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提到「認罪悔改」你會想到什麼呢?大衛認罪時眼淚把床榻漂起,雖然用了誇張的修辭,但也體現了認罪之時的痛哭流涕。中國教會有一派叫做「哭重生」,主張聚會時狂哭至見異象:有白衣天使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樣信徒才能真正罪得赦免,得救重生。因此,信徒要痛哭三日三夜,認罪要有深度、廣度和準度才能得救。曾經就有「哭重生」的信徒狂哭至眼腫、嗓啞,跪至膝蓋出血。這樣的方式符合你對「認罪悔改」的認識嗎?這似乎是痛哭流涕的加強版,但總感覺不太對。問題出現在哪裡呢?認罪悔改不只是有痛哭、懊悔的一面,把這一面推到極端就更不對了。我們往往忽視了認罪悔改還有發出歌頌的一面。
在撒瑪利亞敘加城外的雅各井旁發生了一個故事,我們暫且把這個故事稱作:最美的相遇。相遇的兩人分別是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這份相遇究竟美在何處呢?美在一個生命的綻放。
耶穌因行路疲乏坐在雅各井旁,有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來打水。按照當時的習俗,這個故事的正常進展應該是這樣的:耶穌看到撒瑪利亞婦人,用殺人的眼神惡狠狠的鄙視了她一眼,撒瑪利亞婦人接著用鄙視的眼神回敬耶穌,耶穌馬上起身跺跺腳上的塵土,背對著撒瑪利亞婦人走開了。為什麼猶太夫子與撒瑪利亞婦人的相遇按常理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因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有世仇。讓我們來追溯一下:所羅門王之後以色列分為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北國君王暗利定都撒瑪利亞(王上16:24),當時兩國就在政治和宗教方面有很大差異和衝突。後來北國被亞述帝國所滅,一些以色列人被放逐,又有外邦人移民到撒瑪利亞與剩餘的以色列民通婚。這樣就產生了血統和信仰都不純正的撒瑪利亞人。在文化、種族、宗教上差異愈來愈大,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彼此鄙視,甚至發生過幾次流血事件。在猶太領袖編輯的一部律法《米示拿》中提到「撒瑪利亞女兒自搖籃開始就處於經期之中」(女人經期在禮儀上被視為不潔淨,此處反映了猶太人視撒瑪利亞婦女為不潔淨的)。所以,耶穌沒有鄙視撒瑪利亞婦人,沒有轉身離開,而是跨越了種族、文化、信仰、性別的界限向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這樣的舉動就不同尋常了。
4節提到「必須」。有一種說法是猶太人從猶太到加利利一般是繞開撒瑪利亞走更遠的路,但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猶太人常常會穿過撒瑪利亞(見麥種《約翰福音注釋》)。「必須」除了地理上的因素(通過撒瑪利亞會更近)外,根據後文更可以看到是耶穌「定意」如此。
耶穌定意跨越諸多障礙,針對當時的情景以「水」作為切入點,然後耶穌又更針對性地談到撒瑪利亞婦人的私生活,為她帶來救贖的恩典。這份恩典有幾個特點:主動(耶穌主動)、在先(先於我們悔改)、特別(特別的愛給了特別的你)。
