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歌頌的悔改

2021-02-22 如我也歌

                

引言:提到「認罪悔改」你會想到什麼呢?大衛認罪時眼淚把床榻漂起,雖然用了誇張的修辭,但也體現了認罪之時的痛哭流涕。中國教會有一派叫做「哭重生」,主張聚會時狂哭至見異象:有白衣天使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樣信徒才能真正罪得赦免,得救重生。因此,信徒要痛哭三日三夜,認罪要有深度、廣度和準度才能得救。曾經就有「哭重生」的信徒狂哭至眼腫、嗓啞,跪至膝蓋出血。這樣的方式符合你對「認罪悔改」的認識嗎?這似乎是痛哭流涕的加強版,但總感覺不太對。問題出現在哪裡呢?認罪悔改不只是有痛哭、懊悔的一面,把這一面推到極端就更不對了。我們往往忽視了認罪悔改還有發出歌頌的一面。

在撒瑪利亞敘加城外的雅各井旁發生了一個故事,我們暫且把這個故事稱作:最美的相遇。相遇的兩人分別是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這份相遇究竟美在何處呢?美在一個生命的綻放。

    耶穌因行路疲乏坐在雅各井旁,有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來打水。按照當時的習俗,這個故事的正常進展應該是這樣的:耶穌看到撒瑪利亞婦人,用殺人的眼神惡狠狠的鄙視了她一眼,撒瑪利亞婦人接著用鄙視的眼神回敬耶穌,耶穌馬上起身跺跺腳上的塵土,背對著撒瑪利亞婦人走開了。為什麼猶太夫子與撒瑪利亞婦人的相遇按常理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因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有世仇。讓我們來追溯一下:所羅門王之後以色列分為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北國君王暗利定都撒瑪利亞(王上16:24),當時兩國就在政治和宗教方面有很大差異和衝突。後來北國被亞述帝國所滅,一些以色列人被放逐,又有外邦人移民到撒瑪利亞與剩餘的以色列民通婚。這樣就產生了血統和信仰都不純正的撒瑪利亞人。在文化、種族、宗教上差異愈來愈大,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彼此鄙視,甚至發生過幾次流血事件。在猶太領袖編輯的一部律法《米示拿》中提到「撒瑪利亞女兒自搖籃開始就處於經期之中」(女人經期在禮儀上被視為不潔淨,此處反映了猶太人視撒瑪利亞婦女為不潔淨的)。所以,耶穌沒有鄙視撒瑪利亞婦人,沒有轉身離開,而是跨越了種族、文化、信仰、性別的界限向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這樣的舉動就不同尋常了。

    4節提到「必須」。有一種說法是猶太人從猶太到加利利一般是繞開撒瑪利亞走更遠的路,但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猶太人常常會穿過撒瑪利亞(見麥種《約翰福音注釋》)。「必須」除了地理上的因素(通過撒瑪利亞會更近)外,根據後文更可以看到是耶穌「定意」如此。

      耶穌定意跨越諸多障礙,針對當時的情景以「水」作為切入點,然後耶穌又更針對性地談到撒瑪利亞婦人的私生活,為她帶來救贖的恩典。這份恩典有幾個特點:主動(耶穌主動)、在先(先於我們悔改)、特別(特別的愛給了特別的你)。

    值得注意的是當恩典介入之時,撒瑪利亞婦人並不是歡喜迎接,而是豎起了隔離之牆(9節),她用祖宗打壓耶穌(12節),也就是恩典的介入激起了撒瑪利亞婦人的防禦。因為介入的恩典不是以她所喜悅的方式,而是以他不習慣甚至討厭的方式。我們也常常像撒瑪利亞婦人一樣防禦、抵擋和排斥那令人討厭的恩典。C.S路易斯在《黎明的踏浪號》裡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叫尤斯塔的男孩變成了一條龍(在西方文化中,龍為邪惡代言),為了重新變回小男孩,他必須先把龍皮撕裂,再一點點剝龍皮。只有經歷過這種痛苦,小男孩才能變回本來的模樣。我們必須意識到有些罪已經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只有歷經「扒皮之痛」才能從舊人變新人。有一部短片叫做《你是上帝的傑作》,通過上帝與人的對話來呈現上帝恩典的作為。有位叫俊志的男生,他身上存在太多的問題:他懶惰、易怒、他喜歡跟人比較、他有情慾的問題、他沉迷於遊戲···他哭喪著臉說:我每天早上照鏡子的時候,都特別厭惡自己,覺得自己像一個小丑。他祈求上帝的恩典可以幫他改變,成為上帝的傑作。上帝出現了,手中不是拿著盛滿奶水的奶瓶,而是一隻手拿著錘子一隻手拿著鑿子,要來一點點雕刻他,而他卻開始防禦、抵擋和排斥。恩典介入到我們生命中常常以錘子和鑿子的方式,而我們故意忽視不承認那是恩典,我們像嬰兒一樣只認為裝滿奶水的奶瓶才是恩典。

