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建縣1800多年,古往今來,從不乏大智大勇之人。東陽人既勤奮,又勇敢,文能定國,武能安邦。無論是從軍、從商,還是從藝、從學,東陽人把勇往直前、勇挑重任、勇於擔當的特質演繹得淋漓盡致,「勇」始終伴隨著東陽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
東陽人之「勇」,表現在勇猛、果敢上。東陽很多村莊,都有尚武習武之風,疊羅漢、翻九樓,武藝精湛、作風勇猛者,受人崇敬。當兵、學藝、讀書,是以往東陽人改變命運的三大途徑。習武從軍者,自古甚眾。歷史上,東陽中過6名武狀元,出過抗倭名將吳良知;近代,湧現出了北伐名將金佛莊、抗戰英雄蔡忠笏;當代,還有21名將軍。他們心懷家國,忠勇報國,一往無前。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特級飛行員樓國強,駕戰機遨遊藍天,猶持彩練當空舞,在國慶60周年閱兵時,作為長機僚機,駕機飛越天安門上空,接受國家領導人和全國人民檢閱,為家鄉爭光添彩。飛行表演隊員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每次飛行都要做到秒米不差。樓國強憑藉過人的勇氣,過硬的技術,多次完成高難度飛行,屢受嘉獎。
東陽人之「勇」,表現在勇氣、擔當上。東陽人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一旦認定目標,便勇往直前無所懼。東陽籍商界傳奇張國芳,被譽為「甘肅驕傲」。20歲那年,張國芳背井離鄉到甘肅闖蕩,從創辦沙發廠起家,到打造蘭州商業「帝國」,再到甘肅國芳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無不體現其勇字當頭、勇謀相宜的特質。這位草根浙商深耕西部40多年,所經歷的磨難不可謂不多,但他從不畏懼,不向困難低頭。從赤手空拳到終成大器,「智」「勇」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隻身出外闖蕩,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必然荊棘叢生,必然步履艱難。選擇這樣的道路,勇氣何其重要。東陽人素來不缺乏這樣的勇氣和魄力。
商界精英是如此,平凡無名者中,無畏無懼、孤身闖世界的更是數不勝數。南馬鎮南新村村民張進強就是其中一員。28歲,張進強第一次去西藏。從此,他與西藏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西藏,張進強克服進高原缺氧、出高原醉氧,飲食不習慣等困難,收蟲草、做工程、經營賓館,在偏遠的那曲地區一待就是近20年。最近這些年,因身體原因,張進強無法長期生活在西藏,但他依然每年利用2個月左右時間,進藏收蟲草。浙江人在藏區收蟲草的不少,但像張進強那樣,跟著藏民,到更艱苦、更偏遠的山溝溝裡收蟲草的,卻為數不多。有著別人沒有的勇氣,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所獲回報自然也比人家多。
成就有大小,際遇各不同,但張國芳、張進強們的精神特質,卻是出奇的一致。哪裡有商機,哪裡就有東陽人的身影。國內各地,隨處可見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匠人們的身影;蒙古、阿聯等很多國家和地區,同樣有東陽商人在奮力搶佔橋頭堡。34個在外東陽人聯誼會(商會)和4個同鄉會,是東陽人勇闖天下的有力佐證。
勇挑重擔心不虛,不破樓蘭誓不還。東陽籍科技界人士,向來是勇挑重擔的急先鋒。他們積極進取,敢於闖蕩全新的領域,敢於接受全新的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是我國海洋水色遙感科學和遙感模擬仿真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國際海洋水色遙感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海洋遙感技術還是一片空白,年輕的潘德爐就暗暗發誓要填補這個空白。潘德爐勇挑重擔,受命去海外留學,學成之日,用扁擔挑著上百斤資料回國。從接收和使用國外衛星資料起步,到發射多顆海洋衛星,擁有自己的看海測海軟體,潘德爐和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步履堅實,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超越,讓海洋遙感技術在智慧海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超越的背後,是勇氣,是堅韌,是自信。
