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經驗總結下來,街舞圈和《這!就是街舞》節目組都明白,街舞綜藝不是一個適合猛火快炒的IP,但值得慢慢煨下去。
今年《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收官拉了個夠大的排場。
超5000人的觀賽現場,超過12個小時的錄製時長,12塊懸於舞臺上空的實時轉播大屏,滿場的藍色應援棒,仿佛誤入Super Junior演唱會或者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的現場。
宣布叶音獲得《這!就是街舞》第二季(以下簡稱《這街2》總冠軍的一刻,空中拋灑下金色紙片,上海旗忠森林網球中心的環場屏瞬間換成一片修樓梯戰隊的紫色旗幟。歡呼聲搭配著DJ阿龍適時切入的主題曲《街舞精神rap》,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去年,兩個平臺兩檔S級街舞節目「急火猛攻」效果有限;今年,優酷獨攬的第二季卻始終維持了高口碑,難得地在綜二代中打了一個逆勢上揚的漂亮仗。總導演陸偉說,希望這次演唱會式決賽的設想,能是一次對舞者和街舞行業高光時刻的記錄。
街舞不容易。從2003年全國首屆CCTV電視街舞大賽開播,2004年亞洲最大國際街舞賽事KOD的誕生,2010年來自廣州的舞者阿牙和李冰冰在JD中拿下了中國的第一個街舞世界冠軍,到街舞培訓星期,再到近兩年街舞綜藝的起伏高低。街舞證明了自己的生命力,也始終停留在自己的節奏裡。
更多的人想明白了。這是一個不能心急只能「慢煨」的行業。在《這街2》9.0分收官的夜晚,很多舞者準備回到自己習慣的教學、跳舞的生活,也有很多舞者正要啟程迎接更多的機會。商演、培訓、潮牌正在湧來,平臺希望實現的產業開發剛剛開始推進。但不論是舞者還是背後推動的平臺,所有人都更耐心。
100進49的下半場,馮正沒能拿到韓庚的一票,失去直接晉級的資格。沒想到的是,高博直接下場call out,引出這場難得一見的「世紀大對決」。
「李玉龍!這可是高博對馮正!這是高博對馮正!」battle主持人廖搏衝上臺,向DJ阿龍重複了兩遍參與這場battle的主角,「我上一次看到他們兩個battle,剛好是十年之前。」
兩位都是中國街舞圈的元老級人物。作為老友,馮正早就知道高博會從美國回來參加《這街2》,但這麼快就正面遇上對決,一切都顯得那麼巧合。如果沒有同舞種齊舞battle,如果不是一個抽到單號一個抽到雙號兩人分開成組,如果最後一秒高博沒有站出來call out,這一雙雄對決都不會發生。
這個場面的出現,陸偉沒預料到,也早預料到。
「最好看的部分,是你知道它一定會發生,只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陸偉說,競技真人秀所謂的劇本就是賽制和模式,通過規則這個大框架的構建,去刺激劇情的發生和人物的表演欲望。最好的真人秀節目,就是達到有序範圍內的失控。
《這街2》做到了。「100進49,當晚我們就沒睡覺。導演組也是,一晚一晚的不睡覺,大家都拼了。」馮正回憶道。
這場競技用到同舞種齊舞battle的賽制。當時,節目已經播完了前兩集。陸偉知道,只有儘快打破在海選3V3battle中提前形成的街道團隊,讓舞者進入新的團隊,才能在新團隊的磨合和對抗中激發新的劇情可能。
這也是基於去年經驗的選擇。「網綜受眾對新鮮度的要求很高,你要站在上一季的基礎上。在網綜領域就是要不斷的嘗試,你不改就一定死。所以做第二季《這街》,我就像在做一檔新的節目。」陸偉說。
第一季的100進49,因為流水帳式的賽制遭到了大量抗議,直到石頭和王子奇的經典battle撈了節目一把幸運回血。今年調整的crew battle模式更強調團隊競爭,同舞種分組進行齊舞編排對決後,挑戰機會直接減半,節奏大大加快,也加大了同一舞種強者合作或正面對抗的概率。
這是個臨時的決定,甚至導致現場機位都還來不及安排。但陸偉賭對了。賽制改變帶來更多的可看性,「炸」成為這一季節目被頻繁提到的字眼。被高觀賞性帶入節目的觀眾,身體力行地把第二季的豆瓣評分推高並維持在了9.0分。比起去年兩個平臺大量投入資源、優酷高位壓迫下獲得的優勢,今年的成績無疑是一個更真實也更大的驚喜。