值得注意的是當恩典介入之時,撒瑪利亞婦人並不是歡喜迎接,而是豎起了隔離之牆(9節),她用祖宗打壓耶穌(12節),也就是恩典的介入激起了撒瑪利亞婦人的防禦。因為介入的恩典不是以她所喜悅的方式,而是以他不習慣甚至討厭的方式。我們也常常像撒瑪利亞婦人一樣防禦、抵擋和排斥那令人討厭的恩典。C.S路易斯在《黎明的踏浪號》裡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叫尤斯塔的男孩變成了一條龍(在西方文化中,龍為邪惡代言),為了重新變回小男孩,他必須先把龍皮撕裂,再一點點剝龍皮。只有經歷過這種痛苦,小男孩才能變回本來的模樣。我們必須意識到有些罪已經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只有歷經「扒皮之痛」才能從舊人變新人。有一部短片叫做《你是上帝的傑作》,通過上帝與人的對話來呈現上帝恩典的作為。有位叫俊志的男生,他身上存在太多的問題:他懶惰、易怒、他喜歡跟人比較、他有情慾的問題、他沉迷於遊戲···他哭喪著臉說:我每天早上照鏡子的時候,都特別厭惡自己,覺得自己像一個小丑。他祈求上帝的恩典可以幫他改變,成為上帝的傑作。上帝出現了,手中不是拿著盛滿奶水的奶瓶,而是一隻手拿著錘子一隻手拿著鑿子,要來一點點雕刻他,而他卻開始防禦、抵擋和排斥。恩典介入到我們生命中常常以錘子和鑿子的方式,而我們故意忽視不承認那是恩典,我們像嬰兒一樣只認為裝滿奶水的奶瓶才是恩典。
上帝附上極重的代價,把獨生的兒子都舍了,他主動、在先、特別的恩典已經介入,讓我們不再防禦、抵擋和排斥,而是擁抱、迎接和經歷這份恩典。
16節看起來很突兀,跟之前的經文沒有關聯。耶穌開始以水作為切人點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話,再由水談到「活水」,當談到活水的時候就從物質層面轉化為屬靈層面。撒瑪利亞一直把水和活水都作物質層面的解讀,她認為活水就是新鮮流動的水。而活水在舊約中的屬靈含義是什麼呢?「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13)講到以色列民棄絕以上帝為源頭不斷流出的活水供應,他們要為自己建造積蓄死水的池子,結果池子破裂,不能滿足生命的需要。這裡揭露了以色列民倚靠自己來解決生命的饑渴,他們棄絕了從上帝而來的活水供應。結合舊約的背景,並聯繫13-14節可以得出:耶穌在告訴撒瑪利亞婦人,倚靠自己來解決生命的饑渴是不可行的,這樣只會越來越饑渴,就如同他找了五個丈夫還是處於乾旱無水之地。也就是說耶穌借著揭露撒瑪利亞婦人的本相來進一步引導她進入屬靈領域。
在當時犯姦淫的婦女是被眾人所唾棄和孤立的,甚至要拿石頭打死。一般婦女會在早晨或晚上天氣不太熱的時候結伴出來打水,但撒瑪利亞婦人是在炎熱的中午去打水。她是為了避開眾人,她在遮掩本相。當耶穌提到她丈夫時,她說沒有丈夫,這種回答實際是也是一種逃避,我們也會用看起來對的答案來避重就輕。耶穌借著以較為溫和的方式(承認她回答在形式上是對的)來指出她一直隱藏、遮蓋、逃避的本相。指出無休止的情慾並不能解生命之渴。
是否能夠讓自己的本相暴露在上帝面前,有一個測試指標:是否可以接納暴露出本相的人。
我們太多時候也是在極力遮蓋自己的本相,恐怕暴露出來。託爾斯泰講過一場景:他說我在大街上呼喊:「上帝啊!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罪人」眾人稱讚道:「這是一個虔誠的人。」然而,當他接著說道:「我有私生子」。圍觀的眾人隨即臉色大變集體向著他吐口水。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可能沒有犯過某種具體的罪,一旦涉及到具體的犯罪涉及到某些細節的時候,我的自義就顯露出來了。我會像法利賽人一樣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聖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只有一類人:罪人。
有一個臺灣人叫做陳進興,他犯了綁架、殺人、強姦等罪,先是綁架人質後撕票,在逃亡途中殺害多人,強姦約20名女性。這個人後來在教會裡面引起很大爭議,爭議的焦點倒不是因為他罪大惡極,而是因為他在監獄關押的兩年期間信主了(臺灣監獄有輔導牧師),最後被執行了死刑。他的經歷被寫成了一本書叫做《罪人的遺書》。按法律處死他是應當的。這樣的人可以信主嗎?這樣的人主會接納他嗎?我可以接納他嗎?