十餘年前,記者曾走進神秘的秦山核電站,探訪東陽籍科技工作者群體。歲月流逝,東陽老鄉們的身影已日漸模糊,但秦山核電站時任宣傳部長的話語猶在耳邊迴響:東陽人勇於擔當重任,每一名科技工作者都是各自崗位的骨幹,工作交給他們,領導放心。
這就是勇挑重擔的東陽人。勇字為先,做事有擔當,做人心不虛。
《水滸傳》中有個李逵,十分勇猛,曾隻身殺死大蟲。他在宋江身邊,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好手。然李逵之勇,乃匹夫之勇,有勇無謀,難成大事。一旦脫離正確的指引,就容易誤事,以致數度被擒,身陷囹圄。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身邊,也有極少部分東陽人,勇有餘而謀不足,遇事易衝動,做事易逾矩,行為失分寸。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文明社會,我們不需要爭勇鬥狠的「勇」,不需要沾染「破腳拐」習氣的「勇」;「勇」,應是規則之內的「勇」,是以遵紀守法為前提的「勇」,是理性之「勇」、有智之「勇」。這才是「勇」的真正內核,也是絕大多數東陽人之「勇」;李逵式的莽夫之勇,理應為廣大東陽人所摒棄。
市委關於東陽發展處於五個關鍵時期的判斷,為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勇往直前無所懼,不達目的不收兵。在建設更美東陽的進程中,傳承、弘揚東陽人「勇」的特質,昂首闊步走在前列,迎風揚帆勇立潮頭。讓我們在傳承中堅守,在堅守中奮進,在奮進中跨越,一起共創「和合東陽」的美好未來。
【人物】
葛永品:勇闖新疆30餘載 如今返鄉報春暉
「這個項目總建築面積達24萬平方米,以住宅公寓、酒店和商務辦公為一體,建成後將提供旅遊購物、休閒娛樂、居住辦公等一站式生活體驗……」新疆通嘉集團董事、副總經理、浙江遠疆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葛通華所介紹的正是位於東陽市白雲商貿園區的「遠疆天域」項目,這也是新疆通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葛永品於2010年回東陽成立浙江遠疆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後上馬的第一個項目。用葛永品的話說,勇闖新疆30餘載,如今回鄉投資,回報家鄉,了卻他多年的心願。
時間回到1986年,南市街道槐堂村年僅17歲的葛永品坐上了遠赴新疆的列車。數十年間,他從擺地攤的商販一步步成長為新疆浙商領軍人。
2012年,葛永品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是一夜暴富起來的,有些浙江商人雖文化水平不高,但敢於爭先吃螃蟹。的確,從「歌山畫水」到茫茫戈壁,葛永品跟隨父親離開生活多年的故鄉,坐70多個小時的火車去闖蕩邊關,需要何等的勇氣和魄力。
「要感謝改革開放的好時代,也要感謝博樂市給予我的苦難歲月。」葛永品所說的博樂市位於我國邊境。初到新疆時,葛永品正是在此落腳謀生。在這裡,他每天要和父親趕集擺地攤,賣小撥浪鼓、頭花、鑰匙鏈、耳環等小商品,一毛兩毛的利要掙,三分五分的利也賺,能走路就不坐車,能吃不帶肉的面就不吃……在擺地攤的這段歲月裡,葛永品受盡了生活的磨難,但可貴的是,他勇於面對困難,苦難的生活環境磨鍊了他的意志,堅韌了他的品格。在這裡,他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
之後,葛永品把眼光放在了烏魯木齊市,他想在那完成從謀生到立足的轉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烏魯木齊市的許多旅社賓館變成了商品批發大樓,剛來烏魯木齊的葛永品在毗鄰長途汽車站的長徵旅社租了室內攤位,做商品百貨的批發、零售生意。之後,場所雖幾經輾轉,生意卻一如既往地穩中有進,進貨金額也開始上升到以百萬元計。
1995年,葛永品看中新疆商貿城未來的發展趨勢,主動拿出1150萬元血汗錢與其合作,新建了新疆商貿城7號樓市場。「當時很多人都說我這個行為很冒險,其實我是經過充分調研的。」這是一次有勇有謀的決斷,如葛永品所言,當年的這一選擇是對的,其經濟實力邁上了新臺階。
2000年,我國吹響了西部大開發的號角。2003年,葛永品又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在烏魯木齊市南站的新疆國際商貿城商圈核心位置投資3.2億元開發建設國貿大廈。該大廈的新布局和營銷模式讓新疆商貿業提檔升級,一改亂糟糟的批發市場經營環境,使其成為可與商場超市相媲美的商品批發零售集散地,並帶動直接從業人員達1.6萬多人。