   上帝附上極重的代價,把獨生的兒子都舍了,他主動、在先、特別的恩典已經介入,讓我們不再防禦、抵擋和排斥,而是擁抱、迎接和經歷這份恩典。

    16節看起來很突兀,跟之前的經文沒有關聯。耶穌開始以水作為切人點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話,再由水談到「活水」,當談到活水的時候就從物質層面轉化為屬靈層面。撒瑪利亞一直把水和活水都作物質層面的解讀,她認為活水就是新鮮流動的水。而活水在舊約中的屬靈含義是什麼呢?「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13)講到以色列民棄絕以上帝為源頭不斷流出的活水供應,他們要為自己建造積蓄死水的池子,結果池子破裂,不能滿足生命的需要。這裡揭露了以色列民倚靠自己來解決生命的饑渴,他們棄絕了從上帝而來的活水供應。結合舊約的背景,並聯繫13-14節可以得出:耶穌在告訴撒瑪利亞婦人,倚靠自己來解決生命的饑渴是不可行的,這樣只會越來越饑渴,就如同他找了五個丈夫還是處於乾旱無水之地。也就是說耶穌借著揭露撒瑪利亞婦人的本相來進一步引導她進入屬靈領域。

    在當時犯姦淫的婦女是被眾人所唾棄和孤立的,甚至要拿石頭打死。一般婦女會在早晨或晚上天氣不太熱的時候結伴出來打水,但撒瑪利亞婦人是在炎熱的中午去打水。她是為了避開眾人,她在遮掩本相。當耶穌提到她丈夫時,她說沒有丈夫,這種回答實際是也是一種逃避,我們也會用看起來對的答案來避重就輕。耶穌借著以較為溫和的方式(承認她回答在形式上是對的)來指出她一直隱藏、遮蓋、逃避的本相。指出無休止的情慾並不能解生命之渴。

   是否能夠讓自己的本相暴露在上帝面前,有一個測試指標:是否可以接納暴露出本相的人。

    我們太多時候也是在極力遮蓋自己的本相,恐怕暴露出來。託爾斯泰講過一場景:他說我在大街上呼喊:「上帝啊!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罪人」眾人稱讚道:「這是一個虔誠的人。」然而,當他接著說道:「我有私生子」。圍觀的眾人隨即臉色大變集體向著他吐口水。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可能沒有犯過某種具體的罪,一旦涉及到具體的犯罪涉及到某些細節的時候,我的自義就顯露出來了。我會像法利賽人一樣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聖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只有一類人:罪人。

   有一個臺灣人叫做陳進興,他犯了綁架、殺人、強姦等罪,先是綁架人質後撕票,在逃亡途中殺害多人,強姦約20名女性。這個人後來在教會裡面引起很大爭議,爭議的焦點倒不是因為他罪大惡極,而是因為他在監獄關押的兩年期間信主了(臺灣監獄有輔導牧師),最後被執行了死刑。他的經歷被寫成了一本書叫做《罪人的遺書》。按法律處死他是應當的。這樣的人可以信主嗎?這樣的人主會接納他嗎?我可以接納他嗎?