也正是在這一季的100進49中,叶音、Franklin、小海、AC、阿K、JC俊等走到節目最後賽程的舞者都是從這一輪開始湧現出來。根據燈塔數據,100進49的首期也成為《這街2》歷史熱度最高的一期。
之後,舞者們又立刻迎來24小時排舞的挑戰,經歷過第一季瘋狂搶七的上屆冠軍韓宇都驚呼節目組太會玩了。累成為所有選手共同的感受,但也讓觀看性達到了空前的高位。
在專業性與可看性的平衡之外,賽制改變還促成了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流派的融合。
AC、Franklin和古典舞者侯騰飛合作《左手指月》
不同於KOD主打battle、HHI既有個人battle也有團隊齊舞這些專業賽事。雖然1V1battle、7 to smoke、Routin等街舞競賽玩法一一吸收,到第二季又新加入霹靂無雙等賽事中3V3battle和同舞種齊舞battle等模式,本質上,《這街2》依舊是一檔綜藝節目。
去年的經驗說明了,像街舞這樣有一定入門門檻的小眾文化綜藝,根基仍然是在尋求專業水準和大眾喜好之間的平衡點。既要尊重文化屬性、不過分消費選手,還要以大眾更能理解與接受的方式,儘可能把對街舞感興趣的人都吸引過來。
「融合」是《這街》反覆強調的關鍵詞。《這街》不光想做好一檔街舞綜藝,還想助推一把街舞文化。
urban dance與old school的話題在國內街舞圈已經爭論多年。反而是《這街》給了舞者一個更綜合的平臺,為了讓節目本身更具可看性,編舞師在old school舞者面前freestyle,old school舞者編排出讓編舞師驚嘆的作品。不同流派之間的爭論被淡化,傳承與融合感反而更強。
因此《這街》的冠軍會是一個更全能的選手。陸偉說:「old school舞者以個人打比賽為主,而urban主要看作品思想和舞蹈美感、整齊程度,過去這兩個流派之間是不相容的。我們希望讓圈內的街舞舞者既具備非常強的個人素質,又能儘早形成比較強的作品觀念,大眾需要作品去感知你的舞蹈藝術性和情緒情感。」
這一理念被貫徹下來,成為第二季節目專業且好看的重要保障。
編舞師Franklin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場,一次是24小時齊舞團戰後的搶七大戰,另一場就是決賽。跳完易烊千璽的隊長大秀和自己的作品,Franklin和叶音連續battle了22輪。作為一個編舞師,Franklin上次這樣密集地進行battle,還要追溯回高中時的興趣班,但這次卻出乎意料地靠freestyle battle一路晉級闖進總決賽。
Franklin解釋說:「編舞師不是不會freestyle,只是不太習慣在battle的環境下freestyle。」韓宇則說Franklin其實私底下經常找他和亮亮、淋雨battle,「在節目裡你可以看到馮正一個popping的OG,找蛇男學Franklin編的動作,這很好玩。但現在就是這樣,大家沒有刻意分割urban和old school。」
同時,選手們在參賽過程中時也常常會討論節目組的花樣。半決賽的金木水火土主題舞賽制讓韓宇印象深刻,「和現代舞、民族舞等其他舞種結合這種事,可能十個舞者中只有一個舞者會主動去做。《這街》某種程度上確實加速了這種融合。它把中國街舞的進程推進了5至10年。」
走到第二季,這檔綜藝對有優酷和對街舞圈,已經算是不小的驚喜。叶音奪冠之後忍不住感嘆「想像它會給街舞帶來什麼,以及會把街舞如何帶向大眾。」
兩季《這街》首先把這些舞者推向了大眾。從幕後到臺前,從小圈子到面向更多人,舞者們的生活不再是單純的跳舞、教課、比賽,以Franklin目前的中文水平,他搜刮出一個詞來形容這些編舞、上課之外的工作——莫名其妙。
Franklin雖然因為明星編舞師的身份,原本就和娛樂圈走得更近,前後幫黃渤、張藝興、陳偉霆、易烊千璽、鹿晗、王嘉爾等明星編排過舞蹈,但節目結束以後,他接到了很多雜誌拍攝的邀請,最近還剛拍完一支阿迪達斯的廣告。
這個不太會寫漢字的華裔迅速紅了。去年3月27日才開的微博,目前粉絲數量已經達到57萬,粉絲後援會很快建立起來,「FranklinYu餘衍林」在舞蹈超話排行中已經位列第一。在決賽當天,Franklin也擁有了一大堆屬於飯圈的海報等應援物,僅次於幾位隊長和一位《創造營》的人氣選手。