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葛永品所領導的新疆通嘉集團已發展成為立足新疆,以房地產、商業物業、酒店、金融等四大板塊的綜合性企業集團。赴疆奮鬥30餘年來,他憑藉著東陽人勇往直前的精神特質,在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獲評「2017全球浙商金獎」。
如今,在擔任兩任新疆浙江商會會長後,身為兵團浙江商會會長的葛永品著力推動新疆、浙江兩地的經貿互補與合作。葛永品說,他願意為兩個「家鄉」的經濟發展架設起溝通的橋梁,歡迎更多浙商前往新疆發展創業,也希望更多浙商把在新疆的發展成果反哺給家鄉。
【典型】
東陽三建:無懼海外風雨 闖出一片天地
2002年,東陽三建的10多名管理人員與200多名工人背井離鄉,來到非洲西北部的阿爾及利亞。在這個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東陽三建開啟了海外發展之路。
然而,這條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對當地的法律法規、建築標準等理解不透,首個承接的業務,東陽三建就出現虧損。最困難的時候,員工的生活都難以為繼。公司只能到金華外匯管理局對接匯款,以解決在阿爾及利亞的員工生活難題。
在海外雖然困難重重,但東陽人向來是哪裡跌倒,就勇敢地從哪裡爬起來。東陽三建高標準完成了首筆海外業務,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05年,公司獲得阿爾及利亞總承包資格,先後承接了阿爾及利亞政府704套住宅工程項目、阿爾及利亞住房部萬套住房項目及當地機場、法院、汙水處理廠等上百個工程項目,用勇氣和實力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東陽三建兩度榮獲「中阿合作傑出貢獻獎」。阿爾及利亞住房部確定的15家可以在阿享受議標資格的中資企業中,東陽三建是唯一一家民營企業。
此外,東陽三建不久前還承建了馬來西亞碧桂園森林城市項目,海外業務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勇於闖蕩世界,敢於與世界強者同臺競爭,方顯東陽人英勇氣概。東陽三建總經理張浙紅說:「有勇有謀,把計劃做細,工作做實,以工匠精神對待每一項工程,做到每建必優,才能在國際上打響東陽建築品牌。」
【評論】
「勇」勁讓前行更堅定
(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藝術大師胡先民)
我和世界東陽人大會有著不解之緣,首屆大會「擁抱鄉賢·追夢鄉愁」的主題給了我創作靈感,當時我創作了木雕作品《月是故鄉明》,獲得2017「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今年大會上,傅顯明書記提到東陽人的五大特質,對其中的「勇」,我深有感觸。
我出生在普通的教師家庭,4歲時得了骨髓炎,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落下了右腿終身殘疾,渴望玩耍的童年時光幾乎都在床上度過。在臥病在床的日子裡,父親和母親千方百計鼓勵我,要勇敢面對困難,堅定對生活的信心。他們給我搜集來各種畫報、年畫,引導我學習繪畫。讀完初中,我走上學藝之路。因為身體的缺陷,我在社會上時常會受到歧視,但骨子裡的「勇」勁讓我在東陽木雕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與其他地方相比,我認為東陽人的「勇」是含蓄的,更多的是體現在精神層面上,那股子敢闖敢幹,為幸福生活拼搏的勁頭。
近些年,東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許多支持東陽木雕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這也是東陽人「勇於創新」的有力佐證。政策的落地生根,為工匠們的成長、人才的培養、行業的進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未來,木雕行業的發展還將面臨許多困難,相信東陽人只要勇敢面對,一定能克服困難,創造新的輝煌。
志之所向一往無前
(全國優秀教師省語文特級教師陳益林)
《東陽日報》有一個欄目,叫做「走南闖北東陽人」。我覺得這個欄目的系列報導就很能反映東陽人「勇闖天涯」的精神。東陽人敢闖天下,無論是海外,還是神州各地,都能看到東陽人活躍拼搏的身影。
家雞圍著屋簷下的方寸之地打轉,雄鷹敢於搏擊長空。許多東陽人身上都有著雄鷹的稟性和氣魄。敢於外出打拼的,東陽人譽之為有出息的「出門儂」。豈只是「好男兒志在四方」,東陽的很多女性照樣考上遠方的大學,畢業後在遠離家鄉的通都大邑立定腳跟,創出大業;或跑到遙遠的地方做生意,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