   又回到我們之前說過的當講到具體的罪和罪人的時候,尤其是這種具體的、我沒有犯過的罪的時候,我就很難接納他。我們很難甚至無法接納別的罪人的時候,我們其實也難以接納自己的本相。

   恩典介入不是清風拂面,而是直指我們生命的最深處。在恩典中,只有直面本相才有可能發現自己的屬靈需要,就像撒瑪利亞婦人在揭露本相之後才進行屬靈思考,只有直面本相才有可能進一步尋求真理的引導,就像撒瑪利亞婦人隨後開始主動詢問耶穌屬靈問題一樣。直面本相才會有最深刻的悔改,你敢面對自己的本相嗎?

   撒瑪利亞婦人沒有繼續逃避而是選擇了承認(19節),她承認耶穌的先知身份,也就承認了耶穌對她本相的描述。她開始展現出屬靈興趣,進一步尋求真理的引導,詢問耶穌關於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不同的敬拜問題。我們也只有讓本相暴露之後才有屬靈胃口。耶穌首先回應到,兩種敬拜方式都要廢去(21節);然後說到,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最後總結到敬拜的實質,也回答了兩種受地點限制的敬拜方式被廢去的原因。23節「心靈和誠實」在幾個英文版聖經中用的是「in spirit and in truth」新譯本聖經翻譯為「靠著聖靈按真理」。「心靈和誠實」指的是敬拜的態度,靠著聖靈按真理指的是敬拜方式。我們可以結合起來解讀,耶穌說他將開啟新的敬拜模式,敬拜他的人要按照真理的原則並且態度端正。

    在屬靈探討中撒瑪利亞婦人最終不單確認了敬拜問題,更進一步確認了耶穌的身份——彌賽亞。於是她作出一個瘋狂的舉動,把水罐子撇下不要了,可她原來是來打水的啊!更瘋狂的是她竟然去到城裡大聲宣揚,因為在那個時候女人在公共場合公開講話被看為是可羞恥的。她宣揚的是什麼呢?竟然是她不堪的歷史,她一直以來所遮蓋隱藏的私生活!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為了引出「莫非這就是基督嗎」。她的生命在這裡發生了驚人的翻轉,39-42提到有好些人因著她的宣揚而信主。撒瑪利亞婦人的悔改翻轉,是情不自禁的,她暴露出自己的本相在最深處承認自己的罪,不僅只有這些,她的悔改伴隨著歌頌,她不惜用自己不堪的歷史來歌頌,試著想像一下撒瑪利亞婦人的心情,說不定當時她正手舞足蹈的述說著基督。說到認罪悔改我們往往只注重痛哭和懊悔,卻忽略了歌頌,相應的也少了歌頌所帶來的力量。

    奧古斯丁寫過一本書叫做《懺悔錄》,不了解的人會望文生義,以為這本書就是奧古斯丁的犯罪記錄。實則不然。奧古斯丁是用拉丁文寫的,「懺悔」拉丁文的意思有承認和讚美的意思。《懺悔錄》開篇是以歌頌上帝開始,結尾更是以歌頌上帝結束。在《懺悔錄》中他寫道:「我願意回顧我以前的汙穢和我靈魂的縱情於聲色,這並不是由於我迷戀過去,而是為了愛你,愛我的主。」大衛在詩篇51篇的悔罪詩中同樣有歌頌。神啊,你是拯救我的 神,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詩51:14-15)。

結語:讓恩典介入、讓本相暴露、讓生命翻轉。上帝差遣他的獨生愛子,以血以命打破罪惡的隔牆,在我們還不認識他的時候就主動賜下了恩典,恩典介入到我們生命中的方式除了奶瓶更有錘子和鑿子。當恩典臨到我們,必然直指我們的本相。上帝是按照我們的本相愛了我們召了我們,我們也需要敢於讓本相暴露在上帝面前,讓我們在生命的最深處與主相遇,在最深處承認自己的罪。讓真理的光繼續照耀著我們,讓我們的生命向 神唱一首悔改的讚歌