又回到我們之前說過的當講到具體的罪和罪人的時候,尤其是這種具體的、我沒有犯過的罪的時候,我就很難接納他。我們很難甚至無法接納別的罪人的時候,我們其實也難以接納自己的本相。
恩典介入不是清風拂面,而是直指我們生命的最深處。在恩典中,只有直面本相才有可能發現自己的屬靈需要,就像撒瑪利亞婦人在揭露本相之後才進行屬靈思考,只有直面本相才有可能進一步尋求真理的引導,就像撒瑪利亞婦人隨後開始主動詢問耶穌屬靈問題一樣。直面本相才會有最深刻的悔改,你敢面對自己的本相嗎?
撒瑪利亞婦人沒有繼續逃避而是選擇了承認(19節),她承認耶穌的先知身份,也就承認了耶穌對她本相的描述。她開始展現出屬靈興趣,進一步尋求真理的引導,詢問耶穌關於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不同的敬拜問題。我們也只有讓本相暴露之後才有屬靈胃口。耶穌首先回應到,兩種敬拜方式都要廢去(21節);然後說到,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最後總結到敬拜的實質,也回答了兩種受地點限制的敬拜方式被廢去的原因。23節「心靈和誠實」在幾個英文版聖經中用的是「in spirit and in truth」新譯本聖經翻譯為「靠著聖靈按真理」。「心靈和誠實」指的是敬拜的態度,靠著聖靈按真理指的是敬拜方式。我們可以結合起來解讀,耶穌說他將開啟新的敬拜模式,敬拜他的人要按照真理的原則並且態度端正。
在屬靈探討中撒瑪利亞婦人最終不單確認了敬拜問題,更進一步確認了耶穌的身份——彌賽亞。於是她作出一個瘋狂的舉動,把水罐子撇下不要了,可她原來是來打水的啊!更瘋狂的是她竟然去到城裡大聲宣揚,因為在那個時候女人在公共場合公開講話被看為是可羞恥的。她宣揚的是什麼呢?竟然是她不堪的歷史,她一直以來所遮蓋隱藏的私生活!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為了引出「莫非這就是基督嗎」。她的生命在這裡發生了驚人的翻轉,39-42提到有好些人因著她的宣揚而信主。撒瑪利亞婦人的悔改翻轉,是情不自禁的,她暴露出自己的本相在最深處承認自己的罪,不僅只有這些,她的悔改伴隨著歌頌,她不惜用自己不堪的歷史來歌頌,試著想像一下撒瑪利亞婦人的心情,說不定當時她正手舞足蹈的述說著基督。說到認罪悔改我們往往只注重痛哭和懊悔,卻忽略了歌頌,相應的也少了歌頌所帶來的力量。
奧古斯丁寫過一本書叫做《懺悔錄》,不了解的人會望文生義,以為這本書就是奧古斯丁的犯罪記錄。實則不然。奧古斯丁是用拉丁文寫的,「懺悔」拉丁文的意思有承認和讚美的意思。《懺悔錄》開篇是以歌頌上帝開始,結尾更是以歌頌上帝結束。在《懺悔錄》中他寫道:「我願意回顧我以前的汙穢和我靈魂的縱情於聲色,這並不是由於我迷戀過去,而是為了愛你,愛我的主。」大衛在詩篇51篇的悔罪詩中同樣有歌頌。神啊,你是拯救我的 神,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詩51:14-15)。
結語:讓恩典介入、讓本相暴露、讓生命翻轉。上帝差遣他的獨生愛子,以血以命打破罪惡的隔牆,在我們還不認識他的時候就主動賜下了恩典,恩典介入到我們生命中的方式除了奶瓶更有錘子和鑿子。當恩典臨到我們,必然直指我們的本相。上帝是按照我們的本相愛了我們召了我們,我們也需要敢於讓本相暴露在上帝面前,讓我們在生命的最深處與主相遇,在最深處承認自己的罪。讓真理的光繼續照耀著我們,讓我們的生命向 神唱一首悔改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