛苦,自己的痛苦,天地的痛苦,都可以在愛中化成水。
某種程度,這也是一種純真,對愛最原始的期待和純粹渴望。
所以,就不難理解瓊瑤筆下那些熱烈的愛情,痛苦的分離以及它們背後情緒飽滿的排比句了。
就像是她內心深處的吶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