相關焦點

  • 葛培理之女布道家葛安妮發出美國要悔改的緊急呼籲
    圖源:National Religious Broadcasters 布道家葛安妮(Anne Graham Lotz,為葛培理的二女兒)發出要求悔改的緊急呼籲
  • 歌頌之上
    從摩西和米利暗在過紅海之後的歌頌,到約伯記,以賽亞書,耶利米哀歌等,詩歌在舊約中比比皆是。但是詩篇這一卷書仍在其中凸顯出不同之處:它的編纂顯然有著崇拜應用的目的,讓我們想到手裡的讚美詩本子。在所羅門建造聖殿以先,大衛就已經在耶和華的殿中設立詩班的侍奉(歌唱的事,參代上六31)。在詩篇中,有約三分之一的詩題注「交與伶長」;也就是在詩歌完成後,交付給詩班的班長。這一交付,目的就在於將詩歌「唱出來」。
  • 什麼是真正的悔改?
    門徒們出去傳道的時候也是說要叫人悔改,耶穌說到如果有一個人悔改,在天上的天使們看到的話也要為他歡喜,較比99個不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很多弟兄姐妹就會想,這些我們都知道啊,何必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的去講呢?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牧師他在一個教會講道5年了,他講了一篇道,就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那些教友們幾乎聽膩了,對他說,牧師啊,拜託你以後講點別的好不好啊。
  • 認罪與悔改
    悔改包括感情轉變(路15:11—16)——知罪;思想轉變(路15:17)——悔罪;意志轉變改罪;改正行動(路15:20—21)——離罪。認罪是向神承認自己一切的罪,並求神赦免。悔改是改變自己成為新造的人。
  • 什麼是真實的悔改?
    這個時候使徒彼得回答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當悔改。之後他又說:「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徒3:19】當我們悔改並獲得無罪的塗抹時,就會從天上有安舒的日子來到。我們走到上帝面前的道路就是悔改,如果我們不悔改就無法走到主面前。彼得勸勉我們說,你們要悔改歸正。
  • 尼布甲尼撒蒙恩悔改的見證
    在但以理書的故事中,最感動人心的奇蹟見證就是尼布甲尼撒王的悔改!
  • 信心與悔改 | 傅格森
    信心與悔改Faith & Repentance原文作者: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當福音被宣告出來,乍看之下似乎會要求人作出兩種不同的、甚至是二選一的回應。有時候福音的要求是「悔改」!所以,「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 尼尼微城的悔改與毀滅
    點擊上方的「聖經學習」關注我們可添加微信:mybiblestudy主編:麥子 | 排版:多加文:倪希米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尼尼微城因先知約拿的宣告而認罪悔改雖然這位使者的目的沒有明確清楚地在這幾節經文中說出來,但從整本書的內容來看,我們知道這位使者是去發出一種警告,號召尼尼微人悔改離開他們的惡,回到上帝面前。這就啟示我們一種上帝更廣義的關懷:不但關心尼尼微人的惡,更希望他們離開罪惡,轉變為良善。
  • 真實悔改的三要素
    信心與悔改分不開,對基督的信心會帶來真實的悔改,以及基督裡的真自由。那麼,什麼是真實的悔改呢?
  • 吳青峰《歌頌者》:歌頌你的,也歌頌我的,超好聽
    這首歌不是在歌頌別人,是在歌頌自己。曾幾何時我們都想過要放棄,歌曲裡的故事,讓你、讓我,都被理解了;這是他的歌頌,也是歌頌你我的,吳青峰《歌頌者》。2.《隨想》王源這首歌是王源在《我是創作人》裡自己作詞作曲的一首原創歌曲。「躺在床上,月亮怎麼這麼熾烈像太陽……」輕柔的旋律、溫柔清亮的聲音、充滿詩意的歌詞,都很輕易地把人代入到這首歌的情境裡。
  • 那就悔改吧!悔改不容?有一位要幫助你
    神的兒子耶穌說,人必須悔改重生才能上天堂。悔改聽來 容易做來難。耶穌也知道,所以他賜下聖靈幫助人悔改。下面跟您講個聖靈助人悔改 重生的故事。  先講一下,聖靈為什麼會來。耶穌離開世界之前求神賜下聖靈,在他離世之後有 聖靈與他的門徒同在,永遠與他們隨行。  耶穌說,聖靈來了,目的之一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為 罪,是因為他們不信我。