去年在《熱血街舞團》中奪冠的馮正,今年陪著老朋友阿牙抱著來玩玩的心態參加了一趟。雖然最終復活賽未能挑戰成功進入4強,但也親身感受到了更甚於去年的熱度。
上周,馮正和往常一樣溜達到三裡屯逛街買衣服,沒想到被人圍了好多層。「去年出街就這樣了,但今年人更多,我都不好意思了。而且現在基本上每次坐飛機,空姐都會跟我合影。」
參加街舞綜藝之前,馮正的微博帳號8年時間積累了20萬粉絲,《熱血街舞團》之後數量翻了一倍,到《這街2》開始之前,粉絲量超過60萬,直至錄完節目,「馮正Sonic」已經成為百萬博主。
除了上大師課、做賽事裁判、經營自己的服裝品牌S.VIEW這些日常工作之外,節目結束之後,馮正也接觸了很多以往舞者不可能遇到的機會:非舞蹈類的綜藝邀請他,四五個產品找他做代言,還有很多的非街舞類媒體等著採訪他,從去年開始就計劃做的街舞節目Sonic&Hommies,今年也有頭條系的直播平臺主動來談合作。
「都不能說多了多少機會,以前根本就沒有啊!」
今年《這街2》也是21年來馮正母親第一次看到馮正跳舞。「因為我不太想身邊親近的人那麼直觀地看我跳舞,我會不好意思。但現在避免不了了,他們就在看,還天天給我投票,問我誰贏沒贏,評論各個事件,特別有意思。」
不過,經歷了中國街舞整個21年發展歷程的馮正知道,這種忙碌也就持續一兩個月,街舞舞者不會因為這一時的商業機會的湧入而成為真正的藝人。街舞也不是一個可以猛火快炒的東西,它不能復刻說唱的走紅路徑,「國民度」可能天然離舞者們比較遠。
馮正說:「你永遠是一個舞者,你能有這些,也是舞蹈給你帶來的。幾個月後就沒人知道你是誰了,但大家永遠忘不了街舞,流量是回到整個行業中去,整個街舞平臺是在往上抬。」
去年4月《這街》結束以後,很多機會都找到冠軍韓宇。在這一年裡,韓宇收到了代言、拍戲、公益、綜藝等各類機會的邀約,他甚至當上了雅加達亞運會的火炬手,還以街舞舞者的身份登上了2018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韓宇清楚地記得,自己參加《這街》之前微博粉絲的數量是3萬,過了一年,現在這個數字已經是當初的90多倍。
節目帶來的高關注度和更大的工作量為韓宇帶來了很多新機會,但他還是想過更純粹的舞者生活。「屏幕裡演戲的韓宇和跳舞的韓宇是不一樣的,我花一個月去劇組,不如花一個月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的職業選擇還會是做街舞培訓。」如今韓宇更多的工作還是與街舞相關,上課,開街舞工作室,經營自己的服裝品牌。
不止馮正和韓宇,大部分舞者依舊保持了自己的耐心和初心。這些人氣選手的微博置頂,大多數是自己工作室的品牌和地址。教學與培訓,仍舊是這個行業的主流。馮正們可以成為明星舞者,但已經不追求成為街舞明星。
這是天然的規律。陸偉也說,街舞與偶像等行業相比,「出圈」之路本來就截然不同。「偶像選秀的新人以選秀為演藝生涯的起點,以成為一個演藝明星為目標參賽,但在專業門檻較高的街舞競技中,能進入海選環節的街舞選手都已經在圈中取得一定成就。」舞者們不論成名與否,最終還是依靠舞蹈這一技能安身立命。過多地迎合娛樂圈的規則,反而可能對其主業造成影響。
馮正並不排斥談論這個話題,他知道圈中不乏抱著成名目的去參賽的舞者,也理解他們的明星夢。「我們去參加節目也不能否認是跟流量有關係,只是博取流量後是為了整個街舞行業可以更好,這是一切的根基。就像我決賽說的那樣,贏的是街舞。」
馮正認為,街舞是一個crew文化,必須在群體中進行,舞者一定是圈子裡的舞者。「街舞起源兩件事,一個叫社交,一個叫battle,都不是一個人能幹得了的。」所以沒那麼好「出圈」,但圈子本身能比較穩固地朝前發展。
這也符合陸偉對街舞舞者的觀察。節目確實會提升舞者們本身的商業價值,但當前街舞暫時沒有出現一個標杆性的街舞巨星帶領著整個文化大步狂奔,更多的人氣舞者、明星舞者還是會選擇把自身流量輸送回街舞文化本身。
個人終會淡去,但整個圈子是向前的。
節目之外,《這街》和背後的阿里,也想更進一步介入這個圈子。
去年《這街》結束以後,阿里大文娛旗下的酷漾娛樂籤下了四位舞者,田一德聯手GAI和菊麟拍了部《火線行動》,Nikki成為蘇菲和拉芳兩大品牌的代言,奶茶上了《奇葩說》,小P在天貓88盛典、阿里日、優酷秋集、天貓雙十一狂歡夜等活動上作為街舞藝人出席。
