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文化是河北地域文化的根基和靈魂,是我們河北人的驕傲,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中山國的文化發揚光大。接下來我們就先了解一下王厝墓的神秘所在。
兆域圖的規劃中只有這兩座是完成的。原本的規劃在王厝墓的左側還有一個王后墓,東西各有一個夫人墓,但這些規劃都沒能夠完成,也算是中山王一個未完成夢想吧。
王厝墓是已發掘的中山國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上有高大的封土,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直到上世紀70年代仍有15米高。在高大的封土之下,就是中山王厝的墓室。考古發掘工作完成後,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中山國古城遺址管理處將這裡進行了保護性的展示升級改造,我們今天可以通過考古發掘復原場景,直觀了解考古相關知識。
在墓室最下方的中心位置,就是槨室。王厝墓的槨室曾兩次被盜,還被縱火焚燒。但誰都沒有想到,即使如此,在槨室內仍有一件國寶,靜靜等待了兩千多年,終於被考古工作者發現。
那是1977年的深秋,考古工作隊的成員們正在清理槨室,在槨室的西北角,發現了一塊扭曲變形的銅版,銅板上有金片銀絲鑲嵌出來的文字。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守中先生當時負責繪製文物線圖臨摹文字,經過他的摹寫,一張可供研究、可以釋讀的「兆域圖」文字摹本,清晰地呈現出來。這件錯金銀銅版兆域圖是槨室中出土的最有價值的文物,為研究我國古代陵園建築和建築圖學提供了珍貴而準確的資料。
儘管王厝墓的槨室被盜,但庫室中的文物卻被保留了下來。這種戰國大墓中設庫的墓葬方式極為罕見,王厝墓裡有東庫、西庫、西北庫。庫室與槨室不相通,因此才保留了較多的文物。東庫主要放置銅器,如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錯銀雙翼神獸、十五連盞銅燈等文物都出土於此。西庫位於墓室內西側的南半部,結構與東庫基本相似。主要放置禮樂器、玉石器和陶器。東北庫位於墓室東側的北部,為東西向,未發現任何隨葬遺物,是原放易朽之物已腐朽成泥,還是根本未放任何物件,至今已不得而知。