  • 這是他的歌頌,也是歌頌你我的 | 「歌頌者」• 吳青峰丨尤克裡裡彈唱譜
    ● 高中那段時光,喜歡聽很多蘇打綠的歌。每一首歌,都帶有吳青峰詩意的詞,溫柔的聲音。人生,曾幾何時我們都想過要放棄,而音樂,再次救贖了我們,帶領我們離開舒適圈、給予我們勇氣;而他,歌曲裡的故事,讓你、讓我,都被理解了;這是他的歌頌,也是歌頌你我的,吳青峰《歌頌者》。
  • 歌頌監利(正能量歌詞)
    唱起囉囉咚哎,歌頌你吔,洪湖西岸的監利,洪湖西岸的監利。唱起囉囉咚哎,歌頌你呀,歌頌美好的監利,歌頌美好的監利!囉囉咚呀囉囉咚吔。囉吔囉吔囉囉咚哩。唱起囉囉咚哎,歌頌你吔,江漢平原的監利,江漢平原的監利。大愛之鄉奉獻大,得到黨中央領導的鼓勵!
  • ﹝門徒培訓﹞第六課 悔改|每周三更新
    悔改不能讓人完美,悔改是人生方向上的轉變。我們要講一個關於浪子的比喻。耶穌講的這個故事,說明了個人悔改的意義。在路加福音15:11-12節耶穌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在他父親死前,小兒子就想要他父親的遺產,這是非常少見的,但父親卻答應了他兒子的要求,並且把遺產給了他的兒子。
  • 施洗約翰曠野傳悔改之道
    施洗約翰讓人認罪悔改,給人受洗貳 施洗約翰傳講的內容是什麼?【馬太福音3:1/2】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他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也就是說要想進入天國,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悔改,不悔改的人就不能進入天國。叄 悔改單單是內心裏面的改變,還需要有行為上的改變。【馬太福音3: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 餘姚市退教協會舉辦「歌頌祖國,歌頌黨」退休教師文藝匯演
    餘姚市退教協會舉辦「歌頌祖國,歌頌黨」退休教師文藝匯演 2019-11-21 14:50:00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
  • 教宗三鍾經:悔改是向天主的溫柔敞開心扉
    教宗當天的講道以「悔改」這個關鍵詞為主軸,其意義在於抵拒罪惡和俗世,並樂於改變生命,向「天主的美善和溫柔」敞開心扉。根據該主日福音的記述,勸勉眾人悔改的洗者若翰,「生活刻苦、抵拒表面功夫,並且尋求本質」(參閱:谷一1-8)。教宗表示,「悔改伴隨著對已犯下的罪過的痛苦、渴望擺脫這一切的心願,以及一生永不再犯的決心。為了遠離罪過,也必須抵拒與之相關的一切、與罪過有關的事物。
  • 不做乖謬的悔改
    聖經中的確有特別的個例,有人在臨終前最後一刻,悔改歸主。其中一個強盜,責備了自己和同伴的所作所為,並接受了耶穌。這是為了講明,人是因信而得稱為義,並不是人不悔改的理由。如果一天一天的拖延著,每多耽擱一天,就少了一天悔改的機會。要知道我們是和天空屬靈氣的惡魔在爭戰,因此千萬不要輕敵,我們的上帝是慈愛的,但也是公義的,祂即是被殺的羔羊,也是猶大中的獅子。我們既然是作為上帝的兒女,就不要仗著祂的恩典,有恃無恐的去犯罪了。所以,基督徒要嚴肅的看待虛假的事情。
  • 我自問從未作奸犯科,為什麼需要認罪悔改?
    犯罪而不願意悔改,就是拒絕天主這個永恒生命的泉源(詠卅六9)。 因此,主耶穌基督重點教導我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路十三3)。可喜的是,慈悲的天主,「不願任何人喪亡,只願眾人回心轉意」(伯後三9);祂召叫我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三2)。我們應該拖延至臨終前才悔改嗎? 不應該。
  • 關於肉體 私慾 罪惡 魔鬼 死亡和悔改
    (羅馬書 6:7,9)完全悔改承認自己違背神的律法是一回事,但因違背神而心裡難過到決定不再犯錯,又是另一回事,這叫做"悔改"。"悔改"就是改變心意,轉頭朝另一個方向走。"悔改"表示人為自己所做的感到抱歉,也願意竭盡所能不再把同樣的錯。"認罪"表示你看出自己有錯,願意承認自己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