在優酷還沒有像今年一樣,對這一街舞IP做更多持續的系統的開發時,節目對街舞圈更大的影響來自流量對舞者自身和街舞周邊產業的影響。舞者憑藉自己的影響力開了新廠牌、新工作室,楊文昊辦了自己的個人專場巡演,他的潮牌也提高了銷量和知名度,全國各地的街舞培訓也火熱起來。馮正說:「以前全是招生的,現在全是招聘的,說明行業確實在增長,供不應求。」
借著今年的勢頭,阿里仍舊希望利用自己的優勢,依靠能在阿里體系內打通的商業鏈路,一起吃街舞產業化這塊蛋糕。
例如那把因為吳建豪紅了的筋膜槍。
「這個真沒有刻意的植入,吳建豪自己拿到現場去用,沒想到那期節目上了以後,筋膜槍倒上了熱搜。」迅速嗅到衍生品開發商機,優酷製片人、《這街》總負責人劉棟立刻就找到淘寶的生產商,製作聯名款筋膜槍,在第五集吳建豪探班給選手做腳底按摩時,貼上了同款筋膜槍眾籌頁面的壓屏條。十幾個小時的時間,這把筋膜槍就獲得了超過百萬的眾籌款,又碰上天貓618,《這街2》的衍生單品直接帶動天貓小器械二級類目成交同比超過1000%。
除了阿里擅長的電商運營。優酷也想通過自身的內容分發能力參與到行業中相對成熟的街舞培訓中來。從7月12日起開始推廣的《這街2》雙師教育,利用起參與節目的選手資源進行宣傳,廣告貼在每期節目的正片之後,線上舞蹈教學錄像也是邀請節目中的明星舞者,線下授權給街舞工作室,目前已經放出第一季人氣選手石頭的教學視頻。
除此之外,線下巡演也是優酷在節目結束後持續開發《這街》的重要一步。比賽一結束,8月立刻安排上全國巡演,優酷今年沒打算讓街舞冷下來。首站北京,地點在北京展覽館劇場,1500張票,邀請了第二季的阿K、石頭、馮正、阿牙、小白、穆童來演出,之後還有深圳、上海、成都三站。這次全國巡演,劉棟和陸偉還加入了大師賽的成分,每個城市站的巡演將進行三個舞種的專業比賽共決出12位冠軍,直接晉級《這!就是街舞》第三季海選錄製,最終的目標是想做出一個賽事IP。
在陸偉的計劃中,街舞至少可以再做四五年。真人秀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第二季好看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選手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聚集了中國頂級舞者。有人擔心這類真人秀是不是會一次性地「掏空」舞者的資源,節目組還是給了更樂觀的估計。
根據陸偉的說法,「我們對舞者資源的開發不會是一個涸澤而漁的狀態。一是我有意識保留了一批種子選手放到第三季;二是舞者的進步速度很快,去年或者再早還沒有達到進入水準的那些中生代舞者,到下一年他們的舞蹈能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和提升,他們會成為很重要的選手來源;三是《這街》在國際上的影響在逐漸擴大,今年也有很多華裔舞者和國際舞者來參加,希望把這個口子開得再大一點。」
另一面,由於街舞培訓在過去十幾年中更多面對的是青少年群體。中國目前少年街舞的實力其實很強,陸偉說,目前全中國能拿到世界冠軍的幾乎都是少兒組選手,四五年以後,這些少年舞者到了十七八歲的年齡,又可以輸送進節目。
沒有人會低估整體運營的難度。畢竟過去十幾年間,行業起起落落,潮水往復,安靜的時候總是更多。
但可以看到的是,雖然緩慢,街舞的確已經向大眾輸送了更多的「種子選手」。易烊千璽和今年選秀類節目《創造營》的一位人氣選手王晨藝就都在嘉禾舞社學習過,另一位偶像藝人王一博也與嘻哈幫有過結緣。這些後來進入大眾娛樂體系中的藝人,雖然不是以舞者身份出現,街舞的元素卻成為他們更好的加持。而這些舞社,也經由這些藝人,獲得了更大的聲量。
這個自我生長、自給自足的街舞小生態,還會更多與新的內容形態、新的經濟方式連接在一起。這些變化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耐心,也許短時間內並不會有巨大的變化。長期來看,「小火慢煨」卻可能是比「大火猛炒」更健康的方式。
有人開玩笑說,陸偉要把《這街》做到退休。陸偉也認真回應了:「李冰冰老師說,這個節目如果能做到他兒子長大,那就讓他來參加。我覺得可以。」
【爆料或尋求報導】加微信號:sanshengss333
【商務合作】加微信號:sansheng_ke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